

摘要: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的重大戰略選擇,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能。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數字經濟賦能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機制、困境進行研究,并提出保障機制。研究認為: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存在“數據價值化—生產數字化—治理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機制在于提升效率、節約成本、賦能創新、提高質量。針對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數字化前瞻性頂層設計待完善、數字化體育產業體系待創新、數字化體育人才培養待加強的困境,提出保障措施:(1)強化宏觀規劃發展機制,強化數字化頂層設計;(2)加快創新升級,構建數字化產業體系;(3)加大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力度,打牢體育產業高質量基礎。
關鍵詞:數字經濟" 體育產業" 高質量發展" 賦能" 發展機制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8-070-3-ZL
目前,眾多學者審思現實之勢、深思發展之困、慎思未來之局,就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發展問題,學界學者從融合發展的動力與機制角度探討數字經濟時代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從價值維度、場景樣板角度探析體育服務業發展的方略舉措,從傳統產業數字化和智慧化轉型升級的角度對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機理與路徑進行研究,而聚焦于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理論邏輯、發展機制的研究較為鮮見。鑒于此,本研究以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邏輯為切入點,剖析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機制,針對現階段面臨的現實困境,探討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以期為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1、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邏輯
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邏輯可以歸納為“體育數據價值化—體育生產數字化—體育治理數字化—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即體育數據本身客觀性、價值性、自由性的固有屬性,及便捷高效、重組融合的衍生屬性,實現體育數據的價值化過程;對體育數據的收集、整合、分析,使數據融入體育產品生產各環節,形成狹義的體育數字產業化與廣義的體育產業數字化,實現體育生產數字化過程;數字治理驅動從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智治性四個維度賦能體育治理數字化,提升體育治理現代化水平,最終實現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圖1)。
1.1、體育數據價值化
數據主義認為數據遍布世界各地,一切的事物、人、人際關系、文化等都可以還原為不同算法模式下的數據。互聯網數據中心預測2030年全球數據總量將達到2537ZB,數字經濟的影響日益凸顯。就體育數據而言,體育數據是與體育相關的一切數據的統稱,體育數據可劃分為一維體育屬性統計數據,體育屬性和時空屬性結合的多維數據,且體育數據多呈現普遍化、碎片化、無序化、多源化特征。體育數據無時無刻不充斥在人們生活中,具體來說,競技表演、健身休閑、體育用品制造等體育行業的各類活動均會存在體育數據,這些數據構成了人們對體育活動標準、規定的界定,同時也是對比體育活動的參數。人們所接觸到的體育數據多經過加工處理,“體育元數據”(未被加工處理過的數據)不能被直接使用或消費,數據本質上就是為了被分析、被解釋,這一過程賦予了數據以價值化。
將數據定性為生產要素之一,是其“價值化”最真實的體現。從體育數據的本質來看,客觀性、自由性、價值性是支撐其價值化的根本屬性。從體育數據的衍生價值來看,便捷高效性、重組融合性是促使體育數據價值化的重要支撐。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更多地體現在數據與其他生產要素的融合方面,催生出智能裁判、智慧體育服務系統等新技術,最終實現價值升華。
1.2、體育生產數字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2010年起,我國的GDP穩居世界第二,產業由低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不斷發展。無論是在產業的制造能力,還是消費的需求方面,我國均有了較大的提升。特別是在全民健身大背景下,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一的體育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就體育產業而言,數字化轉型包括產前體育數據要素投入、產中數字化管理、產后數字化流通以及消費、售后等數字化服務的全過程,形成體育生產數字化過程。體育生產數字化是基于數字化技術,對體育數據進行收集、整合、分析,使數據成為生產要素融入體育產品的生產流程,是體育產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的結果。從數字經濟發展實踐來看,數據要素的產生離不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融合發展。體育產業本質上屬于實體經濟范疇,通過生產數字化現有形式倒逼體育生產數字化劃分為狹義的體育數字產業化與廣義的體育產業數字化兩種類型。
2、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機制
以下內容從效率提升、成本節約、創新賦能、質量變革四個方面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的發展機制(圖2)。
2.1、效率提升機制
人類文明中的幾次工業革命都使得社會生產力大幅提升,最直接表現就是生產效率的提升。數字經濟時代“高效”成為鮮明的時代特征,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體育企業生產率的提升,進而驅動體育產業效率的升級。數字經濟有助于拓展體育組織管理模式,提高體育管理效能,提升政府治理效率。精化傳統體育產業生產過程,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費,實現體育產品生產環節資源利用最大化。數字經濟將數據轉化為生產要素,推動體育產業組織管理的扁平化、模塊化、多元化發展,助推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2.2、成本節約機制
交易成本降低和邊際成本遞減是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本節約機制的兩大途徑。交易成本降低機制通過價格機制撬動體育產品的成本,優化產業鏈經濟,實現以較低的體育資源要素成本換來高質量的體育產品與服務,滿足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數字經濟憑借現代信息通信手段、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建立體育產業大數據,為企業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降低信息的搜集成本,企業會根據市場需求量縮減生產,加大對競爭力較大產品的研發力度,以謀求更多的利潤,夯實優質體育產品競爭能力,為優質體育產業轉型升級鋪墊基礎。數字經濟的邊際成本受到互聯網網絡效應與雙邊市場效應的影響,其邊際成本曲線是逐漸遞減的,甚至趨近于零,數字經濟是長期推動企業總成本不斷降低的重要力量。
2.3、創新賦能機制
以技術創新升級手段突破并掌握體育產品制造核心技術,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實現體育產業轉型升級。就冰雪旅游產業而言,冰雪旅游已成為吉林省重要的旅游項目和支柱產業,吉林省加快實施冰雪強省戰略,結合當地特色圍繞“冰雪”與“旅游”做文章,2018-2019年雪季冰雪旅游參與人數達到8431.84萬人次,同比增長16.08%。此外,技術的融入,可創造更高衍生價值,拓寬傳統體育產業升值空間,為企業創造超額利潤,同時進一步刺激市場活力,產生更大的范圍經濟、規模經濟。例如,李寧與小米通過將智能芯片搭載于運動鞋來打造智能跑鞋,更準確地記錄每次跑步的路線、距離、配速,并自動計算出消耗卡路里,讓用戶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跑步情況,從而制訂并更好地完成運動計劃。
3、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
3.1、數字化前瞻性頂層設計待完善
數字經濟涵蓋的產業領域較廣,龐大的體育市場,眾多的體育參與者,多元的市場主體,為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資源支撐。當前,一是尚未建立宏觀規劃發展機制,具體的發展路徑仍在探索,且地方政府積極性不夠,使得體育產業的數字化建設過程緩慢;二是未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機制。盡管近幾年國家相繼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多是概括性、原則性、綜述性,就體育領域而言不夠具體、細化,欠缺針對性。此外,消費者數據隱私保護問題成為制約體育產業數字化進程的重要因素;三是市場主體仍需培養,數字化轉型發展缺乏資金、技術支持,信息化改造進度緩慢,這就需要政府出臺政策積極引導壯大體育企業,提高數字化建設水平。
3.2、數字化體育產業體系有待創新
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數字化體育產業體系的支撐。一是技術上核心技術、高端軟件等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學術上缺乏對核心算法、前沿技術等方面的深層次研究,體育產業數字化整體水平較低。我國體育領域的數字化產業發展相比國外,存在數據不均衡、不充分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劣勢,數字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供需兩端信息不匹配,有效銜接程度較低。體育產品需求側數字化應用效果欠佳、供給側數字平臺支撐不足,導致供需兩端信息匹配欠佳,產品供需矛盾突出,大大降低了數字經濟引領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減弱了數字技術助推體育產業發展的動力。我國體育產品制造業由“生產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化,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3.3、數字化體育人才培養有待加強
人才匱乏是阻滯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從人才總量來看,隨著體育產業的高速發展,更多的單位從事體育活動,這也就增強了體育產業人才需求。從人才結構來看,目前從業人員隊伍中人才的能力水平、專業知識的深度、多領域學科的廣度均未達到數字化體育人才需求,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相對匱乏。從人才質量來看,人才質量高低不能局限于技能水平,正確的價值觀必不可少。2017年一名技術人員從其供職過的公司盜取50億條公民信息,2020年青島膠州中心醫院6000就診患者個人信息被泄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體育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教育,更要加強現代體育發展思想觀念教育,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特別是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4、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措施
4.1、發揮政府職能,強化數字化頂層設計
推進“數字中國”戰略,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強化前瞻性頂層設計,加快制定數字化產業建設規劃,是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發揮政府職能,強化宏觀規劃發展機制。政府應借助數字平臺充分整合體育資源信息,發揮大數據優勢,助力規劃決策的科學性、全面性、合理性。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并落實相關優惠政策,支撐數字化核心技術突破。放寬市場準入準則,構建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支持數字技術、模式、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清除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區域壁壘,實現數據的跨區域、跨部門自由流動。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在數字安全領域的應用,建立相應的數字監管部門,全方位監管數字安全;出臺個人信息數據的使用規范,從數據收集、使用、轉移各環節進行系統的管控,消除數字化信息安全后顧之憂。通過舉辦國際體育賽事等方式,推動我國體育融入國際體育發展,提升傳統體育產品智能化水平,滿足大眾新時代需求,實現體育產品“三高”(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競爭力)。
4.2、加快創新升級,構建數字化產業體系
加快發展壯大我國數字產業,著手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是構建數字化體育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要著力提升體育數字化產業基礎。提升體育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安全等的數字化水平,積極培育體育類大數據產業,形成數字化商業模式與便捷化服務模式,整體提升體育領域的數字化水平。推進通訊網絡、數據運算、存儲設備等傳統信息服務的智能化轉型,發展體育數據云計算服務。要實現體育產品供需兩端動態平衡,加快傳統體育產業數字化改造,利用數字技術推進體育產業生產要素、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改革,提高體育產品的技術含量、競爭力、附加值,實現體育產品供需兩側的動態平衡。積極打造數字化網絡平臺,發展共享經濟新業態,實現體育產業互聯網平臺的系統化、多層次化,實現供應與制造、消費與生產的有效結合,提高體育產業服務能力。
4.3、強化人才培養,打牢體產高質量基礎
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建設技能型、創新型、知識型體育人才隊伍。克服體育產業供給困境,堅持人本原則和區域協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理念,拓寬供給渠道并發揮各渠道優勢,使得資金投入、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滿足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真正推動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產學研力度培養專業人才等途徑,實現“培養人”。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要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大專業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構建多元教學實踐模式。高校要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方案,將人才培養工作落到實處,重點引導學生走出去,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社會組織與高校形成良性互補,建設社會組織實踐孵化基地,積極吸納學生進入社會組織實踐,建立完善的社會組織人才庫。通過政策支撐等方式強化人才引進工作,實現“吸得來人”。
5、結語
近年來,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發展新引擎與新動能。體育產業是我國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的熱點話題,同時也是重點話題。本研究基于對相關學者理論的深入思考,并結合體育產業發展實情,提出“數據價值化—生產數字化—治理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從效率提升、成本節約、創新賦能、質量變革等多視角探討發展機制,針對現階段困境,探討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力求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盡微薄之力,并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理論層面為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4-01-01)[2021-03-13].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EB/OL].(2024-01-01)[2021-04-23].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04/t20210423_374626.htm.
[3]李海杰,展凱,張穎.數字經濟時代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智慧化建設的邏輯、機理與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02).
[4]任波,黃海燕.中國數字經濟與體育產業融合的動力、機制與模式[J].體育學研究,2020,34(05).
[5]沈克印,寇明宇,王戩勛,等.體育服務業數字化的價值維度、場景樣板與方略舉措[J].體育學研究,2020,34(03).
[6]林建武.數據主義與價值重估:數據化的價值判斷[J].云南社會科學,2020(03).
作者簡介:宋琳(1993-),女,吉林松原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