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深入探索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實踐,選取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籃球項目作為實證案例。對該項目教學環(huán)境、資源配置、課程設置進行調研,揭示當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存在問題挑戰(zhàn)。提出教學資源整合優(yōu)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應用,教學評價體系完善策略。結合典型教學案例剖析,驗證優(yōu)化策略有效性,對教學實踐成效進行綜合評估。
關鍵詞:公共體育課;教學實踐;優(yōu)化策略;案例分析
基金項目:2022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類項目,2022WQNCX157。
一、引言
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通過系統(tǒng)的體育教學,學生不僅能夠增強體質,提升身體機能,更能在豐富多彩的運動項目中發(fā)掘興趣,掌握技能,形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體育課堂不僅是學生鍛煉的場所,更是培養(yǎng)他們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以及堅韌品質的重要陣地。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本文將結合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籃球項目教學的現狀,探討教學理念、內容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策略,以期為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提供有益參考,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學校體育文化建設。
二、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實踐意義
公共體育課是高職院校學生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機能重要途徑。通過科學系統(tǒng)體育教學鍛煉,學生能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擁有健康體魄,為未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全面培養(yǎng)學生運動技能,在籃球、足球、羽毛球等豐富多彩體育運動項目中,學生能根據自己興趣特長選擇適合運動項目,通過學習實踐掌握運動技能,形成運動愛好。
三、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概述
(一)教學目標與任務
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首要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健康,課程應通過科學合理運動訓練,提高學生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為學生打下堅實健康基礎。提升學生運動技能水平,通過系統(tǒng)教學實踐,學生掌握一項或多項體育運動基本技能,如:籃球運球投籃,足球傳球、射門等[1]。強化學生運動表現,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承擔培養(yǎng)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課程通過健康教育、運動處方等方式,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生活觀念,養(yǎng)成定期鍛煉生活習慣[2]。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需要制定科學合理教學計劃。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課程要求,制定詳細教學計劃,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確保教學活動有序進行。實施多樣化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講解示范、分組練習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3]。組織豐富多樣課外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促進學生運動技能提升。建立全面客觀教學評價體系,優(yōu)化技能考核,全面評估學生學習成果[4]。
(二)教學內容與方法
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內容涵蓋體育基本技能,包括各項體育運動基本動作、技術戰(zhàn)術等。例如:在籃球項目中,學生學習運球、投籃等基本技能。在足球項目中,學生需要學習盤帶基本技能[5]。優(yōu)化體育項目規(guī)則、歷史文化等方面知識點教授模式,通過學習知識,學生深入了解體育項目,增強對體育興趣熱愛,有助于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6]。促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競賽,學會遵守規(guī)則、尊重對手,形成良好體育品格[7]。
四、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籃球項目教學現狀分析
(一)班級學生學情分析
學校體育籃球項目課程的開展主要采用選課的形式進行,一年級第二學期以及二年級第一學期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及愛好選擇學校開設的體育項目,在最后出來的班級學生中存在著運動基礎的差異性。面對著基礎不同、興趣愛好程度不同的學生,在每一堂課的安排設計上需要綜合考慮,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課堂效率。
(二)教學環(huán)境與資源配置
在資源配置方面,學校雖然擁有一定數量室外籃球場地和籃球器材,但在面對惡劣天氣時學校室內教學場地配置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在惡劣天氣條件下進行籃球教學需求。這直接影響著課程項目的學習,出現雨天及暴曬的天氣等情況只能調整上課內容。
五、教學創(chuàng)新優(yōu)化策略
(一)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
本案例在教學理念上進行創(chuàng)新,將思政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中,打破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只注重技能和體能訓練的局限。通過整合體育與思政教育,教師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精神和價值觀,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結合。
1.個性化訓練計劃
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至關重要。通過評估學生的身體狀況、技能和目標,教師可以為他們量身定制適合的訓練方案。這樣可以確保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強度下進行鍛煉,避免過度訓練或受傷。
2.熱身與拉伸
在每次籃球訓練課前,進行充分的熱身和拉伸是非常重要的。熱身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體溫和心率,為接下來的運動做好準備。拉伸練習則可以放松肌肉,增加關節(jié)的靈活性,減少受傷的風險。教師應該確保學生養(yǎng)成熱身和拉伸的良好習慣。
3.技能與體能訓練結合
在籃球教學中,技能和體能訓練是相輔相成的。通過結合技能和體能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動能力。例如:在進行投籃練習時,可以加入一些有氧運動(如:跑步、跳繩)來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而在進行傳球和接球練習時,可以加入一些力量訓練(如:俯臥撐、仰臥起坐)來增強學生的肌肉力量。
4.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為了避免學生受傷,教師需要合理安排他們的運動負荷。運動負荷應根據學生的年齡、身體狀況和技能水平進行調整。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密切觀察學生的身體狀況,一旦發(fā)現疲勞或不適的跡象,應及時調整訓練計劃或給予適當的休息。
5.心理健康關注
除了身體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在籃球思政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和應對壓力的能力。通過團隊建設活動和心理輔導,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更健康的心態(tài),提高他們在運動中的表現。
6.安全教育與急救措施
在體育教學中,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教師應向學生傳授安全知識,讓他們了解如何在運動中避免危險行為和預防意外發(fā)生。此外,學校應配備完善的急救設備和專業(yè)的急救人員,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有效地處理學生的傷病問題。
(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
1.情境導入與激發(fā)興趣
通過講述籃球明星的故事、展示精彩的比賽片段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和熱情。這種情境導入的方法不僅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籃球運動的內涵和精神。
2.小組合作與競技比賽的結合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練習和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通過競技比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競爭意識,使學生在比賽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質。這種小組合作與競技比賽的結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競技水平。
3.課堂互動與分享
教師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感悟,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學習。通過課堂互動和分享,學生們不僅能夠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還能夠從他人的經驗中獲得啟發(fā)和靈感。
六、籃球項目教學實踐的案例分析
本教學案例以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籃球》課程為例,通過實踐教學、小組合作、競技比賽等方法,使學生掌握籃球的基本技能和規(guī)則,提高籃球運動水平,并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競技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
(一)解決教學的實際問題的措施
1.技能掌握與競技水平提升
在《籃球》課程中,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競技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只注重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興趣。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采取以下措施:
(1)個性化教學
教師根據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興趣點,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中得到提升。
(2)實踐教學
教師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讓學生在真實的比賽場景中學習和應用技能,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競技能力。
(3)競技比賽
教師組織豐富的競技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鍛煉技能、提升競技水平,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
2.團隊協(xié)作與溝通能力培養(yǎng)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fā)現部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影響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采取以下措施:
(1)小組合作
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協(xié)作和溝通,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團隊游戲
教師設計一些團隊游戲和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和溝通能力。
(3)角色扮演
教師讓學生在比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隊長、得分手、防守者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每個角色的職責和作用,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
3.健康理念樹立與生活習慣改善
在體育教育中,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技能提升和競技表現,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理念和生活習慣。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fā)現部分學生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缺乏鍛煉的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采取以下措施:
(1)健康知識普及
教師在課程中增加健康知識的內容,讓學生健康飲食、充足睡眠、適量運動等方面的重要性。
(2)生活習慣指導
教師針對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指導和糾正,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定期評估與反饋
教師定期對學生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明確學生的身體狀態(tài)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學生們不僅提高籃球技能和競技水平,還培養(yǎng)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和溝通能力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
(二)問題解決策略(思路、過程和做法等)
1.思路
整合體育與思政教育:首先明確體育不僅僅是技能和體能的訓練,更是培養(yǎng)學生品質、精神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堅持“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興趣點和能力水平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確保教學的高效性和針對性。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育相結合:單純的理論教學很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體育精神和健康理念的重要性。因此,教師結合實踐教學,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感受、體驗和學習。
2.過程
(1)需求分析
在課程開始前,對學生進行需求分析,學生對籃球的認知、技能水平以及期望達到的目標。
(2)內容設計
根據學生的需求分析結果,結合教學大綱和思政教育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
(3)實踐教學
在技能訓練、小組合作和競技比賽等環(huán)節(jié),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分享感受,深化對體育精神和健康理念的理解。
(4)評價與反饋
通過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及時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
3.做法
(1)情境導入
通過講述籃球明星的故事、展示精彩的比賽片段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和熱情。
(2)小組合作與競技比賽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練習和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在比賽中,鼓勵學生積極拼搏、尊重對手、遵守規(guī)則,體現體育精神。
(3)課堂互動與分享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感悟,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學習。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點評,深化學生對體育精神和健康理念的認識。
(4)課程總結與反思
在課程結束時,組織學生進行課程總結和反思,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內容并提升自我認知。根據學生的反饋和需求,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唐曹愷夫.體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體育課模式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13):165-167.
[2]張丁文.高職體育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11):65-67.
[3]林國土.高職體育課田徑教學與學生身體素質關聯(lián)性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9):121-124.
[4]徐曉娟.校園樂跑APP在高職體育課內外一體化中的應用研究——以海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17(17):54-56.
[5]張新秀,楊友洪.高職公共體育課混合式教學設計模型的實踐研究——以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健美操選項課為例[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22(5):101-105.
[6]袁玉鵬,凌洪.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實施運動元認知干預及對教學效果影響研究——以羽毛球課為例[J].運動精品,2022,41(8):7-9.
[7]白銳,郭婧.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課評價體系建設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17):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