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前軍隊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加速推進,不僅要提升政治教員在建設中的參與感,更需要發揮政治教員在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中政治理論研究的資源優勢、思政元素挖掘的理論優勢、課程教學設計的思維優勢,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質量效應。
【關鍵詞】軍校|課程思政|政治教員
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全國全軍高等院校深入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軍隊院校多數為理工科院校,課程思政建設主要對象是專業課的思政化,無疑對擔任專業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員提出了嚴峻挑戰。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1],因此,課程思政對政治教員也提出了職責新定位。
一、政治教員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價值體現
政治教員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具有政治理論研究的資源優勢、思政元素挖掘的理論優勢、課程教學設計的思維優勢,在課程思政建設能夠發揮積極的能動作用,協助專業課教員提升課程思政的深度、廣度和溫度。
(一)政治教員具有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當前的青年學員成長在網絡時代,面對的信息紛繁復雜,價值多元化甚至價值沖突都客觀存在,迫切需要學校各課程教育為學員建立共同生活、奮斗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礎,幫助學員看清事物本質找尋價值歸屬。但思想基礎的建立并非自然形成,空間上要通過教學、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共同構建,時間上需要時間積累,逐漸形成?!叭魏我环N教育目的都應該有一種立場、世界觀和相應的教育觀為精神支柱。[2]”要清醒認識到,專業課不可能孤立于戰場實際,而現代戰爭中的政治性要求更高,正可謂“專業課里有戰火,戰火之中燃政治”,在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中,同樣需要明確的價值引領,需要政治教員通過專業知識啟發學員在專業課中感受價值輸出,讓專業課教員能夠對政治理論有學習興趣。實現專業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有效鏈接、相互配合,在學員中形成時時有參照,處處有方向的強大核心價值引領氛圍。
(二)政治教員具有思維拓展的引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統一”[3]。多年來,軍隊院校政治理論課主要為大課堂,不僅人數較多,且教員與學員的物理距離較大,為進一步提升授課質量、濃厚課堂氛圍,政治教員不斷創新發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專題式、案例式、翻轉式、情景式等授課方式,提升了學員對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特別是政治理論課程中的人文資源豐富,情感滲透自然,有天然地對國家、社會發展的內容輸入,有大量的人物、事跡的闡述表達,有嚴謹的演繹、歸納邏輯演變,政治教員在改革教學方式的時候涉及到對教學內容的重組和構建,這個過程既考驗了教員的理論功底,同時也活躍了教員的思維,這種備課和教學的習慣對專業課教學改革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
(三)政治教員具有立德樹人的示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4]?!傲⒌聵淙恕弊置胬斫鉃閮蓚€方面,一方面是“立德”,即教學中要注重對學員的德育,對學員的思想品行的引導;“樹人”體現了教學中要滲透對學員人生觀培養目標?!傲⒌聵淙恕睆娬{的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德育,用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去塑造人、改變人和發展人。具體做法就是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結合。根據年輕人成長成才規律和高等院校教學規律,既要用政治理論課的內容來解決學員的思想困惑,也要積極進入學員的日常生活,解決他們的現實矛盾。當前軍校政治教員教授課程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論基礎、主題教育及職業道德修養等內容,所涉及的均為軍人理想信念、價值觀人生觀及思維培養等方面,教學內容本身就包含了“立德樹人”的主要內容。同時,政治教員在學校文化氛圍營造、學員管理教育等方面,也擔任著相應的價值傳遞、精神引導的責任。特別是政治教員與學員的接觸方式多樣,除了教學還有各類文體活動、思想教育、心理服務等,渠道更加多元、內容更加寬泛,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更加豐富立體。
二、搭建政治教員作用發揮渠道
當前,各軍隊院校均開展了“課程思政”機制,并且還設立了“課程思政”的課題立項經費,同時開展了“課程思政”的校內及校外交流研討等活動,為做好課程思政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和實踐基礎。
(一)建立政治教員的專業培訓機制
當前,政治教員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處于配合專業教員的地位,主要是源于政治教員對專業課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夠。在參與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時,政治教員常會出現思政內容提供很多,但專業內在價值挖掘不夠,或是思政元素添加不夠自然等現狀。加強政治教員對專業課的了解不僅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某種程度上也是政治教員開闊視野、貼近部隊的必需。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應嘗試為政治教員確定和固定對接的專業課,注重政治教員在集體備課中的作用發揮,為政治教員提供相應的跟聽課、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等環節,特別是在專業教員為部隊服務過程中,應適時帶動政治教員參與,增強政治教員對專業課程認知的同時,也能增強政治教員對專業實踐性的感性認識。
(二)搭建政治教員與專業教員的聯合育人機制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要注重專業課教員和政治教員形成目標共識、資源共享和隊伍共建三方面協調一致。一是課程思政是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育人與育才相協調的一種課程觀,在建設中,首先要建立起對于課程思政建設意義和目標的共識。對于專業課程而言,“知識可教”是共識和前提,要使專業課教員和政治教員達成:“知識可以賦予人的情感和行為以理性……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可以間接地滲透道德影響”[5]的共識。從而在構建某一專業課程思政時,可以從專業出發,共同確定其專業中的價值標準,做共同研究統一。二是搭建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一批課程思政中的政治教員與專業教員聯合完成的科研課題,注重加強政治教員參與專業課程的部隊實踐、綜合演練等項目,在學員專業素養培育上,形成政治教員和專業教員共同承擔的責任機制。三是在發揮政治教員能動作用的同時,也需將專業課教員隊伍和政治教員隊伍建設融合對接、全面規劃。在專業教員課程思政能力考察中,加入對接政治教員能力考察,設置專業課教員和政治教員聯合培養模式。
(三)探索創新“課程思政”的考核新方式
隨著軍隊院校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教學考評的方式出現多元化、深層次、全貫徹等新特點,但“課程思政”本質上還是隱性教育,直接考評難以形成客觀檢驗。一是隨著新事物的產生、新現象的出現,必然會有新的變化。因此,評價“課程思政”成效應該建立在一種動態評價的基礎上,對思政元素合理性的考察應該是動態的、彈性的。二是課程思政畢竟不是單一的知識輸出,主要還是價值觀輸出,因此,通過傳統的考試必然不能檢驗出學員思政效果。在課程思政建設評價中,應將專業課與思政課相關課程做聯合評價,專業課的考核內容也應該涉及到必要的思政元素的感知考察,可以適當添加學員對專業學習的總體認識作為論述題考察學員的思政掌握情況。三是要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將學員對課程的評價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呻A段性設置學員對課程的評價感受,通過調查問卷、現場座談、課堂反饋等方式,讓學員在“學”的過程中對課程進行反思和考評。
三、注重提升政治教員基本素質
無論是課程思政機制建設,還是考評辦法創新,為進一步凸顯政治教員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作用發揮,提升政治教員個人能力素質始終是核心要求。
(一)注重政治理論研究
政治教員的理論研究能力既是其基本業務能力,也是其核心競爭能力。軍校政治理論課涉及面廣,對政治教員的理論積淀要求高,特別是在士官學校、軍兵種學校,一名政治理論教員往往需要教授多門課程,沒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和深厚的理論素養,不僅為“課程思政”助力存在困難,某種程度上說,也難以勝任本職崗位。如果政治教員理論功底不扎實、理論儲備不充足、理論運用不充分、理論闡釋不徹底,不能對歷史現象和重大理論問題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那么在協助專業教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時,就會形成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生搬硬套,甚至有可能成為流于無物的空洞說教。特別是政治教員所能聯想和挖掘的內容沒能超越專業教員已有的認知,沒能有效地解決課程思政中的困惑,就難以將專業課的思政元素說到學員心坎上,那么就更加難以讓課程思政達到入心入耳入眼,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思政課教學也很難走出困境。所以,政治教員必須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理論功底,要有對自身理論的研究成果,更需要長久持續地關注政治理論前沿問題。
(二)注重培養科學素養
多年來,在中國教育發展中,對人才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無形中對教授專業課教員的專業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員主要根據自己的學科背景和對專業前沿發展的掌握來進行教學,缺少了政治、人文等理論研究背景,因此在課程思政的推進過程中,難免出現“專業+思政”的現象,不僅影響學員對思政元素的認同,更影響了其對專業本身的學習興趣。因此,要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必然需要政治教員不僅能夠挖掘出政治、價值觀等思政素材,也需要對專業知識要有一定的積累和探索精神即科學素養。所謂科學素養,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具有“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參與到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政治教員來說,標準應該更高。對科學知識的了解不僅要建立在學科專業本身,還應該拓展到學科專業在軍事上的應用,并且能夠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對學科專業有一定的實踐性理解認識,才能更好地將思政元素化成專業課中的“鹽”。
(三)注重提高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認識活動,既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認識客觀世界,又能動地反作用于客觀世界,即改造客觀世界,也就是創造。通過大腦思維,把通過學習和感知,儲存在大腦皮層中的信息進行創造性組合整理,衍生出一個新的信息體。在具體的行動中,新的信息體能夠對事物進行創新性地聯系,創造了新的事物,也就是創新精神的形成過程。因此思維對于政治教員和專業課教員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思路決定出路,思維水平決定了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特別是面對課程思政這類新事物、新目標、新舉措,必須要提高思維能力,才能從容有效發揮出課程思政的效用。政治教員在日常的學習中,要思想勤奮、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同時要深入實際、勤于實踐、真抓實干,不斷在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中,深化思想認識、提升判斷能力,決不能當“思想懶漢”。思想一懶惰,頭腦就貧乏,實踐就平庸,面對未知領域就只會抓耳撓腮、一籌莫展,難以在專業課和思政內容中找到滲透點。政治教員必須要加強思維訓練,做耐心思索、獨立思考、清晰思維的勤快人。
(四)注重加強人格示范
在《荀子·修身》中有:“以善先人者謂之教”,強調教育者要有別人所沒有的善行,才具有“教”的意義,既強調了教人者要“善”,同時也要用自身的“善”作為教育的內容。在一般的思政課中,教員的權威使其能夠通過所樹立的榜樣影響學生的品德成長。特別在政治理論課中,教員一般會鼓勵學員向圣賢、英雄、偉人、先進和模范人物學習,而學員一般傾向于選擇身邊的同伴或師長作為道德學習的標榜。在教員為學員樹立的所有榜樣中,教員自身的行為示范對學員最有感染力[6]。特別是政治教員,由于授課內容涉及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引導,學員往往會通過教員的授課內容,觀察教員在表達上的情感傾向,教員自身對事情的態度往往是對學員啟發和引導最深的,最能夠激勵、指導和約束學員的行為。一般而言,教員的身教能夠使處在教育情境中的學員通過判斷和認識教員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不會對教員傳遞出的價值觀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政治教員必須要加強自身的行為規范、道德修養,增強自身的大情懷、大擔當,以敬業的態度、奮斗的精神、擔當的情懷,積極為學?!按笏颊钡奈幕h境做出表率。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77.
[2]陳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23.
[3]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383-386.
[4]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75.
[5]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93.
[6]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26.
(作者簡介:范晨,海軍航空大學青島校區政治理論教研室,講師,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基本原理和軍隊政治工作;劉冉冉,海軍航空大學青島校區政治理論教研室,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法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陳洞漫,海軍航空大學青島校區政治理論教研室,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黨史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