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技術在建筑企業的應用日益廣泛。會計信息化改變了建筑企業的會計模式,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決策效率。但是,大數據也帶來了一些新的風險。為了有效防范風險,保證建筑企業健康穩定地發展,文章通過分析大數據時代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的風險,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旨在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借鑒參考。研究表明,在大數據時代,會計信息化是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只有高度重視會計信息化風險防范,才能促進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會計信息化;風險防范;建筑企業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志碼:A
隨著我國“十四五”規劃的實施,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度重視建筑業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對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提出了新挑戰。一方面,企業迫切需要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數據安全風險日益加劇。如何在數字化進程中防范數據安全及其他風險,成為建筑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1 大數據時代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的背景與意義
1.1 背景
當前,我國正處于建筑業數字化、信息化轉型的關鍵期,大數據技術為會計信息化提供了技術支撐。一方面,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日益成熟,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加速滲透到各個領域,為數據的高效收集、存儲、處理和應用提供了可能。特別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使復雜的建筑業數據也可以實現高效數字化,實現關鍵業務洞察。另一方面,國家高度重視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構建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推進工程建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在此背景下,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正蓬勃開展,旨在實現建筑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1.2 意義
1.2.1 提高經營決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會計信息化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實時獲取建筑項目的各類經營數據,如工程進度、項目成本投入、合同管理等信息,并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多維度分析,及時反映項目動態和經營情況。這為企業領導層調整市場戰略方針、優化資源配置等經營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與此同時,利用預測模型和模擬分析等手段,可以提前評估不同決策選項的效果,輔助企業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降低決策失誤的風險,增強決策的準確性。總體而言,會計信息化將全面提升企業的經營決策能力[1]。
1.2.2 優化費用管理,降低成本支出
會計信息化可以記錄和分析建筑項目的全過程數據,準確定位項目成本控制的薄弱環節,發現存在的浪費現象,為完善項目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據。此外,通過數字化手段集成采購、財務等信息系統,優化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有利于降低采購成本、庫存成本及管理費用等各類成本支出。這將全面提高建筑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
1.2.3 提升公司運營效率
會計信息化可以打破數據孤島,實現企業內部各業務系統、部門之間的信息互聯和業務協同,有利于建立統一的業務流程和數據標準。這減少了重復錄入數據、重復審批報表的時間成本,釋放了人力資源投入核心業務部門,提升了公司運營效率。此外,利用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實現業務處理的虛擬化、柔性化,員工可以遠程審批、移動辦公,大幅提高工作響應速度。這將全面提升企業的協同效率和運營效率。
1.2.4 加強內部管理,完善風險控制
會計信息化實現了企業內各業務環節的全面數據化,這為評估業務風險、加強內部控制和管理提供了數據基礎。企業可依托大數據平臺,對項目數據、財務數據等進行關聯分析,評估業務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并據此建立預警機制或設置業務控制點,以發現異常情況并快速反應。這有助于企業及時采取措施,降低和規避風險,保證業務的合規穩定運行[2]。
2 大數據時代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的風險
2.1 數據安全風險
會計信息化需要連接互聯網和企業內網,涉及大量數據的網絡存儲和傳輸。一旦系統存在安全漏洞或員工操作不當,都可能導致外部黑客攻擊和內部人員竊取數據。近年來建筑企業數據泄露事件時有發生,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另外,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系統深度融合,一旦出現安全事故,不僅會暴露企業商業機密、造成經濟損失,還會損害企業商譽、降低投資者和公眾對企業信息安全的信任,對企業持續經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可見,數據安全問題已嚴重制約和威脅著企業信息化進程。
2.2 內部控制風險
會計信息化打破了傳統業務模式和控制流程,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數字化環境也為部分員工的舞弊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在信息化轉型初期,如果企業內控機制不健全,控制環節仍存在漏洞,一些騙取財物、違規操作的行為就可能發生和隱藏。這不僅會導致企業遭受直接經濟損失,也會導致賬務混亂,嚴重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和完整,損害企業資產安全,降低財務報告和會計信息質量,無法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2.3 業務流程再造風險
會計信息化需要重新設計和優化多項核心業務流程,這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挑戰。一方面,信息化實施速度過快,企業管理水平跟不上,導致新的流程、數據標準難以被有效運用,業務工序出現混亂。例如,成本核算無法與采購、庫存等流程對接,影響成本控制效果。另一方面,多業務系統之間無法信息互通,仍出現“信息孤島”。此外,員工也可能因流程調整產生混淆、抵觸情緒,降低工作積極性。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極大制約了會計信息化效能發揮,影響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無法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所以,業務流程再造的風險是大數據環境下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中需要重點防范的問題。
3 大數據時代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風險的防范對策
3.1 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完善網絡防護體系
首先,建筑企業應制定全面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數據分類分級標準,明確不同安全級別數據的保護要求。對于重要數據要采取加密、訪問控制、法規遵循審計等機制進行安全隔離。其次,企業應運用統一身份認證、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等信息技術手段,實施細粒度的數據訪問權限控制。同時,構建多層次的網絡邊界防護,通過部署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數據丟失防護系統等安全設備過濾異常流量,防范外部攻擊和數據非法傳輸。第三,利用漏洞掃描工具和代碼安全檢測平臺,對信息系統進行全面漏洞檢測,及時修補安全漏洞。最后,對核心系統和業務數據實施冗余機制和定期備份,確保關鍵業務連續性。
3.2 建立健全預警和監測機制,嚴防數據泄露
首先,企業應當利用用戶行為分析技術,對員工瀏覽和下載敏感數據行為進行全面跟蹤審計,構建使用行為畫像,并與數據內容關聯,篩選可能導致數據泄露的高危操作。其次,部署網絡安全威脅情報系統,進行黑客攻擊方式檢測。在發現存在數據泄露風險時,要實時觸發預警,自動鎖定涉事賬號,同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迅速進行風險隔離。第三,信息安全團隊需要展開事故調查,鎖定安全漏洞并修補。最后,要加大員工違規行為處罰力度,強化所有員工的數據合規意識。只有構建智能化、全面覆蓋的監測預警機制,持續檢控數據安全風險,才能提高數據防泄漏體系的威懾力[3]。
3.3 制定完備的內控制度,強化全過程監督
建筑企業應當建立系統全面、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首先,劃分明確內控責任部門,配備專職內控監督人員,明確內控制度制定與更新、內控監督與審計的工作職責。其次,運用流程再造和風險控制理論,識別業務流程風險點,設置關口前、關口后等多重內控措施,實現業務全流程和重要節點的系統性監管,堵塞制度漏洞。第三,建立內控評價機制與獎懲機制,開展定期和不定期審計,檢查制度落實情況,確保內控制度不流于形式。最后,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智能化監控系統,對業務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和異常識別,輔助內控監督。只有強化全員參與、全過程監管、全方位控制的內控體系建設,才能有效防范內部舞弊風險。
3.4 合理配置安全防護設施,控制物理訪問
建筑企業應制定分區域分級的物理訪問控制策略,科學配備各類安防監控設施。首先,對核心機房、重要文檔庫房等重要區域,安裝最高級別的生物識別雙因素認證系統,使用指紋/虹膜/面部多生物特征技術,確保只有極少數核心人員才能進入。配套使用高清晰度紅外攝像頭,設置無死角覆蓋,擁有強大的夜視功能。同時,全天24小時實時監控,配備智能分析報警系統,可識別非法入侵行為并觸發聲光報警。其次,在關鍵部位安裝防拆傳感器,確保一旦設備受到破壞即自動報警。對于生產車間、工程作業區域等重要場所,投入適當資源部署RFID電子門禁考勤系統,嚴格記錄進出人員及時間,以支持事后合規性審計。配備必要數量的網絡高清球機,在出入口等關鍵節點全天候監控。最后,對普通區域(如辦公室和公共區域)要部署覆蓋攝像頭和門禁巡檢設施,進行基本安防監管。此外,建筑企業的物聯網級安防監控系統可集成聯網各區域設施,通過大屏可視化智能展示監控信息,一屏匯聚各區域位置感知信息、門禁考勤數據、報警信息等,實現信息融合實時監控和智能輔助決策,使指揮調度便捷高效。除自身部署外,企業還應定期聘請第三方開展環境滲透測試,全面檢驗公司物理安防體系的完善性。只有做到重要區域嚴防死守、一般區域必要防控、智能監管平臺支撐,持續完善物理訪問控制體系,才能有效防范物理渠道導致的信息安全事件,確保核心信息資產安全。
3.5 開展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培訓,增強員工安全意識
建筑企業應制訂科學系統的員工信息安全培訓規劃,準確定位不同對象的培訓需求,提供差異化的培訓方案。首先,對核心技術研發人員要進行專業化的信息安全技能提升。組織代碼安全開發實操培訓,指導研發人員掌握輸入校驗、訪問控制、加密算法等安全編程技術,提高產出源代碼的安全性。同時,開展對大數據平臺、云服務等新型基礎架構及接口的安全加固培訓,教研發人員安全調用數據和服務。其次,對市場、采購、工程等一線業務部門員工,要強化信息資產分類和風險防范方面的培訓。詳細列舉信息資產的類別標準,辨析敏感數據和一般數據的差異;同時結合典型案例,講解不同類別信息被泄露的后果影響和法律責任,讓員工深刻理解信息資產的重要性。還要詳細解讀對不同類別信息的技術訪問控制流程,確保員工嚴格遵循操作規程。最后,要面向全員強化信息安全責任意識。運用典型數據泄密事故案例講解信息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對企業聲譽、市場地位的潛在負面影響,激發員工安全防范的責任擔當。還要通過制度手段進一步促成培訓效果的轉化,一是將信息安全考核結果與員工績效掛鉤;二是對違規操作行為實施必要懲戒。只有保證培訓內容系統全面、案例影響深刻、制度考核到位,持續強化全員信息安全防范意識,員工才會自覺規范數據操作行為,主動防范信息安全風險,從源頭減少企業數據泄密隱患。
3.6 定期進行安全評估和漏洞掃描,及時發現和補救系統漏洞
建筑企業應當構建持續有效的信息系統安全評估體系,運用多種渠道和手段主動發現隱患。首先,企業應配置專業的漏洞掃描系統和代碼安全檢測平臺,對網絡系統和業務應用程序源代碼進行全面自動化檢測分析。其次,建立漏洞責任追溯制度,一旦發現高危漏洞立即報告安全團隊,并根據風險級別區分時間限期完成修復。邀請第三方安全公司利用黑盒滲透測試等手段模擬攻擊企業系統,考查系統安全防線質量。最后,重視安全體系和技術的持續迭代優化,保證檢測手段覆蓋全面、及時高效。此外,企業還應構建漏洞管理平臺,記錄掃描發現結果、風險評估報告、整改跟蹤情況,形成閉環處理。利用大數據分析手段,識別系統和業務模塊之間的風險關聯性,支持安全投入優化分配。只有做到風險評估無死角、治理追蹤到位,才能持續提升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有效降低數據泄露風險[4]。
4 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不僅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關鍵步驟。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發展,會計信息化帶來的效益越發顯著,包括提高決策效率、優化成本管理、增強運營效能及強化內部控制等。然而,隨之而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數據安全、內部控制、業務流程再造等問題都可能對企業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建筑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預警監測機制、完善內控制度、合理配置安全防護設施、開展員工培訓及定期進行安全評估等。通過這些措施,企業不僅能夠有效應對風險,還能在信息化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解祥超.大數據時代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的風險及防范[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3(11):128-130.
[2]李悅元.大數據時代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的風險及防范對策[J].商業2.0,2023(5):104-106.
[3]劉鵬.大數據時代下企業會計信息化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討[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2(3):129-131.
[4]陳曉玲.大數據時代建筑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風險及防范措施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