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接受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聯合運動療法治療的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聯合運動療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膝關節評分、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LKSS)評分、膝關節活動度(ROM)、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和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HSS膝關節評分、LKSS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更高(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ROM較治療前增大,且觀察組更大(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L-6、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lt;0.05)。結論 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接受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聯合運動療法治療的效果較好,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增加膝關節活動度,減輕炎癥反應,適用于臨床治療。
【關鍵詞】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運動療法;炎癥因子;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R6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5.007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5.024
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是臨床多見的一種關節疾病,通常由膝關節損傷導致,多出現疼痛、僵硬、腫脹和運動受限等癥狀,病情嚴重時會導致膝關節結構改變,影響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1]。玻璃酸鈉能潤滑軟骨,注射在關節腔內可以有效改善關節腔內環境,減少關節摩擦和疼痛,提高關節活動度和靈活性,但單純藥物治療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聯合運動療法在治療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中具有重要作用[2]。運動療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和耐力,進而提升膝關節的穩定性和功能,其鍛煉方式主要有靜蹲、多角度伸膝抗阻、直腿抬高,而視覺反饋下的腿部推蹬系統練習是新型的運動療法,借助先進的視覺反饋技術,精確地監測患者的動作和力度,提高下肢運動能力[3]。基于此,本研究觀察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接受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聯合運動療法治療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分為對照組(采用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治療)和觀察組(采用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聯合運動療法治療),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42.88±6.23)歲;病程5~24個月,平均病程(14.55±4.62)個月;患側:左膝24例,右膝1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23~63歲,平均年齡(43.11±6.44)歲;病程5~22個月,平均病程(14.06±4.17)個月;患側:左膝22例,右膝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4],且經膝關節X線、MRI檢查確診;⑵年齡18~65歲;⑶伴有膝關節創傷史,且均為單側發病。排除標準:⑴合并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者;⑵伴有痛風、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關節病變者;⑶因膝關節腫瘤導致的關節損傷者;⑷出現嚴重關節畸形需接受手術治療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仰臥位直腿抬高練習。給予對照組患者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患者取仰臥位,穿刺路徑從膝關節內側進入患膝關節腔內,并將玻璃酸鈉注射液(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36,規格:2 mL∶20 mg)2 mL緩慢推注至關節腔內,結束后輕柔關節,使藥液均勻分布,1次/周,連續治療5周。觀察組患者同時接受運動療法,采用肢體康復訓練設備(德國瑞克科技股份兩合公司,國械注進20172191452,規格:MOTOmed letto2)在視覺反饋下參與腿部推蹬系統的練習。首先,測量并記錄患者第1次治療前的單次最大重復負荷(IRM),并以此為基準,設置腿部推蹬練習時下肢肌群的負荷量為IRM的50%。隨后,根據下肢推蹬系統計算機軟件上預設的鍛煉程序,通過觀察屏幕上顯示的影像,進行眼腿協調訓練,20 min/次,3次/周,連續治療5周。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顯效:膝關節疼痛腫脹癥狀消失,屈伸活動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膝關節疼痛、腫脹感得到緩解,但仍有局部疼痛,屈伸活動部分恢復;無效:膝關節疼痛腫脹癥狀未緩解甚至加重,屈伸活動無改善[5]。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⑵比較兩組患者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6]、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7]膝關節評分和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LKSS)評分[8]。VAS疼痛評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HSS膝關節評分總分最高100分,評分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越好。LKSS膝關節評分包含8個項目,總分最高100分,評分越高表示關節功能狀態越好。評估時間點均為治療前后。⑶比較兩組患者膝關節活動度(ROM)。于治療前后采用關節活動度測量儀(長沙復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湘械注準20232070607,型號:JM-01)測量患者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度。⑷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靜脈血3 mL,用離心機離心5 min(轉速:3 000 r/min;半徑:10 cm),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國械注進20152221623,型號:AU5800)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和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HSS膝關節評分和LK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HSS膝關節評分、LK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HSS膝關節評分、LKSS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ROM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ROM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ROM較治療前增大,且觀察組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L-6、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會導致患者關節軟骨磨損,從而引起炎癥和功能障礙,嚴重時導致關節功能喪失[9]。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中備受關注,通過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可以有效改善關節的潤滑狀態,緩解關節疼痛,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而運動療法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在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治療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針對性的運動訓練,可以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的穩定性,從而減輕關節的負擔,延緩病情的進展;將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與運動療法相結合,可以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和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更低,HSS膝關節評分、LKSS評分更高,提示觀察組治療方案可提高療效、降低疼痛程度,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分析原因在于玻璃酸鈉能夠模擬關節液的潤滑作用,于關節腔內注射后,藥物會迅速作用于關節腔,并形成一層潤滑膜,減少關節摩擦,從而緩解疼痛[11]。若股四頭肌萎縮,會降低膝蓋穩定性,導致關節損傷,影響關節功能,而運動療法采用的視覺反饋下的腿部推蹬系統練習能夠針對性地強化股四頭肌等關鍵肌肉,提高關節穩定性,從而減輕關節壓力和摩擦,減少疼痛程度;同時,在推蹬過程中,患者力度和姿勢的調整能確保練習效果,從而增強對膝關節的控制,促進膝關節功能的改善[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ROM均增大,且觀察組更大,提示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聯合運動療法能增加患者膝關節活動度。分析原因為,腿部推蹬系統練習能保證患者在進行推蹬練習時膝關節的正確位置和動作軌跡,并通過視覺反饋,患者能夠實時看到自己的動作表現,并及時調整和改進,從而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活動度[13]。IL-6和TNF-α水平變化可反映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炎癥程度和病情進展。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聯合運動療法能減輕炎癥反應。當關節受到損傷時,滑膜內的白細胞會迅速聚集到受傷部位,釋放炎癥介質,這些炎癥介質不僅會引起關節滑膜的炎癥,還會導致關節軟骨的退變和骨質增生,加重病情,而視覺反饋下的腿部推蹬系統練習通過不斷的推蹬動作,加速新陳代謝,從而有效降低炎癥因子的水平[14]。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入探討。例如,可以考慮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提高結果的可信度。
綜上所述,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接受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聯合運動療法治療的效果較好,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增大膝關節活動度,減輕炎癥反應,適用于臨床治療。
參考文獻
蔣曉偉,薛燚,沈影超.玻璃酸鈉聯合股四頭肌訓練對創傷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分析[J].海軍醫學雜志, 2018, 39(6): 556-559.
許小志,鄧銘鋒.玻璃酸鈉和臭氧治療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川北醫學院學報, 2020, 35(6): 1081-1084.
宋永平,王禮,韓亮.主動運動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及對X線下指標的影響[J].貴州醫藥, 2020, 44(2): 242-244.
王斌,邢丹,林劍浩.骨關節炎診治指南的臨床轉化應用[J/CD].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7, 11(1): 104-108.
應曉洲,程少文,張偉,等.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預防與治療[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2, 14(2): 164-167.
孫兵,車曉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645.
黃樂春,胡惠民,梁宇翔.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評述[J].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13): 50-53.
林建寧,孫笑非,阮狄克.膝關節lysholms評分等級評價膝關節功能[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8, 23(3): 230-231.
韓廣弢,李皓桓,高馮.創傷后膝骨關節炎發展中前交叉韌帶損傷的作用與意義[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15): 2440-2446.
鄧盼,徐云欽.創傷后膝關節僵硬治療時機與治療方式選擇[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21, 36(12): 1258-1261.
陳祖旺,林晶,陳雅君,等.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聯合依托考昔對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老年患者的臨床觀察[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 2022, 43(4): 446-449.
蘇士雨,張茉,范世革,等.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聯合物理因子治療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 2020, 15(2): 140-142.
王東偉,王有雪,秦琦,等.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聯合運動療法對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9, 25(18): 1401-1404.
楊德建,龔麗華,陳雄,等. 玻璃酸鈉關節內注射聯合運動療法在膝骨性關節炎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當代醫藥, 2023, 30(18):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