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中,人們會面臨許多壓力和挫折,這會給人們的心理帶來許多困擾和不安,輕者使人焦慮不安,重者使人產生孤獨感、自卑感等心理障礙,更嚴重的會使人對生活失去希望,以至走向絕路。廣大中小學生正處在心理健康成長非常關鍵的時期,在學校、家庭有各種競爭和壓力,面臨一些困難和挫折,如學習成績,人際關系、父母過高期待等方面,挫折教育就成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必修課。作為教師和家長一定要認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理解挫折教育的準確內涵,掌握有效的開展挫折教育的具體方法,才能成為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護航人,使他們不但有強健的體魄,還有健康的心理,從而促進廣大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
關鍵詞:家校共育 中小學生 挫折教育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7-0051-03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節(jié)奏在不斷加快,社會競爭也日趨激烈,而人們所面臨的各種壓力也在不斷增加,所經歷的挫折在逐漸增多,這些壓力和挫折會給人們的心理帶來許多困擾和不安,輕者使人焦慮不安,喪失信心,對學習、工作造成很大不良影響,重者使人產生孤獨感、自卑感等心理障礙,從而失去正常學習、工作秩序,更嚴重的會使人對生活失去希望,以至走向絕路。因為我們所教育的對象——中小學生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在學校內有各種競爭和壓力,如學習成績,人際關系、升學等方面的壓力。這其中他們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些挫折和困難,而此時他們的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又相對較低,所以容易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而產生偏激行為。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一定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挫折教育,使他們正確對待挫折和困難,明白人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在遇到挫折后如何應對、挑戰(zhàn)挫折,提高對挫折的忍受力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從心理學上講,挫折是一種情緒狀態(tài),是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為實現(xiàn)某個目標而采取行動時,因遭到困難或障礙所產生的一種緊張、消極的情緒反應和體驗。它有以下幾方面表現(xiàn),在情緒上會表現(xiàn)出緊張、焦慮、憤怒、沮喪、頹廢;在生理上會出現(xiàn)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現(xiàn)象;在行為上會表現(xiàn)出消極對抗、攻擊侵犯等。個人在遭受挫折后,一方面可能引發(fā)各種不良反應,導致我們的身心失調,失去生活的信心,造成極端的傷亡事件。另一方面,挫折也會磨練人的意志,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使其更加成熟、堅強,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冷靜分析、從容面對,在逆境中茁壯成長。
那么,正確的挫折教育是不是一些人認為的就是向學生展示世事艱辛、復雜困難的一面,或者挫折教育就必須經過重大的“磨難”或“逆境”的考驗呢?或者簡單告訴學生,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過苦難、坎坷、失敗的經歷才能成為成功的人呢?這樣的理解是偏頗的和錯誤的。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引用一些有哲理的話來教導學生,例如,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Rousseau)在他的著名教育著作《愛彌兒》中說過:“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學生,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后怎樣保護自己,教他經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耳他島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
因此,正確的挫折教育不是僅僅讓學生經歷多少挫折或磨難,而是要教給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積極的態(tài)度,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傷害以及解決問題、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改變那種只重視身體健康、智力發(fā)展、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視孩子們心理健康教育的陳舊觀念,家長們一定要知道,健康不僅僅是指軀體健康,還應包括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三個方面,只有這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又是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的前提和基礎,對人的各方面健康發(fā)展、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挫折教育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挫折教育的本質是教給學生面對挫折的勇氣和積極的態(tài)度,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培養(yǎng)獨立性應當從小做起,如2、3歲幼兒的自己進食,自己收拾玩具,3、4歲幼兒的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漸讓孩子學會收拾床鋪、飯桌等。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包辦代替,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自助能力,孩子從不會做到逐漸學會做,從做得不像樣到像模像樣,是必然的規(guī)律,也是必經的過程。要摒棄許多家長錯誤的觀念和做法,即一見孩子碰到困難,不是鼓勵他去克服困難,而往往是立即包辦代替;還有的家長在孩子遭遇困難一哭一鬧時,就會立即“心軟”而“妥協(xié)”,從而前功盡棄。因此,做為家長和教師,必須從根本上轉變教育理念,要把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放心大膽讓孩子去獨自面對一些問題,教育引導孩子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困難,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二)有意識地設置困難情境,磨練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由于社會和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小學生遇到大的困難和挫折的機會較少,一旦當他們遇到了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如何應對,或者在困難和挫折面前退縮、逃避,或者害怕困難、害怕失敗而不愿去嘗試、不敢去嘗試。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人為為他們設置一些障礙,以增強中小學生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增強其堅持性、耐受力。如對一些在家庭和學校經常受表揚和贊賞的同學來說,可以舉行一些他們不太擅長的活動,讓他們感受失敗和挫折,但體驗失敗和挫折不是教育的目的,重要的是教育引導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后,如何解決、如何應對,如何堅持完成所面臨的任務,培養(yǎng)他們今后遇到困難和挫折后不氣餒、不放棄、不逃避、不絕望的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勇敢面對,正確解決困難的勇氣,逐漸掌握解決問題、應對挫折的方法和手段。
(三)教給學生應對困難和挫折的具體方法
1.自我安慰法
自我安慰法就是自己勸慰自己“想開點”,為自己找一種“合理”的解釋,“自圓其說”。心理學上有“酸葡萄與甜檸檬”機制,即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而得到的檸檬是甜的,就是要學會自我安慰和調節(jié),換一個角度去看同一個問題,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積極因素,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教師和家長可以這樣教導孩子:班級中沒有成為班干部,要想到班干部畢竟是少數(shù),沒有當上也不能表明自己是最差的,不用著急;這一次考試成績比較差,沒關系,我可以沒有負擔,輕裝上陣,下次考試進步更容易。雖然這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有自欺欺人之嫌,但它對保持人的正常心理狀態(tài),維護其自信心是十分有效的。而且告訴學生這種自我安慰法絕對不是放棄、不是逃避,而是平穩(wěn)心態(tài),坦然接受。
2.心理補償法
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即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發(fā)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換句話說,就是用新的目標來代替失敗的目標,改變自己的方向、策略。如某種學習方法遲遲收不到好的效果,我們可以改變學習方法,也許會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某生在音樂方面發(fā)展不好,可在美術上有好的發(fā)展;演講、口才不好,可在寫作方面加倍努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樣可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保持學習的信心。
3.認知轉換法
認知轉換法指對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某些事件,要改變我們偏執(zhí)或錯誤的認知,變換認知的角度和方式,即對同一事物或同一事情轉換一種角度和方法去看待,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產生新的理解。例如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來幫助孩子轉換認知: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雨傘,小兒子賣布鞋,老太太經常為兩個兒子焦慮發(fā)愁,晴天擔心大兒子的雨傘賣不出去,發(fā)愁;雨天又擔心二兒子的布鞋賣不出去,亦焦慮發(fā)愁。因此整日愁苦不堪,日漸憔悴。后一智者對老太太說:晴天好賣布鞋,你應該為小兒子高興;雨天好賣傘,你應該為大兒子高興。于是老太太豁然開朗,心情漸漸好轉起來。所以轉換一種認知角度也許能使壓力變?yōu)閯恿Γ煺圩兂珊檬隆?/p>
4.情緒升華法
情緒升華法是一種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方法,這種方法通過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和應對情緒問題。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教育引導學生在遭遇挫折以后,不要一味沉湎于悲傷懊惱失望之中,而應化失敗為動力,向更高目標前進。例如教師和家長可以教導學生:“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種挫折也許正是對你的考驗。許多名人在遭受挫折后,不是消極氣餒,而是正確面對,化挫折為動力,才取得偉大成就的。大文豪歌德年輕失戀,幾經自殺,后據(jù)親身體驗寫了《少年維特之煩惱》;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孫子髕腳,《兵法》修列;司馬遷被囚,《史記》乃成。這些人正是把挫折轉化成了動力,才成了生活的強者。
5.幽默法
幽默是生活的潤滑劑,恰當?shù)挠哪蓽p輕人的壓力,消除挫折帶來的負面影響。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太太,有一天他正在會見客人,他的妻子進來大吵,并將盆中的水潑到其身上,場面甚是尷尬,但這位大哲學家卻說:“我早知道打雷過后一定會有大雨。”眾皆大笑,緊張氣氛頓時化為烏有。所以教師和家長也應引導學生要學會幽默,保持樂觀情緒。
6.合理宣泄法
合理宣泄法就是通過合理的方式排出消極情緒進行心理疏導的方法。人所能夠承受的心理壓力總是有一定的極限,在遇到挫折與失敗后,如果整日郁結在心里,當心理壓力超過人體的極限時,它就會給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傷害,但如果我們通過合理的方式,在較短時間內將可能危害健康的、不良的情緒發(fā)泄出來,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有益的調整,就能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和心理緊張度,恢復心理的平衡。所以要教育引導學生在遇到較大的挫折壓力時,一定要通過客觀合理的方式宣泄、釋放出來。一是可通過理智性的合理宣泄,如向老師、家長、好友訴說,或訴諸筆端。二是情感性的合理宣泄,如可在操場上跑步、打球,也可在沒人的地方大喊大叫幾聲,甚至大哭一場。這樣便可釋放一些郁悶,緩解一下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黨和政府愈來愈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頒布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一系列相關文件,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門又聯(lián)合印發(f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進一步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系統(tǒng)部署。作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和重要影響人,廣大教師和家長一定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解挫折教育的準確內涵,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有效的引導方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好護航人,從而促進廣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黃艷華)
[1] 徐琳.挫折教育——寶貝成長路上的必修課[J].幼兒教育.2007(8):6-8.
[2] 張赟玥.試析國外閱讀療法幫助兒童的發(fā)展歷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5):46-48.
[3] 劉鐵芳.從蘇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轉向與現(xiàn)代教育的完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8):91-112+190.
[4] 章敏.大學生抗挫現(xiàn)狀分析及抗挫教育的對策[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3(28):322-323.
[5] 朱美榮.淺談如何提高幼兒教育促進孩子健康成長[J].成功(教育).2011(21):30.
[6] 高琨.在日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堅持性[J].成才之路.2010(21):86.
[7] 李漫云.積極心理學為大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的路徑研究[J].才智.2023(36):97-100.
[8] 崔永華.高職院校大學生自卑心理成因分析與矯治對策[J].學理論.2009(20):220-221.
[9] 卿晗.簡析中學生意志品質脆弱的表現(xiàn)與對策[G].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2005(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