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以及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在這一背景下,各學段的德育教育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教學作用,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德育,是所有教師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對網絡平臺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關鍵詞:網絡平臺;初中;德育教育
傳統的初中德育教育是以教師的課堂說教為主,這種單調、枯燥的灌輸式的教育并不符合現階段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個性特點,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德育內容失去興趣,甚至有些學生還會因此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大多數初中生對網上的內容更感興趣,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要加強與網絡平臺的融合,以更好地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有效推動其健康成長。
一、初中德育教育現狀分析
出于應試方面的考慮,如今大部分學校的教學更看重學生的成績提升,以至于忽略了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學校本身重視程度不高,學生自然也不會太把良好舉止言行及道德品質的養成放在心上,而是把更多的時間都用在提升其他學科的學習與練習上,對參與德育教育明顯缺乏主動性。需要從學校管理層開始轉變對德育教育的態度,為學生接受德育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教師則必須結合當下復雜的社會環境,為學生提供積極有效的德育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想要做好對初中生的德育工作,離不開師生間的友好交流與互動,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師未曾掌握與學生的溝通技巧,在德育過程中不愿放下身段,只是固執地維持著師者高高在上的姿態,以至于和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距離感。對此,教師應當積極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對教師形成信任感,只有這樣才能將德育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1]。
二、基于網絡平臺的初中德育教育優勢與特點
(一)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德育工作的優勢
1.平臺操作簡單,傳播途徑廣
網絡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與交流方式,只有操作簡單、容易上手,才能被更多人所接受,從而實現廣泛推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多數網絡平臺都形成了極為豐富的信息傳播途徑,用戶間除了正常地發送文字消息之外,也可以分享視頻或是發送語音,即使是信息量較大的資源,亦可以通過鏈接下載的方式進行分享。另外,初中階段的德育課程已經開始涉及時政方面的內容,對此教師完全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建立專門的德育教育賬號,利用這一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讓平臺來分擔部分德育任務。
2.信息傳播速度快,緊跟時事
德育本質上是一門需要緊盯社會時事進展的課程,因此德育課堂所講的內容應當保持較快的更新速度。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無法滿足這方面的要求,因此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的時候必須與一項可實現信息快速傳播的媒介結合起來,而網絡平臺恰恰具備這方面的特性,能有效滿足相關需要[2]。
3.信息傳播集多種形式于一體
網絡平臺往往收集了大量的資源,能夠有效激發眾多初中生的興趣,受其喜愛和關注。學生在瀏覽網絡平臺的過程中,看到的不單單是文字和圖片,還有很多以音頻、視頻或動畫形式表現出來的材料,這種聲情并茂、圖文并茂的資源表現形式受到學生們的廣泛認可,使之自愿成為平臺用戶,并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積極主動地使用。
(二)網絡平臺下初中德育的特點
1.虛擬性特點
雖然網絡世界與現實社會存在一定的互通關系,但二者同樣也有著巨大的差異。在網絡世界,所有東西都是虛擬的,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由的在虛擬世界中瀏覽。不過,這些虛擬世界雖然相互獨立,但是依舊與現實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學生在沉浸虛擬世界的過程中,可能獲得成就感與榮譽感,但相比于現實世界,也更容易滋生不良心理和情緒。因此,教師在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德育教育的時候,需要做好虛實之間的體驗轉換,在平臺上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并于現實中認真教育、引導學生,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德育成效的提升[3]。
2.開放性特點
基于網絡平臺的初中德育教學具有明顯的開放性特點,在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大量的參考資料,并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德育引導,從而有效改善以往單一、死板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形式。而且通過網絡平臺這一載體,師生和同學間的課下交流互動都能得到有效加強,從而進一步為德育拓展空間,增強德育教學的質效。此外,在網絡平臺及大數據技術的幫助下,教師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在德育方面的差異化學習需求,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制定德育方案,從而保證德育教育的順利開展。
三、基于網絡平臺的初中德育教育策略
(一)活用多媒體豐富內容展示
線上平臺式的德育模式主要以網絡環境為依托,在如今的網絡環境中,視頻是應用范圍最廣的一種內容展示形式,也是網絡平臺中多媒體功能最為突出的地方。視頻具有顯著的直觀性特點,可以融合音頻、圖像、文字、動畫等常用的內容展示形式,使得德育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因此,在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平臺的多媒體功能,這樣能有效提升德育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接受德育內容。例如,熟練掌握多媒體功能的教師可以將原本需要一整節課才能講述完的內容,通過精心剪輯的視頻,在半小時內呈現給學生,提供優質的案例內容,幫助學生對德育內容形成更為直觀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質量。除此之外,在設計視頻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特點,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案例選擇,這樣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對德育知識的興趣,有助于德育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二)在線與離線教學相結合
網絡平臺上的德育教育分為離線和在線兩種教學模式。從理論上講,這兩種模式都可以使初中德育突破現實世界中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且能有效降低人員狀態對教學工作的制約。只要教師和學生不處于極端情況,如視力障礙或言語困難,就無需過多考慮他們的當前狀態,可以直接開展德育活動。然而,在時間方面,二者卻存在不同的限制條件。其中,離線教學不用考慮時間問題,教師與學生可以單獨開展活動,無需過多考慮對方當前的情況,但這種模式下,教師很難展現出其親和力,亦無法保證能與學生實時交流。至于在線教學,則有著相當明顯的時間限制,教師與學生需要在特定的時間登錄平臺才能交流,這一模式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展現親和力,并實時與學生互動。因此,教師在德育工作中應充分掌握在線教學與離線教學的理論方法,明晰它們之間存在的互補及優劣關系,基于兩者間的緊密結合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打造一套系統、合理的網絡教學體系。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平臺以在線方式對學生展開德育教學,并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錄像,待教學結束后將錄像剪輯成教學視頻并分享至網絡平臺。這樣一來,因故未能參與課堂的學生可以下載離線視頻自學,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通過平臺向老師留言,教師應及時予以解答。
(三)建立班級群加強師生聯系
想要做好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聯系是一項基本前提。只有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感,實現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學生才會敞開心扉與教師溝通,進而自覺聽從教師的教導。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明白學生的關注點、準確把握其思想狀況、發現他們在思想上的問題,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學生排解憂難,提升其思想水平,保障初中德育教育的順利高效進行。而想要做好這點,師生信息不對稱是最大的問題。這種信息不對稱阻礙了師生間的思想交流,使教師難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內心需求,以至于不能及時發現學生潛在的道德與心理問題,導致德育工作的進展嚴重滯后,無法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4]。對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活動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作為溝通橋梁,在平臺上組建班級群,把班上所有學生都拉入群中,為師生間的思想交流與心靈對話搭建一個專門的平臺。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程群組中與學生們展開無時空阻礙的教學互動與情感交流,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德育方面的知識,及時把握學生們的思想變化,促進其整體道德素養提升。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社交功能,利用社區空間與學生們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互動,掌握每個學生的心理情緒與思想動態,有效解決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煩惱。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會逐步拉近,在情感愈發深厚的同時,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對老師的充分信任,愿意向老師主動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形成溫馨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利用信息統計加強課外管理
雖然線上教學具有擺脫時空阻隔的便利性,但由于網絡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教師無法直接了解學生在課外時間的學習情況。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的信息統計功能,為課外線上教學制定完善而合理的管理規程,讓學生在課外學習的過程中嚴格遵守規程。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平臺信息統計功能加強對學生課外學習狀況的了解,以彌補網絡平臺教學存在的不足,實現揚長避短的效果。一般來說,網絡平臺的信息統計功能包括信息錄入、視頻拍攝等功能。在進行課外線上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初中德育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拍攝課外學習視頻的任務,并對視頻時長作出明確要求。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發布任務要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集正確信息,并將其填寫到平臺提供的任務清單中。如果學生未能在平臺上提交任務清單,或是視頻時長未滿足拍攝要求,則意味著學生沒有認真開展課外學習活動。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分析學生提交的任務清單以及視頻,了解學生課外學習的具體情況,從而更好地進行指導。除此之外,信息統計功能還可以應用于網絡平臺的德育離線教學。例如,現實中有些學生在在線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采用“后臺掛機”的方式偷懶。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平臺的信息統計功能,直觀了解學生的在線操作頻率、學習時長等數據。如果學生存在長時間未操作、在線時間斷續等異常情況,很可能是學生在“掛機”,教師應在后續教學中予以提醒和糾正。
(五)通過平臺推送德育資源
正如前文所述,單純進行知識灌輸式的德育教育,只會降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而網絡平臺具備多種實用功能,可以通過資源共享有效突破課堂上的時空限制。在網絡平臺的功能支持下,每個學生都可以隨時隨地轉發和推送各種與德育相關的信息資源,這不僅能顯著提升學生們的教學參與熱情,還能有效拓寬其獲取德育信息的渠道,從而健全初中德育知識體系。因此,初中德育教師應積極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通過向學生推送德育學習信息,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與擴散,從而加強對正確道德觀念的宣傳,切實增強初中德育工作成效[5]。例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所擁有的語音交流功能,組織學生圍繞德育主題在班級群內開展“微演講”活動。演講結束之后,其他學生可以通過語音功能發表意見和看法,最后由教師作出總結性評價,共同評選出演講質量最好的學生。這種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還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自帶的分享功能,分享與德育相關的生活案例、文章、信息等,向學生傳播正能量,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同時,利用網絡平臺所具備的分享與上傳視頻、照片的功能,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德育類的視頻,及時推送社會熱點事件或校園軼事,引導學生從德育角度進行思考和探討,鼓勵學生在平臺上自由發表觀點,交流彼此的觀看感受,在潛移默化中逐步促進學生道德品質與思想境界的提升。以校園內的不文明行為為例,現實中很多學生吃完東西后隨手把外包裝丟到地上,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就可以從此問題入手,在網絡平臺上發布關于隨地亂扔垃圾的照片和視頻,引導學生在班級群內分析這種行為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應的規避方法,讓學生從“我”做起,堅持垃圾入桶,自覺維護校園環境。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教師在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為學生們營造積極的線上學習空間,提高他們接受德育的興趣和積極性。為此,教師應通過創新德育工作模式,豐富德育教學內容,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優勢作用,由此促進學生的正確價值觀與道德品質的養成,推動其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盧繼坤 濟南市章丘區第二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陸海娟.網絡新形勢下學生德育教育的實踐研究[J].啟迪與智慧:下,2022(9):11-13.
[2]熊子康.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實踐研究[J].明日,2021(20):213.
[3]蔡紅清.基于微信平臺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實施路徑[J].新一代:理論版,2021(8):1.
[4]李明.網絡時代下的初中生德育教育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 2021(4):2.
[5]顏雯.基于線上教學平臺模式下職業學校德育課的改革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 2021,(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