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要深入梳理課程教學內容,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在《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學改革中,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融入思政文化元素,創設教學情境,植入鄉村振興品牌、文旅品牌、老字號品牌等專題案例庫,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將思想價值引領、設計責任擔當、國家復興等內容貫穿于教學改革全過程,以“弘揚本土文化,塑造中國品牌”為主旨,用品牌塑造的方式傳承中國文化,為中國品牌的壯大貢獻力量。
《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思政建設定位
研究目的: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是設計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是在“大思政”語境下挖掘實踐育人的有效提升,面對新時代、新形勢,品牌形象設計課程以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用品牌塑造的方式傳承中國文化,將思政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學,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愛國敬業價值取向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品牌文化,有助于學生深刻領悟品牌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更有助于實現品牌設計課程培養目標,創新課程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真正落實課程思政建設。
建設目標:通過對國內外經典品牌案例梳理及品牌創新設計分析,引導學生增強品牌意識,感受品牌形象設計背后的社會價值。課程育人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設計創新實踐,著眼本土文化挖掘,探究中國本土品牌的社會價值,在文化中塑造品牌,實現課堂教學與社會市場的有效對接。開拓創新意識,形成知識產權下的品牌維護,關注中國本土品牌擁護可持續發展,做文化的傳播者,實現大學生中國夢,強化青年設計師的社會責任感及職業精神。
思政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的
設計策略
明確《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設置從單一專業技能向多元核心素養進行轉化,從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養目標三個方面展開。第一,專業知識目標方面,需掌握品牌形象設計的基本要素與策略方法,充分涵蓋設計基礎、標志設計、調研與策劃方法等相關學科知識,注重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應用體現,如設計心理學、市場營銷學、品牌商標法等。搭建品牌設計的系統框架,通過品牌調研、品牌設計和品牌策略等知識技能學習,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與勇于探究的文化基礎素養。第二,專業技能目標方面,需具備鑒賞優秀品牌形象設計作品的能力,對比分析國內外經典品牌,分析用戶需求和消費者心理,分析品牌價值和消費趨勢,區分品牌的形象價值與社會價值;掌握品牌調研與實踐的技能與方法,具備品牌形象的理念定位、視覺設計、行為規劃與情感表達能力。第三,素養目標方面,品牌設計師品德情懷的培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專業創新的能力,相信品牌力量,做中國文化傳播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品牌觀念,描繪中國故事,以可持續思想指導設計行為,豐富品牌內涵,促進社會價值。
設置《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學結構?;凇罢n程思政”視域下,課程結構設置從單向文化輸入向雙向文化融合進行轉化,不僅是知識、技術上的“教”,更是思想、文化上的“育”,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品牌的認同感,對中國經濟文化有進一步思考。在課程思政目標的指引下,優化后的課程結構中增加新的系統知識版塊,結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現實品牌熱點問題,通過對品牌商標法、廣告法、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品牌可持續設計理念的融入,在品牌企業實戰項目綜合訓練教學中,完成從前期調研、品牌策劃、品牌形象設計、品牌傳播等重要教學環的一體化品牌流程設計。這樣的課程結構設置,培養學生知法守法,以思政為先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品牌觀,服務地方設計,通過專題項目對接的教學模式,樹立社會責任意識,遵從崗位需求,積極主動解決問題,加強勤于反思、團隊合作、創新進取、樂于奉獻的綜合素養塑造。
構建《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內容知識體系。深入挖掘《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注重課堂教學任務與社會實踐項目相融合,“興趣引導、情境預設、項目實踐、思考探究”,將思政育人元素自然嵌入教學過程,在項目制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做到思政點、知識點、能力點三合一,實現全過程、全環節的課程思政育人。著眼本土文化挖掘,探究中國本土品牌的社會價值,強調設計對本土的服務性價值,幫助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構建以基礎知識、綜合知識、實踐訓練三個版塊教學內容系統,構建思政課程的內容知識體系,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學知識版塊進行合理構建,圍繞思政教育內涵展開,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基礎知識版塊——以品牌形象設計的基本概念和設計流程,標志設計的內容、形式和方法,以品牌形象要素的設計及品牌形象要素的應用部分為核心內容。明確品牌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掌握品牌塑造的技能與方法,是靠中國品牌戰略的重要意義,倡導文化自信,激發愛國熱情。綜合知識版塊——設置思政專題內容:鄉村振興文創品牌、特色文旅品牌、中國老字號品牌專題,如鄉村振興西莊村牡丹節品牌形象設計、昆山文旅品牌形象設計、宣恩燈戲文化品牌形象設計等。以“弘揚本土文化,塑造中國品牌”為主旨,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設計理念完美結合,探索當代設計理念中的傳統文化藝術表達。實踐訓練版塊——以項目制教學模式為導向,在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思政教育改革中,注重教學實踐任務與社會實踐項目融合,強調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如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米蘭設計周、全國數字藝術大賽等,像地域本土老字號品牌有再次創新的需求,通過大賽渠道完成與校企項目制合作,通過與企業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大量真實的品牌形象設計項目工作實踐機會,同時為企業培養輸送更加符合企業需求的綜合應用型人才。
開展《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實施“浸潤—體驗式”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改革,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實踐”教學方法融合,以“思政強化信念——知識武裝頭腦——素養彰顯價值——設計鑄就品牌”的思政理念,讓學生體驗思政內容,強化品牌信念,注重品牌內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具備思辨精神,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描繪中國故事,塑造本土品牌。
所感:案例分析法——通過圖片案例、影片案例、專題案例項目的自主學習與案例講解,引導學生感悟文化。圖片案例以推薦國內知名品牌設計案例為主、學生作品以畢業設計品牌案例進行分析講解、影片案例推薦中國節日系列影片,如《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畫游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等。專題案例項目是導入鄉村振興品牌專題、文旅品牌專題、中國老字號品牌塑造專題等,讓學生著眼本土文化挖掘,探究中國本土品牌的社會價值。
悟思:啟發性教學——通過課堂教學提問,引入國內外品牌對比,從品牌優劣勢、需求分析、群體受眾分析、價值分析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組織分小組討論,圍繞主題性內容進行思辨,從“文化—策略—美學—文化”展開分析探究;邀請本土品牌校企導師、開展職業認知交流會,邀請往屆優秀學長走入課堂。在小組討論教學中,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文化類品牌形象設計案例的深入理解與自我感知,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踐行:任務驅動教學——圍繞地域本土文化品牌特色,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出發點,通過任務驅動方式引導文旅品牌形象設計,極大激發學生積極性和責任感。在任務過程中注重參與式、互動式的教學引導,促進學生產生良好的體驗和反思,激發學生們主動學習、思辨、創作,使學生在設計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在文化傳播中的價值。
以學生為中心《品牌形象設計》
課程育人價值
“知識+能力+素質”全方位育人。青年學生作為社會文化傳承的未來主力軍,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有著自身特有的群體優勢,將思政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使滲透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內容體現在品牌形象設計課程的基礎知識與技能訓練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培養,實現全方面育人效果。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創設教學環境,以學生為中心,采取多樣化的互動模式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轉化,使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對未來學生進入專業工作領域打下良好的思政意識與品牌素養,鑄造青年一代的優秀中華文化基因,擔起薪火相傳的歷史使命。
“愛國教育+文化歷史”文化育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眹@愛國教育和文化歷史的主題,提高教師的育人意識,需要正確認知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作用。結合可行有效的主題內容訓練篇章,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價值取向為核心,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貫穿主題文化教育之中,真正意義上將文化“活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文化價值觀、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
“課程內容+師資結構”協同育人。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關鍵需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設計技能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提高學生專業的綜合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師資結構的設置上,專業教師與思政課教師應該協同合作,促進教學的深入挖掘。專業教師需深入把握品牌設計的流程和方法,設計項目的教學實踐,同時配合思政課教師的價值引領與協同教學,挖掘設計文化的價值與隱形功能。教師在設置課程內容上,除了傳授基本的品牌設計方法,還需在內容上和思政教師共同深入啟發和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優秀的地域文化,嵌入課程環節設置。教師可將區域文化融入設計作品作為課程作業評價的重要分數指標,專業教師與思政課教師聯合評分,給予全方面的課程教學評價,在協同育人方面,真正從教導學生成才方面以服務社會作為品牌設計師的基本職責,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思政亮點體現在運用課程優秀案例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牌為主,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通過講解國內優秀案例,嵌入“鄉村振興文旅品牌、中國老字號品牌”主題設計,潛移默化間讓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激發愛國熱情,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生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的形象要素進行調研、分析、提煉與再設計轉化,解析一系列典型案例特征,結合文化傳承教育引領,把設計行業特征融入設計興國與職業擔當觀念教育,強化育人導向,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應用性、示范性。
作者簡介:
付靜,1982年出生,女,碩士,教授,武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研究方向:文化傳播與文創品牌設計。本文為2022年武漢傳媒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品牌形象設計》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0002901)。作者單位:武漢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