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實施背景下,高職院校成為培養具有崗位勝任力的助產士的重要基地,了解助產專業學生的職業決策水平能夠助推助產專業課程和職業規劃課程的深化改革。本研究選擇大理州某高校助產專業2021-2023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本校學生整體職業決策水平較高,但仍存在著需要特殊支持的職業決策困難群體。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有針對性支持、促進學生自我探索能力成長等支持策略。
關鍵詞 職業教育改革;高職院校;助產專業;職業決策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8.046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reer Decision making Difficulties for Midwifery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a college in Dali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important bases for cultivating midwives with job competence. Understanding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level of midwifery students can help deepen the reform of midwifery courses and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This study selected students majoring in midwifery from a university in Dali Prefecture for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2021 to 202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among students in this university is relatively high, but there are still groups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that require special support.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proposes support strategies such a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rgeted support, and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students' self-exploration ability.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vocational colleges; midwifery professi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1" 研究背景
國務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發實施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強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大理州某高校作為滇西地區培養助產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畢業生就業面向綜合性醫院或婦幼保健院的助產、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新生兒科護理)、母嬰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工作崗位[1],為降低大理民族地區孕產婦和新生兒患病、死亡率,在為育齡婦女和新生兒健康服務的工作中發揮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國助產士與孕產婦的比例約為1∶400,婦幼健康服務資源呈現總體不足和結構性短缺的問題,而高職助產專業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卻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與當下市場需求并不匹配[2]。另一方面,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也觀察到,高職院校助產專業的在校生和畢業生在就業與擇業的過程中,常常有擇業困難的表現,如對所學專業認同度不高,對就業信息獲取渠道了解不充分等。雖然國家為改善高校畢業生擇業環境出臺了不少支持政策,但這些政策或措施都是對擇業外部環境的改善,大學生這一擇業主體的自身因素,也應該成為教育者關注的重要內容。
因此,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大理州某高校2021―2023級助產專業三個班共338名在校學生,初步調查高職院校助產專業學生在擇業就業時的擇業困難程度,探討促進助產專業學生職業認同感、培養其職業規劃意識的有效途徑,為教師在今后開展專業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研究人員在大理州某高校內助產專業的三個年級進行了兩次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共發放問卷388份,共回收有效問卷295份,問卷應答率為76%。參與者為助產專業學生,大一年級共115人,大二年級80人,大三年級100人。
2.2" 研究工具
2.2.1" 人口學變量信息
本研究收集了受試者的戶口所在地、是否獨生、父母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等人口學變量信息來了解職業院校學生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水平。
2.2.2" 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量表
本研究參考了杜睿與龍立榮于2006年編制的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量表[3],測量了大理州某高校的學生在面臨職業決策時,有關職業信息探索、職業目標探索、職業自我探索和職業規劃4個維度的職業決策困難程度。量表共計16個項目,采用李克特五級計分,通過統計量表總分來(16―80分)來衡量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水平,總分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的職業決策困難程度越低。在本研究中,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量表的標準克朗巴赫" 系數=0.947。
3" 研究結果
3.1" 描述統計結果
為了解大理州某高校2021―2023級助產專業學生整體職業決策困難情況,使用SPSS22.0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如表1所示,大理州某高校295名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分數平均值為60.1186,標準差為9.74171。
3.2" 單樣本T檢驗結果
在第二部分的檢驗中,我們關注了大理州某高校助產專業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平均分與隨機水平之間的差異,如表2所示,單樣本T檢驗的結果顯示大理州某高校助產專業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量表分數顯著高于隨機水平(=105.995,df=294," lt;.001)。該結果說明了大理州某高校助產專業的學生體現出較好的職業決策水平,職業決策困難程度相對隨機水平顯著較低。
3.3" K―聚類分析結果
為進一步了解大理州某高校助產專業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情況,我們又進一步對問卷結果進行了K―聚類分析,通過問卷總分聚合情況分為5個檔案,K―聚類分析呈現了如表3所示的結果。通過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盡管基于單樣本T檢驗的結果,大理州某高校助產專業的學生整體呈現出較好的職業決策水平,但依然存在著一部分職業決策困難表現較為突出的學生(水平1,水平2)。
4" 討論及結論
高職院校助產專業學生的職業決策是塑造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和個人成長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決策不僅決定了他們將來會在何種領域施展才華,也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個人發展和社會價值的實現。
從個人成長和發展的角度來看,職業決策深刻影響著學生在校期間的個人成長。職業決策中所涉及的職業信息探索、目標探索、自我探索和職業規劃維度,涉及助產專業學生是否能夠更好地認識自我,發掘內在的興趣、潛力和優勢,從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不僅如此,高職助產專業學生的職業決策也與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緊密相連。作為助產行業的重要人才儲備,他們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行業的興衰和發展。和本專業對口的職業不僅能夠幫助他們自身實現價值,還能夠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為行業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
本研究關注了大理州某高校助產專業2021―2023級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情況。從整體情況上來看,本校助產專業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決策水平,表現出較好的職業了解度和興趣,愿意將在校學習與職業規劃相結合。然而,聚類分析的結果顯示,本校仍然有少部分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程度較高,其表現出的職業決策困難需求需要得到學校層面、專業教師和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層面和同伴層面多維度的支持。
針對以上研究結果,我們提出了以下策略以促進大理州某高校助產專業學生的職業決策水平。首先,學校應與行業建立緊密聯系,邀請業內專家和優秀校友進行交流分享,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助產專業的發展前景和行業特點,增強學生對行業的了解和信心,提高他們的職業認知能力[4]。也可以通過開發基于校本教材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針對性地提供針對職業決策方向的心理咨詢服務等。其次,針對有職業決策困難的群體,學校輔導員、班主任、專業課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及學習小組應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5]。最后,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索和決策能力,鼓勵他們主動探索和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提高決策的自主性和準確性[6]。
5" 研究的不足與未來展望
雖然本研究為教師了解大理州某高校助產專業學生的職業決策水平情況提供了依據,也為后續的專業和職業教育提供了參考,但研究依然存在著許多不足。考慮到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地緣特殊性,民族地區的助產行業需求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例如,由于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的差異,當地的居民不太容易接觸到先進的醫療知識和技術,民族地區的產婦也可能面臨不同的心理壓力和挑戰,因此在了解助產專業學生的職業決策時,可能還要進一步綜合考慮其對當地助產行業中語言、文化、教育、社區合作和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了解情況。在未來進一步探究影響助產專業學生職業決策的因素中,民族地區的因素也應納入考慮。
參考文獻
[1] 朱桐梅,張秋實,顧垚,等.高職助產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J].護理研究,2021,35(22):4119-4122.
[2] 徐園園,陳梅,陳詩,等.高職助產專業學生就業期望調查分析——以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23,41(7):123-125.
[3] 杜睿,龍立榮.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問卷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3):237-239.
[4] 王艷輝,王晶晶,林宇寧,等.大學生社會支持" 自尊與職業決策困難間的關系[J].校園心理,2021,19(5):419-421.
[5] 祝青.高職助產專業學生職業規劃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內江科技,2013,34(6):204,160.
[6] 許紅,方海琴.助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