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學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培養創新型經濟人才的需求。研討式教學法作為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高校在經濟學教學中運用研討式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文章首先闡述研討式教學法應用于經濟學教學的重要性,然后介紹研討式教學法應用于經濟學教學的原則,最后提出研討式教學法應用于經濟學教學的具體實踐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法;經濟學;高校;學生主體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4.06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14-0-03
0" " "引 言
研討式教學法是圍繞“解決問題”這一核心目標開展教學的教學方式,旨在通過師生共同參與搜集資料、深入討論并探索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該教學法源于早期的德國大學,1997年由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郭漢民教授改進,并在國內多所高等院校中得到了推廣和應用。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的各種經濟活動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1]。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知識的信息化和金融交易的國際化,傳統經濟學教學模式逐漸顯示出不適應性[2]。因此,高校可以在經濟學教學中引入研討式教學法,以此實現教學相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 " "研討式教學法應用于經濟學教學的重要性
1.1" "加深學生對經濟學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涉及大量理論模型和經濟現象。研討式教學能夠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探索,并通過研討加深對經濟學原理的理解。同時,經濟學的研究經常需要關注現實經濟問題,研討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研討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表觀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這些能力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在學術研究上取得更好的成績,還能為其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3" "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趨勢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現代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實踐能力培養。研討式教學法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滿足這些要求。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趨勢。
1.4"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傳統的經濟學教學方式往往以講授為主,教師專注于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學生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而研討式教學法通過讓學生參與討論、研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學生在研討過程中可以深入了解經濟學的前沿理論和實踐技巧,還可以結合自身的經歷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從而增加學習經濟學的興趣。
2" " "研討式教學法應用于經濟學教學的原則
2.1" "學生主體性原則
高校在經濟學教學中應用研討式教學法,需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賦予他們更多選擇權,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研討,通過搜集資料、小組協商、課堂研討等環節深化對所選主題的理解,并形成學習成果。該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經濟學課程的主人,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2" "啟發性原則
在經濟學研討式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啟發性原則。該原則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聽課習慣和心理特征,準確講解經濟學課程的重難點、基本理論和爭議問題[2]。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需要巧妙運用經濟學的相關知識和當代社會的經濟現象,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種啟發式的教學,學生能夠積極投入經濟學的課堂學習中。他們不僅可以自主探索并發現新問題,還能運用所學的經濟學知識來深入分析和有效解決現實經濟問題[3]。
2.3" "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逐步推進。教師應遵循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教學順序,確保學生逐步深入理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從簡單的經濟生活案例開始,逐步過渡到經典案例,從經濟學的基礎內容拓展到現實經濟新現象和新問題[4]。這種循序漸進的研討方式有助于學生逐步從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發展到能夠分析、解釋現實經濟現象和問題,從而推動他們逐步提高學術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2.4" "和諧性原則
和諧性原則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與合作。在研討式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合作伙伴。在研討式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疑問,而學生則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種互動與合作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同時,和諧性原則還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研討式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進度。
3" " "研討式教學法應用于經濟學教學的具體實踐路徑
3.1" "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需要明確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這包括學生應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具備的實踐技能、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5]。教師應致力于實現以下多元且層次化的目標。一是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確保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核心領域的知識。二是培養分析能力。通過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夠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三是培養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批判性地審視經濟學理論和問題,培養他們對經濟現象提出個人見解的能力。四是增強創新能力。通過研討式教學中的項目研究、案例討論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提出新穎觀點和解決方案的能力。五是提高溝通協作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報告演講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能力,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
3.2" "明確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角色定位
在研討式教學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深入研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學生應成為研討活動的主體,積極參與,自主探索,相互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總之,教師要明確自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3.3" "實施差異化與層次化的教學策略
考慮到學生基礎、學習特點和學習態度的差異,研討式教學的實施應體現出層次性和差異性。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更具挑戰性的研討主題,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相對簡單的主題。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不同基礎的學生在研討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3.4" "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研討式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并非一成不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和需求進行靈活調整。例如,教師可以將研討式教學與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等相結合,形成復合式研討教學方法[6]。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研討中加入辯論環節,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這些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
3.5" "確定研討主題
研討主題的選擇是研討式教學的關鍵,同時也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鑒于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并非所有章節都適合深入研討,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科特性、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審慎選擇研討主題。為確保主題的有效性和適宜性,教師應遵循三大原則:首先,主題應具體、明確且富含思想性,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反映教學目標,避免與課程內容脫節;其次,選擇與現實經濟生活緊密相連的主題,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吸收新知識;最后,確保主題的深度、廣度和難度適中。在選擇研討主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夠根據已有認知和興趣選擇想要研討的主題,還應緊密圍繞經濟學課程的重點、難點內容,針對學術爭議或經典案例進行深入而全面的研討和探索。
3.6" "設計研討環節
為保證良好的研討效果,教師在確定研討主題之后,需要設計合理的研討環節[7]。教師可以將研討環節分為獨立探索與資料準備、課堂討論與交流兩個環節。在獨立探索與資料準備環節,教師和學生需要明確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①分組與分工: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特點,將學生分為5~8人的小組,每個小組內部進行合理分工,確保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②選擇研討主題與子題:每個小組根據研討主題,將其細分為若干子題,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選擇子題進行深入研究。③資料搜集與分析:學生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渠道,搜集與研討子題相關的資料。④撰寫發言稿: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和分析結果,撰寫發言稿,為課堂討論作準備。在課堂討論與交流環節,教師和學生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提前準備:教師提前兩周與學生討論確定研討主題,安排學生獲取信息,撰寫、制作演講稿。②學生演講:每位學生都有機會上臺演講,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觀點,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支持其發表獨特觀點和見解。③小組討論:觀點不同的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交流,深入探討研討主題,教師應適時引導,確保討論有序進行。④臺下學生互動:臺下的學生需要積極參與,根據臺上學生的演講內容提出贊同或反駁的意見,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
3.7" "強化實踐操作與成果展示
根據事前設計的環節進行研討,學生將獨立探索與課堂討論環節中所積累的知識和能力付諸實踐。學生根據之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圍繞研討主題,各抒己見,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和課堂討論中。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利用數據庫等資源,編制研究主題的研究資料和論文索引。學生需要獨立進行文獻閱讀和理論學術研究,形成自己的見解和分析結果。成果展示是實踐的重要環節,包括研究報告演講、案例研究展示和研討總結報告。通過成果展示,學生能夠提高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演講應條理清晰、內容充實,并能展示研究成果和個人風采。案例研究展示可采用多種形式,其他同學可提問和討論,形成互動氛圍。研討結束后,學生需要撰寫總結報告,反思收獲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
3.8" "加強教學評價與反饋
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評價與反饋對于確保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至關重要。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選擇研討主題、設計研討環節、全面開展實踐操作與成果展示之后,要加強教學評價與反饋。通過隨堂調查和發放學生調查問卷,教師可以深入了解研討式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收集學生關于教學滿意度和認可度的數據,為教學改進提供依據[8]。教學評價與反饋應持續進行,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評估、學生反饋和教師自我反思等,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徐艷蘭,鄢小兵.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西方經濟學》創新性教學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3(23):27-30.
[2]馮梅.“研討式”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西部皮革,2016(18):229-231.
[3]周五七.西方經濟學課程多元化教學方法改革與思考[J].對外經貿,2017(9):142-145.
[4]曾宇平.對慕課教學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7(34):211-212.
[5]胡慶江,李厚芝.研討式教學法在國際經濟學課程中的教改實踐[J].教育現代化,2020(35):70-72,76.
[6]李昌寶,楊德草.宏觀經濟學課程中的“研討式”教學法應用[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8(5):127-129.
[7]徐菁.研討式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5):16-18.
[8]唐玉兔.基于研討式教學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分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3(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