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數、矩形是初中階段學習的重要內容,當矩形置身于函數中時,有利于考查學生利用矩形性質和函數性質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思想等,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1 置身一次函數中的矩形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矩形,當矩形的一邊與坐標軸平行時,由矩形兩個頂點的坐標,根據矩形性質可以求出其他兩個頂點的坐標;坐標平面內的直線與矩形相交,根據矩形頂點的坐標及直線解析式,可以求出交點坐標.
從點O開始,沿著OA-AB的路線運動,速度為2單位長度/s,到達點B時停止.設△PDE的面積為S,點P的運動時間為t(單位:s).
(1)求點D和點E的坐標;
(2)求S與t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并寫出t的取值范圍;
解析:(1)D(3,0),E(1,3).具體過程略.
(3)如圖3所示,作點D關于直線AB的對稱點D′,則點D′(5,0).連接D′E與AB交于點P,由“將軍飲馬”模型可得此時PD+PE的值最小.設直線ED′的表達式為y=kx+b,則有0=5k+b,3=k+b,解得k=-34,b=154.
所以直線PE的解析為y=-34x+154.
點評:當一動點在矩形的邊上運動,運動到不同位置時,與其他兩個頂點形成的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分類討論,逐段分析,不能遺漏.
2 置身反比例函數中的矩形
求反比例函數解析式,只需一個點的坐標即可,當雙曲線經過矩形一邊的中點時,根據矩形各頂點坐標,可以求得中點坐標,從而可求得反比例函數解析式.對于雙曲線與矩形其他邊的交點,根據反比例函數解析式及矩形性質可求得.
(1)分別求反比例函數與直線AE的解析式;
(2)如果x軸上一點P到點E,F的距離之和最小,那么點P的坐標是多少?
(3)在問題(2)的條件下,作△PEF,在直線AE上找一點Q,當S△QEF=S△PEF時,求點Q的坐標.
PF的值最小,由點E,F′的坐標,得直線EF′的解析式為y=2x+10.令y=0,得點P的坐標為(-5,0).
點評:在坐標平面內,求任一邊都不與坐標軸平行的三角形的面積時,需要過其中一個頂點作坐標軸的平行線,將這個三角形分割為兩個三角形,這樣這兩個三角形的底邊與高都可以用對應點坐標的絕對值來表示.
3 置身二次函數中的矩形
把矩形放在拋物線所在的平面內,通常矩形的兩個頂點在拋物線上,這兩個頂點可利用拋物線解析式求得,另兩個頂點是動點,需要利用矩形性質求得.此類問題,符合題意的矩形可能有多種情況,要逐一討論.
例3 如圖6所示,A,C是直線y=x+3與兩坐標軸的交點,過A,C兩點作拋物線y=ax2-2x+c,該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為B.
(1)求拋物線的函數解析式與頂點E的坐標;
(2)設P是直線AE上一動點,過點P作FP∥y軸交AC于點F,作△PEF,求S△PEF的最大值,并求此時點P的坐標.
(3)設M為坐軸上一點,N是平面內任意一點,當以A,E,M,N為頂點的四邊形是矩形,且AE是對角線時,求此時點N的坐標.
解析:(1)因為點A,C是直線y=x+3與坐標軸的交點,所以點A,C的坐標分別為(-3,0),(0,3).把點(-3,0),(0,3)代入y=ax2-2x+c,得0=9a+6+c,c=3,解得a=-1,c=3,所以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x2-2x+3.頂點E(-1,4).過程略.
綜上,置身函數中的矩形,一方面可借助圖形性質得到數量關系,另一方面可借助函數的解析式對圖形進行準確定位,是數形結合的較好實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