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具備人文性與工具性特征的一門學科,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養則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對小學生學習其它學科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落實核心素養教育,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的關注重點。當下,數字化技術在教育領域不斷普及,已經逐漸成為各學科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數字化技術在教育領域不斷普及,已經逐漸成為各學科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本文主要研究利用數字化技術給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助力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將數字化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優化教師“教”,改變學生“學”,在協調中助力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數字化;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是具備人文性與工具性特征的一門學科,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則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對小學生學習其它學科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下,數字化技術在教育領域不斷普及,已經逐漸成為各學科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素養不是學生先天就有的,而是通過后天教育教學習得的,下面從數字化助力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語言能力、思維發展、審美鑒賞等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實踐研究。
1、數字化技術助力學生語言建構
語言建構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聽說讀寫,然后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借助數字化技術,可以優化學生語言學習環節,讓學生主動進行語言建構。舉個例子,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關鍵的一環,是提升語言建構等核心素養的基礎條件,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發展能力,傳統的識字教學就是教師為主導的反復認讀、詞語解釋,簡單機械的重復抄寫,抽象、枯燥缺乏趣味性,很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不會主動探究知識。數字化技術助力識字教學這一環節就不一樣了,形象的畫面、動態的視頻可以為學生創設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夠形象感知、積極投入,課后利用微課和多媒體讓不同認知能力的學生再次查漏補缺、彌補不足。數字化技術拓展了語文教學的信息通道,學生必然理解深刻,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譬如,教學“破”字,制作“兩個小朋友在假山石傍邊蹦蹦跳跳追逐打鬧,其中一個小朋友被石頭絆倒,腿上的‘皮’被‘石’頭劃‘破’了”的動畫讓學生觀看,學生不僅知道了玩耍注意安全,還對“破”字印象深刻。小學生的特點是形象具體的思維占主導,在教學“告”字時,可以多媒體展示“牛的尾巴被一口吃掉了變成了‘告’”的幾幅圖,圖片色彩鮮明,連貫起來又很有趣,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思維就很活躍,記憶就更加牢固穩定,也容易投入其它字的學習。利用交互電子白板進行游戲教學識字,學生分組合作,開始比賽走迷宮,為字找家,轉盤讀字等游戲,使學生在“玩”中主動探索字的結構和區別,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造能力。
2、數字化技術助力學生思維發展
單一、刻板的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源有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學生主動探究能力和批判性等思維的發展,而借助數字化技術,教師可以開展多元化的課型、學生可以實現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方式,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情緒積極地去探索和創新,學生在主動認知中思考和發展。例如,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塊,也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邏輯思維和質疑精神的途徑之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數字化技術,創設一個動態化的學習環境,多樣化方式展現閱讀知識,學生運用多感官進行積極、主動地“多讀”、“博讀”,促進學生合作探究、分析應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信息素養。
3、數字化技術助力學生審美鑒賞
審美鑒賞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構成之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審美情趣感受和鑒賞能力的培養。審美感受能力主要是后天通過審美教育培養的結果,利用電教媒體手段具體、直觀地再現課文中豐富多彩的形象,讓學生置身于美的氛圍中,通過視覺和聽覺,發現美和感受美,從而提高審美感官的靈敏度、活躍性和統攝力[1]。借助數字化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插入文中文字對應的圖片和視頻,化虛為實地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美的意境、由淺入深地欣賞美的詞句、由表及里地體驗美的感受,這明顯比傳統的抽象講解、生硬板書更能夠提升學生審美鑒賞能力。
通過實踐研究,我深刻認識到數字化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能夠改變小學語文課堂結構和思維方式,是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強大助力。但是,這需要教師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數字素養,不斷探索數字化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的新路徑,讓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自主,從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水生.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