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養作為一項新的教學要求,它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需要與時代同步,持續地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特別是要集中精力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本研究以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在核心素養指導下進行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并進一步研究了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機制,落實明確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具體要求和標準,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方法;機制分析
一、引言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掌握運動技巧、了解運動相關知識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逐漸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道德品質,最終發展成為具有責任心和團隊合作精神的人。在小學的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更新體育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掌握“終身運動”的健康觀念,通過利用各種運動項目來組織課程和主題活動。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和習慣。
二、基于核心素養進行小學體育健康課程教學的現實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當前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中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學習重點內容,同時還要重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全方位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和體育技能的提升,而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拋棄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避免教學工作只是局限于給學生傳授各種運動技巧,而更應當實現在各教學環節中融入健康理念、團隊協作能力以及體育精神,引導學生怎樣安全有效地開展各種鍛煉,提升自身的基礎運動能力[1]。在小學體育健康課程教學中,健康教學作為主要內容,通過開展專業的健康教育工作來讓學生科學地規劃作息時間,合理飲食,并預防各種疾病,逐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保健能力,而且在基于核心素養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工作中會組織開展各種以競技為基礎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學會遵守比賽規則,勇于挑戰自我,而這些品質都將會成為學生后續發展的基礎保障。
三、基于核心素養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機制創建工作
(一)閉環式理論體系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建立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機制需要加強理論教學的完善,并構建閉環式的理論體系。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些教師可能認為多開展實踐教學就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整體教學質量,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機制的創建。這就需要教師改變自身錯誤的認知,要實現將體育與健康課程從原本單純的技戰術教學中轉變成為復雜問題處理的綜合能力發展上,教師要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生成邏輯有所了解,并進一步從整體來實現對課程架構以及編制過程開展理論體系構建、實踐教學規劃,通過這種手段來對如何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提供保障基礎。同時,教師也要積極結合動作發展理論、深入學習理論以及教學心理學理論等內容來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目標進行細化處理,確保各種理論知識都能夠融入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中,讓學生在提升自身身體素質、道德品質。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綜合考慮“理論——體驗實踐——反思總結——自主實踐——個性構建”的教學邏輯來對具體的授課內容和方式開展設計工作,確保多元化課程實踐工作有序開展,讓基于核心素養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有著良好的理論保障作為基礎,提升整體授課質量[2]。
(二)加強教師培訓
基于核心素養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機制的創新需要教師的支持,因為教師自身的教學理論和能力將直接決定最終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師,要善于改變,更新教學理念和手段,加強和學生的互動交流,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教師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設計、開發以及執行的主體,自身以“教”為核心的專業能力發展將直接決定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的成效,在授課中進行的評價反思以及分析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滲透情況等都是需要教師加強學習的[3]。所以,小學應當落實建設專業的教師培訓機制,讓教師有機會參與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確保每一位教師有能力開展教學,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小學教學管理人員要制定系統化、專業化的培訓學習體系,采用定期專業研修、在線課程學習等手段來讓教師有機會不斷學習和深化自身對基于核心素養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理解,同時也要落實采用案例分析、模擬現場以及現場觀摩等手段來讓教師真正有機會參與在實際學習中,以此來掌握教學技巧。或者了解教師的個性化需求,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符合教師自身發展的個性化職業規劃,并提供更多的培訓和發展機會、實踐,以此來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
(三)基于學生認知設計課程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要落實建立基于學生認知的教學機制,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實現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規劃,適當對教學內容刪減或增加,同時也要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從“開發”到“理解”,從“簡單”到“復雜”,以此循序漸進,注重構建形成以學生為本的核心價值導向課程體系[4]。教師要突破傳統偏向說教和牽線的表述教學內容的限制,實現對價值層面的德行進行再塑造,并且確保所選擇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把學生常見的問題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背景下逐漸提升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理解和學習。同時教師要善于融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根據學生的各種差異來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計,實現對關鍵課程教學內容解構重組,并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手段,確保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積極探索運動技能,最終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發展規律,促進運動認知發展。教師也要善于利用學習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理論等教學機制,通過這種手段來綜合分析學生對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的掌握和技能提升情況。另外,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等差異來科學安排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內容,以確保學生全面發展,并在實際教學中綜合評價和分析學生核心素養的整個形成過程和效果。
四、基于核心素養進行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可行性對策
(一)基于游戲教學來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工作,要想提升教學質量,應確保創新教學手段,基于游戲來進行授課,以此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5]。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授課中走進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置教學游戲,但是教師在為學生設計各種游戲環境時,要確保所采用的游戲手段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在讓學生參與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良好品質,像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投擲與游戲”這一內容時,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對投擲的學習熱情,教師則應當合理地設置“大魚網”游戲環節,并合理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要求一個小組的學生扮演“漁民”,另一個小組的學生扮演“魚”,并且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正確的投擲,學會如何自然的揮臂,“網”向魚兒所在的方向,因為這一游戲環節所設置的規則較為簡單,所以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在游戲過程中逐漸地理解和參與的游戲活動當中,而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些游戲環境,讓學生進行體育熱身,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相關投擲的技巧和手段,以此來降低教學難度系數,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促進教學手段的創新和體育與健康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引導學生學會尊重、合作、交流
學生要想更好地在社會中立足,適應社會,就應當在學習中學會相互尊重、合作以及交流,而這也是學生必備的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因此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全面把握學科特征,轉變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手段,從而逐步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真正地參與過程中逐漸和其他同學形成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像教師在給學生們講解小籃球動作時,教師可以先根據教學重點給學生們演示如何進行拋接以及拍打運球,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動作模仿,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將會逐漸對小籃球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后續的學習做好保障。當學生對拋接以及拍打運球等動作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教師再組織開展“場地斷球”環節,也就是說要求各小組中的學生在輪流的背景下,分散在球場的各個角落中,然后要求每一個學生手拿小籃球,始終保持著運球的狀態,然后要求學生思考如何能夠截斷掉別人的球,最后看哪一個小組剩下的人數最多。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活動當中,學生難免會產生身體上的碰撞或者推搡等動作,而教師則應當為這一游戲環節設置犯規要求,并對犯規的學生做出懲罰,像請出比賽,確保游戲環節具有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這種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能讓學生全面掌握小籃球運動的各項規則和理論知識,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和其他同組學生以及其他組學生交流、對抗中學會尊重他人和遵守規則的行為意識,以此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三)關注學生個性來激發創新思維
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特點。對學生來說,獨特的個性不僅是他們在新時代背景下成為具有創造性人才所必需的特質,也是在體育與健康學科方面核心素養得以體現的方式。例如:在學習“跳繩”時,教師在初始引導和準備階段,應摒棄過去的示范、學生模仿的方式,轉而選擇新的教學策略,以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相關基礎知識和理論內容。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現代技術收集具有獨特風格的“跳繩操”,這主要是因為這種創作的“跳繩操”不僅包括基礎的跳繩動作,還融合了許多簡化的舞蹈動作。根據前述的教學策略,當學生聽課時,會意識到“跳繩”并不是單調的跳躍,而是一種綜合的學習方式,這間接地激發了學生對“跳繩”這一活動的興趣。然后教師從激勵的視角出發,鼓勵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行創作,目的是希望學生們能共同創作出更多富有創意和多樣性的“跳繩”活動。基于這一前提,教師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實踐。
(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標準中,“健康第一”的教育觀念正在不斷深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減少對競技基礎和理論知識的教授,同時也應重視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參與度以及在各種運動中的表現。基于這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培養健康和積極的生活方式,從而使學生形成持久的體育觀念和意識[6]。以“小足球游戲”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別是在“健康為先”的教育理論知識下,應盡量減少“小足球運動”中過于激烈的對抗和消耗能量的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和內容的教學活動,目的是提高學生對“小足球運動”的了解和熟悉。像組織一場名為“說一說最喜歡的球星”的活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分享熟悉的國內外足球明星的故事,并嘗試描述和解釋這些球星的生活經歷。接著,指導學生向老師和附近的學生展示球星的標志性動作以及進球時的慶祝方法。在這種教學環境下,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對足球明星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對“小足球”這一運動的探索熱情,教師計劃在課程開始前,將事先準備好的足球明星卡片分發給學生,再鼓勵他們參與如“顛球、運球”體育鍛煉,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活動。在以健康為首要目標的體育課堂環境中,學生在學習積極性、自主性等多個方面表現得尤為出色,這也間接地加強了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
五、結語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要求教師在體育與健康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創新,更新教學手段和理念,落實制定完善的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機制,像制定閉環式理論體系、基于學生認知設計課程以及重視開展教師培訓,以此來讓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具有完善的教學機制作為支持,更好地促進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而教師也要善于在后續教學中基于游戲手段來創新授課,引導學生學會尊重、合作、交流,關注學生個性來激發創新思維,以及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此來發揮出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利用優勢,讓學生接受更加專業的教育,構建高效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
參考文獻:
[1]王萏.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策略與實施[J].東方娃娃·繪本與教育,2023(12):58-60.
[2]姜賀,高琬鑫.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水上類運動內容回顧與展望[J].教學與管理,2023(33):90-94.
[3]楊先懷,欒曉玥.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與健康課運用游戲化體育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家長,2023(17):17-19.
[4]葉勝,楊輝,王吉.新課標視域下小學體育教學的思考[C]//陜西省體育科學學會,陜西省學生體育協會,西安體育學院.第一屆陜西省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一).西安體育學院,2023:4.
[5]馮曉念,王云,王匯軍,等.動作發展: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內容架構的新視角[J].體育學刊,2020,27(6):97-102.
[6]吳橋,劉桂云.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體育教學大單元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2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