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除了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造成嚴重生態環境問題外,也會制約人類社會的發展甚至威脅人類的生存。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旨在培養高中生的生態環保意識,并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其運用所學生物知識以實際行動投身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活動中。首先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兩個方面,概述了生物教學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價值。隨后從教學實踐出發,分別提出了在教案設計、課堂教學、主題活動、環保節日、跨學科合作中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具體措施,為高中生物教師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巧妙融入生物教學提供了經驗借鑒。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素養
2024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其中明確提出“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地位,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既是課程教學的基本任務,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樹立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以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的關鍵舉措。整體而言,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價值,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物教學中,成為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1]。
1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1.1有助于培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應當具備且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存在差異,就生物學科來說,其核心素養主要包括4個方面,即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對培育高中生的核心素養有積極意義。例如,生物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念,要求學生必須認識到生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沒有貴賤之分。因此在人類活動中肆意地踐踏動植物的生命顯然是不可取的,我們應當學會與自然界中的生物和諧共處。同樣的,生物核心素養中的社會責任要求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在社會實踐中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這就要求高中生必須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主動加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社會實踐中,并且主動與危害生物多樣性的行為作斗爭。由此可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可以幫助高中生形成核心素養;反過來,通過培養核心素養,對高中生正確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也有積極幫助,兩者相輔相成[2]。
1.2有助于增強高中生的生態環保意識
培養高中生的生態環保意識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任務之一。以往的生物教學中,教師雖然也會開展環保教育,但是側重于理論說教,導致學生的認知度不高、積極性不強。相比之下,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切入點,選擇一些具體的案例或者展示相關的圖片與視頻,則能夠讓生態環保教育從抽象變為具象、從枯燥變得有趣。例如,2014年發生的“大學生掏鳥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很多學生認為當事人只是掏了兩窩小鳥、獲利僅有千元,卻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這個處罰結果過于嚴重。教師引用這個能夠吸引學生的案例,并結合生物學有關知識讓學生認識到當事人所掏的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燕隼,并且售賣獲利,這種行為已經違反了法律。最后再通過該案例引申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以及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嚴重后果,讓高中生的環保意識得到加強。
2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措施2.1在教學設計中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
教學設計作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確保教案內容豐富且具有吸引力,對提升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有重要意義。因此,要想在課堂上達到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效果,生物教師需要重視并做好教學設計,通過設計制作優質教案,為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必要的支持[1]。在教學設計中,生物教師可以結合最近幾年發生的一些影響力較大的環保事件,通過添加真實案例的方式讓高中生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有更加直觀的認識。例如我國在2021年正式設立了武夷山、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5大國家公園,在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為例,自設立以來新增野生東北虎幼崽20只、新增野生東北虎豹80只左右。同樣的,生物教師還可以借助國家有關部門破獲的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開展教學。通過正反案例相結合,讓高中生在生物課堂學習過程中認識到國家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作出的巨大努力,從而讓高中生也能積極參與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中。
2.2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
課堂教學是培養高中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的主要場所。生物教師需要將本節課的知識點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巧妙融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效果。教學實踐表明,如果生物教師采用常規的說教式教學模式,學生的興致不高,積極性不強,這種情況下很難達到理想的滲透教學效果。因此,生物教師需要樹立創新思維,嘗試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例如,采用“微課”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增強對高中生的吸引力。在制作教學微視頻時,生物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有關的紀錄片或者電影、電視劇等,然后結合教學內容從中截取部分片段,制作成微視頻。在課上教學時,生物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微視頻,一方面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師生互動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主動思考哪些行為會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以及我們又該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相比于單純的理論說教,基于微課這種教學模式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夠讓高中生在思考與討論中加深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2]。
2.3在主題活動中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
除了課堂教學外,組織開展不同主題的課外實踐活動,也是培養高中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的一種有效途徑。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來看,主題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對高中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除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外,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對主題活動中包含的生物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為此,生物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客觀要求,定期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例如,舉辦“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競賽活動,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保證每組成員的數量相同。由生物教師提前準備好知識競賽的題目,如“說出3種珍稀瀕危的動植物”“哪些人類活動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不利影響”以及“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各小組以搶答形式回答問題,每答對一題計一分。在所有競賽題目回答完畢后統計各組分數,根據最終結果為各小組頒發獎品。或者開展“保護生物多樣性”參觀學習活動,利用周末或者節假日等機會,由生物教師帶領全班學生到附近的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等場所進行參觀,并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深刻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生態系統以及人類社會的重要意義[3]。在學習了高中生物關于“種群密度調查方法”的相關知識后,生物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校園里的某種生物,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種群密度調查。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能讓學生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有一個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
2.4在環保節日中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物教師需要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進一步拓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滲透途徑。目前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的節日有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2日)、國際愛鳥日(4月1日),另外世界環境保護日、植樹節等都可以用于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生物教師在這些環保節日到來之前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準備活動材料,并通知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在節日當天,帶領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別開生面的公益性活動,讓高中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了解生物多樣性知識,認識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從而深刻認識到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身體力行地參與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中。例如,在國際愛鳥日到來之際,生物教師提前一周給學生安排了課外任務,要求學生設計一個人工巢箱,并且收集快遞紙箱、礦泉水瓶等廢棄材料進行制作。在節日當天生物教師帶領學生將人工巢箱安裝到校園內的樹木上,為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通過動手制作人工巢箱,讓高中生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加強,較好地完成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滲透任務[4]。
2.5在跨學科合作中滲透生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是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內容,在歷史、地理、思想政治等學科中也有體現。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有關“人類社會活動導致物種滅絕”以及“怎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如果將兩門或者多門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對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也會產生明顯的效果。因此,生物教師要樹立跨學科意識,加強高中生物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將不同學科的資源加以整合,讓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能夠深深刻印在高中生的腦海里。
3結語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是由于自然環境的破壞、外來物種的入侵以及氣候的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威脅。因此,任何一名中國公民都應當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并以實際行動參與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中。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了大量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內容,教師應立足教材,同時通過網絡等途徑獲取相關的資源,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讓高中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
參考文獻:
[1]龔雪芬.敦煌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2021(18):2628.
[2]許鑫瀅.新高考背景下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高中生物學教學實踐探索——以“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為例[J].教育界,2024(1):140142.
[3]黃秀芝.高中生物學“課程思政”的教學內涵與實施路徑——以“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為例[J].中學生物學,2022(4):3032.
[4]劉欣陽.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初探——以“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一節教學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2728.
作者簡介:黃小芳,女,江蘇南通人,中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