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struction of employ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nursing master′s degree graduates based on competency model
ZHANG Chao1,XU Cuiping2*,LI Yan1,HAN Xiaoxuan1,LIU Yue1,YANG Guodong1,ZHANG Handan11.School of Nurs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256200 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ial Qianfoshan Hospital)*Corresponding Author" XU Cuiping,E-mail:xucuiping775@sohu.com
Keywords" master′s degree in nursing;employability;Delphi method;evaluation system;nursing education
摘要" 目的:以勝任力素質模型為基礎構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體系。方法:采用德爾菲法對16名專家進行兩輪函詢,確定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體系的各級指標。結果:形成了由2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以及41個三級指標構成的評價體系。兩輪函詢問卷有效回收率均為100%,肯德爾和諧系數分別為0.187和0.265(均P<0.05),專家函詢權威系數(Cr)、判斷依據系數(Ca)、專家對函詢問題的熟悉程度系數(Cs)分別為0.901,0.928,0.875。結論:專家的積極性和權威程度高,意見的協調程度好。形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可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就業能力的培養、考核和評價提供依據。
關鍵詞"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就業能力;德爾菲法;評價體系;護理教育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22.028
基金項目" 2023年度山東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編號:YJSSZXS202306
作者簡介" 張超,碩士研究生在讀
*通訊作者" 許翠萍,E-mail:xucuiping775@sohu.com
引用信息" 張超,許翠萍,李燕,等.基于勝任力素質模型構建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體系[J].循證護理,2024,10(22):4158-4162.
隨著人們對高質量護理期望的不斷提升,高級護理實踐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發展[1]。《“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護理服務業,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健康需求增加的護理服務[2]。研究生教育是發展中國高質量護理實踐的重要途徑,高校的培養方案決定畢業生的質量方向。為完善教學體系,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的護理專業人才,做到專業人才專業用,滿足我國護理事業發展對護理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部分研究者從臨床用人單位的角度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研究生的培養方案進行了研究和完善。學生勝任力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態度、知識、行為、技能等相結合形成的綜合體[3]。國內關于護生勝任力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高職[4-5]及本科院校學生[6-7],隨著社會的發展,高學歷護理人才也不斷涌入臨床,對于MNS研究生的就業能力及高校如何培養基于本土化MNS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尚未展開廣泛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勝任力素質模型為分析框架,從用人單位和MNS研究生的視角構建了一套全面、科學、適合我國MNS研究生的就業能力評價體系,為護生、護理教育者及用人單位提供客觀、可量化的參考工具。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課題研究小組成員共8名,其中有高級職稱人員2人、中級職稱4人及護理研究生2人。課題小組主要負責修訂研究方案、擬訂半結構訪談提綱進行訪談、主題提取、文獻回顧、編制指標初期條目池、擬訂專家函詢問卷、分析函詢結果和建議。
1.2" 構建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體系框架
1.2.1" 文獻回顧
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文檢索詞為專碩研究生、護生、護士、核心能力、專業能力;英文檢索詞為“master′s degree students/nurse student/nurse/core competence/professional competence”,明確界定相關概念,確定能力理論模型,并搜集MNS方向護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的相關指標。經過文獻回顧,了解MNS研究生就業能力的構成相關要素,主要涵蓋了護理理論能力、護理實踐能力、護理科研能力、教學能力、護理管理能力、自我認知能力、職業發展動機、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道德素養等方面,初步形成了39條與本研究相關的就業能力評價指標,確定了基于勝任力素質模型MNS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體系的理論框架和內涵。
1.2.2" 半結構式訪談
為保證所擬定的初期指標條目池全面,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與護理專業教學、實踐、學習相關的主體人群(MNS在讀研究生,工作時間10年以上且具有副高級及以上技術職稱的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管理、醫院管理、醫學教育領域的專家共19名)進行半結構訪談。訪談提綱如下。1)受訪的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管理、醫院管理、醫學教育領域的專家(兼課教師):①對于MNS研究生的專業背景,您有哪些特別的要求?②在您對于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招聘中,評價標準有哪些?③您認為針對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就業需求,高校所采取的現有培養措施不合理之處?2)MNS在讀研究生:①您選擇讀MNS的原因是什么?②您在就讀期間所學到的知識與臨床實踐的關系如何?③您認為碩士研究生相較于其他學歷的學生,其科研能力強在哪些方面?④您認為護理碩士研究生在職業發展方面有哪些困難和挑戰?將如何應對?依據訪談結果,經研究小組成員多次頭腦風暴,擬定了由2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及39個三級指標構成的條目池。本研究已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倫審科2024第(381)號]。
1.3" 德爾菲專家咨詢
1.3.1" 遴選專家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16名專家進行函詢。納入標準:1)從事護理教育工作或臨床帶教、教學管理工作10年以上并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2)本科及以上學歷;3)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問卷填寫不完整;2)未在規定時間內返回函詢問卷。
1.3.2" 函詢問卷
函詢問卷主要包括:1)立題背景、相關概念、理論基礎等;2)專家函詢問卷主體:第1部分為專家基本資料調查表;第2部分為MNS能力需求專家函詢問卷;第3部分為專家對咨詢內容的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自評表。
1.3.3" 實施函詢
本研究通過電子郵件或面對面的形式對專家進行了兩輪專家函詢,專家意見基本達成一致。第1輪函詢結束后,課題成員對各指標的賦分進行統計分析、討論并結合專家意見予以修訂。第2輪專家函詢主要目的是根據修訂后的內容請專家再次對各級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分、提出修訂建議。
1.3.4" 指標保留標準
函詢指標篩選標準:重要性評分>3.50分且變異系數(CV)<0.25。本研究共進行兩輪專家函詢,第2輪函詢后專家意見趨于統一、數據結果穩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專家的積極性用函詢問卷有效回收率(%)表示;專家權威性用權威系數(Cr)表達,Cr由專家對函詢表的判斷依據(Ca)和專家對函詢問題的熟悉程度(Cs)的算術平均值表示。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用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s W)和CV表示。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專家的一般資料(見表1)
2.2" 專家積極性與權威程度
兩輪咨詢專家積極性較高,并給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兩輪專家函詢分別發放問卷16份,回收16份,問卷有效回收率均為100%。專家函詢的Cr、Ca、Cs分別為0.901,0.928,0.875。
2.3" 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
第1輪指標的CV為0.000~0.210,第2輪為0.000~0.184。第1輪的Kendall′s W值為0.187,一級、二級指標的Kendall′s W值分別為0.256,0.095。第2輪的Kendall′s W值為0.265,一級、二級指標的Kendall′s W值分別為0.265,0.272。兩輪Kendall′s W值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專家函詢的協調程度良好。
2.4" 函詢結果
根據專家意見及課題組成員討論,兩輪專家函詢后,共修改1項二級指標、4項三級指標,拆分1項三級指標,新增3項三級指標,刪除2項三級指標。最終,研究確定了基于勝任力素質模型MNS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體系,包括2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41個三級指標,見表2。
3" 討論
3.1" 建立MNS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意義
MNS研究生就業能力的評價不僅能滿足用人單位對護理畢業生的需求,也能促進護理畢業生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促進護理職業的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國MNS研究生的發展滯后于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在MNS培養模式上還處于探索階段[8],現行研究主要集中于臨床實踐能力的現狀研究、培養方案的探索與展望等,使得大多數MNS畢業生在就業時存在職業定位不明確、就業方向與學術型碩士趨同等共性問題,不利于MNS培養質量的提升[9]。因此,在我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發展階段,建立科學的MNS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體系是促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規范化、持續化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以評促建”完善和發展MNS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本研究構建的MNS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體系聚焦于護理實踐,立足于社會發展的需求,為MNS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評價提供了科學、系統的評價指標,對界定學生的職業發展、提高學生的畢業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2" 指標評價體系的科學性
本研究以勝任力素質模型為理論基礎構建MNS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基于文獻分析法查閱相關文獻,再通過半結構化訪談和兩輪專家函詢進行指標增減、篩選和修訂。兩輪專家函詢的Kendall′s W值分別為0.187和0.265,且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各條目CV<0.2,說明兩輪函詢后的專家意見趨于一致。綜上所述,本研究構建的評價體系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3" MNS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指標內容的合理性
在這一框架中大多數能力,如護理理論掌握能力、護理實踐能力、護理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與國內外MNS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核心能力相似[10-11]。另外,本研究也發現了我國用人單位在對MNS研究生就業能力評價時獨有的一些偏好,如職業發展動機,該指標的重要性評分在9個二級指標中排名居第1位,表明專家對該領域的重視程度高。積極的職業態度是醫護人員的基本要求[6]。本研究中,護理科研能力及自我認知能力的重要性評分并列排名第2位,這與國內培養方案標準的評價有所不同[12]。用人單位可能更加關注新職工的發展能力,旨在更好地推動臨床護理發展;而高校更多關注畢業生的基本能力,旨在為應用型MNS研究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本研究框架還強調了學生應具備的教育能力。實施學生教育工作,識別學習者的需求,計劃教育過程,并評估學習效果,以提供個性化教育的主張是一個優秀護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13]。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能力是高級實踐護士必備的能力[14]。而在本研究中,兩輪專家函詢意見對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評分最低,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為國內的護理管理工作通常由經驗豐富的護士承擔,而MNS研究生工作經驗有限,很少從事護理管理活動。因此,本框架將MNS研究生的管理能力描述為運用其管理專業知識有效安排和管理臨床資源的能力。此外,MNS研究生是醫療保健系統內綜合護理團隊的理想管理者[15],因此,在本研究體系中增加了“能夠帶領護理團隊在既定的方向上完成工作任務”這一項。
3.4" 局限性
本研究雖構建了MNS研究生就業能力的評價體系,但在學生群體的質性訪談中,由于訪談地點的限制,部分采取了在線問答,這種非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可能會限制學生自發性和即時性思想的分享。此外,該框架尚未進行權重分析,且對其內容的評價方法尚未做具體界定。因此,該框架在臨床實踐和教育中的實際有效性和應用需要進一步驗證。
4" 小結
本研究采用德爾菲法進行兩輪專家函詢,基于勝任力素質模型構建了包括基本能力和發展能力在內的就業能力評價體系。該研究為高校培養MNS研究生方案的完善和發展、向學生灌輸明確的研究生規劃以及保證高校MNS研究生的質量提供了重要意義,但由于我國用人單位對MNS與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評價標準改變,其評價指標是否可行,還需臨床實踐的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 MASSIMI A,MARZUILLO C,DI MUZIO M,et al.Quality and relevance of master degree educ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urses and midwive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7,53:54-60.
[2]" 國家衛生健康委.《“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2020-01-06)[2021-03-19].http://www.otcmoh.org.cn/info/183.html.
[3]" 葉芳,鄒金梅,王丹,等.高職實習護生健康教育勝任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22,20(17):2435-2438.
[4]" 何泳思,方帆,陳瑜,等.高職助產護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學報,2021,28(19):1-7.
[5]" 熱孜萬古麗·艾尼瓦,車雅潔,蔣昕,等.本科護生患者安全勝任力現狀及與臨床決策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22,38(21):2976-2980;2985.
[6]" 劉悅.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護生康復護理崗位勝任力培養模式研究[J].護理研究,2020,34(22):4050-4057.
[7]" COLAIZZI P F.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 views it[EB/OL].[2024-03-24].https://api.semanticscholar.org/CorpusID:151187208.
[8]" 李玉樂,焦靜,朱晨,等.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養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1):1673-1677.
[9]" 肖雅霖,賈璐,葉飛,等.19所高校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比較分析[J].護理學報,2024,31(2):12-15.
[10]" 吳艷梅,吳迪,高祖梅,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養方案的整合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21,18(8):686-689.
[11] "LICEN S,PLAZAR N.Developing a universal nursing competencies framework for registered nurses:a mixed-methods approach[J].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2019,51(4):459-469.
[12]" XU H,DONG C Q,YANG Y Q,et al.Developing a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the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degree program in China:a modified Delphi study[J].Nurse Education Today,2022,118:105524.
[13]" CUTILLI C C.Excellence in patient education:evidence-based education that \"sticks\" and improves patient outcomes[J].The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20,55(2):267-282.
[14]" JOKINIEMI K,HLGE-HAZELTON B,KRISTOFERSSON G K,et al.Core competencies of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s:a comparison across three Nordic countrie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21,30(23/24):3601-3610.
[15]" HEINEN M,VAN OOSTVEEN C,PETERS J,et al.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leadership competencies and attributes in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9,75(11):2378-2392.
(收稿日期:2024-03-28;修回日期:2024-10-24)
(本文編輯賈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