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校園安全風險的來源和校園安全防范主體存在的問題,構建了校園安全風險防范通用措施,提出了建立風險定期排查和預警系統、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協同化解、加強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加強安全預案演練和理順應急流程等措施。通過實施通用有效的管理標準化措施,旨在減少安全風險,建設“平安校園”。
關鍵詞:校園安全,風險防范,管理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6.045
0 引 言
2024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動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1]。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2],提出“以保護學生健康安全為優先原則,加強重點領域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盡快制定一批強制性國家標準,逐步形成有關學校安全的國家標準體系”。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校園環境的日益復雜,校園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探究實施校園安全風險防范標準化措施,可以促進各地“平安校園”的建設。
1 校園安全風險的來源
校園安全風險來源于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生自身等多方面。學校作為一個小社會,受到社會大環境中各種矛盾和新思潮的沖擊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學生家庭教育的影響,作為風險發生地的學校,其對校園設施設備管理的重視程度,以及作為當事人的學生對校園安全的認識在其中承擔著重要作用。
校園安全風險來源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1)社會大環境影響,如:社會治安狀況、犯罪率等因素的影響。(2)家庭和父母的影響,如:家庭關系不和睦、父母教育方式不當等。(3)校園環境的影響,如:校園內設施老化、安全管理不到位等。(4)學生個人因素影響,如:學生的安全意識薄弱、存在僥幸心理、自我保護能力不足等。如圖1所示,以上4項影響因素,從系統間相互影響的觀點出發,根據其風險防范的控制點,可采取4方面防范措施。
(1)控制界門和建立界壁:禁止校外不良人員入內,禁止不良信息入校;(2)建立內部防火墻:組建安保隊伍,安全隱患排查,安全預案并演練;(3)大系統影響小系統:學校影響學生,家庭影響學生,社會影響家校,安全意識教育;(4)小系統間相互協作,家校共育。
2 校園安全風險防范主體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校園安全風險防范主體存在以下問題。(1)重視程度不夠;(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3)師生安全意識薄弱;(4)安全隱患排查整改不到位;(5)校園周邊環境復雜多變[3]。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對校園安全風險防范有效措施進行了梳理提煉,通過采取有效的防范管理措施,能夠降低校園安全風險,建設“平安校園”。
3 校園安全風險防范通用有效措施的管理標準化
3.1 校園安全風險防范通用有效措施的指標分析
通用有效措施指標公式為:
F (x )=Σ(x 1 ‘ 安全預警排查’+x 2‘風險協同化解’+x3 ‘ 安全預案演練’+x 4‘安全意識教育’...+x n)
教育部門和學校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并注重技防優勢,有效防止校園安全風險問題產生和惡化,同時采用多種手段綜合治理已經發現的學生安全問題。
3.2 校園安全風險防范通用有效措施的指標量化標準
3.2.1 建立指標量化預警系統和定期排查機制
(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指標量化預警系統。教育部門和學校可采用監控視頻和人像識別風險防范、打通安全防范的“部門墻”,多部門聯動校園巡查、學校人員匯報等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門禁系統、工學系統、物聯網、大數據、人像識別技術等,建立統一高效的預警指標量化系統,對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進行實時監測和指標量化預警。通過指標量化預警,提醒學校及時發現并應對安全風險,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2)督促定期排查風險隱患并建立臺賬。教育部門應組織學校定期對包括火災、心理安全、交通安全、電信詐騙、食物中毒、矛盾糾紛等重點隱患進行排查。定期對校園內的各類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及時發現并整改安全隱患,建立年度風險隱患排查臺賬。同時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了解和分析,預防外部風險對校園安全的影響。教育部門應采取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落實風險定期排查機制,有效降低事故發生概率。
3.2.2 協同多部門化解校園安全風險
(1)加強學校與社會的溝通協作。幫助學校建立與公安機關、消防、社區、企業等各相關部門間的協作關系,共同化解社會環境對校園安全的影響,與公安、交通部門共同維護校園周邊的治安環境。協同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次數,舉辦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向家長傳授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開展家訪為部分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
(2)協同檢查完善校園設施。安全意識薄弱和心理健康問題當下尤為突出,相關部門應幫助學校對校園內的設施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維修,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實校園安全管理。
3.2.3 增加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頻次
增加日常安全教育次數。提醒安全意識警鐘長鳴,督促日常開展專項安全教育,將安全知識融入學習中。編寫安全教育教材,進行安全案例分析,選取真實的校園安全事故案例,讓學生了解事故原因和后果,從中吸取教訓。督促安全規則制定與執行。制定學校安全規則,確保規則內容全面、具體、可行,嚴格執行并及時地教育和糾正。增加家校溝通頻次。家長參與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定期與家長溝通,增強家長的安全教育意識,顯著提升家校共育效果。
3.2.4 增加學校安全預案演練頻次
(1)定期組織安全預案演練。教育部門應督促學校制定詳細的安全預案,包括火災、地震、心理安全、交通安全、打架沖突、食物中毒等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流程。督促學校定期組織師生進行預案演練,確保師生熟悉預案內容,掌握應對方法。
(2)關注預案的可操作性。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理順應急處置流程,建立信息報告和反饋機制,職責和分工落實到人,確保迅速響應、有效處置突發事件。
4 結 語
總之,建設高水平的“平安校園”,保障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需要校園安全風險防范通用有效措施的標準化管理。開展校園安全防范標準化工作,需要教育部門出臺政策,支持校園安全標準化工作。同時,應重視對相應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并提供資金、資源支持,使校園安全防范標準化走得更遠。此外,成立專門的校園安全標準化管理機構,對全體師生進行校園安全風險防范標準化管理知識培訓,能夠有效推動校園安全標準化工作。
參 考 文 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 017〕35號)[ E B /OL] .(2017-04-25)[2024-04-2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91701.htm.
[2]政府工作報告——2 0 2 4 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E B / O L ] . ( 2 0 2 4 - 0 3 -12)[2024-04-20].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246/202403/content_6941846.html.
[3]詹弘.新時代高校學生安全風險及防范研究[J].大學,2020(49):95-96.
作者簡介
王志遠,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責任編輯:高 鵬)
基金項目:本文受重慶財經職業學院2024年科研項目“紅巖精神融入重慶高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現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4DJZ002)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