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升高校實驗室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提高實驗室的使用效率,助力高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本文梳理了高校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必要性,探討了高技教學實驗室在標準化管理意識、體制機制、監督管理機制及標準化管理的培訓學習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加強高校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角度出發,得出了高校應從提升實驗室工作人員標準化管理的意識、健全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體制機制、建立完善實驗室監督評價制度、強化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培訓學習等方面提高實驗室的標準化管理水平。
關鍵詞: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課程教學,人才培養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8.009
0引言
高校實驗室對高校人才培養起著重要作用,是高校進行課程教學、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服務的基地與平臺。高校實驗室主要有三種,分別為負責支撐課程教學的教學實驗室,負責為科研提供研究平臺與服務的科研實驗室,以及負責化學、生物材料等項目分析的檢測實驗室。這三種實驗室中涉及面最廣、使用最頻繁的是教學實驗室,它是高校日常課堂教學的必要基礎設施。因而,教學實驗室建設水平和日常管理運行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辦學理念。但有些高校教學實驗室存在管理不規范、管理標準與制度執行不到位、實驗室利用率及評價考核低效等問題,因而高校對教學實驗室實行標準化管理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以探討高校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問題為主,確保高校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有序開展,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
1本科高校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必要性
1.1教學實驗室管理標準化管理的執行標準
高校教學實驗室是維持日常教學運行開展的重要一環,是師生課堂教學互動的媒介之一。現行高校教學實驗室管理的標準為原國家教委在1995年印發的《高等學校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評估辦法和標準》。此項標準對實驗室的體制與管理作出了要求,明確了在實驗教學、實驗隊伍、環境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具體指標。不同的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高校的學科專業體系也在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質量也呈現指數級的水平增長,再加之信息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斷提高,使得高校教學實驗室建設的多元性充分展現出來。以往著重強調實驗室硬件建設,忽視了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建立一套建立符合高校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成熟體系,是提升高校教學實驗室管理標準的關鍵。
1.2教學實驗室實現標準化管理的目的
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術語》(GB/T 20000.1-2014)對“標準化”的定義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促進共同效益,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確立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以及編制、發布和應用文件的活動。根據這個定義,可以得知實驗室標準化就是對實驗室的各項工作進行一致性統一,包括實驗室的流程、使用、管理等。現實的困境是,不同高校教學環境、學科體系及經濟條件存在或多或少差異,很難形成一個對全部高校適用的統一標準。在這樣的基礎上,各高校應根據自身的發展條件,以及對實驗室應用的需求,以高校為單位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體系,更好地把實驗室利用起來,提升實驗室的管理效率。
2本科高校實驗室標準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意識不強
實驗室的發展是“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真正要管好、用好現有資源,使其真正在人才培養中發揮最大效益,關鍵要靠“精、細、實”的管理。高校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意識不強主要體現在對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一些高校管理者和實驗室負責人往往將實驗室管理視為一項簡單的日常任務,缺乏對其深層次意義的認識。他們可能認為,只要實驗室設備齊全、環境整潔,就能夠滿足教學需求,而無需過多關注管理細節。然而,實際上,標準化管理不僅能夠確保實驗室的安全運行和高效利用,還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對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意識不強還表現在對標準化管理體系的建設和完善缺乏重視。一些高校雖然制定了一些實驗室管理制度和規范,但往往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難以真正發揮標準化管理的作用。同時,對于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也存在不足,導致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有效執行標準化管理要求。此外,一些高校在實驗室建設方面也存在盲目性和重復性,缺乏統一規劃和布局,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
2.2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執行制度不完善
許多高校教學實驗室在執行標準化管理方面仍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方面表現在制度設計方面不合理。在政策法規上,國家已經出臺一系列實驗室管理標準,但有些高校沒有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實施細則或具體措施。這使得在使用實驗室時缺乏明確的操作依據和管理標準。另—方面,通常實驗室管理人員對標準化管理的認識不同,并且在專業管理方面也有差距。有些管理人員對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知識儲備不足,并且操作技能也跟不上,對標準化管理的理念和要求理解不深,沒法做到有效地執行實驗室管理的標準流程和規范。同時,還有些管理人員本身對實驗室管理不上心、責任心欠缺,存在工作敷衍塞責的現象,不能保證實驗室的安全和高效運行。
2.3監督與評價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機制不健全
目前,許多高校對于實驗室的管理主要依賴于學校內部的自我監督管理,而沒有形成外部有效的監督機制。雖然內部監管的機制使得高校在實驗室管理上擁有自主權,靈活性較強,但也難以有效地實行全盤監督與管理,沒法很好地監督實驗室運行。從評價的角度來看,高校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評價機制也比較片面,主要側重于實驗室的建設情況,重視硬件設施的安排,而在實驗室的管理水平處于劣勢,沒有把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等納入進來。這種評價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實驗室的真實情況,也無法為實驗室的改進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2.4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培訓機制缺失
當前許多高校在教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方面的培訓機制存在明顯的缺失,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實驗室的有效運行和功能的充分發揮。從這方面可以認識到,對高校教學實驗室進行標準化管理的培訓對實驗室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標準化管理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學實驗室的效率,另一方面還能保證實驗室的安全性。然而,高校在進行實驗室管理時對實驗室的管理培訓往往沒有系統的安排,也缺少明確的實驗室管理培訓的計劃和實現的培訓目標,這就會使得在培訓中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此外,培訓師資力量薄弱和形式單一。由于缺乏對實驗室管理領域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許多高校的培訓師資力量有限,難以提供高質量的培訓服務,采取的培訓主要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缺乏實踐性和互動性,導致培訓效果不佳。
3本科高校實驗室標準化管理建議及對策
3.1提高實驗室工作人員標準化管理的意識
高校實驗室工作人員對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認識參差不齊,存在弱化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情況,高校可通過相應的培訓,比如邀請專家進校開展講座或讓實驗室工作人員自學有關標準化管理的知識或視頻等方式,提升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意識,提高工作人員參與實驗室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通過調研的方式,走出去學習外校實驗室管理的好的做法和經驗,加強與校外的交流,互通借鑒有無,從而不斷提高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能力和效率。鼓勵實驗室工作人員自覺提升自己的實驗室管理能力,并給予相應的配套機制,建立成熟的晉升機制,讓他們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與歸屬感。
3.2健全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體制機制
制定完備的實驗室管理體制機制,是保障高校教學實驗室能實現標準化管理的前提。因此,高校應該明確實驗室的使用原則,對實驗室管理的職責、權限和流程進行統一規定,達到對實驗室科學管理的目標。另外,高校須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的經費投入,包括提升實驗室的硬件設施水平,要對實驗室相關設備的采購、報廢等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還要加大對實驗室環境完善,為師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對設計實驗教學內容,高校應統一制定大綱和教學計劃,更好地完善對實驗教學的組織安排,提升實驗教學的質量水平。在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實現實驗室管理應充分地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推動實驗室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精細化,提升實驗室的管理水平。
3.3建立完善實驗室監督評價制度
實驗室的標準化管理離不開完善的監督評價機制,高校應建立完備的監督評價體系,定期對實驗室的管理進行評估,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及時解決相應的難題,進而提升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實驗室管理的獎懲機制,要賞罰分明,對妨礙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人員,要對其進行懲處,加大犯錯的成本,對維護和提升實驗室管理的人員,要進行獎勵,提升各方積極參與實驗室管理的積極性。同時,要把強化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理念深入師生內心,降低實驗室的日常使用維護的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3.4強化高校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培訓學習
信息技術更迭迅速,對實驗室標準化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要建立常態化的培訓學習機制,定期組織實驗室工作人員參加培訓,邀請領域內高水平專家進校開展講座,或通過開展一些實驗室管理的自測性試題強化工作人員的管理知識。還可以組織實驗室工作人員去校外進行參觀學習,獲取外部有益的資源及優秀的管理技術與經驗,不斷豐富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管理知識,開闊實驗室管理視野,對提升實驗室的綜合技術能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4總結
高校教學實驗室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對本科教學的課程質量和課堂秩序起著重要作用,而管理工作是一項繁重且長期的任務。因此,提升本科高校教學實驗室的標準化管理能力,完善實驗室的標準化管理制度與流程,提升實驗室工作人員參與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意識,是提升高校教學實驗室的利用率,有效發揮實驗室對教學工作保障的基礎,也是高校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更是高校加強人才培養的關鍵。
作者簡介
石寶翠,本科,主要從事標準化研究。
劉志強,本科,主要從事標準化研究。
石密艷,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張莉,本科,主要從事標準化研究。
劉勘偽,本科,主要從事標準化研究。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