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職護理各專業課程中,內科護理學是一門重點核心課程,其理論知識內容豐富、系統性強,需要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多,學生在學習時會感覺難度較大,不容易理解與掌握。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本文首先介紹了內科護理學教學的特點及思維導圖的優勢,然后闡述了思維導圖在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規范化應用,最后提出了幾點規范化應用思維導圖的有效措施。通過本次研究,以期為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思維導圖,內科護理學,規范化應用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8.047
0引言
內科護理學有著系統的理論體系,知識點較多、不易理解,學習時比較枯燥乏味。結合當前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更多采用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學生缺少實踐操作,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很難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近年來,雖然較為提倡在教學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但結合內科護理學教學實際來看,課堂教學內容信息量大,并且缺少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很難形成臨床思維,在整個課程學完之后,大部分知識點會存在遺忘情況,無法入腦入心,導致在最終復習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出現感覺平日課堂學習不錯,結果考試成績卻不理想的情況。在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中規范化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1內科護理學教學特點
掌握內科護理學相關知識是護理學生的職責,但由于這門課程綜合性較強且包含多項內容,加上學習時間比較有限,大幅增加了教學難度。尤其在高職院校組織內科護理學教學活動時該現象更為明顯,導致該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是高職院校的護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如果沿用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難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改變當前局面,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解疾病相關知識,還要學會各類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體系,注重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使之學會多角度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也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
2思維導圖概述
2.1思維導圖的內涵
英國人東尼·博贊提出了思維導圖,所謂思維導圖主要指利用繪制圖像的方式將人們的學習思路、學習方法或解決問題的方式呈現出來,其以主題為中心,借助圖級層的方式展示各個主題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用于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思維工具,也可將其稱為腦圖或者心智圖。
2.2思維導圖的特征及優點
東尼·博贊在研究時發現書本是一行一行的且與大腦的思考方式不同,因此,建立思維導圖時應該以順應人們的思維方式為出發點。人們的大腦由左腦和右腦共同組成,其中左腦負責邏輯思維、寫作、觸覺、邏輯分析及記憶等,也被稱為學術腦或者語言腦,而右腦則負責想象力、抽象邏輯、圖像等,通常可將右腦稱之為藝術腦。大腦通過刺激視覺器官進行思維導圖的創造,使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發揮,如果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授課過程中,即在圖示中使用關鍵詞,整理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形成“知識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關于重點字詞的思考,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知識更加邏輯化、體系化,學生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
3思維導圖在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規范化應用
3.1思維導圖在課前的規范化應用
高職內科護理學課程內容較多且涉及范圍較廣,如果沿用傳統方式組織教學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也無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要想有效解決現存問題,可以根據當前情況科學而合理地構建思維導圖,將繁瑣的書面語言轉化為精煉的圖像信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內科護理學相關知識。對于教師而言,在課前對思維導圖加以運用能夠清晰地梳理知識點和本章節重難點,使授課過程更加精彩且突出重難點,最大化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除此以外,課后教師也可鼓勵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將課程內容落實到思維導圖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和知識框架可以明確本節所學內容及知識點,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正式上課前,教師提前對學生和其他教師關于思維導圖方法的反饋信息加以收集,調查結果顯示該方法具有多種優勢,既能發揮教師集體力量,展示現代化教師教學風格,還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要點,自主參與課堂活動,且全身心投入內科護理學學習。實際上,高職護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如何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并做好課前思維導圖就顯得格外重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可以在e教學平臺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按時將繪制的思維導圖上傳至e教學平臺等。總而言之,思維導圖對學生有著較高要求,需要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且具有良好的自制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2思維導圖在課中的規范化應用
對比傳統授課方式,可以發現思維導圖在課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既能促進師生互動,還能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提供根本保障。
在構建循環系統護理教學思維導圖時,教師應先明確思維導圖的原理、構建方法以及關鍵點。以“胸痛”知識點為例,講解相關思維導圖的構建方法,如圖1所示。具體構建流程是,首先,教師明確思維導圖中心詞,即“胸痛”,其次,根據胸痛的發生原因列出心肌梗死、心絞痛及心包炎三種病癥,隨后輸入不同病癥的相應關鍵詞,需要保證關鍵詞的短小簡練,最后,以主分支為落腳點,列出相應內容并作為次級分支。當以上環節結束后,應該以5人為一小組平均分配相關知識點,要求小組成員中的每位學生根據自身理解構建相應思維導圖,完成構建后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和總結,此時需要注意評價方式的選擇,應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積極性。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選擇。首先,教師要合理使用e教學平臺,借助相應軟件錄制課堂教學過程,通過監測課堂教學過程把控課堂教學整體效果。其次,教師可以將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內科護理學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能夠認識到醫護人員的團結合作、無私奉獻、仁心仁術、工匠精神等。授課期間,可以在思維導圖中穿插一些視頻類的臨床實例,使學生能夠做到感同身受,積極主動地學習內科護理學相關知識。再次,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與其他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結合,如語言表達等,在講授知識點的同時,將重難點加入思維導圖中,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學習。最后,還可以再次使用思維導圖,總結本節知識點,幫助學生系統記憶所學知識,回憶本節課程的知識點及重難點,期間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和看法,利用e教學平臺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
3.3思維導圖在課后的規范化應用
在課后復習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展示本節知識點,學生也能通過思維導圖理清知識點之間關系,但是教師仍然需要做到一點,即構建的思維導圖應該具備要點明確、概括性強、簡潔大方等特點,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回憶起本節所學知識,在快速積累知識的同時,減輕記憶負擔和學習負擔,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4思維導圖規范化應用的有效措施
4.1夯實理論知識
若學生初次構建思維導圖,教師應該予以正確指導,使學生逐漸掌握構建思維導圖的方法,隨后即可根據自身理解構建思維導圖。在夯實理論知識時,還可以使用不同顏色進行標注、對圖畫或者曲線加以使用等,利用不同方法均可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印象,期間還可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內科護理學的學習方法。
4.2改進課程評價
在綜合考評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進行有效結合,其中形成性評價是指對學生課堂學習過程加以評價,包括學生的出勤率、預習情況、課后題完成情況等,重點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借助多元化手段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發散思維。
4.3提升教師素質
思維導圖能否實現規范化應用與教師有著直接聯系,應通過多元化手段提升教師素質,保證這項工作的全面落實。首先,組織會議,引導教師提高對思維導圖的認識,使教師能夠注重思維導圖的有效運用;其次,為教師提供多元化學習通道,鼓勵教師外出學習或者參與培訓活動,也可以聘請專業人才進行指導,使教師能夠認識到構建思維導圖的重要性;最后,要求教師將思維導圖與其他教學方式結合起來,注重課堂氛圍的活躍并吸引學生注意力。
4.4激發學生思維
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既能調動學生積極性,還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如果學生能夠自主構建思維導圖,無論是對自身學習還是對日后發展都將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和激發,引導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鼓勵學生根據內科護理學知識點構建相應思維導圖。
5結語
高職教育的重點在于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培養,進而培養出更多高水平的技術型人才。通過上述分析能夠看到,內科護理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由于知識內容復雜、系統性強,較難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夠積極,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思維導圖有助于發散性思維的形成,將其規范化地應用至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再結合形象生動的表現方式,能夠整合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臨床思維等具有重要價值。教師必須加強對思維導圖的認識與理解,通過規范化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簡介
吳春麗,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護理教育。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