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改革是教學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教學改革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大思政”指導思想下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迫切需求下,教學水平的提高,是高校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措施。本文通過對行政管理這門學科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一些建議,以進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大思政:行政管理學;教學改革;教學能力提升
引言
行政管理學作為公管事業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對于政府職能、行政文化等關于政府機構內部管理相關知識學習的一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學科。如何上好行政管理學這門課程,是公管事業管理專職教師的敲門磚,是為社會輸送管理人才的必修課,特別是在“大思政”視域下,是高校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的試金石。順應時代發展、創新教學方法是提高師生教與學熱忱的重要方法,結合中國發展實際、立足地方特色發展需求做中國的、本土的、特色化的文章是助推學科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上好一門專業課在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性
高校作為教育的高階階段,是教育系統中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奮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高校教育的應有之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重要課題之一。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作為奮戰在三尺講臺、教育工作第一線的高校教師,對于教育發展最大的貢獻,就要從上好一門課開始。我國的國家性質和使命擔當決定了行政管理學的教學內容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主題、旗幟和語境下來實施行政管理的學問[1]。所以,上好行政管理學這門專業課,是助推高校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行政管理學教學過程中的痛點分析
(一)專業的理論教學,對于新時代先進理論和思想的融合不夠
行政管理學的教學模式一直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習慣性地將教學重心放在了專業知識的傳授上。面對當下外有反動勢力的惡意壓制、內有部分動搖初心的不和諧現象,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特殊時期,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一定要發揮立德樹人的重大作為,從通識課到必修課都應該加強課程思政建設。行政管理學的教學作為“大思政”建設體系的重要一環,必須加大課程思政建設力度,從根本上樹立大學生愛國的偉大信仰。
(二)社會主義的豐碩成果下,生活安逸的當代大學生學習熱忱有待提高
在國家危難的關鍵時刻,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時代號角;在改革開放的建設過程中,有為繁榮發展而奮斗的時代浪潮。而今天,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榮登世界發展的前三名,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等豐收成果,創造了社會主義發展空前的繁榮景象。這樣一種安逸的社會現狀麻痹了很多人繼續努力的決心、消磨了很多人不懈奮斗的信念,而生活在象牙塔的青年大學生們,對于學習奮進的認識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得過且過、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成了大學生們校園生活的真實寫照。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熱忱,是上好行政管理學的重要前提。
(三)單一的授課模式,難以實現行政管理教學模式多元化的發展
一本教材教完一生,一個PPT讀完一課。傳統的教學模式側重于教師將書本知識融會貫通,單方面地傳授給學生即可。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網絡資源的無限擴大,學生求知欲的不斷增長,對于教師在怎么教、如何教的問題上就有了很迫切的需求。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成了上好一門課的重要因素,在行政管理學的教學實踐中就存在諸多這方面的問題。
三、行政管理學教學改革的對策分析
(一)深入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是行政管理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
首先,積極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加強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認同,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2]。在行政管理學這門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在課件制作和教案編寫過程中,有意識地增加如《孫子兵法》《周易》等影響深遠、具有極高研究價值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理論,改變以往教材以西方理論為主的固有模式、過度美化西方理論成果而忽視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成就的不合理結構。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管理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
其次,結合中國發展實際需要,因地制宜地將行政管理理論用到解決中國問題、提出中國方案、創新中國理論的學科建設新道路中,提升學生的理論研究興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放眼市面上的行政管理學教材,絕大多數都是對于國外行政管理理論知識的研究和講解,對于和學生息息相關和國家發展息息相關的中國實際問題相聯系的內容屈指可數。在行政管理學中融入課程思政,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行政管理課程教學中[3]。在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和作業設置等方面,加大中國問題、中國現象、中國精神的融入度,在行政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和課后思考中國都加入中國元素,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扮演好人民公仆、社會主義發展的受益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主人翁,對當前政府治理的認可度,以及將來要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的社會責任感。
最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尋求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提升學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方式[4],高校教育一直是秉持立德樹人的初心,努力實現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工作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社會不和諧現象層出不窮,對高校教育做出了許多重要指示。國家發展以及高校教育的宗旨和目標,都要求高校在教育過程中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學的具體教學中,從理論知識的教學和課堂討論等方面入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巧妙地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說在政府職能、政府文化等具體知識的教學中,積極融入課程思政教學點、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抓好高校教育的意識形態建設,堅定不移地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這是實現鑄魂育人的教育目標的思想保證。
(二)努力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是行政管理學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何實現學生留得住、勤思考、主動學習是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因素,更是行政管理學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引導大學生自覺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5],從他們愿意走進教室,認真上課開始。當前高校教育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局面:有的課堂座無虛席,甚至人滿為患;而有的課堂稀稀拉拉幾個學生,甚至是一對一教學。教師用打考勤、點名、智能化簽到等方式來督促學生到課堂上課,其效果較為被動,極其不理想。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將學生從“讓他學”變成“他想學”,才是提升到課率的根本解決方案。再次,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形成了三點思考。
將課堂討論納入平時成績。按照學時安排和課時計劃,課堂討論正確一次按照0.5分計算,假如剛好是40次課,20分的平時成績分值分布剛好覆蓋整個學期的課程,為了獲得平時成績,必須參與課堂談論,如果缺席不到課,就不可能有參加課堂討論的機會,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的到課率起到了較好的督促作用。
將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和布置作業等內容與時事、實際發展相結合。比如,講到政府公信力建設的時候,拿出近幾年影響較大,學生所熟悉和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作為經典案例,相較于教材上年代久遠、完全陌生的案例,課堂談論的時候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作業安排上,更多的是運用行政管理理論來解決學生當下關注的時事、自己家鄉的現實案例等他們有話可說的問題,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將學生關注的事情融入課程教學當中。由于行政管理學教學安排是在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對于剛入學一年多的學生而言,從父母身邊脫離的喜悅和無助并存,對于未來規劃的迷茫和好奇同在。因此,適當地加入大學生職業規劃、考研考公、考取資格證書等內容,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學生會明顯感受到這門課程不單單是枯燥理論的講解,還是關心他們成長發展的一門有溫度的學科。很多學生反饋,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連手機都不敢看,生怕錯過精彩的有用的受益一生的教學內容,更何況是缺席了,感覺不到課會是一種極大的損失。
(三)著力打造創新思維教學模式,是行政管理學教學改革的不竭動力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經濟騰飛的曙光,創新作為拉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措施,努力提升人才的創新能力也是高校教育的應有之義。放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教師用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教師用創新構建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首先,作業完成上改掉一成不變、一字不差地知識搬運模式。在行政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像名詞解釋這類簡單題型,不能簡單地讓學生把書本概念抄一遍。具體做法是簡單問題復雜化,就是讓學生將書本概念抄一遍之后,再去查找兩個不同版本的概念,在這3個概念的基礎上,總結出屬于自己的、言之有理、獨一無二的概念。通過這樣一個知識再加工過程,增強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同時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不同的解決路徑。高校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就是要學會理論指導實踐,用理論知識解釋和解決現實問題。在行政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同樣一個社會現象,帶著學生一起去尋找更多更好的理論知識進行指導,從而實現管理學用最適合的方式實現結果最優化的良好愿景。在這樣一個教學實踐當中,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鍛煉,發散出很多有別于固有傳統理論呆板、單一、直線式解決路徑得更加科學、合理極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并且對于高校充實學科理論建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最后,教學方式的創新。有別于傳統獨角戲式的教師講課的教學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極大助推作用日益顯現。教學方式的改革是行政管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應有之義。高校教師通過教師資格認證的培訓、教學能力提升的學習和不間斷的教學實踐鍛煉,已經擁有了一定程度的教學水平。在備課和教案編寫之前,從中國慕課、學習通等發展較好的教育平臺上去學習其他有教學經驗、取得極大教學成果的大師級教師的教學方法,并結合自身特點以及授課學生特點,努力實現日常教學工作創新性地探索。比如,連線已經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畢業學生,請他們傳授行政管理活動的經驗,參與課堂討論,就學生有疑惑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等方式,來改革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講解的教學方式。
結語
行政管理學作為高校專業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學改革可以提升高校課程思政的體系建設、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對行政管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可以助力“大思政”體系的建設、推動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立德樹人教學宗旨的落地。因此,積極進行行政管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是教師上好一門科的必修課,是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試金石,更是學科發展的助推器。
本文系2023年貴州大學人民武裝學院課程思政項目《行政管理學》(項目編號:YJJG202300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吉紅立.行政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方法的實踐與探索[J].高教學刊,2024,10(S1):188-191+196.
[2]謝吉晨.“行政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索[J].濟寧學院學報,2023,44(04):99-103.
[3]李長源.行政管理學課程思政:邏輯機理與實踐路徑[J].銅陵學院學報,2023,22(06):61-64.
[4]秦趙麗.國家意識形態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學,2023.
[5]孫金果.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狀況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23.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人民武裝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