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聯系,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有機融合閱讀學習與寫作訓練,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讀寫結合學習意識,實現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學習能力,鍛煉英語知識實踐應用能力。文章就小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展開探討,從轉變學習認知、優化教學過程、搭建有效支架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旨在引導學生掌握高效的英語學習方法,提高英語學習成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讀寫結合;融合教學
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協調英語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兩大板塊的教學比重,強化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融合,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為了解決傳統英語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割裂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入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整合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讀寫結合體驗,提升其英語思維品質。為此,教師應該以讀寫結合理念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流程,幫助學生掌握讀寫結合學習方法,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一、轉變學習認知,培養讀寫結合意識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教師要先使學生擺脫閱讀與寫作割裂的學習狀態,引導學生自主開展閱讀和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讀寫結合意識,引導學生將閱讀的知識內容運用于寫作中,促進其英語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為此,教師應該轉變課堂引導方式,在踐行讀寫結合理念的基礎上,將思想上的轉變體現在實際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使學生明確閱讀與寫作結合的真正目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篇目,隨后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內容進行課堂練筆,向其傳授讀寫結合學習方式,培養其讀寫結合學習意識。
例如,外研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統稱“教材”)三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 2“What’s your name?”的讀寫結合教學思路為引導學生閱讀人物對話,掌握流利表達個人信息的方法,包括姓名、年齡、所在班級等,教師可以布置練筆任務,要求學生熟練運用對話中的句型寫下介紹個人信息的語句,并朗讀語句,培養學生在閱讀后練習寫作的學習意識,強化其對重點句型和表達方式的掌握與運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閱讀人物對話,學習“What is your name?”“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等表示問候的語句,通過跟讀和模仿,加深學生對關鍵語句的理解。隨后,教師可以布置“自我介紹”和“朋友問候”等練筆任務,要求學生運用重點句型寫下介紹自己或問候好友的語句。有的學生是這樣介紹自己的:“My name is Li Hua. I am 10 years old. I am in Class 6,Grade 3.”有的學生運用“Hello!”“Good afternoon!”“Nice to meet you!”“Goodbye!”等句型向朋友問候。
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的語句寫下介紹個人信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問候他人的對話內容,并在教師的輔助下通過合作朗讀的方式相互交流、討論語句的內容和表達含義,糾正詞匯和語法的錯誤,提高讀寫結合學習效果,加強對重點單詞和句型的掌握。
二、優化教學過程,滲透讀寫結合理念
在應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讀寫結合學習意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依據讀寫結合理念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開展豐富多樣、扎實有效的教學活動,構建全新的小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體系。教師通過有序規劃讀寫結合教學流程,采用情境引導、素材關聯、問題驅動、任務探究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閱讀學習與寫作訓練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的讀寫結合思維品質,實現讀寫結合理念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1. 情境引讀,明晰寫作方向
讀寫結合策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要求教師打破以往碎片化、表面化的教學模式,開展有深度、真實的語言教學活動,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為一體,構建系統化的英語教學體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語篇內容創設與其相關聯的主題情境,引導學生明確閱讀學習的方向,鼓勵其聯系已學知識開展閱讀學習,并思考將閱讀過程中積累的語言知識應用于寫作中的方法,在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探尋閱讀與寫作的聯系,關聯兩者的學習意義,以閱讀為起點,明確寫作訓練的方向。
例如,教材三年級下冊Module 2 Unit 2“That man is short”的內容主要圍繞“描述人的外貌特征”的形容詞和相關語句展開,重在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如何用英語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強化學生對short,tall,strong等形容詞的掌握。結合“描述人的外貌特征”這一教學主題,教師可以創設“你的好朋友長什么樣子”這一教學情境。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這一單元中的人物,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語句,理解不同形容詞的含義,如short表示矮的,tall表示高的,strong表示強壯的,并能夠掌握運用形容詞正確描述人的外貌特征的方法。其次,教師可以圍繞情境舉例,如“She has big eyes”“He has a small nose”“He wears glasses”,隨后帶領學生反復閱讀這些語句,使其深刻體會形容詞在語句中的用法,掌握句型要點。最后,教師依托情境引導學生思考:“你會用到哪些詞匯形容你的朋友?你會如何形容你的朋友?”教師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寫下相關語句,在寫作中加深對形容詞的記憶和理解,并熟練掌握描述人的外貌特征的表達句式。通過以情境為引導,在整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在閱讀中明確所學知識的應用方向,實現閱讀學習與寫作訓練的緊密連接。
2. 結合插圖,關聯語言表達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寫是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而“會表達”是“會寫”的基礎,這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為學生提供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為“會寫”奠定基礎。教師應該活用教學素材,采用合理的引導方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利用相關插圖,挖掘其中蘊含的情境信息,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內容,發揮插圖在文本表意功能方面的輔助作用,建立插圖與表達之間的語言關聯點,鼓勵學生結合插圖內容進行表達訓練,使讀寫結合教學初見成效。
例如,教材四年級上冊Module 4 Unit 1“Do you want some rice?”的教學主題為“food”,課程知識內容與“談論食物”有關,要求學生掌握一些與食物有關的單詞,以及“探尋食物”的相關語句,并在實際對話中應用這些詞句,以此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對話內容,熟悉并理解“Do you want some rice?”的意思,并掌握“Yes,please. / No,thanks”等禮貌應答的語句。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知識經驗,結合Practise模塊內容,以及插圖中給出的“noodles”“rice”“milk”“fish”幾種食物進行語言表達訓練,也可以鼓勵學生用其他食物的單詞造句,進一步強化其介紹和談論食物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高語言表達的難度,要求學生介紹更多關于食物的信息。以插圖中的“noodles”這一食物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下關于“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How to order some noodles in a restaurant?”“Why do you like noodles?”的相關內容,拓寬表達訓練的范圍,提高讀寫結合教學效果。
3. 提出問題,梳理寫作思路
讀寫結合的本質是將閱讀中積累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是激活學生的讀寫結合思維,使其能夠靈活運用在閱讀中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書面表達,經歷知識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維品質。為此,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提出與寫作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篇內容,聯系已有語言經驗思考語言知識再創造的方法,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過程中梳理寫作思路,整合寫作素材,為讀寫結合訓練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上冊Module 7 Unit 2“There are twelve boys on the bike”時,學生通過本節課的閱讀學習,需要掌握fruit,bear,pig,chicken等重點詞匯,學會運用“There be”句型描述插圖或場景的方法。在銜接閱讀與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設置導學問題,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張全家福照片,并提問:“How would you introduce this family photo to others?”隨后,教師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寫下自己的想法,用英語介紹照片中的信息。學生通過整合課程知識,經歷語言知識再創造的過程,能夠以介紹照片中的人數,根據不同人的年齡和性別的區別細致介紹照片中的信息等為寫作思路,寫出“There are ten people in the photo”“There are three children in the photo”“There are three women in the photo”“There are four man in the photo”等語句,由此鞏固課程語言知識,并能夠根據插圖的信息和具體場景內容,明確寫作思路,進一步增強讀寫結合學習意識。
4. 布置任務,開展讀寫訓練
在引導學生以讀寫結合的方式開展英語學習活動時,教師需要結合課程主題布置讀寫結合任務。在學生熟練掌握從閱讀中積累的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圍繞課程主題布置與閱讀語篇相對應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將在閱讀中學到的內容或自身對語篇的理解和看法運用于寫作,使英語作文的內容更充實。布置寫作任務,是聯系英語知識輸入和輸出兩個過程的關鍵點,能夠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與吸收,鍛煉其英語知識應用能力,真正體現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價值。
例如,教材五年級上冊Module 3 Unit 1“Where did you go?”重點是如何運用過去時態講述過去發生的事情,要求學生在掌握動詞過去時態的基礎上,能夠運用一般過去時進行語言組織和表達,與他人談論已經發生的事情。結合對話內容,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熟悉一般過去時的造句要求,正確區分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的用詞和表達差異,如將一般現在時“Where do you go?”改為一般過去時,需要將“do”變為“did”。在學生掌握相關表達要求的基礎上,教師布置如下寫作任務:運用一般過去時寫一段對話,表述自己“去了哪里”“如何去的”“做過什么”等內容。根據任務要求,學生仿照教材中的對話內容,自主創編對話。
A:Hello,Lingling. How are you?
B:I’m fine,thank you. Where did you go at the weekend?
A: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my mother.
B:What did you buy?
A:We bought a lot of food and some drinks.
B:How did you get there?
A:We drove there.
通過布置寫作任務,組織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開展寫作訓練,能夠進一步深化其對一般過去時用法和表達含義的理解,強化其對課程重點句型的掌握,有助于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法知識,豐富語言表達方式,發展英語核心素養。
三、搭建有效支架,提高讀寫結合能力
經過教師系統地指導和訓練后,學生能夠認識到讀寫結合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通過讀寫結合學習英語知識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認識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讀寫結合思維,提高其讀寫結合學習能力。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有效的學習支架,利用支架的輔助作用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寫結合思維,使其能夠在閱讀中主動從寫作角度展開思考,在寫作中有條理地表達所學的語篇內容,切實提高讀寫結合學習能力。
例如,教材五年級下冊Module 9 Unit 2“Mum bought new T-shirts for you”的重點內容是運用將來時態和過去時態分別談論未發生和發生了的事情,學生應該在閱讀教材內容的過程中掌握相關時態和句式的用法,并能獨立運用所學知識完成寫作。為此,教師可以搭建讀寫支架,幫助學生清晰梳理閱讀內容中的主要信息,使其能夠以富有邏輯的語言表達方式寫一封英文信。結合教材中的英文信,教師與學生一同梳理信件內容,并搭建讀寫支架,包括稱呼、正文、結束語和署名等部分。借助教師搭建的讀寫支架,學生能夠在閱讀英文信的過程中明確整體的寫作框架和各部分內容,厘清寫英文信的具體步驟,靈活運用課程語言知識進行英文信寫作練習,提高讀寫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轉變教師固有的教學觀念,提高課程知識的整合程度,還能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引領其以讀寫結合理念為指導,在英語學習中掌握更多的讀寫結合學習技巧,全面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為此,教師應該在整合現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轉變其英語學習認知入手,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教學,在寫作訓練中體現閱讀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閱讀與寫作兩者密不可分,全面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流程。讀寫結合策略的合理應用,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提高其英語學習能力,促進其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文湘. 小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探究[J].江西教育,2023(31):82-83.
[2]杜銀悅. 小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 學園,2023,16(1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