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探索減負增效的策略,對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由于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重視程度不足、教學內容缺乏整合、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作業設計缺乏創新,影響了減負增效工作的順利推進。基于此,文章提出從重視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創新作業設計等方面入手,不斷探索解決策略,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減負增效;教學效率
數學學科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學好數學知識不僅對學生培養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有很大的幫助,還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積極影響。目前,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落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已成為學校教育工作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然而,目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暴露出一些問題,仍有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減負增效工作中縮手縮腳,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影響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此,教師要認真剖析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減負增效工作存在的問題,主動探尋減負增效的可行方法與路徑,從轉變教學觀念入手,以減負增效為目標導向,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明確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完成高質量的數學學習,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減負增效的意義
1. 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要求將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大量的練習中,用于提高數學成績,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的應試訓練,學生的學習較為被動。而減負增效能夠有效改變這種狀況,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減少不必要的重復練習和無效作業,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自己喜歡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助力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 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減負增效強調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更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果。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教師在備課、授課和輔導的過程中,應該采取科學、高效的方法,注重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控制教學節奏,真正實現減負不減效果、增效不增負擔。同時,教師要在“增效”上入手,在教學內容上進行精選和優化,去除冗余和重復的部分,保留核心和關鍵知識點;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3.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推進減負增效工作,要求教師注重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和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同時,減負增效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通過減少學生的作業量,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和尋找解決方法的習慣。此外,減負增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減負增效存在的問題
1. 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重視程度不足
部分學校不重視教師培訓,培訓內容較為隨意,培訓方式單一,導致培訓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同時,部分教師未能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能與時俱進,教學研究意識淡薄,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教材、學情缺乏深入研究,一味地憑借自己的經驗開展教學,不能圍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有效研究,教學模式相對落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減負增效工作的深入推進。
2. 教學內容缺乏整合
教學內容是構建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目前,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缺乏整合意識,未能從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有的教師整合教材的能力欠缺,不能圍繞合適的主題整合教學內容,致使教學中許多內容機械、重復,課堂教學重點和難點不明確,教學效果不佳。有的教師一味地依賴教材,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中的案例進行整合、更換,使得部分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脫節,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3. 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目前,部分教師仍舊采用單一的講授法開展教學,學生學習較為被動,課堂參與度不高,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未能立足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開展教學,很少運用情境化、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沒有組織學生開展具體的數學學習活動。課堂教學缺乏互動性和創新性,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探究數學知識,體會不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4. 作業設計缺乏創新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升學率,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傾向于采用題海戰術,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有的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作業缺乏階梯性和層次性,作業難度與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匹配,無法收到減負增效的效果。有的教師設計的作業以書面練習為主,形式單一,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影響了作業功能的發揮,成為減負增效工作的阻礙。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減負增效的具體策略
1. 重視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
首先,提升專業素養。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更是開展減負增效工作的主力軍。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培訓,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為著眼點,精心設計培訓內容。培訓內容的設計應該著眼新課程理念,聚焦減負增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注重實踐性,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同時,邀請專家或名師舉辦減負增效專題講座,分享減負增效的相關政策,講解前沿的教學改革信息,與一線教師面對面交流,使教師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提升知識層面,增強減負增效意識。另外,教師要認真研讀《標準》,理解《標準》內容,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加強教學研究,摒棄傳統以教材為中心的落后觀念,摒棄以題海戰術為主的教學方式,積極掌握并善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與學生的互動,重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為減負增效奠定基礎。
其次,規范教學行為,落實減負增效。教師要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深入貫徹減負增效教育理念,嚴格落實《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與提高課堂效率相結合,杜絕無節制的知識拓展,有效落實減負增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最后,集體備課,發揮群體優勢。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與基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實現減負增效,教師應該集體備課。學校可以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實現教學方法與思想的碰撞與融合,探索出有利于減負增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方法,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為減負增效工作落到實處提供保障。同時,通過集體備課,讓教師吃透教材,在研究學情特點的基礎上,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以提升課堂實效為突破口,全面落實減負增效工作。
2. 優化教學內容
首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但是教師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與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厘清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思想方法訓練點,挖掘教材中蘊藏的創造性因素,科學地將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和重組,依據學習的難易程度重新進行整合排序,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人教版教材”)九年級上冊“二次函數”這一章是按照“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的順序編排的。但是,直接讓學生學習“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學生可能感到比較陌生,不易理解,教師在講解時也會比較費力。如果將“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這部分知識放在前面學習,基于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教師可以將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聯系傳達給學生,學生就能輕松地習得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這樣整合學習內容,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識,還加深了學生對曾學過知識的復習。可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其次,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減負的關鍵在于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篩選出適合學生的核心知識和關鍵技能進行教學,要注重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避免教學內容冗余、重復,確保學生能夠建立起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同時,要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注重基本概念教學,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案例和課堂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另外,課堂教學內容要適當、適量。教師應該通過擴大教材知識的覆蓋面和加強教材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精簡教學內容,避免過度追求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加重學生的負擔。
3. 豐富教學方法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實現減負增效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選擇情境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創設生活情境,體驗學習樂趣。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創設生活情境,學生能積極參與問題討論,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學習效率自然會得到提高。
其次,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已悄然滲透到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成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可以使用幾何畫板、Z + Z智能教育平臺等專業軟件,進行數學實驗和模擬,將信息技術充分融入數學教學,化解教學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可以整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在線課程資源,利用其優勢實施差異化教學,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支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 創新作業設計
首先,嚴格控制作業量,合理把握作業難易程度。教師要立足《標準》和教材實際,精選作業內容,避免布置重復性作業,確保每道題目都具有代表性,能夠覆蓋課堂所學的重點。同時,教師要控制作業總量,明確每天、每周的作業量,確保學生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既能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能減輕學生的數學作業壓力。另外,教師要合理把握數學作業的難易程度。在布置作業前,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的作業難度應該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拓展,使學生能在適合自己的難度范圍內完成作業,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
其次,豐富作業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書面作業,使作業形式多樣化。可以布置閱讀類作業,人教版教材中設有“閱讀與思考”板塊,教師可以設計閱讀類作業,讓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引發學生的思考,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可以布置探究性作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布置探究性作業,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觀察、思考、表達等學習過程,提高學生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布置合作類作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解決一個復雜的數學問題或完成一個數學項目。通過合作,學生可以相互學習、交流思路、凝聚集體智慧,培養團隊精神。可以布置創意類作業,鼓勵學生發揮創意,用數學語言或圖形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制作數學手抄報、設計數學海報或編寫數學故事,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減負增效是當前新形勢下的教育任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大學習力度,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立足《標準》和教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積極探索減負增效的策略,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創新作業設計,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相榮.“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減負增效”有效措施探討[J]. 學周刊,2024(24):89-91.
[2]高敏. 數學教學中“減負增效”的嘗試[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4(15):66-67.
[3]張俊松. 聚焦數學課堂" 落實減負增效[J]. 中學數學,2023(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