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決定了英語教學既要傳授語言知識,也要深入挖掘學科育人價值,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具有連貫性和一致性的學習環境,這有助于學生在系統性學習中獲取全面的學科知識,發展綜合能力,為實現學科育人目標創造有利條件。就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實現學科育人的策略展開探討,結合對單元整體教學與學科育人概念的解讀,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旨在推動小學英語教學的深層次、全面化發展,助推學生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學科育人
作者簡介:郭陸方圓(1994—),女,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昆山開發區震川小學。
在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應當具備育人意識,重新定義日常課堂教學,既要重視學科知識的講解,又要展現知識內容所蘊含的學科育人價值,使學生學中有悟、悟中提升,從而培養出綜合發展的人才。小學英語知識內容具有結構化特點,并以單元為主要的教學模塊,教師借助單元整體教學,可以為實現學科育人目標提供支架,強化素養導向。教師應在整合學科內容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學科育人價值,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與文化素養,落實素養培育要求。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對如何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落實學科育人要求進行研究,重構學科育人框架體系,以提升學科育人效果。
一、單元整體教學與學科育人概念解讀
(一)單元整體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即將單元作為教學單位,依據新課標要求,設置綜合性教學目標,系統開展教學設計工作。單元整體教學注重學科內容的整體性呈現,強調學生全面掌握單元知識,需要教師構建立體化的課堂教學框架,有機結合各個教學環節,關注單元知識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聯,把握教學核心。單元整體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系統化學習思維,從單元整體出發,著重探索單元知識內在邏輯關系,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體系,提升整體學習效果[1]。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是幫助學生夯實英語學習基礎的有效方法,能為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供有力支持。
(二)學科育人
學科育人強調在以學科知識為載體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學科的德育內涵與人格養成價值,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方向,實現學科育人目標。學科教學雖以知識教學為基礎,但需要考慮學生的未來發展問題,不應止步于理論知識講解。教師要深刻分析學科內涵,重新建立學科教學認知,在不斷探索中打造以促進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為核心的學科育人體系,為學生多項能力素養的發展提供服務。圍繞學科育人目標,教師應積極優化現有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發散思維,探索獲取知識和提升能力的方法,強化各項能力,充實自身的精神世界,實現素養全方位提升[2]。
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實現學科育人的策略
(一)整體規劃單元內容,挖掘育人價值
教材是學科教學的重要工具,要想彰顯學科育人價值,教師需要從挖掘教材內容入手。英語教材是單元整體教學的載體,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既關系到教學活動實施方向的合理性,也決定著學科育人的實際成效?;谛抡n標要求,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應凸顯主題意義,圍繞主題有機整合教材內容。教師應在充分解讀教材單元教學資源的基礎上,以素養培育為導向,設置單元教學主題,理解教材內容的編寫意圖,確立單元整體教學育人理念,科學規劃單元知識點,深入挖掘教學內容背后的育人價值,為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指明方向,構建育人藍圖。
以譯林版英語(以下統稱為“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2 A new student為例,單元知識圍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主題展開,對接“校園生活”子主題,劃分為“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等多個板塊,圍繞“A new student”話題涉及9篇語篇?!癝tory time”通過日常對話講述新同學到來,教師請其他學生帶領其參觀校園,旨在使學生掌握如何用There be句型的陳述句和疑問句詢問學校情況,從而能快速了解新學校,提高環境適應能力,與新同學建立良好的情感聯系;“Grammar time”為語法板塊,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There be句型的表達方法;“Fun time”依據圖片信息組織學生運用How many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和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問句進行對話練習,能讓學生在情景交際中掌握核心語言的表達方式;“Sound time”引導學生朗讀小詩,感知字母C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律;“Culture time”介紹英國與美國在樓層表達方式上的不同,能使學生了解文化多樣性,增強學生比較文化異同的能力;“Cartoon time”講述Bobby和Sam蕩秋千的故事,教學價值在于引導學生體驗與同學相處的愉快,并形成安全意識;“Checkout time”的內容組成為看圖補全文本的小練筆和根據聽力內容對圖片進行排序的練習,通過該板塊教學,學生能掌握基數詞與序數詞的表達差異,深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Ticking time”以檢驗學生課程知識掌握和應用情況為主。
在明確各個板塊育人價值的基礎上,教師應明確整體教學思路:首先應立足“Story time”培養學生文本分析與概括能力,使其能運用目標語言復述文本內容。其次,要整合“Grammar time”“Fun time”“Culture time”板塊內容,組織學生以合作對話的形式鞏固重點句型,搭建知識架構體系,并在其中滲透文化教育,著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再次,要融合“Sound time”和“Fun time”板塊內容,設置寓學于樂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同學情,體現學科人文教育價值。最后,要圍繞“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設置練習活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交際訓練,以此深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從單元知識內容出發,教師應結合新課標要求深入解讀單元教學理念,圍繞主題意義挖掘各模塊知識內容的育人價值,以此為教學活動實施提供參考,有效發揮學科育人作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優化指導方法
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體現學科育人價值,不僅需要教師著力探索學科內容育人導向,也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充分思考明確單元的淺層學習目標和深層能力發展目標,在探究中感受英語學科的魅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此為其高效自主學習奠定基礎,順利達成單元整體教學的育人目的。教師應注重對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側重以引導代替講解,以點撥激發潛能。教師還應設法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以問題為導向,結合單元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特點設計趣味性教學問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深入探尋單元內容的深層內涵,感受英語學科的魅力[3]。
以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為例,圍繞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學生應在本單元學習中認識和掌握關于各地點和旅行的詞匯內容,了解著名的世界旅游景點,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制訂旅行計劃。在教學中,為激發學生學習詞匯語句和語言表達的興趣,教師應聯系生活實際,與學生展開“Free talk”,要求其用英語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Where will you go in the summer holiday?”學生需要圍繞該問題自主梳理和整合“the Grand Canyon”“Buckingham Palace”“Niagara Falls in Canada”等關于世界著名景點的詞匯,開闊自身的視野,并掌握“I'll go to...”目標語句,學習一般將來時態在語言交際中的用法。新授環節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結合單元的各板塊內容設計導學問題,讓學生能熟練運用語言知識,鍛煉應用能力。例如,圍繞“Cartoon time”板塊內容,在學生了解Bobby的旅行計劃后,教師可提出問題:“If you were asked to plan your travel plan, what would you start?”并就該問題設計具有聯系性的問題:“How are you going to get there?”“What are you going to bring?”幫助學生完善旅行方案內容設計,滲透情感教育:做任何事都要有切合實際的計劃并努力執行,這樣能在強化學生語言知識掌握和應用能力的同時,提升其思想高度。
教師抓住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點設計有針對性的導學問題,圍繞學生主體設計表達交流活動,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調動其表達欲望,既能夯實其語言基礎,又能同步發展其學科素養,使學科育人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三)立足語篇設計活動,發展學習能力
單元整體教學是具有綜合性、連貫性、系統性的教學活動,包含著豐富的教學內容。為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充分體現學科育人價值,教師應把握單元整體教學的側重點,圍繞核心內容模塊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有指向性地培養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的整體發展。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各單元均會圍繞教學主題設置單獨的語篇模塊,以語篇教學為重點,關聯單元相關教學內容。教師應在理解教材設計思路,掌握單元內容結構特點的基礎上,立足單元語篇內容設計具有梯度性和專項性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獲取語言知識,鍛煉語言技能,實現遷移運用,并從中滲透學科育人理念,引導學生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4]。
以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為例,單元語篇內容“Story time”以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了“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四個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習俗。圍繞語篇內容,單元在內容編排上繼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不同的節日,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掌握關于傳統節日的詞匯和句型,能圍繞節日特色進行簡單的口語交流。立足單元語篇內容,教師應分理解、應用、遷移三個階段設計不同指向性的教學活動,全面體現學科育人價值。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語篇插圖,了解其對應的傳統節日,用中文表達各個節日的文化習俗,隨后翻譯語篇內容,提取關鍵信息,找尋介紹各個節日習俗的語句,獲取關鍵知識,如“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y”“eat rice dumplings”等,掌握用英語表達傳統節日習俗的方法;其次,在應用教學階段,教師要創設真實語境,引導學生運用語篇中關于傳統節日的語句進行交際訓練,如設置“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語境話題,鼓勵學生設計對話,鍛煉語言能力;最后,在遷移訓練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搜尋其他傳統節日的資料,嘗試用英語介紹相關的文化習俗,適時滲透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學生素養發展。
圍繞單元重點教學模塊,整合相關語言知識,教師要設計具有明確學科育人指向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以正確方向逐步鍛煉自身的各項學習能力,讓核心素養融入單元整體教學活動中,落實學科育人要求。
(四)完善單元評價體系,提高育人成效
將教學評價嵌入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發揮評價診斷學生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作用,教師能直觀了解學生的知識理解情況和技能掌握情況,深入分析英語學科育人目標的達成進度,給予學生針對性建議,對教學策略做出調整[5]。教師應采用多樣化評價方式,將側重于反映學生學習過程表現、基礎知識掌握等方面的即時性評價與關注學生知識應用情況、能力素養發展情況以及思想價值觀塑造方面的總結性評價結合為一體,整體評估學生的單元學習成果,并依據單元整體教學育人目標進行評價反饋,給予學生正向引導,順利落實學科育人要求。
以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單元知識進行提問,檢驗學生對基礎語言語句的掌握和應用情況,如“What can we do keep our city clean?”。學生應運用單元所學詞匯自主建構語言內容進行回答。以“recycle”為例,學生可以用其造句“We can recycle some old items.”,回答教師的問題。通過師生問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句建構情況,分析其語言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給予改正建議,幫助其提高語言能力。又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當前城市的環境問題,讓學生用英語提出和介紹城市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并根據各組的匯報表現和方案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這類評價活動有助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結合所學內容分析并解決問題,能提升其思維品質,培養其學習能力。此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本單元所學,撰寫一篇以“保護城市環境,從你我做起”為主題的短文,通過文章內容評價學生語言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水平,了解其對城市環境保護的認識情況,并從知識層面、思想層面、價值觀層面提出相應的指導建議,以此在單元整體教學評價中全面滲透學科育人思想。
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開展多元評價活動,評估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水平,基于實際評價反饋提供幫助與引導,能促使學生順利達成單元學習目標,提升學科育人質量。
三、總結
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側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他們各項能力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從而為他們未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教師在梳理教材單元知識點時,應深入挖掘其育人價值,優化教學設計;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領悟學科育人價值;準確把握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重點,設計素養型教學活動,關注學生能力發展情況,科學實施單元教學評價,助力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馮雅輝.大觀念視域下的學科育人:以譯林小學英語6B Unit2 Good habits為例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3(增刊1):106-108.
郜靖倩.學科育人導向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教學實踐研究[J].現代教學,2023(合刊3):120-121.
欒林玉.學科育人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教學策略探究[J].校園英語,2023(15):97-99.
劉莉.基于單元整體設計,探尋學科育人價值:以小學英語教學為例[J].英語教師,2023,23(4):90-93.
曹萍.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學科育人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校園英語,2022(36):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