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于面對不同的宏觀經濟環境及內部發展階段,需要在不同時期制定權宜財務策略,以促進企業持續發展。論文以伊利集團為例,探討企業集團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如何制定權宜財務策略,以此進行投資、籌資、營運和分配;同時,為伊利集團今后發展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議,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策略;企業生命周期;伊利
一、引言
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可以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企業因所處發展階段不同,應采取不同的財務策略。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只有引入具體的企業,并以此分析在不同時期采取何種財務策略,才具有實際意義。因此,本文以伊利集團為例,分析該集團在不同經濟狀況下如何采取權宜財務策略。
二、伊利集團簡介及發展階段
1.伊利集團簡介
20世紀50年代,伊利集團由“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發展而來,1983年成立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總廠,于1993年成立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成功上市,進入新世紀后伊利更是加快了發展的步伐,成為我國乳制品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目前,伊利排名躍升至全球乳業五強,亞洲乳業排名第一。
2.伊利集團不同發展階段
根據伊利集團各個時期的發展特點,其發展階段可以分為創業之初(1983—1992年),飛速發展階段(1993—1999年),穩步前進階段(2000—2006年),危機與機遇并存階段(2007—2008年),復蘇發展階段(2009—2012年),成熟階段(2013年至今)。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相關特征,伊利集團在創業之初符合初創階段的特征(1983—1992年)。飛速發展階段、穩步前進階段、危機與機遇并存階段和復蘇發展階段可以算作成長階段(1993—2012年),在這一時期許多乳制品企業止步于三聚氰胺事件,伊利集團雖然也陷入其中,但也抓住了機遇,迅速復蘇發展;進入2013年以后,伊利集團進入成熟階段。
三、伊利集團不同經濟時期財務策略
1.伊利初創階段(1983—1992年)
在此階段,伊利處于創業之初,公開資料較少。這一期間我國剛剛進行改革開放,許多地方計劃經濟體制依然明顯,伊利發展比較緩慢。
2.飛速發展階段(1993—1999年)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民對乳制品需求的增加,這一時期伊利集團發展迅速,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獲得了獨立經營的地位,雖屬于新創企業,但是伊利已在乳制品行業深耕多年,在生產經營方面已經進入企業生命周期中的成長階段。在此期間,伊利通過良好的生產經營,并購重組、租賃廠房設備、托管其他企業等投資方式迅速擴大企業規模,伊利總資產也從1993年的0.04億元飛升至1999年的9.96億元,增長了兩百多倍。在此階段,伊利采用權益資本進行擴張,籌集到了更多權益資本(由于伊利集團從1996年上市,上市之前數據較難取得,因此在下文的分析中,不管是宏觀經濟數據還是伊利集團自身數據,都從1996年之后開始分析)。
上市后伊利集團處于飛速發展階段,特別是從1996年到1998年,企業的投資機會較多,總資產增長率連續三年高位增長分別達到84.75%、115.24%、57.29%(見表1),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率也處于較高水平;企業的籌資渠道更加多元,籌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權益資本增長率近三年分別達到237.50%,141.32%,68.06%,負債增長率近三年分別達到8.78%、75.00%、34.35%;而此時企業的營運能力,盈利能力一般,由于處于快速擴張階段,股利分配相對較少。
3.穩步前進階段(2000—2006年)
這一階段中,我國GDP增長率幾乎一直處于上升時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對奶制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這一階段通貨膨脹率在不斷波動中也處于上升階段。伊利集團乘著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大勢,也在穩步發展。在成長性及投資策略方面,伊利集團營業收入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雖然較上市之后三年的數據有所降低,但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企業保持了不錯的成長性,一方面引進世界先進生產技術,另一方面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排兵布陣,擴大奶源基地。由單一經營向多元化經營過渡,并研發多種高端產品;資產總額穩步增加,從2000年的11.61億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01.74億元。在企業籌資策略方面,實行了更靈活多樣的籌資策略;權益資本增長率相對較低,偶爾在個別年份可能會引入戰略投資者(如2002年,權益資本增長率達到了109.33%),企業籌資重心逐漸向負債融資轉移,這一階段資產負債率逐漸升高,到2006年時達到了58.39%,負債利息抵稅效應顯現,隨后還發行了認股權證。在營運策略方面,企業經營運作能力逐漸優化,不管是存貨周轉率還是總資產周轉率基本都處于上升趨勢。在分配及盈利策略方面,由于這一階段營業收入增加,但競爭也更激烈,成本費用增加,使企業銷售凈利率逐漸降低,由于所有者權益增加較少,權益凈利率變化不大,該階段股利分配水平依然維持在較低水平。
4.危機與機遇并存階段(2007—2008年)
2007—2008年,這一階段對乳制品行業影響較大。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增長下滑明顯,政府出臺四萬億救市政策,出現較大通貨膨脹跡象;另一方面乳制品行業正經歷著“毒奶粉事件”,伊利集團營收和總資產增長率開始大幅回落,凈利潤增長率甚至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連續兩年分別為-106.34%、 -8091.85%(見表3)。權益資本大幅減少,資產負債率大幅增加,至2008年達到了72.61%。營運能力開始下降,資產周轉率較前一時期開始下降。在盈利能力方面,也開始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這一時期對伊利集團來說面臨的壓力較大,但由于伊利集團在2004年發生過更大的經營危機,時任董事長鄭俊懷以及其他5名人員被檢察院以涉嫌挪用公款為由刑事拘留,使伊利集團面對突發危機有了更多經驗。面對這次危機伊利集團果斷應對,首先嚴格檢驗產品質量;其次在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讓公眾了解事實真相,公開道歉并進行賠償,接受公眾監督;最后進行公益營銷,奧運營銷,重塑企業形象。在此次事件后,伊利大舉負債(資產負債率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72.61%),加大對奶源基地的建設,同時探索新的營銷渠道。
5.復蘇發展階段(2009—2012年)
2009—2012年這四年間伊利集團及時調整,努力克服金融危機和“毒奶粉事件”對乳制品行業的影響,加強產品創新,整合產業鏈,推廣新的營銷戰略。在這一時期,不管是資產增長率還是營收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都不太穩定。資產負債率高居不下,基本都在60%以上(見表3),負債籌資成為了主體,企業財務風險較高。在運營能力方面,企業負債增長率與總資產周轉率幾乎與通貨膨脹率同步,伊利集團積極面對外部經濟形勢,適時作出調整。這一期間企業整體盈利能力不穩定。但為了維持企業形象,提振投資者信心,公司選擇了相對較高的股利分配政策。
6.成熟階段(2013年至今)
2013—2023年這11年間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宏觀經濟層面更加注重企業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2013年伊利集團初步完成“全球織網”戰略布局,具備了南北半球生產基地,至2021年伊利“全球織網”戰略再創新的里程碑,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目前,伊利排名躍升至全球乳業五強,亞洲乳業排名第一。在財務戰略方面,營收增長率方面逐漸放緩,總資產增長方面波動較大,外部競爭比較激烈。在籌資方面,負債籌資總體規模先降后升,但依然沒超過金融危機期間的負債籌資水平,隨著營收的穩定增長,可以抵扣較多稅負。在企業營運策略和盈利策略層面,也是趨于平穩(見表4)。種種跡象表明,這一階段伊利集團已經進入企業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從伊利集團歷年的走向來看,總體上順應了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
四、伊利集團今后發展方向
伊利集團在今后一個時期內依然處于企業生命周期中的成熟階段,需要繼續擴大企業規模,鞏固規模效益。同時,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在下行階段,伊利集團面臨壓力較大。
1.適時制定權宜財務策略,利用政府政策扶持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由之前的高速增長逐漸換道為高質量增長,面對此種情形,伊利集團應順應經濟發展大勢,適時制定權宜財務策略,提前謀劃,躬身入局。同時,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2022年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等多項奶業發展保障政策實施推動下,國內奶業進入高速發展新時期,奶源供應相對充足,伊利集團應利用好上述政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2.堅守產品質量,維護企業信譽
在食品行業,產品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線,伊利集團應嚴格落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系,確保從源頭到終端的每一項食品安全和質量風險得到有效防控,持續夯實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以全球食品行業先進管理體系為標準,在對工廠生產過程進行嚴格評審的同時,也依據全球先進指標對產品進行嚴格檢測。以消費者為中心,加大研發力度,聚焦創新戰略,積極開展全產業鏈創新合作,不斷推出符合大眾要求的新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質的產品。繼續堅守“伊利即品質”信條,維護企業良好信譽。
3.主動探索新零售渠道,持續開拓海外市場
隨著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普及,線下購物等新零售模式迅速發展,因此伊利集團需要在持續夯實線下傳統渠道分銷優勢的同時,主動探索新的消費場景,積極創新開拓線上新零售渠道,加快推動線上線下渠道業務的深度融合。乳制品行業國內市場份額逐漸見頂,競爭異常激烈,已經進入紅海市場。此時,伊利集團應繼續開拓海外市場,尋找收入增加的另一引擎,實現收入分散化,降低單一市場的風險,同時也可以將海外市場作為優質原料市場,繼續保持母國市場原料穩定供應,對沖南北半球的氣候差異。
參考文獻:
[1]曾祖雷.淺談企業不同發展時期的財務管理要點[J].商業經濟,2009(22):58-59.
[2]向鑫.伊利集團快速復蘇的原因探討[J].江蘇商論,2010(12):128-130.
[3]鄭東華.企業危機公關管理研究——基于伊利集團的分析[J].成功(教育),2009(8):220-222.
[4]劉回春.伊利2015年營收破600億元 業績雙增穩居亞洲同行第一[J].中國質量萬里行,2016(5):37.
[5]和麗芬,王晨.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告分析[J].商場現代化,2023(11):143-145.
[6]農業農村部:“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J].北方牧業,2022(5):14-15.
作者簡介:程書亮(1991.11— ),男,河南商丘人,中原科技學院管理學院,教師,會計師,研究方向:企業財務會計;李欣睿(1994.09— ),女,河南永城人,中原科技學院管理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