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過于單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探索互動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互動教學模式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合作,通過討論、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將簡要概述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互動教學;實踐策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不能簡單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應讓學生主動去思考、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較好的掌握。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應最大限度地發揮互動教學的優勢,充分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和諧、愉快的互動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使學生在互動教學中掌握數學知識,并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利用教學工具,激發互動興趣
在開展互動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可利用教學工具,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互動興趣,從而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利用教學工具,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比如利用數學游戲、實物模型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數學的快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互動教學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比如,在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單元的“周長是多少”這一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利用教學工具開展互動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時,教師可為學生展示一張長方形、一張正方形的卡片,然后教師提問什么是周長?學生回答:“周長就是一個圖形的邊長和。”教師提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正方形的周長又是多少呢?”學生回答:“長方形的周長是兩倍長加上兩倍寬。”另一名學生回答:“正方形的周長就是四倍邊長。”學生踴躍參與,相互探討。教師繼續提問:“那么,如果這個長方形的長為10 cm、寬為5 cm,該如何求周長呢?”學生動手操作,有的學生在桌子上畫圈圈,有的學生在紙上算。一位學生得出計算結果,高興地說道:“老師,我算出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啦。”可見,互動教學讓課堂充滿和諧、積極的氛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組織小組合作,促進互動交流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促進小組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可以討論問題,交流想法,一起解決問題,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思路,又能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小組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合作的平臺,引導學生共同完成任務,建立同學之間的友誼,提升學生的責任心和領
導力。
比如,在對“年、月、日”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為學生設計一些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的問題,使學生能夠相互交流、溝通合作。如讓學生分析“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彼此猜測日期的推理過程等,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可以相互啟發,激發思維潛能,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小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教師還可組織小組競賽,解答與“年、月、日”相關的問題,如“爸爸5月3日到5月28日要出差,爸爸一共出差多少天?”通過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可以得出:爸爸的出差日期是從5月3日到5月28日,5月3日是開始時間,5月28日是結束時間,采用公式計算,經過天數=結束日期-減開始日期+1計算即可,28-3+1=26(天),最終得出答案:爸爸一共出差26天。在小學數學互動式教學中,小組合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互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年、月、日”知識點的具體分析,教師能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引導,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長。
三、提倡探究式學習,拓展互動方向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時,可提倡探究學習,拓展互動方向,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與思考,從中獲得真正的學習體驗。通過設置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與任務,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新能力。探究式學習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通過提問、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動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動,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與意義。在這樣的深度學習中,既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比如,在對“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提倡探究學習,拓展師生互動方向,并與學生開展以下對話。
教師:同學們,今天要學的是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你們是否會算呢?
學生A:老師,我明白了,先把被除數排列好,再按位數做除法。
教師:好的,A同學,你能不能舉例?
學生A:好的,咱們算一下248除以16吧。首先,我們把248寫在長除法中被除數后面,再把它按位進行除法運算,得出商15和8的余數。
教師:很好,A同學回答得很仔細,現在請其他同學試一試。
學生B:老師,我有個難題,假如被除數是三位數,會怎樣?
教師:這個問題問得好。讓我們來算用3位數除以2位數的習題,如789除以23。首先,我們把789寫在長除法中被除數的位置,再把它按位除以23,得出34和7的余數。大家可以嘗試自己算一算。
在這種探究性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既能掌握基本的數學運算方法,又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精神,積累學習經驗。
四、創設情境體驗,鼓勵互動學習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時,可為學生創設具有互動性的情境,使數學不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而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有趣工具,鼓勵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在實踐中體會數學思維。在真實的情境體驗中,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并能將抽象的數學觀念和實際的生活情境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更好地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可通過討論、合作與交流等方式,共同解決問題,進而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協作,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新能力。
比如,在對“圓”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為學生創設互動情境,使學生體會圓的特征與應用。可以讓學生圍成一個圓圈進行討論,探討圓的定義及性質,并從中發現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圓心、半徑、直徑等。教師可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為學生展示圓形物體,如圓球、小球、硬幣等,通過觀察與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圓形物體特殊的性質,并向學生提問:“如何測量一個圓的直徑?”“兩個圓的周長相等,它們的半徑是否相等?”讓學生通過互動討論來解決,最終得出答案。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既能讓學生切身體會圓的性質,又能與同學一起討論,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五、實踐應用教學,提升互動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時,可實踐應用教學,提升互動效果。互動式教學是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的有效途徑。在互動教學中,教師不再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更多地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相互之間建立一種更平等、更尊重的師生關系。這樣的互動關系既能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與尊重,又能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需要,從而更好地指導與幫助學生。
比如,在對“折線統計圖”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組織開展實踐應用教學,以全面提升互動教學效果。教師可運用折線圖直觀地展示數據的變化趨勢,讓學生從圖表中了解數據的變化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圖表中的數據,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設計真實的數據收集任務,讓學生實地收集資料,并用所收集到的資料繪制折線圖。在此過程中,學生需提出諸如“某地人口變動趨勢”或“某一商品銷量波動情況”等問題,采用訪談、問卷調查、網上查詢等方式收集資料,并運用已學到的知識與技巧,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并作出相關折線圖。在小學數學互動式教學中,將折線統計圖表作為教學工具,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和邏輯推理能力,進而提升數學互動教學效果。
六、多元化評價方式,了解互動情況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時,可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充分了解學生的互動情況。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實際應用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評估,能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多元化評價方式也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與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及時的反饋與評估,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運用數學方面存在的優缺點,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調節與提高,以便更好地適應互動教學的要求,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比如,在學習了“負數”知識點后,教師便可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了解學生在互動教學中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際生活場景,讓學生運用負數的概念解決問題,如假設一個溫度計顯示-5℃,再下降3℃,溫度計最終顯示為多少度?本題在考查學生對負數知識掌握程度的同時,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除傳統的書面測試和口頭測試之外,教師也可讓學生用演示、游戲等形式表達對負數的理解,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幫助。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互動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措施為學生組織開展互動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助力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進而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孫維娟.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淺析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J].安徽教育科研,2024(13):40-42.
[2]常祿.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導學互動教學法的運用[J].小學生(下旬刊),2023(12):43-45.
[3]李喜春.核心素養視域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互動教學[J].啟迪與智慧(上),2023(1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