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要求教師轉移教學重心,不再過多地關注教學進度和學科質量,而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起點。科學布置學科作業,控制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確保學生能夠減輕壓力。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雙減”政策提出的基本要求,始終堅持創新導向,積極拓展作業形式,主動開發合作作業,提升學科作業深度,堅持寓教于樂的育人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密切關注實踐作業,強化學生知識印象,精心設計積分作業,提高作業靈活水平,科學布置家庭作業,實現家校協同育人,確保“雙減”政策能夠在小學數學作業中順利落地。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學科作業是學科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作業了解學生的知識吸收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學生則通過作業鞏固課堂所學,實現查漏補缺。在全面落實“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理性分析學科作業對“雙減”的具體影響,調整教學思路,轉變固有的作業設計理念,用學科作業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強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心,確保學生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數學作業,掌握科學高效的數學學習技巧,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一、“雙減”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要求
“雙減”對學科作業的要求比較嚴格。一是教師需要提升作業設計的靈活性,適當設計體驗性和趣味性學科作業,用趣味十足的作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作業完成興趣,強化學生的作業體驗,確保最佳的作業設計質量。二是教師需要控制學生的作業總量。傳統的教育理念導致教師過多地關注題海戰術,學生的作業總量偏高,學習壓力較大。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主動創新和拓展作業形式,真正做到減負提質。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作用
在結合“雙減”要求,設計小學數學作業時,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地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調整作業設計思路,創新作業設計理念及模式。在教師的不懈努力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質量將迅速提升,教學輔助作用會越來越明顯。
首先,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數學是小學階段難度系數偏高的學科,學生存在天然畏懼感和反感情緒。在設計學科作業時,教師不再過多地關注課前預設,而是理性分析學生的數學學習表現,充分發揮作業查漏補缺的作用,轉變學生對數學作業的傳統認知。學生的作業積極性會更強,學習壓力將得到緩解,從而實現輕松上陣。
其次,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科素養。在全面優化作業設計時,教師高度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及邏輯思維,以強化學生對學科方法和學科思想的感性認知為目標,借助學科作業理順學生的數學學科邏輯,發展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應用能力和抽象思維,學生能夠經歷數學問題提出、分析和解決的全過程,始終保持極大的耐心,深度思考數學核心知識,個人的學科核心素養將迅速提升。
最后,有助于建立學生學習自信。“雙減”反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在設計學科作業時,教師要密切關注基本學情,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準則,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布置學科作業,適時適當地鼓勵學生,可使學生重拾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保持高漲的求知欲。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對策
(一)開發合作作業,提升學科作業深度
“雙減”要求教師回歸教學正軌,拓展作業形式,優化作業內容,整合多種學科作業,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待提升,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獨立探究能力較為薄弱,很難依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教師應積極開發合作作業,將作業作為學生合作交流的載體,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部民主交流,各抒己見。為了提升合作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引入任務驅動法,有效串聯零散的數學知識,設計難易適中、層次分明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內部分層討論和學習,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逐步形成較強的數學思維合作能力及社交能力,實現深度學習及活學活用。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時,教師可以圍繞“測量計算圖形周長”開發合作作業,鼓勵學生自由組隊,測量常見物體的周長,可以是小區的大門周長,學校長方形花壇周長以及圖書館的課桌周長,引導學生合作分工,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及優勢,共同收集學科作業資料,提升學科作業的完成度以及質量。
(二)堅持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單調的計算作業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不高。在“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理性分析數學學科屬性,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好前期摸底工作,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元素融入學科作業,提升學科作業的趣味性及對學生的吸引力。其中,生活化元素的整合利用非常重要,教學效果較為明顯。教師可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化元素設計學科作業,降低作業難度,確保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出色地完成作業,保持高漲的求知欲和作業積極性。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認識鐘表”時,教師可以依托教材融入趣味元素。學生對鐘表比較熟悉,在現實生活及動畫片中經常看到鐘表。教師可以布置“鐘表圖標提醒作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一日生活,將生活作息時間轉化為時鐘時刻表,制定每日活動鐘表圖標提醒。這種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科作業能夠轉變學生對數學的固有印象,提升學生的作業積極性,真正實現減負增效。
(三)關注實踐作業,強化學生知識印象
數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實踐性作業尤為關鍵,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知識印象,鞏固學生的課堂所學。在全面推行“雙減”背景下,提質減量被反復提起。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高度關注學科作業的整體品質,科學布置實踐性作業,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作業指導學生剖析數學知識的本質及原貌,嘗試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深刻領悟學科知識內容。基于學情設計實踐性作業時,教師應深度分析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課內外表現,了解學生的生活實踐場景,確保實踐性作業能夠為學生的知識鞏固和思維拓展鋪路。
比如,在圍繞“可能性”講解核心知識點時,教師應以強化學生對概率的理解為目標,確保學生透徹掌握多元知識點。但是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提升,對知識點的理解比較片面。教師應利用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設計實踐性作業,像“100次硬幣正反面實驗”,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與前后桌共同完成實驗任務,深入感受概率的分布。這種實踐性作業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
(四)設計積分作業,提高作業靈活水平
“雙減”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為目標。但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其學習基礎各有不同,如果一刀切,直接布置相同的學科作業就會導致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對此,教師需要科學設計積分作業,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平衡學生的作業壓力為目標,串聯多個教學知識點,逐步形成題庫,根據多個題目設計差異化分數,逐步形成“作業菜單”和“作業超市”,鼓勵學生自由選擇合適的題目。在確保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應及時統計學生的分數,調整后期的教學思路,實現對癥下藥。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與梯形”時,教師可以布置積分作業,結合“雙減”提出的減負增效要求科學設計題庫,收集和整理線上平臺中現成的題庫,結合基本學情和教情進行篩選,提升題目與各章節知識的關聯度,科學設計不同題目的具體分值。在整合概念性題目時,教師可以將概念題設計為1~2分;在設計基礎性知識點題目時,教師可以設計為3~4分;在設計拓展性作業時,教師可以設計為4~5分。合理賦分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可以提升作業的靈活水平。
(五)布置家庭作業,實現家校協同育人
在小學基礎教育中,家庭教育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小學數學教學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在全面落實“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在互通有無中商討作業設計方案,充分發揮家校協同育人優勢。首先,教師應密切關注基本學情,理順學科作業設計思路,適當布置家庭作業,用家庭作業將數學課堂教學引入課外,優化學生的學科作業完成環境。其次,教師應提前調研學生的家庭環境,確保家庭作業能夠順利落地,促使學生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主動完成學科作業。教師需要及時與家長交流溝通,強化家長對“雙減”及家校合作的理解及認知,清楚家庭作業的阻礙。最后,在設計完家庭作業后,教師可以利用QQ及微信等平臺向家長介紹作業評價的基本標準和主要內容,調動家長參與家庭作業設計的積極性,合理控制家庭作業時間和總量,避免家長出現反感情緒。比如,在指導學生學完“克與千克”后,教師可以布置“稱量生活中常見物體重量”的家庭作業,引導學生和父母一同測量十種比較常見的物體重量。在正式布置家庭作業前,教師應提前與家長取得聯系,簡單介紹家庭作業的教學目的——以培養學生的數量概念,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為目標。鼓勵家長在家中指導學生選擇常見物體并進行簡單估算,然后利用測量工具精準測量物體的重量。在多次測量后,學生能夠形成較強的估算能力,并對重量有清晰的理解及認知。如果學生仍然存在估算障礙,家長應主動與教師取得聯系,及時反饋學生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以及作業表現,提出解決意見,促使教師改進作業設計方向和思路。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全面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掌握作業設計的基本要領,嘗試多種作業設計對策,始終堅持創新導向,有效開發合作作業。堅持寓教于樂,關注實踐作業,科學設計基本作業以及家庭作業,用豐富多元的作業形式提升學科作業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知識印象,保障作業的靈活性,真正實現家校協同育人,將“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陳敏.基于“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方法[J].天津教育,2022(30):96-98.
[2]朱月萍.總量控制與分量實施:“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5):54-57.
[3]熊麗琴.“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減”與“加”[J].名師在線(中英文),2022(29):3.
[4]許繽紅.“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案例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2(11):57-58.
[5]吳結琴.淺談“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的實踐初探[J].世紀之星—小學版,2022(12):181-183.
(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4年度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減量增效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YKT-24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