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國際教育行業在政策方面的規范治理已經逐步完成,不少教育集團調整策略,關閉或合并了運營不佳的校區。與此同時,由于生育率持續下降,學生入學率不足的問題已經從幼兒園階段蔓延到小學學段,未來幾年,高中學段將是國際教育發力的重點。
高中段國際教育從起步階段、平穩發展階段,到近幾年的野蠻生長階段,諸多國際考試出現了嚴重的泄題、舞弊事件。相對小眾的課程,如OSSD,由于以學校教師評估為主,成績作假現象更為普遍。家長、培訓機構、國際學校都參與其中,導致中國學生群體在海外大學的聲譽嚴重受損。
與此同時,國內高中教育質量正在穩步提升。在“雙新”課改(新課程、新教材改革)背景下,國家加大了對教育創新的投入,尤其推動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科技在公立學校的應用。此外,國內數學及科學教學科研能力和評估水平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國外大學對中國教育體系的認知度正在提高,因此,采用高考成績直接申請國外大學將是未來的一大趨勢。而且,高考成績還可以申請國內的中外合作大學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這一點上,公立學校的學生比國際化學校的學生更具優勢。因此,高中段國際教育正面臨著在國際上遭遇學術誠信危機和國內優勢下降的雙重擠壓,這二者將會促使國際教育擠掉自身“毒瘤”,實現自我革新,朝著更專業、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此外,2025年初讓全世界為之震驚的AI大模型——DeepSeek,不僅顯示了中國在生成式AI領域迅速追趕美國的巨大潛力,也給中國的AI應用開發,尤其是教育領域AI軟硬件的應用開發帶來了機遇。AI教育的軟硬件應用將會在未來幾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很顯然,中國教育正在發生范式的轉變,而國際教育憑借其靈活性與創新性,完全有潛力成為未來教育的試驗田。通過整合AI學習平臺,可以為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充分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未來國際化學校教育教學的重心,應該聚焦于以下幾個方面——
項目式學習:以真實世界的問題為導向,通過跨學科的項目,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靈活的課程設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主題或領域進行深入學習。這種自主性學習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培養其終身學習的習慣。
職業技能與創業課程:將職業技能探索和創業課程融入課程體系,幫助學生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社會情感學習(SEL)與生活技能:社會情感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同理心和人際交往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生活技能和戶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作者系上海浦東新區民辦籽奧高級中學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