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學是大學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文章通過問卷設計,針對當前中國藥科大學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現狀,從課程思政認知程度、課程思政內容評價、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評價、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和課程思政考核評價方式分析等五個方面開展調查。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師只有緊密結合時事對管理學課程思政案例進行挖掘和分析,同時不斷調整課程思政內容與授課方式,如課堂外的實踐教學等,才能提高學生的滿意度,有效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關鍵詞]醫藥類高校;管理學課程;課程思政;問卷調查;教學評價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5)03-0091-05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以及重點[2]。自此,課程思政成為高校教育教學關注的重點,各地高校在各類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始探索思政元素,并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中國藥科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在2020年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歷經4年多的時間,課程思政基本覆蓋了全校主要專業課程。目前,學生對教學內容設計的認知情況、教學模式的接受程度、考核方法的認可程度以及整體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仍存在不足,因此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進行優化顯得尤為迫切。
管理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程,覆蓋面廣,具備推廣課程思政研究和建設的優勢。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課程,我校的管理學課程于2020年9月進入第二輪課程思政建設立項,之后專業教師對于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課程思政在教學中的應用滲透作了大量研究和嘗試。經過三年共六個學期的建設,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了了解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現狀,本研究設計了管理學課程思政認知與評價問卷,試圖結合調研數據分析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的現狀以及效果,為進一步推動管理學課程思政的建設提供建議,并為其他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與評價提供參考。
自2020年教育部正式提出課程思政建設綱要以來,已有大量的關于課程思政建設、評價和相關教學改革的研究。綜合來看,當前我國課程思政相關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某些專業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建設的分析,如劉國城[3]、巢健茜[4]、王旭[5]、陳運森[6]等的研究;二是對課程思政建設效果的評價分析,如黃玲芳[7]、李艷[8]、劉子怡 [9]、王淑玲[10]等的研究;三是基于不同理論視角的課程思政分析,如韓佶穎[11]、劉玉婷[12]、萬陳芳[13]等的研究。總體而言,對于課程思政的研究雖然已經較多,但關于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現狀分析與效果評價的研究還較為缺乏,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出發點和要探索解決的問題。
二、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調查問卷設計與數據描述統計
本研究選擇了我校在2024年春學期開設管理學課程的三個專業中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共涉及七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專業、年級和性別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課程思政認知程度;第三部分為課程思政內容評價;第四部分為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評價;第五部分為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第六部分為課程思政考核評價方式分析;第七部分為課程思政優化建議。
調查問題分為三類:第一類問題,采取Likert五點計分法進行分析;第二類問題,采用多選題的形式進行分析;第三類問題為開放式問題。共發放問卷130份,回收127份,回收率為97.7%。調查覆蓋經濟學(28.3%)、國際貿易(27.6%)和信息管理(44.1%)三個專業。學生性別分布為女生70.9%、男生29.1%,可以看出女生占比較高,這和學校醫藥特色有一定的關系 (全校整體男女比例為1:3)。本研究選用Cronbach's Alpha值作為信度檢驗指標,KMO值和Bartlett檢驗作為效度檢驗指標,具體如表1所示。
三、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問卷分析
(一)管理學課程思政認知程度
關于管理學課程思政認知程度的問題有四個:前三個是單選題,分別是“你對課程思政是否了解”“你是否了解課程思政的目的和意義”“你是否樂于接受教師在課堂上談論政治、公共道德、文化、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業等拓展性話題”。均采用五級李克特量表進行分析,被調查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多數學生對課程思政比較了解或者非常了解,整體占比在50%以上,學生也非常愿意教師在課堂上談論與思政相關的內容(80%以上),同時也可以看出經過近三年的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學生對于課程思政有了基本的了解。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本次調研還設計了多選題,針對管理學課程思政在教學中的作用進行調查,共設置六個選項,被調查的學生可以選擇多個選項,根據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課程思政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于管理學課程思政的理解基本符合預期目標,具體如表3所示。
(二)學生對于管理學課程思政內容的評價
教育部2020年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有著明確的要求。本次調研結合《綱要》的要求以及管理學課程特點設計了管理學課程思政內容評價問題,共有十個小問題,主要涉及課程思政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對專業知識、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民族傳統文化、道德情懷、職業精神和法治觀念、辯證思維和系統思維、馬克思主義的了解等,其中“管理學課程思政提高了我的辯證思維、系統思維”的均值最高,說明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管理學對提高自身的辯證思維和系統思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肮芾韺W課程思政有助于專業素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的均值較高,說明管理學課程思政內容對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促進作用。但“管理學課程思政促進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的均值較低,說明專業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更好地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對管理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認同程度如表4所示。
(三)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評價
關于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共設計了六個問題,主要涉及課程思政教學中學生對不同教學手段的偏好選擇,包括“課堂講授”“視頻學習”“學生自學”“小組匯報”“案例分析”“作業”六種模式。根據調研結果,大多數學生認為較好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是“案例分析”和“課堂講授”,均值分別是4.22和4.05,說明學生對這兩種模式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作用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時可以看出“作業”模式得分最低,也就是說,讓學生被動地學習課程思政相關知識是較差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需要避免采用該模式。
(四)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
關于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共設計了七個問題,主要包括“課程思政對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積極影響”“思政元素是否為課程內容相關知識點的自然延伸”“思政元素融入是否恰當”“對拓寬你的知識面是否有幫助”“‘四個自信’的融入是否恰當”“管理學課程思政的總體滿意度”,其中“教師挖掘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故事、 規律以及體現出來的精神是否對你產生積極影響”的均值為4.09,“你覺得在管理學課程中,教師所融入的思政元素是否為課程內容相關知識點的自然延伸”以及“你認為當前管理學教學中是否恰當地融入了‘四個自信’”的均值較高,均達到3.91,說明當前學生對管理學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教學知識點的結合較為認同。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如表6所示。
(五)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考核評價方式分析
關于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考核評價方式共設計了四個問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是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可以將課堂討論和課堂隨機抽查回答問題作為課程思政教學考核內容,而不少學生不認同以期末考試或者期末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從整體來看,這四個問題的均值較低,這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新的考核方式。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考核評價方式分析情況如表7所示。
四、研究結果與優化建議
(一)研究結果
管理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具有授課范圍廣的特點,這也使得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首先對我國課程思政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隨后通過問卷調查對當前管理學課程思政的教學現狀、教學效果和教學評價進行調查研究。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當前我校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較合理,大多數學生對管理學課程思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反映出大學生樂于接受教師在課堂上談論政治、公共道德、文化等與專業知識相關的一些話題。調研結果顯示,從管理學課程思政內容來看,基本實現了《綱要》中對于“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的目標要求。
針對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調查,本研究共設計了七個問題,從調查結果來看,我校當前管理學課程思政開展情況較好。調查問卷也反映,學生認為通過開展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自身的精神狀態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梢哉f,管理學課程實現了思政元素和專業課知識的良好融合,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關于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考核評價方式的調查顯示,學生更愿意通過課堂討論或者課堂隨機抽查回答問題的方式完成考核,學生不愿意通過期末考試或者期末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因此,專業教師在考核評價方式方面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找到更好、更有效的考核評價方式。
(二)優化建議
本研究從四個主要方面分析學生對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認知程度和滿意度。為了全面評價課程思政,還可以引入同行評價,形成和學生交叉評價的機制,構建綜合評價體系。
從教學內容來看,本次調查的最后一個內容屬于開放式問題,主要內容為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中還應該增加哪些內容,不少學生認為,應將課程思政與當前時政案例(社會熱點、社會重大事件、國家政策等)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課程思政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家重大事件。這對于專業教師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專業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和政治敏銳度,及時更新課程思政內容,并能夠給出較為權威的解讀,提高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關于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考核的優化設計,從方式上來看,可以通過課堂討論達到考核的目的,同時采用過程性評價指標,避免對思政內容的直接、單一化的考核。課程思政的目的是要通過專業課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相融合,為國家培養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才,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實現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
高校在推進管理學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對當前的課程思政現狀進行評估和總結,不斷調整課程思政的內容與授課方式,提高學生的滿意度,這樣才能有效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對于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追蹤的過程,因此,在相關的考核評價中,需要考慮到不同學期、不同專業的特點,形成一個橫跨多個教學年度的綜合評價體系,這樣才能保證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持久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 (2020 -06 -05)[2024-03-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cb9b33040
05b699c0000000564486e04.
[3] 劉國城,陳婕妤,陳意正.“審計學”課程思政的建設理念、實踐路徑與效果評價[J].財會通訊,2024(5):160-165.
[4] 巢健茜,金圣玹.社會醫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及其完善策略[J].醫學與社會,2024,37(2):131-136.
[5] 王旭,崔軼凡,林玥彤.高校中醫藥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36):40-43.
[6] 陳運森,鄭登津.財經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財務管理學》為例[J].財務與會計,2022(23):9-13.
[7] 黃玲芳,王宗華,孔德輝,等.基于CIPP模型軍校護理本科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軍事護理,2023,40(8):105-108.
[8] 李艷.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高校課程思政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23(7):169-174.
[9] 劉子怡,董必榮,王蓉.課程思政建設效果評價研究:以南京審計大學“會計學”課程為例[J].財會通訊,2022(22):42-46.
[10] 王淑玲,邢苗苗.基于WSR系統方法論對醫藥市場類課程思政評價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22,57(10):851-856.
[11] 韓佶穎,黃書晗,薛琳.大學英語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矛盾分析與化解策略:基于活動理論的質性研究[J].外語界,2023(5):81-88.
[12] 劉玉婷.“四全媒體”框架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創新探索[J].傳媒,2023(16):87-89.
[13] 萬陳芳.協同學理論視角下課程思政協同機制的構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2):79-81.
[責任編輯:蘇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