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icacy Analysis of Serum MCP-1,"NLR,"SFRP and Residual SYNTAX Score in Predicting the Risk of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CI
ZHAO Jianheng,"NIU Hongxia,"GUO Xumei,"MAO Yueran,"DAI Lili
Electric Power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Hospital, Beijing 100073, China, E-mail: zhaojianheng0826@126.com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分泌型卷曲相關蛋白(SFRP)和剩余SYNTAX積分(rSS)預測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效能。方法:選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北京電力醫院急診科行PCI術的160例AMI病人,根據術后3個月是否發生MACE(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無計劃再次血運重建和因心力衰竭發作入院治療等)分為MACE組(18例)和非MACE組(142例)。比較兩組臨床資料,術前和術后1 d血清MCP-1、NLR、SFRP水平及rS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病人發生MACE的危險因素;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各指標對AMI病人PCI術后MACE發生風險的預測價值。結果:MACE組糖尿病占比、左前降支病變血管比例高于非MACE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和術后1 d ,MACE組與非MACE組血清MCP-1、NLR、SFRP水平和rSS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 MCP-1(OR=3.691)和NLR水平(OR=2.751)過高,SFRP(OR=0.355)和rSS(OR=0.361)過低是影響AMI病人PCI術后MACE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ROC結果顯示,術后1 d血清MCP-1、NLR、SFRP水平和rSS均可預測AMI病人PCI術后3個月發生MACE(P<0.05)。結論:AMI病人PCI術后1 d血清MCP-1、NLR、SFRP水平和rSS可預測PCI術后3個月發生MACE。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5.04.01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引發心肌嚴重缺氧缺血從而導致心肌壞死,屬于心臟病的一種,其致死率高,多發于疾病早期[1]。AMI發病時表現為心臟持久劇痛、心電圖T波倒置、血清酶活性升高,起病急且致死率高,極大程度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2]。目前,臨床主要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療AMI,可快速恢復病人心肌灌注,減輕機體氧化應激反應,減少心肌損傷,顯著降低病人死亡風險[3-4]。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作為重要血清炎性指標,參與AMI發生、進展,可預測PCI術后預后[5],分泌型卷曲相關蛋白(secretory curl-related protein,SFRP)參與炎癥反應[6]。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60例AMI病人術后1 d血清MCP-1、NLR、SFRP水平及剩余SYNTAX積分(rSS)預測病人3個月后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臨床價值,旨在為臨床治療方向提供數據支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北京電力醫院急診科行PCI術的160例AMI病人。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No.2020-307FLI),病人或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根據PCI術后3個月是否發生MACE分為MACE組和非MACE組。MACE定義[9]:發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無計劃再次血運重建和因心力衰竭發作入院治療等。
納入標準:符合AMI診斷標準[7];符合相關指征[8],可行PCI術;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既往PCI術治療史;既往心肌梗死或其他類型心臟病等;癌性病變病人;存在免疫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和肝腎功能嚴重障礙;感染性疾病;服用可能影響結果分析的藥物。
1.2 治療方法
根據《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對符合相關指征的病人進行PCI治療。經橈動脈或股動脈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觀察血管病變情況,根據造影結果在病變位置采用抽吸導管適量抽吸血栓,若血栓較狹窄,先采用球囊進行擴張,再進行抽吸治療。
1.3 觀察指標
通過調取相關資料(電子病歷)收集和記錄病人臨床資料。基礎資料:年齡、性別、體質指數、吸煙、飲酒、梗死類型;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病變血管:右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藥物治療情況:氯吡格雷、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他汀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類藥物和鈣通道阻滯劑;實驗室生化指標:PCI術前血清MCP-1、NLR及SFRP水平和術后1 d血清MCP-1、NLR、SFRP水平和rSS。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試劑盒(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產品規格:48T/96T)檢測血清MCP-1和SFRP水平;采用BECKMAN COUL TERLH750型自動血液學分析儀測定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兩者相除得到NLR。先由專業醫師介入使用SYNTAX評分計算器算出總分,再根據PCI術前術后計算基線SYNTAX評分和rSS。其中rSS=0分為完全血運重建,rSS>0分為不完全血運重建。PCI術后3個月情況:MACE(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無計劃再次血運重建和因心力衰竭發作入院治療等)發生例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和方差齊性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病人發生MACE的影響因素,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指標預測病人PCI術后3個月發生MACE的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PCI術后3個月,160例病人中18例(11.25%)病人發生MACE,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11.11%),無計劃再次血運重建4例(22.22%),因心力衰竭發作入院治療6例(33.33%),死亡5例(27.78%),腦卒中1例(5.56%)。MACE組糖尿病占比、左前降支病變血管比例高于非MACE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PCI術前和術后1 d血清MCP-1、NLR、SFRP水平和rSS比較
術前和術后1 d ,MACE組與非MACE組血清MCP-1、NLR、SFRP水平和rSS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術后發生MACE的影響因素
將表1和表2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首先進行變量賦值,發生MACE=1,未發生MACE=0;有糖尿病=1,無糖尿病=0;存在左前降支病變=1,無左前降支病變=0。結果顯示,術后1 d MCP-1(OR=3.691)和NLR過高(OR=2.751),SFRP(OR=0.355)和rSS(OR=0.361)過低為影響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術后MACE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詳見表3。
2.4 相關指標預測PCI術后發生MACE的臨床價值
ROC結果顯示,術后1 d血清MCP-1、NLR、SFRP水平和rSS均可預測AMI病人PCI術后3個月MACE發生情況(P<0.05)。詳見表4、圖1。
3 討論
AMI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急性疾病,其病因復雜、起病急、預后差,且死亡率高[10]。AMI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心室重構,壞死心肌組織變形,心臟壁變薄,心室腔形狀改變,最終導致心室容積變大。既往研究認為AMI發病機制與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功能異常、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等因素關系密切[11]。目前,PCI術是治療AMI的主要方法之一,療效較好,可及時疏通狹窄血管挽救缺血心肌,進而改善左心功能及預后[12]。本研究結果顯示,AMI病人PCI術后3個月MACE發生率為11.25%,且MACE組糖尿病比例和左前降支病變血管比例高于非MACE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臨床應重點關注存在糖尿病和左前降支病變血管的病人,尋找敏感的指標,預測病人預后,指導臨床治療。血清MCP-1、NLR、SFRP水平可反映炎癥情況,MCP-1、NLR水平越高,SFRP水平越低,提示機體氧化應激等炎癥反應越劇烈[13]。rSS多用于評估AMI和冠心病等病人PCI治療前冠狀動脈病變復雜程度,還可指導術后危險分層,預測病人遠期預后[14]。rSS越高,提示機體氧化應激、炎癥反應程度越強;反之,rSS越低,提示機體氧化應激等炎癥反應程度越弱。因此,血清MCP-1、NLR、SFRP水平和rSS可初步反映機體異常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 d,與非MACE組比較,MACE組血清MCP-1、NLR水平升高,SFRP水平及rSS降低。血清MCP-1是由單核吞噬細胞(MDC)分泌的趨化因子,也是一個由單核吞噬細胞、淋巴細胞和肥大細胞組成的多克隆性炎介質,在組織損傷中作用重要,可促進單核細胞和其他細胞黏附及遷移[15]。NLR又稱粒淋比,可反映炎癥反應,現廣泛用于提示急性冠狀綜合征、惡性腫瘤等疾病的程度及疾病病情的預后判斷[16]。SFRP作為抗炎脂肪因子,可抑制脂肪組織中炎癥細胞的激活,進而減少炎性因子分泌[17]。本研究結果提示MACE組存在較為嚴重的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術后1 d MCP-1(OR=3.691)和NLR水平過高(OR=2.751),SFRP(OR=0.355)和rSS(OR=0.361)過低為影響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術后MACE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提示術后1 d血清MCP-1、NLR、SFRP水平和rSS與病人PCI術后MACE發生密切相關。本研究ROC結果顯示,術后1 d病人血清MCP-1、NLR、SFRP水平及rSS對預測病人3個月后發生MACE情況有較高的價值,進一步證明,PCI術后1 d病人血清MCP-1、NLR、SFRP水平及rSS可預測MACE發生,指導調整臨床治療方案,改善病人預后。
綜上所述,AMI病人PCI術后1 d血清MCP-1、NLR、SFRP水平和rSS與術后3個月MACE的發生情況有關,可一定程度預測AMI病人PCI術后3個月預后。
參考文獻:
[1] 龔嵐,劉肖肖,陸紅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術前后血漿miR-23b及miR-126的變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18):2676-2678.
[2] 張音,楊麗霞,陳燕,等.胸痛中心成立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21,42(6):88-93.
[3] 韓培天,杜彬彬,張津寧,等.心肌缺血時間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血清sCD40L、sP-sel及心肌重構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22,21(2):114-118.
[4] 周宙,劉楊,王震,等.基于“血脈理論”辨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肌再灌注損傷[J].中醫藥學報,2022,50(12):1-4.
[5] 李娟霞,付志亞,禇杰,等.強化劑量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骨橋蛋白水平變化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9,11(2):171-174.
[6] 李鶴,孫軍鴿,侯傳龍.老年伴2型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相關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22,41(5):471-475.
[7]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8):675-690.
[8] 韓雅玲.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解讀[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z2):5-8.
[9] 李運正,丁科,孫登科,等.血清膽堿酯酶前白蛋白對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預后評估的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2021,41(6):474-478.
[10] 周楷淳,吳兆華.阿托伐聯合諾欣妥治療急診PCI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療效觀察及其對心功能的影響[J].轉化醫學雜志,2023,12(1):48-52.
[11] 黃冀娜,李珍,于紅蘭.AMI患者PCI術后血清MPO、INTβ1、VEGF水平及其預后價值[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22,31(5):591-596.
[12] 王亞丹,何瑞利,范青.直接和擇期PCI手術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和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12):1846-1848.
[13] 張林,雷小保,熊勁芝,等.神經外科重癥患者CRE感染發生危險因素及NLR、PCT、MCP-1對感染的鑒別診斷價值[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22,43(3):339-344.
[14] 王煥欣,王素華,劉紅梅.SYNTAX評分和rSS評分對老年STEMI患者PCI治療后不良預后的預測價值比較[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22,28(3):237-240.
[15] MULHOLLAND B S,FORWOOD M R,MORRISON N A.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CCL2)"drives activation of bone remodelling and skeletal metastasis[J].Current Osteoporosis Reports,2019,17(6):538-547.
[16] KOURELIS J,ADACHI H.Activation and regulation of NLR immune receptor networks[J].Plant amp; Cell Physiology,2022,63(10):1366-1377.
[17] 王麗先,吳暖暖,林芳,等.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血清PPARr、SFRP5的表達及對胰島素抵抗的診斷價值[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2,37(6):776-779.
(收稿日期:2023-07-27)
(本文編輯"薛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