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出臺,文件指出: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培養層次,提升教師培養質量。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義務教育學校側重培養素質全面、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鑒于此,探索出一條有效的、促進教師專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模式,顯得尤為關鍵,它不僅具有深遠的實踐價值,同時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一、創新培養模式是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我校辦學規模的逐步擴大,教師隊伍不斷壯大且日益年輕化,45歲以下教師占比達到81.3%,而35歲以下教師更是占到了56.6%。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素質較高,他們充滿責任感,勤奮工作。然而,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影響,教師隊伍面臨一些挑戰:部分教師在教書育人方面的責任感有所欠缺,一些教師缺乏危機感和競爭意識,而年輕教師比例較高,他們普遍缺乏經驗。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轉變教師陳舊的教育觀念,激發教師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們成立了校級教師發展中心。教師發展中心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立足于學校實際情況,并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進行頂層設計。通過多種途徑,我們搭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引導教師參與課程改革、教育技術更新等各項活動,致力于打造一支學習型、研究型、智慧型及幸福型的教師隊伍,以推動學校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二、賦能教師專業高質量發展的培育路徑探索
(一)擘畫圖譜:構建“三階三層”教師發展體系。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刷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改變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激發他們的教育熱情,增強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近年來,我校教師發展中心秉承新時代的教育理念,確立了“讓每位教師在每個階段都能找到成長的喜悅”的教師發展愿景,并構建了“三層三階”遞進式的教師發展體系。該體系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出發,針對不同層次教師的發展階段特征和需求,進行統籌規劃和精準培訓,力求實現對學校教師培養的全面覆蓋,激發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幫助教師在職業生涯中增強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夯筑路徑:重構“三力聚合”教師成長課程。1.思政力課程。本課程專注于強化教師的政治素養,培養一支堅定政治立場、重視師德修養、塑造教師精神的隊伍。2.勝任力課程。本課程聚焦于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培養一支在專業知識、技能和價值觀方面都達到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課程旨在加強教師的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教學效能,推動高品質課堂的建設,并幫助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計劃,挖掘潛能,探索未來專業成長的方向和路徑。學校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上采取多角度統籌、多層面推進、多維度發力的策略。3.領導力課程。本課程著重于培養教師的領導力,塑造一支能夠顧全大局、具備領航能力、重視團隊協作的教師隊伍。課程內容包括領導力理論、激勵與溝通、團隊合作、領導力實踐和形象提升等。通過實施領導力課程,樹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以服務學校發展大局為指導,提升教師團隊的領導能力,增強參與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師的方向感和價值感,培養具有積極區域影響力的優秀教師。
(三)提供牽引:實施“頭雁領航”工程。為了全面提升教育品質和質量,我們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深厚教育情懷、扎實專業基礎、勇于創新教學方法、善于綜合育人,并具備終身學習發展能力的名師團隊。教師發展中心加強校內名師的協同合作,啟動了“頭雁領航”名師孵化工程。該工程是一項以強化名師建設為核心目標的系統性教師隊伍建設方案,旨在通過系統的培養機制,培育出一批具備獨特教育情懷、先進教育理念和鮮明教育風格的領航名師。基于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設計了兩條主要的培養路徑:首先是“省級-市級-鎮級-校級”名師培養路線,通過逐級帶動,促進各級名師的孵化與成長。其次是“名師-名師后備庫”儲備人才培養路線,通過精心挑選和組建省級、市級、鎮級名師后備“頭雁庫”,參照各級名師選拔標準及職稱評審要求,由經驗豐富的名師負責精準培育。在這些舉措中,校級名師工作坊是“頭雁領航”工程的關鍵組成部分。由資深名師牽頭組建的校級工作坊,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專注于教育領域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和熱點問題。工作坊圍繞“特色發展”“文化建設”“教師發展”“課程建設”“教育評價”五大核心領域,采用專家講座、實地考察、聽課教研、經驗交流等多種研修方式,旨在突破表面的成長瓶頸,促進深層次的教育實踐,孵化出“雁陣”名師團隊,實現“頭雁”引領,“群雁”并進的教育愿景。
(四)形成抓手:塑造“科研興師”勢能。我校基于辦學實際情況,確立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采取了“科研引領-課程內生-活動外顯”的工作策略和“市級-鎮級-校級”三級管理體系,對課題進行動態監管。通過增強科研成果、改善課程結構、豐富活動內容等措施,進一步擴展了教育領域,專注于學校建設、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共同可能性”。首先,由名師帶頭參與課題研究,通過省市鎮各級名師主持和參與的課題研究,引導學校科研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省、市各級課題組聯合開展教研活動,實現資源共用,促進教師科研能力和專業成長。其次,將研究成果融入品質課堂和校本課程建設中,以最大化實現研究成果的價值。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如何有效開展課題研究,以課題研究為工具,優化課程建設,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教育教學中,持續推動課程建設向規范化、專業化、特色化方向深入發展。積極構建科研與育人之間的轉化橋梁,推動科研成果高效指導育人活動。同時,通過精準診斷和精細指導,為研究成果的應用和推廣搭建平臺。定期審視現有課題,關注學科和薄弱環節,將科研規劃融入科組教研活動,通過各級沙龍、講座、研討等活動,搭建平臺幫助教師們進一步推廣和應用課題研究成果。
三、結語
學校以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為核心,開創了一條集教學、研究與培訓于一體的教師培養新路徑。這一路徑旨在塑造教師專業發展的全新研訓模式,激勵教師更新教育理念,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在實踐中進行反思與提升。通過這種方式,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并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