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利用現代數字化技術發展超短鏈,在顯著提高供應鏈效率和競爭力的同時,也因各種不穩定、不成熟的合作關系而面臨諸多業務風險。文章針對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超短鏈的財務風險管理,提出使用層次分析法從超短鏈的客戶違約風險、倉儲質量受損風險和團長營運能力風險,以及平臺風險等維度,對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超短鏈財務風險展開綜合識別和評價,并提出完善供應商管理體系、提高冷鏈配送質量、提高信息共享水平等風險控制策略。
關鍵詞: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超短鏈;財務風險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4.005
Abstract: The supply chain of community group purchasing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uses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to develop the ultra-short chain, which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upply chain, but also faces more business risks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unstable and immatur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of the ultra-short chain of community group purchasing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poses the use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comprehensively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 ultra-short chain of community group purchasing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including the risk of customer default, the risk of warehouse quality damage, the risk of the head's operating ability, and the risk of the platform in the ultra-short chain. At the same time, it proposes risk control strategies, such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pplier management syste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cold chain distribu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level.
Key words: community group purchasing;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ultra-short chain; financial risk
近年來,隨著美團、拼多多等領軍企業將大量資本注入社區團購市場,社區團購領域的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1]。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作為連接田園與餐桌的關鍵橋梁,其安全性和穩定性影響重大。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利用現代數字化技術發展超短鏈,在顯著提高供應鏈效率和競爭力的同時,也因各種不穩定、不成熟的合作關系和業務方式而面臨管理風險。而且,由于生鮮農產品易腐爛變質、保質期短、不易儲存且損耗率大等非人為因素影響特性[2],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面臨復雜的質量、成本和時效管理問題,帶來了復雜的財務管理風險。
1" " 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超短鏈結構
持續穩定的獲利能力是確保超短鏈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社區團購生鮮電商供應鏈的發展趨勢在于利用數字化技術優化供應鏈,實現產銷直接對接,構建高效、精簡的數字化超短鏈。電商平臺如網站、小程序、直播等使生產商直接面向消費者,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時,數字化技術也提升了供應鏈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和透明度[3],使得生產商可實時追蹤產品各環節,保障產品品質并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的決策。此外,數字化技術還促進了供應鏈各方信息共享與合作。社區團購依賴“共享倉-中心倉-網格倉”架構,推動了生產商、電商平臺、物流公司數據共享,提升了供應鏈的穩定性。然而,超短鏈運營模式尚不成熟,財務風險管理仍至關重要。
鑒于生鮮農產品的產銷具有季節性,且消費者需求具有即時性,供應鏈數字化發展帶來了新的合作關系和業務方式,如團長制、及時配送、快速反應和冷鏈與常溫混合配送等,為適應生鮮農產品減損、高質和高效率流通業務提供了新方案。在新業務模式下,為有效管理因購風險,構建一套完善的應急響應機制并確保在混合配送過程中具有不同溫度要求的商品能夠得到妥善處理和保護,需要加強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高效協同,有效應對所面臨的成本、質量和效率等財務風險。
2" " 生鮮農產品超短鏈財務風險分析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涵蓋農產品的采收、供應、流通加工、倉儲、運輸配送,以及配套的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管理等眾多業務內容,風險因素繁多、合作關系復雜。在數字化環境下,超短鏈的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會受供應鏈環境、社會、治理等各種內外部因素的動態影響。
2.1" " 營運能力影響
2.1.1" " 供應商違約風險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趨向于選擇長期產供銷合作關系。在供應商選擇方面,出于成本效益考量,企業傾向于選擇成本低且穩定性強的供應商,但這種策略同時也增加了對特定供應商的依賴。一旦上游供應商出現違約行為,如供貨延遲或中斷等,將直接影響下游制造商的生產連續性,導致供應鏈加工環節受阻。這種連鎖反應可能會引發整個供應鏈的生產停滯,最終造成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全面崩潰。
2.1.2" " 交貨延遲風險
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超短鏈要求產供銷各環節具有敏捷的快速響應能力和高效的業務時效管理能力。然而,配送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大霧、交通事故等不可預見的情況,導致貨物損失或配送延誤。這不僅會影響用戶體驗,還可能對社區團購平臺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2.1.3" " 應收賬款償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生鮮農產品具有保鮮期短、易腐變質的特性。現代社會,消費者對食品的新鮮度和品質要求更高[4]。若產品不新鮮或變質,消費者可能會拒絕付款,甚至要求團購平臺進行賠償。這可能導致團購平臺流動資金緊張,進而拖欠上游供應商的貨款,形成供應鏈內部的財務連鎖反應,加劇整個供應鏈的財務風險。
2.1.4" " 團長服務風險
在社區團購模式中,團長常常缺乏與消費者建立深層關系的能力,大多只是簡單地將團購商品鏈接分享至群聊,缺乏真正的社交互動,致使群組很快失去活力,變成所謂的“機器人群”,進而造成客戶流失。此外,生鮮產品對冷藏條件要求嚴格。若消費者不及時取貨,將會導致產品質量問題,增加退貨風險。若團長處理不當,也極易引發消費者不滿,甚至引發法律糾紛,對供應鏈運營構成威脅[5]。
2.2" " 成本管理影響
2.2.1" " 運輸配送風險
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和冷藏設備的相對滯后,是導致生鮮農產品損耗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6]。物流效率低下和冷藏設備不足導致生鮮產品損耗加劇、品質下降,同時運輸配送條件控制不當也會引發產品腐爛變質,造成利潤損失。為確保品質,企業需增加制冷系統和溫度檢測裝置。然而,部分司機為降低成本,可能會短暫關閉制冷設施,進而加劇產品變質風險。
2.2.2" " 產品損耗風險
生鮮供應鏈具有“易損易腐、不易保存”的特性,使得大部分生鮮產品的生命周期相對短暫,保質期有限。某些平臺的貨損率甚至高達一成以上[7]。當生鮮產品被退回后,由于反復運輸,損耗巨大,基本已無法再次利用或退回給供應商,只能被堆積在倉庫,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2.2.3" " 采購供應風險
在社區團購模式下,整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規模龐大、環節眾多,使得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完整或延誤的情況[8]。供應商為保障自身利益,有時會隱瞞部分重要信息,導致供應鏈信息不對稱。選擇不合適的供應商,會大幅增加采購成本,從而加劇采購風險。
2.3" " 外部環境影響
供應鏈財務風險的外部成因包括一系列宏觀不確定性因素,如經濟政策變動和自然災害等。這些因素干擾了供應鏈財務活動的正常進行。
2.3.1" " 自然因素風險
自然因素在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財務風險中占據重要地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極易受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沖擊,阻礙農產品供應和物流的順暢運行。此外,禽流感等也可能導致牲畜養殖鏈斷裂。這種突發且不可預測的事件,對生鮮供應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3.2" " 經濟政策變動
經濟政策變動也是引發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財務風險的重要外部因素。市場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直接影響著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在經濟高速增長期,供給短缺可能會制約生產和經營;在經濟蕭條期,生產資源過剩、庫存成本攀升和消費者購買意愿下降等問題則會阻礙供應鏈資金的正常營運。此外,國家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和執行不力,也會增加生鮮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風險。
2.3.3" " 同行業競爭風險
隨著社區團購市場的競爭加劇,眾多實力強大的競爭者紛紛涌入市場[9]。如果無法有效應對這種空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將面臨市場份額被擠壓、用戶流失、利潤下滑等一系列風險,甚至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慘遭淘汰。
3" "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財務風險評價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系統性分析方法,能夠根據目標群體的特性,將研究對象分解為多個因素和層次,并通過指標間的兩兩對比形成判斷矩陣。該方法能夠避免僅依賴主觀分析導致的權重判斷片面性,為最終方案的選擇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依據。
3.1" " 構建層次結構模型
模型以降低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超短鏈的財務風險為目標層;準則層則聚焦于實現這一目標所需面對的各種風險。經過深入識別分析,認為影響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超短鏈財務風險的關鍵因素涵蓋營運能力、成本管理和外部環境3個主要方面,并進一步將其細化為10個具體影響因素,包括供應商違約風險、交貨延遲風險、貨款回收風險、團長服務風險、冷鏈技術滯后風險、產品損耗風險、采購供應風險、自然因素風險、經濟政策變動風險,以及同行業競爭風險。構建的超短鏈財務風險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3.2" " 建立判斷矩陣
首先,注意對比同一層次各元素與上一層次元素的關系,構建判斷矩陣。隨后,向相關領域的專家、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工作人員,以及消費者等群體展開廣泛調查,收集其意見。再次運用幾何平均法匯總調查結果,計算出社區團購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財務風險評價的一級和二級風險指標權重。最后,經過一致性檢驗,得到各級指標的權重,并將最終結果保留至三位小數。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如表1所示。
3.2.1" " 一級指標權重確定
通過對判斷矩陣進行深入分析,可以觀察到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超短鏈的財務風險各要素權重差異顯著。鑒于資源的有限性,須聚焦風險較大的影響因素實施重點管理。研究發現,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超短鏈財務風險影響因素的排序為:外部環境影響<成本管理影響<營運能力影響。在上述一級指標中,外部環境影響程度最低。其中,同行業競爭風險的影響程度最低,其次是經濟政策變動,而自然因素權重占比最高。這表明,為降低外部環境造成的風險,需要有效應對公共衛生和自然危害,同時積極響應經濟形勢變化,配合國家政策的實施。成本管理這一指標風險等級依次為:采購供應<產品損耗風險<冷鏈技術落后。其中,冷鏈技術落后對成本管理影響最為顯著。因此,提升冷鏈派送設備的效率,確保農產品運輸的高質量,是應對成本管理風險的關鍵所在。營運影響因素的風險等級依次為:團長服務風險<交貨延遲<回款不及時<供應商違約。由此可見,完善供應商體系、選擇恰當的合作伙伴,以及實現信息共享是降低營運能力對財務風險影響的關鍵。
4" " 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分析結果,要想提升當前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數字化超短鏈的財務風險控制效果,應做好對上述各分析結果主要因素的控制。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4.1" " 完善供應商管理體系
隨著供應商規模擴張、管理復雜性提升,構建完善的供應商管理體系已成為企業的重要任務。在選擇供應商時,應建立嚴格的準入機制,全面評估其資質、信譽和供貨能力,以確保長期合作的可行性。在供應商的日常管理中,需構建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涵蓋交貨準時性、品質保障、差錯控制和財務穩健性等核心指標,通過定期評估反映供應商的實際表現。同時,引入動態監督機制,及時識別并處理不誠信行為,并對嚴重違規者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以保障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4.2" " 提高冷鏈配送質量
廂式冷藏車和組合式冷庫是冷鏈配送的核心組成,對其進行投資與升級對于保障產品品質具有決定性意義。在這一環節,溫度監控技術的作用尤為凸顯。智能溫控設備的應用能有效監測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波動,確保產品全程保持最佳狀態,減少變質損失。面對全冷鏈運輸配送高標準帶來的資金挑戰,政府應加大對冷鏈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強化監管,減少冷藏室門開啟頻次。同時,對司機開展專業培訓,提升其對冷鏈配送的專業認知和操作技能,以應對突發事件。
4.3" " 提高超短鏈信息共享水平
鑒于社區團購運營依賴“共享倉-中心倉-網格倉”三級倉配架構,貨物流轉需頻繁出入倉庫。信息的及時傳遞與真實性,對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促進供應鏈企業溝通至關重要。因此,應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供應鏈信用體系,通過信用平臺提升信息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實現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共享,從而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優化資源配置。
4.4" " 積極應對自然災害風險
針對洪水、泥石流、特大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應建立全面的環境監測系統,實時監控災害動態,提供預警信息;制訂運輸備選計劃,確保主線路受阻時可通過其他路線繼續運輸;設計災后風險應急預案,包括快速恢復生產和重構供應鏈的策略;購買相關保險,以減輕潛在損失。這些措施可以共同保障企業運營的連續性。
4.5" " 積極面對經濟形勢變化,配合國家政策
企業需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制訂應對策略,開拓新市場,以保持穩健運營。針對當前社區團購市場不成熟和制度不完善的問題,政府應制訂合適的法律法規以規范市場秩序,并不斷完善相關政策。同時,企業應加強對相關政策法規的解讀,積極配合國家政策的實施。
參考文獻:
[1] 陳宇婷,程廣華.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21,23(3):52-56.
[2] 李鵬,趙建欣.生鮮農產品社區團購供應鏈的優化路徑與對策[J].中國儲運,2024(2):161.
[3] 綦穎,趙曼.數字技術賦能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3(7):129-130.
[4] 孫瑩,陳盈盈,樊蘭馨,等.后疫情時代社區團購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2022(29):18-20.
[5] 宋聰.社區團購背景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風險識別與控制[J].物流科技,2023,46(22):135-137.
[6] 周爍.供應鏈管理視角下生鮮農產品配送優化研究[J].上海商業,2023(4):69-71.
[7] 王琦.基于供應鏈管理視角下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策略優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4(3):8-11.
[8] 周業付.數字化背景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優化研究[J].科技風,2023(24):151-153.
[9] 胡麗麗.生鮮農產品社區團購發展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1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