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四年級上冊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為例,突出“評價即學習”理念在實踐中運用的優(yōu)勢,闡述如何將評價作為主活動,讓評價伴隨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關鍵詞】評價即學習 伴隨教學過程 “教—學—評”一體化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慣于設計“為了學習的評價”,多將評價引入課末,用于檢測學生對所教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評價表一般由教師根據(jù)教學重難點制訂并直接出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照標準進行自評、互評、修改,從而達到“教—學—評”一致。而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理念下,我們不僅追求“教—學—評”的一致性,更強調“教—學—評”的一體化,這就需要讓評價成為教學的主活動,伴隨教學過程。本文以四年級上冊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為例,闡述“評價即學習”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優(yōu)勢及運用策略。
一、評價伴隨教學過程的課堂案例
筆者第一次執(zhí)教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時,將其定位為“作前指導課”。在學生根據(jù)要點完成習作片段后,教師直接出示評價表,引導學生根據(jù)評價表進行評價及修改。教師制訂的教學重難點既是片段習作要點,又是評價標準,在這一層面上體現(xiàn)了“教—學—評”的一致性。然而,這樣的評價僅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沒有關注到學習過程,實質上只做到了“教”與“評”的一致,存在著不足。
基于此,筆者對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一課進行了重構,將其重新定位為“作后指導課”。課前,先讓學生自主完成習作,再從學生習作中挑選出合適的文章或片段作為范例。課中,提供空白的評價表,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習作中建構出評價標準,并完善評價表。隨后,學生借助評價標準進行自評、互評、修改,使評價伴隨教學過程。具體流程如下。
活動一:任務驅動,反饋“心跳”素材
1.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任務。
2.習作反饋,豐富選材。
活動二:例文導學,建構“心跳”標準
1.出示習作要求,明確訓練要點。
2.鞏固“寫清楚事情經(jīng)過”的方法。
(1)默讀學生例文1《緊張的大隊委競選》。
(2)學生交流:①故事主人公因為什么而心怦怦直跳?②他有沒有把演講這件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是怎么寫的?
(3)學生小結,建構評價標準1——按一定順序。
(4)依照評價標準1,同桌互評。
3.共建“寫清楚當時感受”的方法。
(1)采訪例文1作者。在你的故事中,你心兒跳動最劇烈的是什么時候?當時你有什么感受?(緊張)帶著緊張的心情讀一讀。
(2)提問:你們感受到他的緊張了嗎?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請找出來。
(3)學生交流。
①建構評價標準2——身體有反應。
拓展提升:你有沒有緊張的經(jīng)歷,當時的你身體又有哪些反應呢?(相機引導學生用上比喻,借助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說出身體的反應,突出心情)
②建構評價標準3——心里有想法。
拓展提升:分享其他同學精彩的心里想法描寫片段。
③建構評價標準4——外部有襯托。
拓展提升:還可以通過什么外部的描寫來襯托心情?(相機引導借周圍反應、環(huán)境描寫來襯托心情)
4.總結完善“心跳”評價量表。
活動三:遷移運用,提高“心跳”指數(shù)
1.師生共評,尋找提升點。默讀學生例文2《背誦風波》,根據(jù)評價標準評一評,提出修改建議。
2.修改完善,感受具象化。聚焦“心跳最劇烈”的片段,借助評價標準自評、修改習作片段。
活動四:同桌合作,展評“心跳”片段
1.同桌交流,評改結合。
2.合作匯報,展示成果。
3.教師提升,完善評價。
4.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在上述案例中,評價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學生既是評價標準的建構者,又是評價的參與者。這種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使學生能夠真正內化標準,懂得學以致用。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教—學—評”一體化的教育理念。
二、借助案例,內化“評價即學習”理念
“評價即學習”,意指評價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評價主體主要為學生,評價內容為學生元認知策略和自我調節(jié),它更關注高層次能力的考查,評價手段更為多元化、彈性化。學生在“評價即學習”的過程中反思,不斷發(fā)展自我調節(jié)能力,成為了自主的學習者。那么,如何讓評價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呢?筆者認為,應該把評價作為課堂的主活動,讓學生參與評價的全過程。下面以上述案例為例,簡述“評價即學習”的運用策略。
1.選擇合適范例界定標準。有效的訓練離不開典型的范例和清晰的標準,在備課階段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選好范例,界定出科學的評價標準,做到目標、重難點與評價標準科學、統(tǒng)一,為設計及組織活動做好準備。
(1)根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及學情,確定習作的教學目標。①能選一件令自己心兒怦怦跳的事,按一定順序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②能聚焦心兒怦怦跳的時刻,從身體反應、心里想法、外部襯托等多個角度把當時的感受寫清楚。③能借助評價標準修改自己的習作,并謄寫清楚。
(2)組織學生自讀習作要求,并自主完成習作。
(3)高度重視典型范例的選擇,真正做到選材從學生中來為學生所用。從全班學生的習作中,精選出2篇作為范例。1篇是提供給學生學習及建構標準的范例,該范例要基本達到評價標準的要求;1篇是提供給學生評價和修改的范例,要求中等水平,不完全達到評價標準的要求,該范例既有值得肯定及學習的地方,又有值得提升的地方。
2.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通過合理的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使學生從學習主體變成評價主體。一旦評價主體完成轉換,學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參與評價內容選擇、評價標準制訂、評價過程實施和評價效果的反思,這對學生更透徹地把握學習內容、促進元認知發(fā)展有重要作用。
(1)學生是評價標準的建構者。在活動二中,學生借助習作范例1,通過探究“他有沒有把演講這件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是怎么寫的?”這兩個問題,在交流、比較、拓展、小結中逐步提煉習作支架,將心情具象化,突破重難點,建構出評價標準,即“寫清楚”的方法。學生在討論中生成、掌握知識能力,經(jīng)歷建構評價的過程,參與評價標準的制訂。
(2)學生是評價的參與者。在活動三中,學生先借助習作范例2,根據(jù)評價標準評一評,思考有什么地方可以修改的;再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等方法進行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教師相機引導,給學生提供借助評價標準修改習作的范例,為學生自行修改習作做好鋪墊。
3.引導學生對照評價標準自省。在活動四中,學生借助自己的習作,對照評價標準自省。先和同桌交流自己修改的地方,再對照評價標準互相評一評、提建議,以評促改,以評導學,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
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經(jīng)歷建構評價的過程,參與評價標準的制訂,并運用評價標準來進行自評、互評,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高效達成了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
參考文獻
[1]何捷.“評價即學習”理念下的“教—學—評”一體化.[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 ,2021(04):5-9.
[2]李小軍. 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語文課堂評價策略淺析.[J].湖南教育(D版),2020(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