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關注任務導向和目標導向,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在新課程標準視域下,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需采用任務驅動法,通過創設特定的任務情境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本文將基于任務驅動法視角,首先簡要分析任務驅動法助力小學數學教學的積極意義,再從設計大單元導學任務,劃分課堂學習層次;創設課堂任務情境,豐富學生課程體驗;組織任務探究活動,助力學生開發思維;布置分層作業任務,促進課堂提質增效這四個方面對任務驅動法助力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任務驅動法;課堂教學
任務驅動法是一種以完成特定任務為中心,通過實際操作與體驗促進學習者認知發展和技能掌握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強調了學習者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教學情境中,通過積極參與、探索和合作解決問題,實現知識的內化和技能的應用。在新課程標準統領之下,教師要突出任務導向性和問題導向性,讓學生能在一定任務和問題的引導和帶動下開展學科學習活動。這種形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自主性,還能引導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模式下開拓視野、提升綜合能力和素養。
一、任務驅動法助力小學數學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任務驅動法在助力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方面具有多種積極意義,首先,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任務驅動法以特定的課堂目標和任務為導向,能讓學生有意識地投入特定的任務情境解決實際問題。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未能掌握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任務驅動法能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和鞭策,為學生找到恰當高效的學習路徑。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具體任務時,產生對知識的自然需求,從而主動探索和學習所需的數學知識。在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學會書本上涵蓋的數學內容和數學技能,也能鍛煉問題的解決和自主思考與探索能力。長此以往,學生能借此機會形成終身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良好習慣。
(二)突出課堂教學問題引領
任務驅動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還能突出課堂的問題導向。任務驅動法強調課堂教學之前的目標設計和教案規劃,這對于整體課堂來說起著導向作用。教師通過設置開放式問題或挑戰性任務引導學生探究數學問題,這些問題通常沒有固定答案,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解決。這種教學方式能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讓學生以小組和團隊合作的形式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同時恰當問題的引導能讓學生按照正確的路徑解決問題,而不至于在自己隨意摸索的過程中鉆牛角尖或者是方向出現重大錯誤。這種形式更適合小學階段年齡較小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既不會對學生進行較強的控制,也不會讓學生放飛自我,而是在給予學生自主性學習空間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方向性的引導和啟發。
(三)突出教學活動目標導向
任務驅動法還能突出課堂活動的目標導向。高效課堂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目標的引領,既能為課堂活動指明方向,也能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定的評價參考。在課堂模式下,教師明確學習目標,確保每個任務都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學大綱緊密相連并指向具體的學習成果。這種方法有助于學生清晰地了解學習的目的和方向,使其在完成學習任務時能有的放矢。這種方式的學習過程更有條理,能夠使學生按照既定的目標逐步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同時目標導向的任務設計也便于教師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學習質量和效率。
二、任務驅動法助力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設計大單元導學任務,劃分課堂學習層次
大單元教學法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一種創新性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大單元的任務和目標為引領,組織學生開展整體性和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可能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還是課時的設計都較為零散,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成體系。而在任務驅動法的教學導向之下,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好關于某一單元整體性的導學任務,然后在特定任務和目標的引領之下劃分學習層次,使每一個小的學習層次都能與其上級的目標相對應。這樣教學活動既能保障整體性,也不會缺乏層次性。
例如,在教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二章《表內除法》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本章節的內容為學生設計大單元導學任務,讓學生在特定任務的引領之下完成除法的運算。如教師可以提前根據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一個“單元導學任務清單”,并在任務清單上劃分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首先第一層任務是學生需要完成九九乘法表的熟練背誦和記憶,確保教師隨便說出一個乘法算式,學生能快速且正確得出得數;第二層次的任務是學生需要試著根據九九乘法表中的內容完成逆運算,即在作業本上列出每一個乘法算式中所包含的兩個除法算式,如在“三四十二”這一乘法算式中學生就可以得出“12÷4=3以及12÷3=4”這兩個算式;第三層次是教師會隨機給學生設置生活中的除法情境,然后學生結合相關情境列出除法公式。該單元導學任務清單能包含本章節《表內除法》的重難點知識,也能讓學生劃分層次,由簡到難實現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的學習。
(二)創設課堂任務情境,豐富學生課程體驗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愿意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同時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學習活動也更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進行小學低年級學段知識的講授過程中,教師應講求方法,試著在知識講解過程中給學生創設課堂任務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實現對問題的解決和思考。這種形式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性,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試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養成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習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章《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相關內容過程中,教師為了鍛煉學生的數據搜集和整理能力,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每個學生都要確定一個自己想要采訪的主題,并面向其他同學完成數據的搜集活動。如學生可以向其他學生詢問個人最喜歡的是哪一科,學生最喜歡的顏色是哪一種,學生最喜歡的季節是哪一個等。這時學生需完成以下幾項工作:首先確定好一個主題問題,即特定的任務;然后學生制訂一個數據搜集和整理表格或者是提前準備一個班級同學的名單,在采訪過程中記錄每個人的選擇;接下來學生需制作一個統計圖表,對同學的選擇進行分類,確定好選擇每種類型的人數。如在統計同學喜歡哪個季節時,需統計出喜歡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的人數。創設的課堂主題任務情境能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單元知識,也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程體驗感。
(三)組織任務探究活動,助力學生開發思維
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更要關注學生數學思維和能力的鍛煉。《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教師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這就意味著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更多自主參與和思考探究的契機,并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思維的開發和鍛煉。如教師可以在任務導學法的視角之下面向學生開展以小組或團隊為單位的任務探究活動,結合某一課堂思考主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并借此機會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實現思維的碰撞。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小小設計師》時,教師為了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并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引導學生將附頁中121頁的內容裁剪下來并拼接成創意性圖案。這時教師便可以將任務探究主題定為“什么樣的圖案更美觀、更協調?”這時小組成員每人都可以針對相同的花形做出自己的創意設計,并在組內進行比較。看一看哪位同學的圖案設計更美觀和協調,哪位同學的設計更別出心裁。在小組內部進行探究和圖案設計之后,教師還可以隨機邀請學生到講臺上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由于花型設計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定,這就意味著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靈感進行設計。這個過程能幫助學生開發思維、啟迪智慧,也能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四)布置分層作業任務,促進課堂提質增效
小學數學教學除了體現在課堂教學環節,任務驅動法還應體現在作業布置環節中。作業設置環節應突出任務導向性和目標導向性,如此才能使作業的完成效果更顯著。在不同章節或不同課時的作業布置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列出任務清單,為學生劃分基礎型作業、進階型作業和拔高型作業這三種形式。不同的作業形式可以在不同的課時進行布置,但整體上應凸顯作業布置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在前后關聯的過程中完成整體性學習活動。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特定的單元任務為學生設置“自助餐式作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性。
例如,在教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克和千克》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章節的重難點內容為學生劃分三種層次的作業,并將其放入“自助餐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同時為了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教師還要在其中融入量化的激勵機制,即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作業過程會獲得不同的獎勵。如學生完成基礎型作業會獲得一枚印章,完成進階型作業就會獲得兩枚印章,同步完成拔高型作業會獲得三枚印章。因此,學生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作業內容,并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提升作業完成的質量和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法能促進課堂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教師可以借助一系列的目標和任務導向突出課堂環節的整體性和有序性。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主參與任務完成和實踐探究過程,以實現數學多方面能力和素養的培育。總之,任務驅動法應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得到廣泛應用,以此促進數學教學的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陳晶.應用任務驅動法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以“圓柱的體積”為例[J].理科愛好者,2024(2):161-163.
[2]劉旖.基于任務驅動法的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實踐研究[D].大理:大理大學,2023.
[3]周紅生.任務驅動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數學之友,2022,36(22):16-18.
[4]張雪萍.“任務驅動”法在小學數學實驗課的應用研究:以“滴水實驗”為例[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