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豬水腫病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引起仔豬出現急性腸毒血癥的一種傳染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因飼養管理不當、斷奶應激引起。本文總結了一例豬水腫病的診斷要點和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旨在為養豬生產防治該病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仔豬;水腫病;大腸桿菌;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25)01-0050-03
豬水腫病也稱豬胃腸水腫病、遲發性大腸桿菌病、腸毒血癥,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感染仔豬后引起的一種急性、散發性傳染病,在生產中可感染數日齡至4月齡仔豬,一般以斷奶后1~2周的仔豬最常見,且病死率較高,同群中體格壯、發育快、膘情好的仔豬是高發群體[1]。該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無明顯的季節性。飼養管理水平低、豬群抵抗力差、應激等都可導致大腸桿菌入侵體內并誘發該病,從而影響豬群健康生長[2]。
1 "發病機理
仔豬斷奶后,機體內母源抗體減少,溶血性大腸桿菌在腸道蛋白質飼料含量過高、粗纖維不足、缺硒等條件下大量繁殖,隨后依靠定植因子黏附到小腸腸壁上,產生志賀樣毒素、熱穩定腸毒素和熱不穩定腸毒素等。這些毒素經小腸非特異性機制吸收進入血液循環,與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阻斷靶細胞合成蛋白質,造成細胞變性和壞死,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內大分子物質趁機進入組織,形成高滲環境,引起水分子聚集,從而引發組織水腫病變。熱穩定腸毒素和熱不穩定腸毒素能與小腸黏膜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激活靶細胞內的鳥苷酸環化酶和腺苷酸環化酶,促使細胞向腸腔內分泌水和電解質,導致仔豬出現腹瀉[3]。
2 "發病原因
2.1 斷奶應激刺激
仔豬斷奶后,體內母源抗體水平逐漸降低,胃腸道相對比較脆弱,難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此時若不能循序漸進更換飼料,會造成仔豬體內水、電解質、維生素等紊亂,在高應激情況下,腸內溶血性大腸桿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會迅速繁殖,產生毒素,造成水腫病的發生。
2.2 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全
斷奶仔豬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全,消化道內各種消化酶、鹽類、胃酸等分泌不足,難以徹底消化飼料中的蛋白質,這些未消化的蛋白質飼料會為致病菌定植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進而造成菌群失衡,引發水腫病。
2.3 飼養管理水平差
飼養環境衛生和氣候也會對水腫病的發生產生影響。仔豬皮下脂肪薄,調節體溫的能力差,氣候驟變會導致胃腸蠕動異常,如果豬舍內空氣濕度大、通風不良、衛生差、消毒差等,病原微生物更易繁殖,從而引發該病。
3 "病例診斷
3.1 臨床診斷
2024年6月,轄區內某規模化豬場存欄能繁母豬46頭,斷奶仔豬189頭,斷奶8 d后其中4個圈舍的45頭仔豬相繼出現癥狀,嚴重者出現死亡。接診后發現,多數患病仔豬食欲減退,精神沉郁,體溫38.8~40.2 ℃,眼瞼、結膜、頸部皮膚水腫;部分發病豬腹瀉或便秘,腹部水腫;嚴重患病者全身麻痹,共濟失調,行走搖擺不定,有的臥地,四肢伸直,抬頭吸氣,低頭呼氣,叫聲嘶啞;有的突然狂奔后口吐白沫,因極度呼吸困難而死亡。
3.2 病理剖檢
剖檢發現病死豬全身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體表皮膚、黏膜蒼白,胃大彎、賁門處水腫最明顯,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出血,小腸和大腸見卡他性炎癥;心包、胸腔、腹腔存在大量澄清、黃色液體;腎臟髓質充血,膀胱黏膜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個別豬小腦水腫、充血。縱觀剖檢病變,豬的消化系統、免疫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等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
3.3 實驗室檢查
采集病死豬胃壁、腸壁、水腫部位液體,接種至麥康凱培養基,發現長出典型紅色菌落,接種伊紅美藍培養基,長出黑色帶有金屬光澤的菌落(圖1和圖2),在血平板上產生β溶血。經生化鑒定,確定該分離菌株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發酵葡萄糖、麥芽糖、甘露醇、阿拉伯糖產酸產氣,IMViC試驗[吲哚試驗(indol test)、甲基紅試驗(methylred test)、乙二酰試驗(Voges-Prokauer test)和檸檬酸鹽利用試驗(citrate test)的合成縮寫]結果為“++--”,為典型的大腸桿菌。結合發病豬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可判定此次豬場疫情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水腫病。
4 "治療體會
4.1 藥敏試驗
實驗室使用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篩選出對致病菌敏感的藥物——磺胺嘧啶鈉、恩諾沙星、硫酸卡那霉素,進行治療。本次治療方案如下:肌內注射體積分數為20%的復方磺胺嘧啶鈉(0.2 mL/kg)豬體重+氫化可的松1 mL,2次/d,連用3 d,同時靜脈注射甘露醇50 mL,1次/d,連用2 d,可緩解水腫病的臨床癥狀;同時整個豬群肌內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E,可避免水腫病大范圍的傳播。
4.2 中藥治療
根據多年工作經驗,采用以下方劑治療水腫病可取得較好的療效,且可避免產生耐藥性。
方劑一:金銀花30 g,陳皮15 g,枳殼15 g,甘草5 g,加1 000 mL水混合煎煮至300 mL,每頭灌服100 mL(體重小于15 kg)。本方劑中金銀花和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陳皮可理氣健脾,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陳皮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方劑通過協同作用,可以調理腸胃功效,緩解胃腸部不適、消化不良等癥狀。
方劑二:赤小豆500 g,商陸6 g,大蒜5個, "生姜皮5 g,水煎煮后灌服。本方劑具有化濕益氣,利水消腫,健脾養胃的作用。
方劑三:冬瓜皮10 g,白術6 g,茯苓皮6 g,豬苓6 g,石斛6 g,水煎煮后灌服。本方劑中冬瓜皮可利水滲濕消腫,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茯苓皮利水消腫,豬苓具有淡滲利濕、利尿、通淋泄濁的功效,石斛益胃生津、滋陰清熱,諸藥通過協同作用,可以實現滲水利濕、消腫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方中藥物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改善消化功能的效果。
方劑四:黃芪25 g,地龍25 g,茯苓25 g,車前草20 g,金銀花20 g,桂枝20 g,混合后可拌50 kg飼料,連續飼喂7~10 d。5 g中黃芪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生津養血的功效;地龍具有清熱息風、通經活絡、清熱利尿等功效;車前草可利水通淋,滲濕止瀉;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熱、抗炎、增強免疫力等作用[4];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有促進發汗、解熱、擴張皮膚血管、抗病原微生物、鎮靜、抗炎、利尿、促進胃腸蠕動等多種藥理作用。本方劑能起到清熱解毒、通經活絡、滲水利濕、提高機體抵抗力的作用。
4.3 預防措施
本次豬群發病在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用4.2中方劑四拌料預防1周,起到了很好的預防效果,抑制了病原菌的全群傳播,降低了養殖戶經濟損失。平時的預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豬舍環境衛生,加強仔豬斷奶前后的管理措施;分別在母豬生產前40 d、15 d使用大腸桿菌K88、K99、987P三價滅活菌苗來提高母源抗體水平,在仔豬斷奶前1周再免疫一次,可有效預防水腫病的發生[5];加強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控制人員和車輛的出入,避免病原體的傳入和傳播,引進的豬必須隔離檢疫合格后再混群,堅持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制。
5 "小結
仔豬健康生長關系到豬場甚至整個養豬業的發展,斷奶階段的仔豬容易感染溶血性大腸桿菌而發生水腫病,因此,一線生產者需要提高防控意識,學習水腫病的相關知識,按照動物防疫要求對豬群進行針對性管理,進一步提高飼養水平,減少疫病的發生和傳播,提高養殖戶生產效益,保障養豬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宗梅.仔豬水腫病發病原因及綜合防制措施[J].畜禽業,2024,35(1):69-71.
[2] 李培軍.仔豬水腫病發病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2(11):49-51.
[3] 李漢翠.仔豬水腫病的發病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業,2023(13):105-106.
[4] 孫隼.仔豬水腫病發病原因及綜合防制措施[J].北方牧業,2023(14):24-25.
[5] 蔡敏銳.斷奶仔豬水腫病的病因、癥狀分析與防治研究[J].畜牧業環境,2023(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