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在護理倫理學教學中的作用。方法:選取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本科護理學專業兩個教學班,將2020級(n=110)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2021級(=107)作為試驗組,采用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比較兩組的理論成績、護生職業認同感、自主學習能力得分。結果:試驗組理論成績(83.1€?.8)高于對照組(80.2€?.3);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各因子分、職業認同感總分及3個因子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lt;0.05)。結論: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護理倫理學理論成績、自主學習能力和護理職業認同感。
關鍵詞 職業認同感;任務驅動;翻轉課堂;護理倫理學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6.017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ask-driven Flipped Classroom in Nursing Ethics
YANG Xinyue, HU Huijie, WANG Jing
(Sanquan College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ask-driven diversifie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in Nursing Ethics. Methods Two teaching classes from the Nursing School of Sanquan College,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o carry out nursing ethics teaching. The students of grade 2020 (n=110)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as adopted. The students of grade 2021(n=107)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ask-driven diversifie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was adopted.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theoretic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the score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Students' theoretica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cored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otal score and factor score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e total score and three factor scores of occupational identity. Conclusion Task-driven diversifie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in nursing ethics has a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nursing students.
Keyword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ask-driven; flipped classroom; nursing ethics
護生是未來護士的后備軍,也是護理事業發展的重要后備力量,他們對護理職業的態度和評價將直接影響其未來的職業選擇和臨床工作質量[1]。護理倫理學是培養護生人文素質和塑造職業信念的核心課程之一,但當下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2],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新時代護理專業的學習需求,因此亟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是將任務驅動教學與翻轉課堂有機融合,其中,任務驅動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真實教學情景中,圍繞具體任務或問題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3];翻轉課堂通過知識“課前傳遞,課堂內化,課后鞏固”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4]。本研究擬將二者結合,選取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本科護理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對比,探討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在護理倫理學教學中的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護理倫理學課程在大三第二學期開設,在學生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選取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本科護理學專業2021級教學班的107名學生作為試驗組;2020級教學班的110名學生作為對照組。兩組學生性別、年齡無統計學意義(gt;0.05),所用教材、授課教師、教學進度均一致。
1.2" 教學方法與實施
對照組:采用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考核學生的理論成績、護生職業認同感、自主學習能力。
試驗組:施行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考核學生的理論成績、護生職業認同感、自主學習能力。
1.2.1" 重構教學內容
采用姜小鷹等主編的“十四五”規劃教材《護理倫理學》第三版,參照項目教學法將教材分為基礎知識和實踐應用兩大模塊:基礎知識模塊4學時,涉及護理倫理學的歷史發展、基本理論與規范;實踐應用模塊12學時,主要為護理實踐中倫理知識的具體應用。在實踐應用模塊開展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共計6次,每次2學時。
1.2.2" 教學前準備
以“安寧療護與死亡的倫理道德”章節為例,教師可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制定任務清單、構建真實情境、制作學習資源包。
制定任務清單。教師將教學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子任務,要求學生逐個完成子任務,最終實現總目標。" 在本章節,總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分解為“安寧療護的倫理意義”“安樂死是否合理合法”“腦死亡標準的實施困境”等子任務。
構建真實情境。課程組通過集體備課,為每個子任務匹配了臨床案例,構筑真實的教學情境。如針對“安寧療護的倫理意義”,匹配案例簡述如下“蔣某,女,結腸癌晚期,因嚴重的化療反應主動要求轉入安寧療護中心。蔣某在安寧療護中心得到了良好的姑息治療和精神支持;3個月后,安詳離世,其女兒成為安寧療護中心的志愿者。”要求學生思考:①蔣某要求轉入安寧療護中心反映了什么問題?②接受安寧療護是否意味著放棄生命?③如何看待蔣某的女兒成為安寧療護中心志愿者的行為?
制作學習資源包。依托雨課堂的學堂云課程資源建設模塊,創建包含教學課件、微課、微視頻(如《人間世》第四集“告別”、《蝴蝶之家》等)、中國大學MOOC等內容的學習包。
1.2.3" 教學過程
以“安寧療護的倫理意義”子任務為例,課前:教師提前一周通過雨課堂發布學習包;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7―8人,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線上自學、小組討論、制作PPT。同時,師生通過雨課堂平臺的討論功能進行交流。課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教師講解重難點、為學生答疑解惑,并組織課堂小組討論:“安寧療護作為全生命健康周期照護的重要一環有何現實意義?體現了什么樣的生命觀?目前我國安寧療護的普及率為何較低?”課后:學生重新對案例進行思考,撰寫反思作業,提交雨課堂平臺。教師批改作業,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利用雨課堂的交流模塊、QQ群等繼續答疑解惑。
1.2.4" 教學評價
①理論成績。由學校教務處統一組織安排的理論考試,包括選擇題、簡答題和分析題,總分100分。②護生職業認同感。采用郝玉芳編制的護生職業認同問卷[5],問卷適用于測量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認同程度。共計17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第12為反向題,正向題按照“很不符合、較不符合、介于之間、較符合、很符合”分別賦予1―5分,得分越高,說明職業認同水平越高;該問卷的Cronbach's" 系數為0.827,折半信度為0.842。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采用由林穎等編制的護理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進行評價[6]。該量表共計28個條目,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3個維度。采用Likert5級評分,正向題按照5―1分代表“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得分越高說明自主學習能力越強,第1,2,5,10,11,13,27為反向題。該量表的Cronbach's" 系數為0.863,折半信度為0.766。
1.2.5" 統計學處理
運用 SPSS21.0 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x ±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檢驗,檢驗水準為 =0.05。
2" 教學結果
2.1" 理論成績
試驗組的理論成績(83.1€?.8)比對照組的更高(80.2€?.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4.223,lt;0.05)。
2.2" 自主學習能力得分情況
試驗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學習合作能力3個因子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lt;0.05),見表1。
2.3" 職業認同感得分情況
試驗組護生職業認同感總分及職業自我概念、留職獲益與離職風險、社會說服3個維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lt;0.05),見表2。
3" 討論
3.1" 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提升了護理倫理學教學質量
護理倫理學著重培養護理學生的倫理素質,提高其護理道德水平,而道德教育的關鍵在于個體通過長時間學習、反省和領悟,把道德規范內化為行為理念[7]。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創設了真實的、富有挑戰性的“情境”,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收者,還是知識的發現者、建構者、傳遞者,其學習興趣和內在潛能被喚醒,從而能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結果顯示,試驗組理論成績優于對照組,表明該項教學改革有利于提高學生護理倫理學的理論成績,這與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等教學改革的研究是一致的[3-4]。
3.2" 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教學理念指導下,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為完成“任務”,變被動為主動,開展課前預習、課中匯報、小組討論、課后反思等多種互動協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一直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結果顯示,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因子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主動的學習能力。
3.3" 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提高了護生的職業認同感
護生職業認同是護生對護理職業的肯定性評價,使他們從心底認為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具有意義、價值,能達到自我實現[1],因此,對護生進行職業認同培養至關重要。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職業認同感明顯高于對照組(lt;0.05),這與牛長敏等[8]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拉近了學生與護理職業的距離,讓其盡早了解護理工作的內容,從而更深入地領悟生命、領會護理職業的價值,提升對護理專業的全面認識,更深入地思考護理職業帶來的收獲與成長,堅定未來從事護理職業的信念和信心,為順利轉變為護理人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信作者:王靜
基金項目: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2023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雨課堂的任務驅動教學在護理倫理學中的實施與評價”(2023XJJG53);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2020)。
參考文獻
[1] 李蓉,陳秋琳,李海燕,等.護理實習生職業認同感與工作投入的相關性[J].軍事護理,2024,41(7):64-67.
[2] 紀忠紅,魯慧.護理倫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8):573-577.
[3] 李安安,侯云英,李惠玲,等.基于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在本科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24,21(4):397-403.
[4] 張宏晨,王艷紅,王琳.翻轉課堂在護理本科生死亡倫理道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20,17(6):519-522.
[5] 郝玉芳.提升護生職業認同、職業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1.
[6] 林毅,姜安麗.護理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的研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6):1-4.
[7] 王超.“醫患沖突”背景下醫學倫理教育的檢視與重構[J].倫理學研究,2018(1):100-105.
[8] 牛長敏,任玥,鄭英.以提高護生職業認同感為核心的“護理倫理學”課程改革效果評價[J].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24,7(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