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學免疫學”是醫學院的主干課程之一,其課程特點是內容抽象、知識體系難以構建、知識更新快。醫學免疫學最終應用于臨床實踐,傳統授課法難以滿足新時代復合型人才的要求,而“互聯網+”的時代背景為“醫學免疫學”的教學模式改革帶來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對傳統教學模式與“互聯網+”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旨在將“互聯網+”的時代便利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將“醫學免疫學”以生動、形象可視的方式展示,為學生“醫學免疫學”的學習方式提供更多的選擇,也為“醫學免疫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醫學免疫學;教學改革
Exploring"Teaching"Modes"for"Medical"\"Immunology\"
in"the"Context"of"\"Internet+\"
Shi"Chunying"Lu"Guihua*"Tao"Qiuyu
Kunming"Health"Vocational"College,Basic"medical"college"YunnanKunming"650600
Abstract:Medical"\"immunology\""is"one"of"the"main"courses"of"medical"schools.Its"course"is"characterized"by"abstract"content,the"knowledge"system"is"difficult"to"build,and"the"knowledge"is"updated"quickly.Medical"\"immunology\""is"ultimately"applied"to"clinical"practice.It"is"difficult"for"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to"meet"the"requirements"of"compound"talents"in"the"new"era.The"background"of"the"\"Internet+\""era"has"brought"new"ideas"for"the"reform"of"medical"\"immunology\".This"article"mainly"analyze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raditional"teaching"models"an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Internet+\".It"aims"to"combine"the"eranbsp;of"\"Internet+\""with"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l.Learning"to"be"displayed"in"a"vivid"and"visible"manner,providing"more"choices"for"students'"learning"methods"of"medical"\"immunology\",and"providing"new"ideas"for"the"reform"of"medical"\"immunology\""teaching"models.
Keywords:Internet+;Medical"immunology;Teaching"reform
“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不僅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極大便利,也為“醫學免疫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帶來新的機遇。醫學免疫學是一門前沿學科,隨著人類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其作用和地位不斷提高。醫學免疫學作為一門醫學基礎學科,在授課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授課難度,首先,“醫學免疫學”涉獵范圍非常廣泛;其次,“醫學免疫學”課程內容抽象復雜,傳統教學方法讓學生感覺知識抽象、晦澀難懂[1],知識體系難以構建。因此,“醫學免疫學”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有較為扎實的基礎,還需要教師對傳統授課方式進行改進。部分院校借助互聯網上的視頻、動畫等進行授課,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學免疫學知識抽象的問題,但單純的線上教學很快也反映出了各種問題。因此,如何將互聯網教學平臺資源運用于線下教學當中,提高授課效率,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當代教師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醫學免疫學”課程的特點
(一)“醫學免疫學”課程具有高度的理論性和抽象性
“醫學免疫學”涉及大量的生物學概念、原理和機制等,這些理論內容相對抽象,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醫學免疫學”課程涉及內容抽象且難度高,如體液免疫應答的過程、細胞免疫應答的過程以及超敏反應等,這要求學生既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又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利用各類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將抽象的知識以更直觀的方式展示。
(二)“醫學免疫學”課程具有廣泛的交叉性和滲透性
“醫學免疫學”與多個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如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病理學、微生物學等。因此,在學習醫學免疫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這些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對于學生的知識基礎有很高的要求,同時這對于教師的授課也是一個挑戰。
(三)“醫學免疫學”課程還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
免疫學技術是現代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免疫診斷、免疫治療、免疫預防等。因此,“醫學免疫學”課程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強調實驗技能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通過實驗課程、臨床實習等方式,學生可以掌握常用的免疫學實驗技術,了解免疫學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醫學免疫學”課程知識更新速度快,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醫學領域的快速發展,免疫學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新的理論和技術不斷涌現。
二、傳統教學法在“醫學免疫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傳統教學法在“醫學免疫學”中的優勢
首先,傳統教學法教學效率高,通過授課前的精心備課、試講等方法,可以讓教師在短暫的授課過程中向學生講授大量醫學免疫學的知識[2],提高教學的效率。其次,傳統教學法在教學當中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針對性地講解“醫學免疫學”的重難點,學生能夠更快速地掌握知識。再次,傳統教學法偏向于教師與學生在教室里面對面授課,這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最后,傳統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自覺性不足的學生在授課聽講過程中起到督促作用。
(二)傳統教學法在“醫學免疫學”中的缺點
首先,傳統教學法在授課過程中難以展示醫學免疫學的生物學機制、免疫應答的啟動、發展和調節等抽象內容,導致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其次,傳統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忽略了學生的“學”,難以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容易導致學生學習參與度和學習興趣降低。最后,對于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興趣、背景等問題,傳統教學法難以針對個體差異做到針對性教學。
三、“互聯網+”教學方法在“醫學免疫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互聯網+”教學方法在“醫學免疫學”中應用的優勢
1.彌補教材延遲性
學生所用的教材在經歷編寫、修改、審核、出版后,等到學生使用該教材時,教材展示的內容上會有一定信息的延遲,而目前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文獻,查找最新臨床進展等來彌補教材中的延遲性內容。“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隨著醫學技術飛速發展,學生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的新內容,教師也要不斷接收新的知識,并將其應用到教學中。
2.將抽象知識具象化
醫學免疫學知識內容抽象,學生在進行學習時理解難度大,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尋找相關的教學材料,將抽象知識通過視頻、動畫、圖片等展示給學生,使抽象知識具象化。此外,學校還可以建造虛擬實驗室[3],利用虛擬技術,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實驗操作。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實驗成本,還能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反復練習,提高實驗技能,但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虛擬與現實的銜接。
3.教學資源的整合
依托“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學校可以建立教學資源庫,用于儲存各種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各類教學資源,打破地域限制的教育模式。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實現各大高校之間教育資源的共享[4],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教學環境。近年來,網上教學資源如雨后春筍,各大高校紛紛制作教學動畫、錄制教學視頻等,這為教學資源的整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4.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法
依托各類教學軟件發布作業,對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收集,這既能快速、動態、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5],還可以借助收集的數據,對學生的近期知識的掌握程度做一個分析,以此為依據給學生制訂更加合理的學習計劃,做到因材施教。如將學生的作業發送至手機APP,學生更加合理地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二)“互聯網+”教學方法在“醫學免疫學”中應用的不足
首先,“互聯網+”的教學依托于手機、平板、電腦等媒介,因此“互聯網+”的教學方法,需要加強對網絡硬件設備的投入;其次,該教學法對教學平臺要求較高,要保證平臺運行穩定,響應速度和操作便捷;最后,網絡上的知識良莠不齊,需要學生自行分辨其準確性,同時,網絡課程的學習還需要學生有高度的學習自覺性。
四、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
在“醫學免疫學”的教學模式當中,傳統教學模式與“互聯網+”教學模式各有利弊,因此,在之后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互聯網+”時代背景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結合,取長補短。
(一)教學方法的探索
1.案例教學法與“互聯網+”教學法相結合
案例教學法主要以課堂中插入案例教學為主,其優點是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同時通過真實的案例分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還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生臨床思維能力[6]。但案例教學法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其案例的針對性不高,案例數量少,案例選擇困難,對學生要求高。結合“互聯網+”的時代背景,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教學案例,增加教學案例的數量,在眾多的教學案例中做出最優選擇。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也可以推薦網上的教學資料,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學習[7]。
2.任務驅動法與“互聯網+”相結合
任務驅動法是教師給學生布置目標明確的學習任務,由學生代表進行展示,最后由教師對其進行總結。該教學法的優點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缺點是教師難以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查閱資料時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性。“互聯網+”教學法,教師可以借助各類教學APP,及時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分配個性化的學習任務。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更多的文獻、臨床最新進展和教學視頻,以此來完善自己的學習展示。
(二)教學程序的探索
1.課前準備階段
課前教師可以依托大學生慕課等教學APP進行導課,也可以錄制知識精講的微課進行導課[8],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教學重難點。教師依據微課的點擊率以及微課中檢測題的正確率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此來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將更多的時間用來解答學生的疑問。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收集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教學的要求,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2.授課階段
教師可以借助PPT等多媒體工具輔助教學,同時利用課前準備的教學圖片、視頻、動畫等將醫學免疫學的抽象知識具象化;也可以借助視頻、AI展示教學案例,使教學案例更加形象生動,幫助學生沉浸式分析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此外,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引入臨床最近的進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彌補教材帶來的信息延遲,讓學生更加貼近臨床,為之后進入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課后鞏固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設計課后復習,借助各類學習APP[9],下發測試,回收教學數據,準確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依托數據,對學生近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針對學生不同情況,調整教學側重點,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此外,教師可以建立學習群,將不同的學習視頻、動畫、案例等進行分享,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自行選擇學習內容;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推薦學生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習部分課堂內容,這樣既可以做到個性化學習,也可以拓展課堂。
4.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可以利用問卷、郵箱、電話等方式接收學生的教學建議,通過整理學生的反饋,為教學設計提供一個參考。此外,依托“互聯網+”,教師可以輕松采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和考試成績,及時分析教學數據,根據實時數據及時調整教學,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成果。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醫學免疫學知識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念性,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依托“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借助學習視頻、動畫、圖片、AI,教師可以將醫學免疫學中抽象知識具象化,概念知識形象化;此外,還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教育教學。學生借助各類學習APP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同時,教師借助各類數據分析軟件,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實現個性化教學。“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當客觀看待其利弊,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正讓互聯網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穎.互聯網+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案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1(17):108109.
[2]高興春,郭娜,王寧,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醫學院免疫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21):34993501.
[3]尤紅娟,于倩,劉曉梅,等.案例引導的虛擬仿真實驗在《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3,15(19):2730.
[4]劉依林,王博,高玉丹,等.醫學免疫學在線課程的現狀與發展策略[J].基礎醫學教育,2023,25(05):431433.
[5]祁荊荊,金敏麗,王冠,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免疫學教學探索與反思[J].基礎醫學教育,2021,23(02):129131.
[6]李淑珍,楊芳莉.基于病例的融合教學在醫學免疫學中的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23,37(04):8588.
[7]劉曉莉,高豐光,謝婷玉,等.培養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醫學免疫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3,39(11):24022405.
[8]高凡凡,王松,迪麗娜爾·波拉提,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22,8(07):134136.
[9]楊巍,李明成,孫麗媛.免疫學檢驗課程“互聯網+教學”改革之探索[J].現代交際,2020(01):3837.
基金資助:昆明衛生職業學院2024年度立項課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醫學免疫學》激越四段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Y202410)
作者簡介:施春映(1997—"),女,白族,云南大理人,助教,研究方向:醫學免疫學;陶秋鈺(1996—"),女,回族,云南昭通人,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醫學免疫學。
*通信作者:陸桂花(1987—"),女,漢族,云南宣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醫學免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