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聚焦于體育教學視頻中線索提示的多樣化呈現方式及其實效,探討其在降低認知負荷、強化動作理解與技能掌握方面的具體作用。文章首先從線索提示與運動技能學習的關系著手,闡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義;隨后提出實施線索提示時應遵循的設計原則;最后結合“視覺線索高效傳遞,認知負荷顯著降低”“動作分解精準指導,技能掌握穩步提升”“階段測評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全面優化”三大實踐策略,展示了體育教師在教學視頻制作為主的工作實踐中如何推進線索提示設計與應用,并在此過程中融入對各類體育器材的正確使用與示范,從而為體育教學數字化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線索提示" 體育教學" 視頻認知" 負荷" 學習效果" 體育器材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6-091-3-SZG
隨著體育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體育教學視頻在學校教育、社會培訓以及居家自主鍛煉等場景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教學視頻,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反復觀察動作過程,并進行自我對照與模仿,這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也彌補了傳統課堂中教師無法實施個性化教學的不足。然而,體育動作往往具有連續性與復雜性,涉及空間、速度、協調性以及器材操作等多重要素,如果視頻中對動作示范要點和器材使用規范缺乏有效凸顯,學習者容易在瞬息變化的畫面中遺漏關鍵線索,進而影響技術的準確掌握。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教育技術與認知科學領域圍繞“線索提示”這一手段展開了廣泛研究。在視覺呈現方面,為學生標注動作軌跡、突出身體關節、示范器材握持或操作方式以及添加文本或圖形提示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注意力聚焦;在聽覺信息方面,通過解說詞、背景音效乃至語音提示,也能輔助學生理解動作要求。
1、線索提示在運動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1.1、聚焦注意力與強化動作記憶
體育動作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生把有限的認知資源投放在關鍵環節上。如果視頻中展示的動作較為復雜且缺乏顯著提示,學習者容易陷入無所適從的狀態。通過在視頻中添加線索提示,如在關節部位著色、對關鍵動作節點進行停頓或放大,并同步強調器材使用要領(如球拍握法、杠鈴抓握位置等),可以在視覺層面引導學生優先關注要點信息,從而降低分心與忽視的風險。與此同時,這些視覺或聽覺上的信號還能對學生起到輔助記憶的作用,幫助他們在大腦中更好地編碼與儲存動作及器材操作細節。
1.2、降低認知負荷與提升可學性
在觀看體育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學習者所面臨的視覺、聽覺信息十分豐富,若缺乏明確的區分與強調,極易導致不必要的認知負荷上升,而“線索提示”的作用,在于以最簡潔、直觀的形式凸顯關鍵成分,包括如何安全且規范地使用體育器材,減少花哨或冗余的信息干擾,從而達到降低認知負荷的目標。例如,對高難度體操動作的分段演示,若能結合慢放效果并在各動作轉換處配合顯著標注與器材操控提示,便可幫助學習者建立邏輯有序的認知架構。
1.3、激發學習動機與促進技能內化
除了功能性的輔助外,線索提示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激發學習動機的效果。當學生在觀看視頻時,發現畫面或音頻會在恰當時機提醒關鍵技巧及器材操作注意點,不僅有利于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也能減少焦慮與挫敗感。尤其對于初學者而言,準確而及時的線索可減少對動作失敗的恐懼感,激勵他們持續投入到技能練習中。
技能內化是運動教學的終極目標。若要讓學生真正掌握并能夠遷移相關技能,就需要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將動作要領與器材使用規范融入個人的身體記憶。在這一過程中,線索提示可以幫助學習者加深對動作原理和器材功能的理解,并通過在大腦中建立穩定的表征,逐步使技能從意識層面的指導轉變為肌肉層面的自動化反應。
2、教學視頻線索提示設計的核心原則
2.1、簡潔直觀,避免信息過載
在設計線索提示時,首要關注點是“簡潔直觀”。許多體育教學視頻往往希望呈現豐富的視覺與聽覺效果,但如果線索提示過度或多元信息彼此疊加,可能導致學習者難以抓住重點,甚至對器材使用方式產生混淆。因此,設計者應嚴格把控提示形式與數量,將最關鍵的動作部位、發力時機、器材握持或放置方式等作為重點,利用色彩、高亮、圖標或簡要字幕等形式進行突出顯示,此外,為進一步提升直觀度,可以在視頻中適度放大關鍵動作局部,或者結合慢放與旁白,確保信息精練而有效。視頻中配有口令或說明時,需保證用語簡練、重點清晰,并與畫面提示保持同步。如果同時出現多個提示元素,需注意其時序安排,避免對學習者產生干擾或混淆。
2.2、循序漸進,匹配學習階段
學生在學習體育動作時,往往要經歷從認知理解到動作掌握再到熟練練習的過程,而每個階段對線索提示的需求都不盡相同。對于初學者而言,更需要詳細且頻繁的提示來幫助他們正確識別動作順序與要點,包括如何正確使用器材;對于已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則可適當減少提示次數,避免“過度指導”對自主思考產生干擾。因此,線索提示的設計還應強調“循序漸進,匹配學習階段”。具體來說,可以在視頻中將難度由低到高進行分段拍攝或剪輯,初始階段強化動作分解與關鍵技巧及器材示范的提示;中期階段通過定點提醒讓學生逐步建立自動化反應;高級階段則將提示縮減為少量標識,以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整與錯誤檢測能力。通過這種逐層遞進的思路,學生可在不斷積累成功體驗的同時,逐漸過渡到更自主、更高效的學習模式。
2.3、互動反饋,強化內外信息融合
體育動作的學習過程中,外部反饋與自我反饋同樣重要。設計線索提示時,如能與學生的練習反饋形成閉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視頻中留出交互環節,引導學生在觀看后對自身動作進行拍攝對比,或利用運動手環、計數器等器材進行測定,或者設置一定的問題環節讓學生自評或互評,便能形成“觀看—模仿—反饋—再觀看”的循環結構。加強內外信息融合的關鍵,是讓學生將視頻中的提示與自身身體感受及器材使用體驗建立聯系。當學生反復對比“視頻中的標示動作與器材操作”與“自己實際的發力方式與器材握持”,就能在腦海中持續修正動作,而教師或系統軟件若能在此過程中提供即時的糾正與肯定,更會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并幫助學習者將外部提示轉化為內在認知,從而鞏固學習成果。
3、多樣線索提示策略,助力視頻教學提質
3.1、視覺線索高效傳遞,認知負荷顯著降低
體育教學視頻中的視覺線索包括色彩標記、圖形化標識、動態軌跡追蹤等多種形式,其核心目標是幫助觀看者在短時間內捕捉到動作的關鍵所在,從而削減過多的“搜索”或“分散式注視”過程。與此同時,若在畫面中針對體育器材使用要點(如握把角度、踩踏器械的位置等)給予重點標示,能夠避免學生因對器材操作方法不熟悉而增加額外的認知負荷。研究表明,人眼在大量的運動信息中往往難以固定于要點,如果缺少適當的聚焦提示,學習者可能忽略技能的重要細節。通過在視頻中嵌入簡明易懂的視覺線索,可將信息篩選過程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學生在觀看時能迅速分辨“應關注何處、該如何握持或擺放器材”。當學習者能夠有效辨識關鍵元素并忽略背景干擾,其外在負荷便會顯著下降,從而騰出更多認知資源來進行動作原理理解與內在負荷的處理。
例如,體育教師結合所教授的籃球運球技巧,將原本較為普通的示范視頻進行了二次編輯。除了突出膝蓋、手腕和肩關節等身體部位,還在視頻中用紅色高亮標準籃球的正確握持位置,并用箭頭標記球與地面的接觸點,引導學生注意球的反彈節奏。每當學生可能分心或出現錯誤模仿時,教師會適時暫停,通過高亮線突出下一步運球動作與球(若是羽毛球、網球等項目則強調球拍握柄)或其他器材的正確控制。學生在觀看這一改良版視頻時普遍反饋“看得懂、能跟上”。認知負荷的降低使他們可以更加專注于如何將視頻中的運球步驟分解練習,而非陷入反復地“看不清”或“搞不懂”當中。教師還會利用移動平板同步播放帶有視覺線索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對照自己的動作進行“現場對照+即時標記”,不僅幫助學生迅速糾正姿勢,也讓他們對關鍵動作的理解更加透徹,為后續的技能遷移打下了良好基礎。
3.2、動作分解精準指導,技能掌握穩步提升
動作分解策略是體育教學中的常見手段,通過將復雜技術切割成若干易于掌握的小步驟,可讓學習者逐一攻克各個子動作,再逐步組合到完整流程。在教學視頻中添加相應的線索提示,可幫助學生在觀看每個分解步驟時快速捕捉要點并內化于心,從而更好地在實際練習中執行。若沒有必要的分解或提示,學習者往往難以理解動作之間的銜接關系,容易在模仿過程中出現節奏混亂或姿勢不當的問題。此外,不同器材在動作流程中也有專門的使用要求,如啞鈴、杠鈴的握距或乒乓球拍的握法等,都需要在分解示范時進行針對性提示。
例如,在跳遠的教學視頻中,如能對“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大階段進行分段處理,并在起跳瞬間添加慢放及響亮的聲效提示,就能強化學習者對爆發力與身體重心轉換的認知。如果涉及撐桿跳等需要輔助器材的項目,則應在視頻中同步說明握桿位置及借力方式。此時,動作分解并非簡單切割,而應配合適度的圖解、要點編號或顯著的提示文字,讓學生對每一步驟形成明確記憶。隨著訓練的不斷進行,學生逐步從“分步掌握”邁向“連貫表現”,技能的穩步提升也就順理成章。
在教育實踐中,體育教師將一段太極拳教學視頻拆分為預備勢、起勢、左右野馬分鬃等十余個小動作環節。為使學生更清晰地領悟每個動作的重心移動與呼吸節奏,教師在視頻中插入了對應子動作的編號標簽與配色說明,如在顯示“左野馬分鬃”時強調足部移動方向,用綠色箭頭指示上肢動作走向,并添加“胸口舒展、含胸拔背”的簡明字卡提示。若有輔助練習器材(如功夫扇、太極球等),則在畫面中突出其握持或轉動方式。學生在分段視頻中逐一觀摩、跟練,并根據字幕與色彩提示意識到自己容易疏忽的細節。每完成一個動作,視頻便會自動回放要點,以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通過這套分解與提示相結合的模式,學生在練習時更能專注于每個動作的正確性,在后續的合并動作演練中,對于動作銜接和器材使用的認知更加自信,整體技能水平也呈現循序漸進的提升趨勢。
3.3、階段測評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全面優化
在教學視頻中加入線索提示,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的運動技能與認知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這一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階段測評”與“及時反饋”雙管齊下,持續推動學習者查漏補缺與鞏固提高。正如教學設計中的“形成性評價”所強調的,通過對初步動作練習、中期熟練程度、后期綜合能力等不同階段的測評,教師與學生能夠及時了解當前的學習進展,并相應調整練習策略。若能在視頻中設置測評環節或在課下結合視頻及計數器材(如心率帶、計步器等)進行測評,則更加有利于收集學生的學習成果。例如,在視頻播放完成后,通過彈出式提問、互動答題或動作挑戰,讓學生自我檢測掌握程度;對初學者出現的重復性錯誤,可在后續更新的視頻中進一步強化相應的線索提示。
在工作實踐中,體育教師將一段關于仰臥起坐標準動作的視頻分成初級、強化和鞏固三個階段進行播放。初級階段側重身體姿勢和手腳位置的基本提示;強化階段則在視頻中加入計時、計數的線索,引導學生意識到動作效率的重要性;鞏固階段通過對腰背部發力與呼吸節奏的細節標注,幫助學生進一步優化動作質量。若配合腹肌輪或其他輔助器材練習,則在視頻中明確演示器材的握法與拉伸范圍。每個階段結束后,教師都會要求學生上傳自己的動作演練視頻至線上平臺,系統自動識別并標出學生動作與標準視頻的差異。學生隨后可比照平臺反饋,在下一階段的訓練中有針對性地改進。經過多輪往復,學生對動作要領與器材使用的掌握更加牢固,也能真正將階段測評結果轉化為后續學習的動力與指導方針,最終在仰臥起坐的速度、準確度與持久力方面均得到顯著提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視頻中添加恰到好處的線索提示,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學習者的認知負荷、集中其注意力于動作要點,還能通過分解與反饋機制逐步提升技能掌握水平,并在此過程中融入對相關體育器材的正確使用示范。對初學者而言,視覺線索的高效傳遞能夠帶來更清晰的示范效果;動作分解的精準指導則強化了學習路徑的可操作性;階段測評與及時反饋更是確保了學習過程的持續優化。未來,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體育視頻中可嵌入的線索提示形式將更加多元化,如人工智能識別的動態輔助、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沉浸式互動等,這些新興手段也將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動作表現,同時豐富器材使用的教學方式。在理論與實踐層面如何平衡信息呈現的豐富度與學生認知資源的承受力,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唯有在設計理念、教學策略與技術應用等多方面不斷精進,線索提示對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方能得到最大化釋放,為體育教育注入更多可持續的創新活力。
參考文獻:
[1]景梓陽.信息化技術賦能中職校職業體能的實踐探索[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5(1).
[2]張書瑞,王曦.基于智慧體育的高職體育課堂教學創新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5(1).
[3]楊國華.教育數字化轉型視域下中小學體育教學方式變革的研究[J].體育世界,2024(12).
[4]高永艷,趙楊,秦廣久,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4(6).
[5]楊艷.地方本科院校體育選項課線上線下“兩端四融合”創新教學現狀及改善策略[J].體育世界,2024(11).
基金項目:2022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線索提示對體育視頻課程教與學的影響機制研究”(基金編號:2022SJYB0504)。
作者簡介:李鵬(1975-),男,漢族,江蘇新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心理學、體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