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鋼琴彈唱技能在音樂技能展現以及音樂教學過程中都被廣泛應用,對于彈唱者自身的綜合音樂素養也有較高的要求,這一過程當中的協調性和技巧性水平更是直接影響到鋼琴彈唱的最終效果。本文將結合鋼琴彈唱技能培養的具體案例來對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與技巧性的具體要求進行探討,并詳細分析提升鋼琴學習者彈唱技能的具體教學策略,具體指出可通過分層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手段來優化學生的鋼琴彈唱技能。從而讓他們能夠掌握更好的鋼琴音樂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特別是對于目前鋼琴彈唱技能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具體不足和改進措施進行總結,從實踐上更好地幫助鋼琴教育者和學習者達到教學目標,優化當前鋼琴彈奏與聲樂演唱結合不夠緊密的教學方法,在理論上進一步豐富相關研究的成果體系。
[關鍵詞] 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技巧性;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 J624.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5)03-0133-03
鋼琴彈唱作為一項集器樂表演與聲樂演唱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是一種“一心二用”的技能,要實現其高水平的藝術展現,需要彈唱者無論在鋼琴演奏方面,還是在聲樂表演方面都達到一定的層次。本文以中職生的鋼琴彈唱技能學習為對象,進行具體的協調性與技巧性培養策略的探討,能夠更好地迎合當前對藝術教育重視水平不斷提升的教學背景,實現學生音樂綜合素質提升。
一、鋼琴彈唱技能的協調性和技巧性分析
(一)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的概念
鋼琴彈唱技能的協調性,是指彈唱者在進行鋼琴流利演奏的同時進行聲樂演唱,且彈奏的節奏、速度、音量能夠與所唱的歌曲節奏、速度、情感高度和諧的能力。具體而言,節奏與速度上的一致要求彈唱者不能出現“趕拍”或“拖拍”的現象,這需要他們具備良好的節奏感,不會出現忽慢忽快的情況來影響整體的音樂效果。音量上的協調指的是鋼琴演奏與聲樂演唱的音量相互配合,在不同的位置要注重分別凸顯彈奏的主旋律或者演唱的主音調,以實現悅耳的音響效果。在各項技術達到較高契合度的情況下,彈唱者才能夠實現鋼琴伴奏與演唱的情感共鳴,從而讓聽眾在音樂的洗禮之下獲得美好的體驗。
(二)影響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的因素
首先,在于彈唱者本人的鋼琴演奏技巧和歌唱能力如何,他們能否用流暢而準確的指法、科學而優美的發聲,將直接影響協調性的實現。其次,彈唱者的聽覺水平一定要較為敏銳才能夠及時判斷鋼琴聲音與演唱聲音之間是否協調恰當,如出現頻率或音量上的問題時能夠及時加以調整,從而保證協調效果。[1]最后,鋼琴彈唱講究一心二用,這一過程也是對于彈唱者心理素質的考驗,他們能否穩定自身情緒、避免外界干擾都是影響協調性發揮的關鍵。
(三)鋼琴彈唱技能技巧性的概念
鋼琴彈唱作為一種技能本身就具有多方面的技巧性要求,具體可理解為彈唱者鋼琴演奏與歌唱表演所需要的各方面技藝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對曲目的領悟能力、鋼琴的彈奏能力、歌曲的表達能力,以及在彈唱過程中對器樂和聲樂作品力度、節奏、音色等方面的調節能力。還包括對表演過程當中各種突發情況的控制能力。對這些技巧性要求的掌握最終使得彈唱效果能夠充分凸顯音樂作品的內涵,也能夠呈現出表演者自身的藝術能力。[2]
(四)影響鋼琴彈唱技能的技巧性的因素
影響鋼琴彈唱技能的技巧性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音樂的基本技能,包括鋼琴的觸鍵技巧、踏板使用技巧、音樂理論知識、氣息控制能力、音色表達能力等,這些素質都直接影響著彈奏和演唱的效果;其次是舞臺表現能力,鋼琴彈唱是一個全方位檢驗表演者水平的藝術活動,對其的要求不僅體現在聲音的展現方面,對不同的主體也有其他的素養要求,例如對學生而言就需要他們在表演的同時吸引他們所教育的對象的注意力;最后是心理素養,如果沒有穩定的情緒作為支持,彈唱過程中存在的失誤或外界的干擾可能會影響后續技巧的充分發揮,從而導致技術表現的失敗。
二、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和技巧性的典型疑難
(一)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和技巧性的教學方案
為了能夠全面地了解中職生在鋼琴彈唱技能方面的協調作用和技巧性水平,筆者特此設計了為期四周的教學觀察計劃,旨在通過觀察與評估,全面了解中職生在鋼琴彈唱技能培養過程中的協調性與技巧性情況。
1.教學對象
中等職業學校二年級音樂專業的40名學生。
2.教學計劃(共四周,每周兩次課)
第一周:基本水平測評階段
本周的兩次課程主要是為了了解中職生的鋼琴彈奏與聲樂演唱基礎,通過《小星星》等簡單作品對他們的鋼琴彈奏與聲樂演唱能力進行基礎測試,重點了解中職生的節奏感以及演唱時的音準情況,同時進行音階、和弦等理論知識的鞏固,并對手型、坐姿、呼吸控制等方面也加以適當強化。
第二周:協調性觀察
本周將使用作品《歡樂頌》的不同小節來幫助學生進行分段彈唱練習,以觀察他們的鋼琴彈唱協調性情況,特別是對這些中職生的手口協調情況進行觀察,評價他們是否能夠保證雙手彈奏的旋律正確性,同時實現作品特定部分演唱聲音的同步。
第三周:技巧性觀察
本周的課程將使用《雪絨花》(簡化版)的不同段落來評估中職生鋼琴彈唱中的技巧性表現,觀察學生能否對鋼琴彈奏當中所需要的連奏、斷奏、跳音等技巧進行靈活展示,而且在力度控制等方面也會進行仔細觀察,對他們演唱出的聲音在腔體共鳴、音色調整等方面的水平也會進行評價,從而全面了解他們鋼琴彈唱技巧的情況。
第四周:綜合評估
隨機選取10名學生,要求他們選擇自己所擅長的鋼琴彈奏曲目進行完整的表演。在這一過程當中更加全面地記錄他們表演中的協調性、技巧性情況。在此基礎上,仔細地分析每個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并且對他們進行鼓勵。
(二)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的典型疑難
1.彈而不唱的問題
許多表演者本身在鋼琴彈奏方面具備較為熟練的水平,可見他們在識譜、指法、音樂理解力方面都達到了一定層次,但是他們卻無法配合準確的演唱,雖然他們能夠保證彈奏水平的穩定。有些人演唱出的聲音存在氣息不穩、音準不佳、節奏混亂等問題,有些人演唱的聲音不斷微弱直至消失,有些人的演唱缺乏藝術感染力,有些人演唱的內容與彈奏的內容旋律不符,最終所達到的藝術效果顯然不能盡如人意。
2.唱而不彈的問題
唱而不彈主要指的是彈唱者對歌曲的表現能力較好,但是卻不能夠用鋼琴進行流暢而準確的伴奏,比較典型的情況是彈奏過程中頻繁失誤,各種錯音、漏音或者聲音忽大忽小的問題對演唱造成了極大干擾,使得器樂與聲樂的情感配合混亂,音樂平衡感極差。有些彈唱者所彈奏的節奏存在滯后或超前的現象,所彈奏的聲音也缺乏合理的強弱對比,感情色彩單調而生硬,這些情況都影響了彈唱的整體效果和表現力。
(三)鋼琴彈唱技能技巧性的典型疑難
1.彈奏及演唱技巧能力較差
對許多學生而言,自身鋼琴彈奏和演唱能力水平不足是阻礙鋼琴彈唱技能技巧性發揮的根本原因,很多人在彈奏時的觸鍵方式、踏板使用不當,或者歌唱時的發聲技巧、音量控制不當等都會造成呈現出的表演效果不佳,具體表現在:鋼琴音色與演唱音色不能夠實現良好的融合,在音量分配方面也不夠均衡,在不同的位置總出現彈奏音量或演唱音量過大或過小的問題。而鋼琴彈奏及聲樂演唱的能力包含多個層面,不同的學生音樂基礎或音樂領悟能力的不同也會體現出不同的問題。
2.音樂理解及表達能力欠缺
除表演技術方面的限制之外,許多學生對于所要表現音樂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也都有明顯的短板,他們在音樂理論知識方面掌握的基礎不夠扎實,并不能夠準確地理解調式、調性、和聲、曲式等方面的節奏內涵,對一些作品創作者的生平、創作風格、作品本身的創作背景缺乏了解。這使得他們無法深刻體會作品的情感內核,只能機械地演奏或演唱特定音符,練習的過程也往往是模仿一些現成的彈奏和演唱作品。這種低效的訓練難以取得明顯的效果,最終的表達效果也難以盡如人意。[3]
3.學習素養與心理壓力的問題
許多學生是因中考成績偏差而就讀中職學校,之前對鋼琴及聲樂演唱沒有經過專業的基礎訓練,因此進入學校之后學習相關專業會顯得力不從心。學習素養的薄弱使得他們在鋼琴彈唱的技能性提升和發揮方面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這些年輕的學生在學習壓力的承受力方面也不夠強大,在學習之初的好奇心理淡化后,容易失去持續提高的動力,加上心理壓力過大,直接會導致中職生在彈唱時注意力不能集中、肌肉動作僵硬、自信心下降,其對于技術性發揮的消極作用影響非常顯著。
三、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和技巧性的優化
(一)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的教學優化實例
為了讓中職生能夠在鋼琴彈唱過程中更好地解決協調性問題,實現手、眼、口、腦的協調運作,本次研究通過六周的教學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鋼琴彈唱技能。
前兩周的教學主要是進行手指的靈活性訓練,具體通過《哈農鋼琴練指法》教材來實現中職生手指力量和靈活性的提高。第3周和第4周的訓練首先從單手彈奏簡單旋律開始,對歌曲哼唱即可,在熟練之后會要求中職生雙手彈奏簡單的作品并進行演唱。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并不需要完整表現某一組作品,只需要演唱特定的段落即可,但是一定要將特定的段落演唱熟練,做到協調性較好的水平。第5周和第6周則需要針對中職生彈唱過程中的協調性問題展開專門糾正訓練,可以通過小組配合的方式來要求學生相互聆聽、相互指導,教師從旁進行點評,提供個性化指導建議。通過專門訓練和具體的改進措施,能夠實現中職生彈唱技能協調性的有效優化。現將具體的舉措總結如下:
1.彈而無唱問題的解決
彈而無唱問題主要是由于彈唱者的演唱能力不足,所以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當單獨提升表演者的聲樂水平。對音樂學習時間有限的學生而言,更要做到有針對性地提高他們的聲樂表現問題,如有的學生在氣息控制方面不夠熟練,有的則是對音階把握不夠嫻熟,通過專門的能力強化有助于快速解決他們的問題。在此基礎之上,要結合學生未來的工作需要,專門訓練一些音樂作品的彈唱技術,由簡入難讓他們熟能生巧。通過讓學生邊彈奏邊讀拍的方法,來初步訓練他們的協調性,待熟練之后再選擇長度音來進行訓練,并且要結合音高節奏來進行不同段落的彈唱技能的反復訓練,從而讓學生形成對音樂作品特有的肌肉記憶和彈唱習慣,并且在彈唱訓練過程中要給學生一些自由,讓他們可以自由地跟隨自己的曲調進行聲樂編創,從而有利于他們找到潛在的協調配合感覺。[4]
2.唱而無彈問題的解決
訓練之初可以要求學生用哼唱的方式來配合彈奏,主要的注意力依然是鋼琴的演奏,只要口中自然地哼唱曲調即可,熟練之后再配合歌詞,如果哼唱存在困難還可以使用心中默唱的方法,練習者不需要出聲,只需要在心中與鋼琴彈奏相結合即可。由于這些學生開始不太適應,容易出現分心的情況,在彈奏方面可能會覺得有一點難度,但只要稍加練習就能夠做到比較好地融合。在有一定的彈唱感覺之后可以進行演唱,也不需要演唱得清晰,只要求速度和節奏基本一致、沒有重大偏差即可,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去明確唱詞,此時依然不必強調聲調的準確,彈唱者可以使用自己習慣的變調進行演唱,過程中可以錄下自己的演唱成果,并在聆聽后的后續練習當中不斷調整,在熟練之后就能夠自然地讓自己的彈奏去適應演唱,從而獲得比較好的協調性效果。
(二)鋼琴彈唱技能技能性的教學優化實例
在之前協調性訓練的基礎上,會用接下來的四周時間對中職生鋼琴彈唱技能提升的教學進行優化安排:第一周會要求中職生進行單手彈唱技巧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還會使用節拍器進行輔助練習,確保彈奏與哼唱的節奏一致;第二周會培養學生雙手彈奏的技巧性能力,也會要求中職生注意雙手與口的協調;第三周會進行完整歌曲的鋼琴彈唱技巧練習,同時對音準、節奏、速度等細節進行糾正;第四周會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選取不同的歌曲進行鋼琴彈唱展示。這一過程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具體的操作舉措可總結如下:
1.加強彈奏及演唱技巧訓練
要提升學生的鋼琴彈奏及聲樂演唱技巧能力,首先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問題來設定專門的訓練計劃,無論是觸鍵技巧、踏板技術,還是氣息控制、音色表達,各項技術都要結合具體的曲目進行常態化訓練,并且有針對性地對于學生的鋼琴技術和演唱素養提升情況進行定期評估,根據結果對訓練計劃進行科學調整。例如,在教授《夢中的婚禮》這首曲目時,首先通過分段練習的方式,通過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的漸強漸弱練習,讓學生分別掌握鋼琴伴奏部分和歌唱部分的技巧,這一過程中需要學校在課時安排方面給予專門的支持,才能讓學生在持續的學習中獲得提高。
2.進行音樂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完善
要對學生進行音符、節奏、和聲、曲式等音樂理論的專門教學,也鼓勵他們通過課后自學的方式去提升對音樂的理性認知,通過觀看演奏視頻、聽音樂會、閱讀相關文獻等方式,增進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從而讓自身的音樂感知能力得以強化,同時他們自身的音樂視野也能夠得以拓寬,讓中職生能夠掌握不同時期不同音樂類型的具體特點,逐漸的使他們對音樂的情感有更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之上結合鋼琴彈唱的實踐進行大量的指法練習、演唱練習,才能早日做到歌聲與琴聲的和諧統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過程中也要鼓勵學生去自主創新,靈活表達鋼琴彈唱作品,讓他們能夠在自我實踐中獲得啟發、鍛煉自己。
3.提升音樂學習素養和心理抗壓能力
中職生正處于人生學習的關鍵時期,對他們的音樂學習素養加以強化同樣能夠提升他們的整體學習能力。要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和評測機制,要求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內一定要完成專門的學習任務,任務量可由小到大、由易入難,讓他們在不斷的挑戰和提高中獲得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也要鼓勵他們自主學習,通過主動探索來不斷提高自身的鋼琴彈唱水平。面對學習中的心理壓力,除了進行鼓勵和開導之外,還可以積極為學生提供音樂實踐的機會,當他們的實踐經驗獲得一定的積累之后,自然就能夠領會適用于自身的壓力管理技巧,進而提升在鋼琴彈唱領域的綜合實力。[5]
結" "論
本文結合中職生群體的情況,通過具體的教學計劃對中職生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和技巧性的相關情況進行了探討,總結出相關的概念,分析了具體的影響因素,并且指出了鋼琴彈唱技能協調性方面存在的彈而不唱、唱而不彈、控制力不足等問題,也分析了鋼琴彈唱技巧性方面存在的彈奏和演唱能力較差、音樂理解和表達能力不足、學習素養和心理壓力等方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本研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實踐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包括中職生在內的鋼琴彈唱技能學習群體達到更高的協調性和技巧性水平。
參考文獻:
[1] 羅思思.鋼琴彈奏技術在彈唱技能中的藝術運用[J].藝術大觀,2024(04):67-69.
[2] 劉桂文.鋼琴彈唱技能的協調性與技巧性探討[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2(01):41-42.
[3] 郭潔.音樂教育核心技能“即興編配自彈自唱”技巧解析與教學訓練[J].嶺南音樂,2021(06):32-35.
[4] 陳丹純.鋼琴彈奏技術在彈唱技能中的運用探究[J].戲劇之家,2022(17):99-101.
[5] 周蕾.鋼琴彈唱技能的協調性與技巧性探討[J].黃河之聲,2019(21):20-21.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