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南方國家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區域一體化等方面逐漸取得了顯著成就,展現出其在實現現代化方面的巨大潛力。然而,這些處于資本主義體系下的國家仍面臨著種種現實問題,包括工業基礎薄弱、國際金融資本的壟斷以及政治上的依附性等。中國作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通過始終獨立自主地發展經濟、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及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之路,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些經驗啟示不僅為中國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還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一種擺脫依附、實現自主發展的現代化新路徑。
關鍵詞:“全球南方”;中國式現代化;啟示
中圖分類號:D61;D8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5)05-0049-04
Encounters and Dilemmas: The “Global South” Under the Capitalist System
— Concurrent Discussion on the Global Enlightenments of a Chinese Modernization
Huang Zhanghengmo1Zhang Xuesen2
(1.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2.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Abstract: Countries in the Global South have gradually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aspect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showing their great potential in achieving modernization. However, these countries under the capitalist system still face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including a weak industrial foundation, the monopoly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apital, and political dependence.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Global South”, China has consistently pursued independ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dhered to promoting high-level opening up, and unswervingly followed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thereby has explored a unique path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se experiences and enlightenments not only inject strong impetus into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vide a new path for countries in the Global South to break away from dependence and achiev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Keywords: “Global South”; Chinese modernization; enlightenments
近幾年,“全球南方”這一概念逐漸進入國際視野之中,并越來越引起公眾的重視。“全球南方”得名于其成員國家大多位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地處世界板塊的南半球。在“全球南方”以前通常使用的是“第三世界”或“欠發達國家”等指稱,而這些概念的使用背后其實暗含這些國家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處于落后的意味。“全球南方”一詞逐漸取代上述概念并被廣泛運用,反映著這些國家綜合實力的上升和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去依附性”的訴求。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格局加速演進的情形下,“全球南方”依舊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境地。尤其仍處于資本主義體系之中的各國,需要找到一條既保證自身獨立,又繼續保持發展勁頭實現優質發展的道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驗進行總結,積極幫助“全球南方”其他國家的發展進步,是中國作為“全球南方”成員的重要一環,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所體現的國際擔當。
一、悄然崛起:“全球南方”的突出發展成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當時還被稱為“欠發達國家”的亞非拉國家紛紛擺脫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實現民族獨立。從“欠發達國家”“第三世界”再到如今的“全球南方”,這些概念的升級、變遷反映著這些國家的發展進步,突出表現在經濟的穩定增長、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國際貿易和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等方面。
一是經濟穩定增長,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不得不承認,亞非拉眾多發展中國家作為前殖民地國家時,由于列強的資本大量輸出,客觀上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1],使這些國家或多或少建立了初步的工業體系,中國就是后發的全球南方國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26萬億元。甚至面對全球糧食危機,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2]。巨大的經濟成就令中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地位穩步提升,現已成為國際政治和經濟事務的關鍵參與者。作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之一,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石油、鐵礦石等。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的大量出口為巴西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順差,并直接推動了國家的經濟增長。近年來巴西政府積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國投資,特別是在其頗具優勢的能源和農業領域。
二是科學技術創新,逐漸改變全球科技格局。隨著全球南方國家科技創新的推進,世界新興科技創新研發的重心逐漸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轉移到全球南方國家。這一趨勢正在深刻改變全球科技格局,加深世界各國的科技合作和競爭。中國高度重視、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多年來投入巨額資金用于科技研發,持續鼓勵高校和企業之間深化合作,互聯網企業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在人工智能、云計算和金融科技等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通過多年的科技研發和積累,華為成為全球領先的電信設備制造商,推動了5G等多項技術的發展。此外,中國在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和高鐵技術等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印度作為“全球南方”中的新興大國之一,也在科技創新方面嶄露頭角。印度的Infosys和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等科技公司能夠在精英眾多的全球范圍內提供先進的IT解決方案。在太空技術領域,印度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早在2013年,印度就成功發射探測火星的“曼格亞安”號探測器,這證明印度等后發國家在尖端技術領域也頗具潛力。
三是國際貿易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這些國家在國際貿易和區域一體化方面的積極參與,推動了該進程的持續加速,對于全球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全球南方國家中最大的經濟體,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的貿易出口已占據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其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強勁的競爭力。中國積極推動區域一體化,特別是通過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亞洲、非洲和歐洲多個國家建立緊密的經濟聯系,促進了貿易和投資的增長。“南非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國家,連續13年成為中國在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在非洲投資存量最多的國家之一。”[3]拉丁美洲國家之間以及與整個全球南方國家之間形成相應的合作關系,如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等國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巴西與中國建立了緊密的經濟合作關系,特別是在農業和能源領域,兩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合作范圍越來越廣。
二、進退維谷:“全球南方”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從整體來看,中國、印度等國家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盡力謀求與其他同屬“全球南方”的國家進行經濟合作,雖頗有成效,但這些國家在這幾十年中總體處于低谷狀態。譬如2000—2007年,拉美經濟持續發展,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強勁。但自2008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以來,特別是2010年后絕大多數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4]。這表明全球南方國家與現今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仍保持一種隱晦的依附與被依附的不平等關系。在這種被迫的不平等關系下,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處于相對較弱的地位,而發達國家則保持著經濟和政治上對大多數全球南方國家的掌控地位。
首先,受過去殖民主義的影響,大部分南方國家發展基礎薄弱,加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意遏制其發展,因而很難發展起屬于本國的現代工業。盡管許多全球南方國家手握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無力開發,只能側重于生產如紡織品等低成本、低附加值的產品,在國際貿易體系中不得不繼續處于原材料供應國或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國的地位,這就導致其對外部市場的高度依賴。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著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環節,擁有更多的資本和國際投資能力,選擇到全球南方國家利用它們的豐富資源和廉價勞動力來興辦工廠。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也會通過掌控國際貿易協定和組織,制定符合其利益的全球貿易規則,以此來保證自己的壟斷優勢地位。全球南方國家只能被迫按照發達國家的需求來生產相應產品,只能獲得較低的回報,也無法學習和掌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核心科技來提升本國的生產水平。
其次,國際金融資本的壟斷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全球南方國家進行鉗制的一個重要方面。“生產的集中;由集中而成長起來的壟斷;銀行和工業的融合或混合生長——這就是金融資本產生的歷史和這一概念的內容。”[5]國際金融資本壟斷成為當代資本主義最突出、最鮮明、最主要的特征,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剝奪全世界最重要的手段。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金融壟斷資本的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國際金融壟斷資本的世界性統治地位逐漸確立,這一方面造成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更加虛擬化,國際金融市場日益擴大,金融衍生工具迅速發展;另一方面使得全球南方國家越加貧困,遭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國際金融壟斷資本的控制。國際金融資本通過資本借貸獲取超額利潤,通過利息形式瓜分全球南方國家的實體經濟所創造出來的剩余價值。不僅如此,由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機構在全球金融市場中扮演著主導角色,它們還變相地將高額債務強加于全球南方國家,使其無法脫離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掌控。
最后,大多數全球南方國家在經濟上對資本主義體系的依附性決定了其在政治上也只能依附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正如薩米爾·阿明所言,“資本主義經濟統治著政治,并抑制政治的創造潛力”[6]。這種在政治上的依附關系集中表現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組織和政治協商中享有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甚至在那些本該屬于世界各國公共事務的領域,少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經濟地位向全球南方國家施壓,用政治、經濟等手段或發動戰爭的方式逼迫其“選邊站”。一旦全球南方國家有明顯的反抗和斗爭,就會受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打擊報復,如朝鮮、古巴等社會形態和意識形態都與資本主義體系有強烈對立的國家,至今仍然遭到美西方從經濟到外交各個方面的嚴酷制裁和封鎖。歷史的教訓和現實的威懾使得絕大多數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不得不順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哪怕有時甚至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在新自由主義思潮影響下,全球南方國家內部也已經發生了分化,有些國家的上層統治精英已與發達國家形成了緊密的聯系,不僅滿足于目前的依附狀態,而且還反過來加重對本國人民的盤剝,國際社會和世界人民越來越關注和呼吁解決依附性問題。
三、出路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全球南方”提供寶貴經驗
作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員,中國走出了一條有別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即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走出了各民族實現現代化的有效途徑[7]。中國式現代化,既吸取了世界各國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本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特別是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資本主義體系具有對抗性的前提下,能頂住來自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壓力,既破除了對資本主義體系的依附,同時又能實現高水平的發展,這是值得“全球南方”中的其他國家借鑒和學習的。
首先,保持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獨立自主,防止對國際金融體系的過度依賴。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之一,市場經濟改革不能突破生產資料,特別是土地的公有制和對市場的國家監管這兩條高壓線。即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但中國人民銀行始終有效管理著人民幣的匯率,所以才能靈活應對資本主義危機帶來的經濟震蕩。同時,我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土地非商品化原則,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堅決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將中國人民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國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奧秘在于始終把握經濟發展的自主權,這使得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能與發達國家平等對話,堅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
其次,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掌握全球化主動權。經濟全球化的初始形態是服務于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用以擴大對全球的統治。但是全球南方國家同樣可以利用全球化的進程,助力自身的建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8]需要注意的是,擺脫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依附,并不是要和資本主義國家絕對隔離開來,走上“兩個平行世界”的老路,而是意味著要堅持獨立自主發展的同時,積極向發達國家學習,并爭取平等合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持續推進區域合作、國際合作,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合作關系,在贏得國際聲譽的同時也帶動許多國家的發展。
最后,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奠定“全球南方”發展的主基調。回溯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初代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是通過對其他國家的暴力性掠奪、殘酷征伐而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財富的爆炸性增長的。如今,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對全球南方國家的控制和壓迫愈加深刻和隱秘。特別是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不減反增。因此,全球南方各國不能依靠與其他成員國之間內部的零和博弈實現發展,而應保持緊密合作,堅守共同陣線,合力應對資本主義體系對其的侵蝕壓迫。加強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合作,匯聚多方力量,不斷增強群體性力量,共同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邊、反對霸權主義、思考應對世界性問題和挑戰,是眾多發展中國家的必由之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身體力行維護世界和平,既通過世界和平促進自身的發展,又通過自身的發展影響世界各國,特別是讓發展中國家“搭便車”,促進亞非拉國家共同發展。
四、結語
中國之所以能在獨立自主的現代化道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是經過了一段漫長而又艱辛的努力探索。同理,“全球南方”的現代化發展路途必然面臨著重重阻礙,但其接續崛起無疑是歷史的必然。這一嶄新共同體蘊含著無限的潛力有目共睹,但全球南方國家必須擺脫對資本主義體系的依附,以謀求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體系。事實上,在世界范圍內構建一個區別于現有資本主義體系,以眾多發展中國家為主體的新型國際體系是完全可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的構想和實踐中見證著這一新體系的端倪所在。在新體系的形成和構建過程中,需要對各方因素進行考量和研判,要適應整個世界的未來走向和國際局勢的變化,而“全球南方”的發展問題無疑將成為往后備受世界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3.
[2]習近平.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23-01-01(1).
[3]習近平.讓中南友好合作的巨輪揚帆遠航[N].人民日報,2023-08-22(1).
[4]吳振方.2016—2017年拉美經濟形勢分析[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8-16.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69.
[6]薩米爾·阿明.自由主義病毒/歐洲中心論批判[M].王麟進,譚榮根,李寶源,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8.
[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
[8]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7-01-18(1).
作者簡介:黃張珩墨(2000—),女,布依族,貴州黔西南人,單位為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張學森(1991—),男,漢族,山東臨沂人,法學博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責任編輯:馮小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