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下,鄉村教師肩負著重塑鄉村教育未來的重任。本研究聚焦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社會構建路徑與公益支持體系的構建策略,通過實地訪談與調研,深刻剖析了教師內心世界與生活實態,揭示了家庭、學校、社區等多元因素對身份認同的交織影響。盡管環境復雜多變,鄉村教師卻以堅定的扎根情懷與教育使命感,成為鄉村振興的堅實力量。為強化這一力量,我們倡導通過政策扶持與社會力量匯聚,構建全方位公益支持體系,旨在提升教師待遇、鞏固其社會地位、激發職業榮譽感,共促鄉村教育繁榮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社會建構;公益支持
當前,鄉村振興是我國的重大戰略,這個戰略包含了經濟、文化、教育等多個層面。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教師對于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鄉村教師的身份認同問題卻時常被忽視。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教師如何樹立堅定的身份認同,解決對其身份認同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到鄉村的教育質量,也會影響到鄉村振興的進程。因此,深入理解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構建與發展,對于我們全面理解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教師角色定位
(一)鄉村振興對教師角色的新要求與新挑戰
鄉村振興戰略賦予鄉村教師以全新使命與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鄉村教師需全面升級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既要精通教學藝術,靈活設計課程,又需擅長心理輔導,以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領學生遨游知識海洋。同時,他們化身文化使者,積極投身鄉村社區建設,成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橋梁,為留守兒童與貧困家庭子女點亮希望之光,提供心靈的慰藉與成長的助力。
面對鄉村日新月異的發展,鄉村教師還需展現出卓越的適應力與不竭的創新精神,靈活應對環境變化,勇于探索教育新路徑,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激活鄉村教育的無限可能[1]。這一轉變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能力的考驗,更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教育公平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鄉村教師唯有持續自我提升,方能把握時代脈搏,為鄉村振興注入不竭的教育動能。
(二)鄉村教師的傳統角色與轉型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鄉村教師正經歷著從傳統到現代的華麗轉身。他們不僅是知識的燈塔,照亮學生求知的道路,更成為道德風尚的引領者與社區文化的傳承者[2]。面對新時代的挑戰,鄉村教師積極融合現代教育理念與傳統智慧,借助信息技術橋梁,力求教學技藝的飛躍,努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同時,教師角色延伸至心理健康領域,成為孩子們心靈的守護者,用溫暖與專業撫平留守兒童與貧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創傷。在社區舞臺上,他們更是活躍的參與者與推動者,通過各類文化活動與社會服務,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鄉村全面發展。
(三)鄉村教師與鄉村振興的關系探討
鄉村教師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作用遠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教書匠”范疇,他們是鄉村教育的靈魂,承載著多重使命與責任[3]。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們不僅傳授知識,啟迪智慧,更是鄉村文化的守護者與傳承者。在偏遠的鄉村地區,教師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通過講述歷史故事、地方習俗和傳統藝術,讓孩子們在了解自身文化根源的同時,培養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對于維護鄉村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至關重要。在融入振興理念方面,鄉村教師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將現代教育理念如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培養等融入日常教學中,鼓勵學生探索未知,勇于表達自我。同時,他們積極倡導終身學習,引導家長重視教育,改變“讀書無用論”的落后觀念,逐步建立起尊重知識、崇尚科學的良好風尚,為鄉村社會注入新的活力。
二、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社會建構分析
(一)影響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社會文化因素解析
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塑造是一個多維度交織的復雜過程,深受家庭背景、學校氛圍、社區文化、媒體輿論及國家政策等多重社會文化因素的綜合影響。家庭出身奠定了鄉村教師對鄉土的深厚情感與教育使命感;學校則是專業成長與身份塑造的搖籃,通過多元教育實踐與同儕互動深化職業認同[4]。鄉村社區對教師的高度認可,構建了其獨特的社會角色與價值定位;而媒體正面宣傳則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社會聲望與職業榮譽感。尤為重要的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通過政策扶持與資源傾斜,為鄉村教師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與支持,顯著增強了其職業認同與歸屬感。深入理解這些因素的互動關系,對于強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推動鄉村教育繁榮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二)多元因素對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影響比較研究
鄉村教師的身份認同是多維交織的復雜體系,深受家庭背景、學校環境及社區關系的綜合影響。家庭,作為個體成長的搖籃,其經濟支持與教育氛圍為鄉村教師的職業選擇奠定了情感與物質基礎,促使他們心懷鄉土,獻身教育。學校,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其文化氛圍、同事關系及領導關懷,共同塑造了教師的職業認同與自豪感。而社區,作為鄉村社會的縮影,其認可與尊重、互動與參與,不僅彰顯了教師的社會地位,更激發了其教育創新的活力與熱情。這三者相互交織,共同構建了鄉村教師豐富而深刻的身份認同,為鄉村教育的振興與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三)鄉村教師的扎根情懷及教育使命感的調查分析
在鄉村教師的扎根情懷及教育使命感的調查分析中,鄉村教師展現出對教育事業的深厚熱愛和對鄉村發展的責任感。他們往往出于對家鄉的情懷選擇扎根鄉村,通過教育改變家鄉面貌。調研結果表明,許多鄉村教師盡管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仍然懷抱堅定的教育信念,以教育使命感驅動自身工作。他們不僅注重學生的學術成長,更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體現了對鄉村教育的深切關懷。這種扎根態度和教育使命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公益支持體系對鄉村教師的影響研究
(一)政策傾斜對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影響研究
政策傾斜作為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重要推手,其對于鄉村教育乃至整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遠影響,確實值得我們深入剖析與肯定[5]。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系列政策,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為鄉村教師鋪設了一條寬廣且光明的職業發展之路,不僅從物質層面給予了他們堅實的支撐,更從精神層面激發了他們的職業熱情與歸屬感。經濟激勵方面,國家和地方政府通過實施津貼補助、評職傾斜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了鄉村教師的物質生活條件。這些實實在在的福利,不僅讓鄉村教師在經濟上得到了實惠,更讓他們感受到了國家對鄉村教育的重視與支持,從而穩固了他們的職業根基,增強了他們的職業信心。這種經濟上的保障,是鄉村教師能夠安心從教、樂于從教的重要基礎。除了經濟激勵,政府還通過表彰優秀鄉村教師、設立專項基金等舉措,顯著提升了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這些榮譽的獲得,不僅讓鄉村教師感受到了社會的尊重與認可,更激發了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他們開始更加珍視自己的職業身份,更加積極地投身于鄉村教育事業,為培養更多優秀的農村孩子貢獻自己的力量。教育資源的傾斜投入,則是鄉村教育環境優化的關鍵所在。國家和地方政府通過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了鄉村學校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資源,為鄉村教師提供了更加優越的教學條件和更加廣闊的教學舞臺。這種環境的改善,不僅提高了鄉村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更讓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此外,專業培訓與進修機會的增多,也是鄉村教師專業成長與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國家和地方政府通過組織各類培訓活動、提供進修機會等方式,為鄉村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和發展空間。這些培訓活動不僅提升了鄉村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更讓他們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得到了更新和升華。這種專業上的成長和自我實現,進一步增強了鄉村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社會價值感。
(二)社會力量參與在鄉村教師身份認同中的作用分析

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如同一股溫暖的春風,為鄉村教師身份認同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成為了鄉村教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這股力量通過多種形式的捐贈、志愿服務以及專業的培訓項目,為鄉村教師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不僅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物質條件,更在情感層面給予了深切的關懷與激勵,顯著增強了鄉村教師的職業榮譽感與歸屬感。捐贈活動作為社會力量支持鄉村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為鄉村學校帶來了急需的教學設備和學習資源,有效提升了鄉村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體驗。這些捐贈不僅改善了鄉村學校的硬件設施,更讓鄉村教師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與支持,增強了他們投身鄉村教育的決心和信心。志愿服務項目的開展,則為鄉村教師提供了寶貴的支持與幫助。志愿者們通過走進鄉村學校,與鄉村教師共同開展教學活動、分享教育經驗,不僅為鄉村學生帶來了新鮮的知識和視野,更為鄉村教師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了他們的專業成長。這種跨越地域和身份的互動與交流,不僅加深了鄉村教師與外界的聯系,更讓他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價值與榮耀。專業培訓項目的實施,也是社會力量支持鄉村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組織專業的培訓課程、邀請知名教育專家舉行講座和指導,社會力量為鄉村教師提供了接觸先進教育理念、拓寬視野的寶貴機會。這些培訓項目不僅提升了鄉村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更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活力和教學熱情,為鄉村教育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還通過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了鄉村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這些平臺不僅為鄉村教師提供了展示自我、分享經驗的舞臺,更為他們提供了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這種交流與合作的氛圍,不僅鞏固了鄉村教師的身份認同,更促進了鄉村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為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綜上所述,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為鄉村教師身份認同注入了強勁動力,不僅改善了他們的物質條件,更在情感層面給予了深切的關懷與支持。這股力量不僅鞏固了鄉村教師的身份認同,更推動了鄉村教育的整體進步與發展,為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三)公益支持體系的建設及其對鄉村教育的推動作用
建立健全的公益支持體系,對于推動鄉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這一體系不僅關乎鄉村教育的質量與未來,更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為了吸引并留住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教育,必須通過政策傾斜,為鄉村教師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與保障。經濟支持是公益支持體系中的基礎環節。政府應加大對鄉村教育的財政投入,通過提高工資待遇、設立專項補貼等方式,切實提升鄉村教師的經濟收入水平。同時,還應關注鄉村教師的住房問題,提供或協助解決適宜的居住條件,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此外,完善鄉村教師的醫療保障體系,確保他們能夠及時、有效地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也是提升其職業吸引力的關鍵所在。
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則是公益支持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政府應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個人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鄉村教育支持事業,形成多元化的支持格局。這包括但不限于資金捐贈、物資援助、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旨在共同為鄉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與資源。在公益支持體系中,心理支持和職業發展培訓同樣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鄉村教師長期處于相對封閉、資源匱乏的教育環境中,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壓力。因此,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咨詢服務,幫助他們緩解工作壓力、增強心理韌性,對于維護鄉村教師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同時,加強職業發展培訓,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不僅能夠促進他們的個人成長,更能夠增強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投身鄉村教育的熱情與動力。
四、結語
鄉村振興浪潮中,鄉村教師角色舉足輕重。本研究通過訪談與調研,揭示了其身份認同的多維構建,及公益支持體系之需。鄉村教師以深厚情懷與使命感,成為鄉村教育振興的中堅力量。建議政策傾斜與社會力量共筑公益支持體系,提升教師待遇與職業榮譽感,助力鄉村教育全面發展。然樣本局限,未來研究將擴大范圍,深化洞察。
參考文獻
[1]俞曉娟.鄉村振興視野下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研究[J].教育評論,2021(12):130-138.
[2]段志貴,胡夢迪.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突圍:身份認同與機制建構[J].教育參考,2022(04):90-96.
[3]李華.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策略構建[J].中國航班,2019(08):146.
[4]王小艷劉飛.鄉村教師鄉村社會身份自我認同危機與干預[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23,42(01):78-84.
[5]李華.再議鄉村教師的身份認同[J].讀書文摘,2019(07):22.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4年濟寧市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濟寧市鄉村教師的身份重構研究”(24JSGX074)。
(作者單位:濟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