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階思維是思維能力的高級形態,涵蓋問題解決、創造思維、批判思維和團隊協作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和個人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文章從明確思維培養方向、提高思維活躍程度和發展高階思維能力三個層面,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展開探討,以期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實現既定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階思維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5)10-0019-03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指明了教師的職責:既要做好知識傳授工作,又要解決學生的疑問,還需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對學生進行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本質上是“傳道”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接受教師的指導和啟發,逐漸形成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積極探索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構建高階思維課堂,引導學生實現學習高階、知識高階、能力高階的全面發展目標。
一、研讀文本,明確思維培養方向
研讀教材文本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基礎。通過剖析教材文本,教師不僅可以梳理和整合教學內容,還能就文本特點確定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基本方向[1]。教師應了解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況,以教材文本作為制訂高階思維能力培養計劃的依據,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思路,為后續實施多樣化的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策略奠定基礎。
以統編語文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為例。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作者在文章中運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了景物的特點,表達了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學生在閱讀這篇課文時應抓住“鋪”這個動詞和“金色巴掌”“水泥道”這些名詞,尋找作者描寫秋天美景的相關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表達特點,感受作者的情感。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理解“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分析作者為何要使用“鋪”這一動詞,分析“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教師以此為教學思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章,體會如何圍繞一種景物進行細致描寫,思考這種寫作方法的好處。教師由此確定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向,提升課堂教學高度。
二、注重點撥,提高思維活躍程度
(一)設計問題,指明思考方向
問題設計是高階思維能力培養中的關鍵環節,也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習內容的有效方法。合理的問題設計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其注意力,為培養其高階思維能力創造有利條件。教師應設計符合學生認知且能激發其好奇心的引導性問題,利用問題創造思考空間,深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統編語文三年級(上冊)《讀不完的大書》為例。本文標題形容這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學生在閱讀標題時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結合標題設計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明確閱讀思考方向,快速掌握課文內容。例如,教師可先提出如下幾個問題。
(1)想一想,“讀不完的大書”是什么?
(2)這本“讀不完的大書”有哪些內容?
(3)為什么這本“大書”“讀不完”?
學生將在閱讀過程中尋找關鍵語句,嘗試運用課文內容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想要表達的內涵。以上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課文閱讀的核心目標,運用高階思維開展學習活動。由此,學生將在閱讀、思考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認識到:“讀不完的大書”是大自然,大自然里有“世界萬物”。因為大自然擁有無窮的奧秘和無盡的樂趣,所以大自然這本“大書”是“讀不完”的。學生通過思考領悟到了課文的核心情感,打開了思維通道,鍛煉了思維能力。
(二)創設情境,激活閱讀思維
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時間的累積和科學的引導。教師應依據課程教學目標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營造活躍、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展開積極主動的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對教學內容的學習熱情[2]。
以統編語文三年級(下冊)《宇宙的另一邊》為例。宇宙的神秘感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想要對“宇宙的另一邊到底有什么?”這一問題一探究竟。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情境,引導其回憶自己遙望星空的經歷,思考如宇宙究竟是什么樣的、宇宙有沒有邊際等問題。在情境和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理清課文主線,并激活閱讀思維,在閱讀中抓住關鍵內容,總結作者對于“宇宙另一邊”的想象。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重新構想宇宙另一邊的景象,并組織交流討論,比比誰的想法更奇妙,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始終保持較高的思維活躍度,促進其思維模式的轉變。
(三)媒體教學,深化文本認知
如今,依托信息技術打造的媒體教學已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一方面能提升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富度,另一方面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具體而言,媒體教學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直觀、生動地呈現知識內容,有助于學生在創新性的學習過程中將知識融會貫通,打破固有的學習思維,形成高階思維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媒體教學改善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其擺脫單一的思維束縛,提升文本認知,助力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
以統編語文三年級(下冊)《趙州橋》為例。本篇課文的學習重點為“趙州橋設計的獨創性體現在哪些方面?”“趙州橋的設計具有哪些作用?”學生需要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前提下,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感受趙州橋的神奇以及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認識到趙州橋的設計是建橋史上的創舉。
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地理·中國》中的《神奇古橋·趙州橋》的視頻,要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整理趙州橋的基本信息: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并主持建造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其設計特點在于幾十米長的橋沒有用到一個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且全部用石頭砌成。在觀看視頻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此時,學生能夠迅速把握課文的關鍵語句,并準確描述趙州橋是一座怎樣的橋。通過媒體教學這種創新性的學習方式,學生能收獲深刻的閱讀感悟,發展思維,準確把握課文的閱讀重點,品悟趙州橋的神奇。
(四)個性指導,激發思維潛力
學生個體在學習能力方面存在差異,在思維模式方面同樣具有個性化特點,這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個體的情況和思維能力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法,有效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增強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通過師生交流,了解并分析學生的思維模式特點,正確判斷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差異,教師應結合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對其實施針對性指導,使其在認識自身思維能力水平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學習,發揮思維潛力,提高思維能力。
以統編語文四年級(上冊)《陀螺》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本文的學習方向,即作者是如何描寫自己對陀螺的喜愛之情的。隨后,教師要求學生以批注式閱讀方式學習本文。教師則根據學生的批注內容,實施個性化指導,幫助其掌握高效的文章閱讀方法,培養其高階思維能力。例如,一些學生的批注重點為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字詞,如在“轉起來能增加許多嫵媚。頂不濟的,也要釘上一枚鐵釘”這句中,學生批注了“嫵媚”和“頂不濟的”等字詞,并指出“嫵媚”一詞運用了擬人化的寫法,體現了作者對陀螺的喜愛。根據學生的批注式閱讀,教師可以指導其繼續發掘作者運用了修辭手法的語句。例如,在“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這一句中,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我”當時悲傷的心情,從側面襯托了陀螺帶給“我”的喜悅,同樣體現了作者對陀螺的喜愛之情。教師以這種符合學生學習個性的指導方式,幫助學生實現了思維躍遷,達到了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
三、自主學習,發展高階思維能力
(一)任務驅動,引導深度學習
高階思維能力是學生在高階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使其從以往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在親歷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發展自身的高階思維能力[4]。就此,教師應組織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針對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設置難度不一的學習任務,以確保所有學生在能力范圍內獲得進步。教師應注重凸顯學習任務的引導性和思辨性,以任務為驅動,指引學生走進文本深處,在深度學習中提升思維品質。
以統編語文四年級(下冊)《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為例。教師可以“領略納米技術的新奇”為主題,根據課文內容設計閱讀任務,培養學生運用課文內容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課文的掌握,鍛煉其高階思維能力。閱讀學習任務的設計應體現內容邏輯性和難度遞進性,使學生依據任務內容進行有序思考,促進其思維能力提升。例如,教師可向學生布置如下任務。
任務一:詳細概述納米和納米技術。
任務二:整理課文內容,歸納納米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任務三:分析課文內容,思考并舉例說明作者圍繞“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這一主題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根據這些閱讀任務,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從基本概念的理解入手,結合納米技術的實際應用,感受納米技術的優勢和作用,再聚焦課文內容分析語言表達的特點。這三項閱讀任務能夠不斷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合作解疑,強化溝通交流
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融入團隊協作理念,促使學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實現思維互換、觀點碰撞,有助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和思考問題,提高問題解決效率,促進思維水平提升[5]。可見,合作學習是提升高階思維能力培養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師應將課堂主導權交予學生,引導學生自由設問、發表觀點、交換想法、討論總結,鼓勵其合作完成閱讀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既能快速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又能加快課程知識的內化吸收,有助于其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
以統編語文五年級(上冊)《落花生》為例。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要求各組學生合作閱讀課文內容,提出疑問,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概括重點語段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達到思維進階的訓練目的。
例如,某組學生在初讀課文后,提出了“落花生的‘落’字有何意義?”“課文并沒有寫花生的形狀、用處或生長過程,那課文想要表達什么?”等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再次合作剖析課文內容,對“吃花生”“議花生”等重點語段展開交流探討,結合課文中“兄妹所說的花生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花生特點是容易被人忽視的”等關鍵內容,學生總結觀點,認識到課文表面是寫花生,實際是寫人,課文講述的道理是人應該像花生一樣,要做不圖虛名、默默奉獻、不計名利的人。學生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合作中共同挖掘課文核心主旨,提升學習技巧,發展高階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建構完善的思維培養體系,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有效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教師應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分析其思維能力培養需求,確定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向。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采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其思維活躍度,構建點撥式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還需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設計有助于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習任務,組織合作學習,提供交流探討的機會,發揮自主學習的作用,促進其高階思維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楊惠華.基于高階思維能力培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3(21):105-107.
馬義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策略[J].智力,2023(30):1-4.
馬仲虎.基于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3(14):177-179.
鄭謀勝.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華夏教師,2023(1):68-70.
陳鋼.基于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中英文),2022(32):2-4.
作者簡介:陳向萍(1980.4-),女,福建仙游人,
任教于仙游縣鯉南大坂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