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收治的105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發生認知障礙分為認知障礙組(48例)和無認知障礙組(57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影響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各因素預測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價值。結果 認知障礙組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急?、既往卒中史占比、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無認知障礙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既往卒中史、NIHSS評分升高、Hcy升高均為影響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NIHSS評分、Hcy預測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936、0.894,敏感度為0.830、0.809,特異度為0.914、0.793(均Plt;0.05)。結論 冠心病、既往卒中史、NIHSS評分升高、Hcy升高均為影響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臨床診治時可結合以上指標進一步篩查高風險患者,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關鍵詞】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老年;認知障礙;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7.0026.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7.009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由于腦部血管突然被血栓或栓塞物阻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引發腦細胞損傷或死亡的嚴重腦部疾病[1]。這種突發性的腦血管事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因老年患者機體功能出現一定程度降低,在卒中發生后更易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和執行功能障礙等認知功能障礙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2]。相關研究顯示,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還可能增加癡呆的風險[3]。因此,早期識別高風險人群,進一步制訂針對性的治療和康復方案,對于改善患者病情十分重要?;诖耍狙芯繉⒃诩韧芯炕A上深入分析影響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收治的105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是否發生認知障礙分為認知障礙組(48例)和無認知障礙組(57例)。認知障礙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3.12±10.37)歲;BMI 20~30 kg/m2,平均BMI(24.13±3.52)kg/m2;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8例,初中~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23例。無認知障礙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72.85±10.81)歲;BMI 19~28 kg/m2,平均BMI(23.85±3.13)kg/m2;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2例,初中~高中21例,大專及以上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⑵年齡≥60歲;⑶入組時意識清醒;⑷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合并視、聽覺障礙無法進行認知功能評估者;⑵合并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⑴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吸煙史、飲酒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病)、既往卒中史等。⑵治療前Barthel指數評分[5]、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6]。Barthel指數評分包括洗漱、用餐、行走等10個維度,總分最高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NIHSS評分包括意識水平、言語、視野、面部、上下肢運動等11個方面,總分最高為42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⑶實驗室指標檢測:采集所有患者入院24 h內空腹靜脈血3 mL,使用離心機離心15 min(離心半徑:10 cm,轉速:3 000 r/min),經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日本光電工業株式會社,國械注進20172401056,型號:MEK-6410C)檢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⑷認知功能障礙評估:對所有患者進行3個月隨訪,3個月后兩組患者復查時均接受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7]評分,MMSE包括時間、地點定向力、即刻記憶等方面,總分最高為30分,分數lt;27分則有認知功能障礙,分數越低表示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越嚴重。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⑵分析影響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⑶分析各因素預測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數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預測價值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吸煙史、飲酒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Barthel指數評分及L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認知障礙組患者冠心病占比、既往卒中史占比、NIHSS評分、Hcy水平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可能影響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認知障礙發生情況為因變量(認知障礙=1,無認知障礙=0),以冠心病(有=1,無=0)、既往卒中史(有=1,無=0)、NIHSS評分(連續變量)、Hcy(連續變量)為自變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既往卒中史、NIHSS評分升高、Hcy升高均為影響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見表2。
2.3 NIHSS評分、Hcy預測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ROC曲線分析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NIHSS評分、Hcy預測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936、0.894,敏感度為0.830、0.809,特異度為0.914、0.793(均Plt;0.05),見表3、圖1。
3 討論
老年人群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嚴重疾病,會導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進而引發腦組織的損傷,而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可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執行功能障礙等認知障礙癥狀[8]。
本研究結果顯示,認知障礙組患者冠心病占比、既往卒中史占比、NIHSS評分、Hcy水平均高于無認知障礙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既往卒中史、NIHSS評分升高、Hcy升高均為影響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為,冠心病患者存在動脈粥樣硬化,使腦血管的血流供應不穩定,容易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直接損傷腦細胞,尤其是神經細胞,從而影響認知功能[9]。既往卒中史對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障礙風險的影響,主要與腦血管病變的累積效應有關,每次卒中事件都可能導致腦組織的損傷和神經細胞的喪失,從而影響認知功能,此外,既往卒中史的患者存在更廣泛的血管病變,包括動脈硬化、血管狹窄或閉塞,這些病變不僅增加再次發生卒中的風險,還會使腦部血流灌注不足,進一步損傷腦功能[10]。NIHSS評分較高的老年患者,其腦部受損更嚴重,這不僅增加短期內神經功能恢復不良的風險,也提示長期認知功能降低的可能性較高[11]。Hcy水平與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及增加血栓形成風險有關,在Hcy的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活性氧物質增多,可引起氧化應激,損傷神經細胞,加速認知功能的衰退[12]。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NIHSS評分、Hcy預測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AUC分別為0.936、0.894。分析原因為,較高的NIHSS評分表示神經損傷較嚴重,Hcy能夠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膠原纖維的沉積,導致血管壁增厚和血管彈性降低,從而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腦血管的損傷不僅會減少腦部的血流量,還可能引起微血管病變,增加認知障礙發生風險[13]。但本研究未分析聯合檢測的效能,后續仍需擴充樣本容量進一步分析以上因素聯合檢測的價值。
綜上所述,冠心病、既往卒中史、NIHSS評分升高、Hcy升高均為影響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臨床診治時可結合以上指標進一步篩查認知障礙發生的高?;颊撸皶r采取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孔祥飛,李溥,宋發友,等. 2008—2017年貴州省黔南州居民腦卒中死亡率及變化趨勢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 2019, 46(12): 2239-2242.
張友亮.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患者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分析[J].大醫生, 2023, 8(14): 103-105.
張竣婷,關卓,滕海艷,等.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預測模型的初步建立[J].卒中與神經疾病, 2024, 31(2): 132-136, 142.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8, 51(9): 666-682.
侯東哲,張穎,巫嘉陵,等.中文版Barthel指數的信度與效度研究[J].臨床薈萃, 2012, 27(3): 219-221.
陶子榮.我國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評價[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09, 30(3): 283-285.
周小炫,謝敏,陶靜,等.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的研究和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6, 31(6): 694-696, 706.
孫文慧,李建彬,馮石獻,等. 2014—2017年鄭州市居民腦卒中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廣東醫學, 2019, 40(11): 1584-1588.
王海英,涂宇,劉禮斌,等.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預測模型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 2021, 23(6): 608-611.
劉超,宋亞雪,孟彥宏,等.早期認知功能評估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3~6個月認知功能的預測作用[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9, 28(1): 17-23.
潘曉帆,秦琳,韓楊,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90天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多因素分析[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 2019, 19(1): 7-11.
許元豐,陳文亞,黃婷婷,等.缺血性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葉酸及維生素B12表達觀察[J].心腦血管病防治, 2023, 23(4): 54-56.
王新強,李斌,王小靜,等.老年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認知障礙和卒中復發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20, 39(1): 23-26.
作者簡介:蘇莫晰,碩士研究生,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的診療。
通信作者:沙杜鵑,博士研究生,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的診療。E-mail:tbwen09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