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益生菌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7月至2024年7月漢中市南鄭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觀察組患者聯合口服益生菌。兩組患者均治療8周。比較兩組患者療效、腸道菌群、炎癥因子水平、腸道屏障功能[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內毒素(ET)]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均升高,腸球菌、腸桿菌均降低,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D-乳酸、ET、DAO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lt;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益生菌聯合美沙拉嗪治療UC患者療效較好,可調節腸道菌群水平,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腸道屏障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美沙拉嗪;益生菌;腸道菌群;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5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7.0068.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7.023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發生于腸道的炎癥疾病,患者通常表現為黏液膿血便、腹痛等癥狀,影響患者生活。若不給予有效、及時干預,可導致腸穿孔、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引起癌變,增加死亡率[1]。美沙拉嗪是治療UC的常用藥物,可抑制腸道炎癥[2]。但單一藥物治療可能存在療效不佳的情況,因此,聯用其他藥物有一定必要性。除腸道黏膜免疫失衡導致的炎癥外,腸道微生態紊亂在UC發病中也發揮著一定作用[3]。因此,從腸道微生態入手進行治療,對緩解UC病情有一定幫助。益生菌是對機體有益的細菌,能夠幫助維持腸道生態平衡,益生菌制劑在多種胃腸疾病中均有積極的治療作用,具有多種生物效應[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系統評價上述藥物在UC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特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至2024年7月漢中市南鄭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女性分別為32例、18例;年齡28~55歲,平均年齡(41.53±8.22)歲;病情嚴重程度[5]:輕度、中度分別為30例、20例。觀察組:男性、女性分別為29例、21例;年齡29~53歲,平均年齡(41.08±8.37)歲;病情嚴重程度:輕度、中度分別為32例、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漢中市南鄭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UC的診斷標準[6];⑵均為輕度、中度患者;⑶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⑴對本研究采用的藥物存在嚴重過敏反應者;⑵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的患者;⑶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⑷患有其他炎癥性或感染性疾病;⑸心、肝等重要器官存在病變者;⑹患有惡性腫瘤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美沙拉嗪腸溶片(葵花藥業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48,規格:0.25 g/片)治療,給藥方案為口服,1 g/次,3次/d。觀察組:聯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70104,規格:2 g/包)治療,給藥方案為口服,2 g/次,3次/d。均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 ⑴療效。緩解:臨床癥狀(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完全或接近完全消失,結腸鏡示黏膜結構恢復正常;有效:上述臨床癥狀部分改善,結腸鏡示黏膜病變面積減少;無效:臨床癥狀及結腸鏡下表現均未達上述標準[6]。總有效率=1-無效率。⑵腸道菌群。分別從患者處收集0.5 g新鮮糞便樣本,隨后使用4.5 mL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處理。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采用滴注培養法對上述樣本進行培養,檢測樣本中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腸球菌及腸桿菌的數量,儀器為微生物鑒定與藥敏分析系統(生物梅里埃法國公司,型號:ATB 1525 Expression)。⑶炎癥因子。抽取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使用離心機制備血清(轉速:2 500 r/min,離心半徑:15 cm,時間:10 min),檢測C反應蛋白(CRP)(免疫比濁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8(IL-8)(酶聯免疫吸附法);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魏氏(Westergren)法測定紅細胞沉降率(ESR),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檢測。⑷腸道屏障功能。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按⑶中方法制得血清,檢測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的方法為酶學分光光度法,檢測內毒素(ET)的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⑸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頭暈+惡心+食欲減退+皮疹)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腸道菌群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均升高,腸球菌、腸桿菌均降低,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CRP、ESR、TNF-α、IL-8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腸道屏障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D-乳酸、ET、DAO指標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5。
3 討論
UC可在任一年齡段發生,其最主要的發病原因是免疫功能激活所導致的炎癥因子分泌過多,使腸道黏膜持續受炎癥損傷,此外,遺傳、腸道微生態失衡在其中也有一定作用[7]。益生菌聯合美沙拉嗪是一種新興治療策略,主要用于炎癥性腸病治療,結合傳統藥物治療和微生態調節的優勢,可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4]。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療效更優,這提示兩種藥物的聯合應用有利于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分析原因為,美沙拉嗪對腸道黏膜有顯著抑制作用,能夠減輕炎癥對腸道黏膜的刺激、損傷,有利于減輕癥狀。UC患者腸道菌群紊亂,有害菌對腸道黏膜造成損傷,導致病發。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可補充有益菌,進而改善腸道微生態,對緩解病情有幫助。因此,兩者聯用能夠顯著提升UC的治療效果[8]。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減少可破壞腸道微生態平衡,加劇黏膜炎癥反應,導致UC患者癥狀加重及疾病活動度升高。本研究揭示,兩組患者的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數量均有所升高,而腸球菌與腸桿菌的數量則呈現降低趨勢,且觀察組改善更優,提示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通過協同作用機制,更有效地促進UC患者腸道微生態平衡的重建。分析原因為,腸道中的有益菌即益生菌,包括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該類菌群在腸道中數量較大,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包括合成維生素、促進腸道蠕動和分解有害物質等,有利于機體健康。而有害菌數量較少,當其數量大幅增長,產生的內毒素等有害物質增加,會對腸道黏膜造成損傷,引起腸道疾病。在口服益生菌制劑后,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數量得到補充,能夠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長,進而調節腸道菌群紊亂[9]。而炎癥反應會導致致病菌迅速繁殖,抑制有益菌生長,美沙拉嗪通過抑制炎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菌群紊亂[10]。
CRP和ESR作為非特異性炎癥指標,其水平升高反映UC患者機體存在活躍的炎癥反應。而TNF-α和IL-8作為重要的促炎細胞因子,不僅參與腸道黏膜的炎癥反應,還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進展密切相關。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觀察組患者的這些炎癥指標降低更明顯,這提示益生菌與美沙拉嗪的聯合使用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能夠有效抑制炎癥反應。分析原因為,美沙拉嗪能夠降低中性粒細胞活性,抑制前列腺素E2、白三烯B4分泌,進而抑制炎癥,還能夠減少血小板活動因子,抑制其對炎癥細胞的激活,進而發揮抗炎效果。補充益生菌后,腸道有害菌及其分泌的有害物質減少,有益菌增多,腸道免疫功能得到提升,能夠減輕炎癥。D-乳酸水平的升高反映UC患者腸道通透性增加和腸道屏障功能受損,這可能導致腸道內有害物質進入血液。ET作為一種血管活性肽,其水平變化可能與UC引發的腸道炎癥和血管損傷有關。而DAO作為腸道黏膜細胞特異性酶,其血清水平升高提示腸道黏膜細胞損傷和脫落,是評估UC腸道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本研究顯示,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D-乳酸、ET及DAO等指標均有所降低,并且觀察組的降低幅度更大,提示兩種藥物聯合能夠提高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分析原因為,美沙拉嗪通過抑制炎癥,減輕炎癥對腸道黏膜的損傷,有利于腸道黏膜功能恢復;益生菌通過合成維生素、提高免疫能力,構成生物屏障,可阻止病原體入侵[8]。益生菌能夠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減少腸道炎癥反應;而美沙拉嗪則具有抗炎作用,能夠直接作用于腸道黏膜,減輕炎癥癥狀。兩者聯合使用,既能有效改善UC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又能減輕腸道炎癥,且不良反應較少,因此,安全性較高。最后,本研究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觀察組治療方案安全性理想。原因為益生菌制劑成分為機體本身就具有的有益菌,因此,未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益生菌聯合美沙拉嗪可促進病情緩解,糾正UC患者腸道微生態失衡,抑制炎癥,有益于腸道黏膜屏障恢復,安全性良好。
參考文獻
龐姝,宗曄,吳詠冬.潰瘍性結腸炎相關性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及化學預防[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22, 56(11): 1657-1662.
李書敏,董琴琴.益生菌聯合美沙拉嗪治療炎癥性腸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 2024, 40(36): 17-19.
岳宏宇,岳海,陳平,等. miRNA與腸道微生物對潰瘍性結腸炎影響的研究進展[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24, 29(1): 1-5, 8.
龐智,李寧,丁海燕,等.益生菌聯合美沙拉秦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6, 28(1): 41-46.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 2018, 26(2): 105-111, 120.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年·北京)[J].中華消化雜志, 2018, 38(5): 292-311.
謝晶日,陳善濤,劉芝偉.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海南醫學院學報, 2022, 28(23): 1835-1840.
魯峻,王劍,黃鑫.美沙拉嗪聯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及對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和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0, 17(4): 221-224.
虎寶貴,馬英武.大黃附子湯用于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腸道菌群的影響[J].大醫生, 2024, 9(19): 83-86.
張艷,龔家順,梁景星.美沙拉嗪聯合益生菌對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炎癥因子及腸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J].臨床消化病雜志, 2024, 36(1): 22-26
作者簡介:曾芳,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消化系統疾病的診療。
通信作者:王哲,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消化內鏡、消化內科疾病的診療。E-mail:wangzhe05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