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雞因其肉質鮮爽,營養價值豐富而深受消費者喜愛。本文從雞場建設、品種選擇、育雛和育成雞的養殖管理等方面介紹了安徽黃山地區土雞養殖技術,并分析其實際生產中的養殖效益,提出相應措施。土雞養殖過程中,宜選取地勢較高的位置建立雞場,確保交通便利,遠離居民區,并保證水源充足等。品種方面,宜選擇成年體重在2"kg左右且脛長的品種。育雛階段需提前備好育雛室,結合育雛的數量和養殖規模等配置相關設施;育雛過程中,控制好溫度和光照,適時開食開飲,做好環境管理、飼料過渡和免疫等工作。育成雞養殖管理方面,當雛雞體重長至約0.5"kg時,將其轉移至成雞舍進行放養;轉群后,通過在雞舍添加棲架、搭建產蛋箱等措施,以增加雞的活動量和產蛋率。實際生產中,以上養殖技術措施獲得的經濟效益較高;但還需從防疫消毒、市場行情、應急技能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管理,以提高其經濟效益。本文為相關地區的土雞養殖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雞;養殖技術;經營管理;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831.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31(2025)07-0029-04
DOI號""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7.008
Technology and benefit analysis of native chicken farming
FAN Xiaoming1""""JIANG Feng2
(1Huizhou District Chengkan Town for the People’s Service Center, Huangshan 245900, China;
2Huizhou District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Huangshan 245900, China)
Abstract "Native chicken is loved by consumers "because of its fresh meat and rich nutritional value.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of native chicken in Huangshan of Anhui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chicken farm construction, variety selection, brooding and breeding management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breeding benefits in actual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 the process of chicken breeding, the chicken farm should choose a higher terrain, ensur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stay away from residential areas, and ensure sufficient water, etc., it is appropriate to choose an adult weight of about 2 kg and a long tibial variety. In brooding stage, brooding rooms should be prepared in advance, and related facilities should be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brooding and breeding scale. In the process of brooding, the temperature and light should be controlled, the food and drink should be started timely, and the work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eed transition and immunization should be done well. In terms of breeding management, when the body weight of chicks grows to about 0.5 kg, they are transferred to the adult chicken house for stocking. After the transfer, the activity of chickens and egg production rate are increased by adding perches and building egg boxes in the chicken house. In practice, through the above technical measures, the economic benefits are higher; however, in actual prod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manage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disinfection, market conditions, emergency skills, etc., to improve its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native chicken breeding in relevant areas.
Keywords "native chicken; culture technolog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economic benefit
土雞是以自產的糧食、平時的剩飯菜、糧食加工的糠麩以及果皮菜葉等為主要飼料,零星飼養的當地雞品種,其具有生長周期長(一般飼養1年以上),生長速度慢,活動空間大,運動性能強和肉質鮮美等特點[1]。土雞養殖技術是提高其經濟效益的關鍵之一,近年來相關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研究。梁祿華[2]研究了林下養雞技術,指出合理選址、科學規劃雞舍等技術手段,有效實現了健康飼養管理,推動了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董琴翠[3]和許永[4]綜述了土雞放養養殖技術,表明該技術提高了土雞養殖質量,提升了經濟收益。
本文所述土雞是利用安徽黃山地區的土雞品種,通過簡單的土雞棚舍與現代養雞理念有機結合[5-6],取長補短,生產的商品代土雞,一般需飼養6個月以上,體重在2"kg左右,其肉質鮮爽,深受當地人的喜愛。本文從雞場的建設及品種選擇、育雛過程管理和育成雞養殖等方面介紹了該品種的養殖技術,并分析了其經濟效益,為相關地區的土雞養殖提供參考。
1 雞場建設及品種選擇
董琴翠[3]研究指出,雞場建設對環境要求較高,要確保交通便利,遠離居民區,并保證水源充足,選取較高的地勢建場。實踐中,雞場選址應距村莊1 000"m以上,且與水源保持一定距離,同時需保證交通便利,便于生產及照明用電接入。應選擇地下水位低、無地質災害隱患的地塊。搭建養雞棚時,棚舍地面需夯實,并高出室外約10"cm。棚體結構采用木材與毛竹搭建,棚頂可選用彩鋼瓦,或復合聚苯乙烯彩鋼瓦,也可采用厚農膜中間夾防火棉或稻草的形式。棚頂需額外使用鐵絲地錨進行固定。雞棚四周設置可收放的卷簾墻,材料選用塑料編織布。在棚舍四周挖掘寬度與深度均為0.5"m左右的溝渠,用于雞場排水。電線應套上絕緣管,并安裝漏電保護裝置。棚舍(含運動場)四周采用2"m高的竹木圍欄或鋼塑圍網進行圍護。徐丹等[7]研究發現,脛長的雞其肉品質明顯高于脛短的。因此,宜選擇成年體重在2"kg左右且脛長的品種。同時,羽毛多為黃紅羽的土雞品種值得關注,其肉質細滑,口感較好。
2 育雛階段的管理
2.1 育雛室的準備
在研究區域內,育雛方式較為多樣。常見做法是利用閑置房屋,或是在同一棚舍內完成育雛與育成階段。雞雛來源方面,既有選擇剛孵出的雛雞直接進行育雛工作,也有采用已飼養7 d的雛雞開展育雛。采用網上育雛或地面育雛。網上育雛用磚塊搭建距地面30~50"cm的垛,上方架設木條或毛竹橫梁,橫梁上鋪設小一點的木條或竹片,上面再鋪一層塑料網片,空隙在2"cm左右,固定在下方的竹木架上。為方便管理,可用竹柵欄將棚舍分成小塊,小塊間留走道,每個小塊中央安裝育雛燈,過道內安裝燃料類加熱設備,進風口和煙囪通往室外。
2.2 育雛和接雛前的準備
許永[4]分析指出,養殖戶需要結合育雛的數量和養殖規模等配置雞雛籠等相關設施。研究區根據育雛數量準備開食盤100羽/個、小料桶50羽/個、小飲水器50羽/個,對所有育雛用具先行徹底清洗,隨后置于日光下充分晾曬,完成晾曬后進行嚴格消毒。針對育雛場所,全面開展清掃工作,確保無衛生死角,并實施全方位消毒作業。同時,對區域內的電線以及加熱設施進行細致檢修,檢修完畢后進行清洗與消毒。此外,將棚舍內表層的舊土鏟除,填入新土并夯實,在消毒之后,均勻鋪上墊料。完成上述工作后,認真核對并清點料桶、開食盆以及飲水器的數量,對電線和水線展開調試,查看是否能夠正常運行。檢查墊料與燃料的儲備情況,確保數量充足。最后,對加熱設備進行調試,保證其可穩定運行。
2.3 育雛期間的綜合管理技術
2.3.1 溫度和光照 溫度和光照是養殖過程中的關鍵參數[4]。引進雛雞前12"h內開啟加熱設備,育雛室內懸掛溫度計,高度與雞背齊平。室溫維持在25"℃以上,育雛燈周圍溫度維持在33~35"℃,之后每周下降4"℃,直至21"℃。觀察雞群狀態可判斷溫度是否適宜:當雞群在育雛室內分散活動,且行動極為活潑時,表明溫度適宜;若雞群聚集在育雛燈下,則說明溫度偏低,此時需及時啟動加熱裝置,以保障雛禽的健康生長。育雛室光照方面,安裝15 W LED燈,1個/20"m2,均勻分布,距地面1.5"m左右,1日齡24"h光照,2~4日齡23"h/d光照。之后換成9 W LED燈,每天開燈1"h,直至育雛結束。
2.3.2 開食開飲 雛雞進場1"h后開飲,添加適量葡萄糖或復合多維。將開食料撒在開食盤上,讓雛雞自由采食,在開食盤周圍放料桶,桶內撒少量飼料,3~5"h投喂一次,以雛雞每日吃凈為準。3日齡后12"g/羽,以后每天增加2"g,可用手觸摸雛雞嗉,以手感松軟,內有一半飼料為佳。7 d后雛雞采食量和飲水量逐漸增加,可逐步過渡到大料桶和水線,及時調整料桶和水線高度。
2.3.3 環境管理 墊料育雛時,進雞前要將墊料澆濕,通過觀察雛雞前胸羽毛干濕狀態,來判定墊料的干濕程度。若墊料過濕,應將飲水器周圍濕墊料鏟除,換上新墊料[8]。當育雛室過于干燥,要對雞舍內墊料進行適度灑水,增加空氣濕度;同時,進行帶雞消毒作業,選用溫和且對雛雞無刺激的消毒劑,按照規定比例稀釋后,均勻噴灑在雞舍內,既能提升濕度,又能消滅環境中的病菌,減少疾病發生風險"。根據育雛室的溫度適當通風,夏、秋季環境溫度高,將門窗全部打開,門窗安裝鐵絲網,必要時安裝排風扇或冷風機[9]。春、冬季環境溫度低時,室內氨氣升高,應加強通風[10]。
2.3.4 飼料過渡 飼料選用與過渡方面,應依據飼養指標,科學選擇與雛禽相對日齡適配的飼料,兩種飼料根據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逐步過渡。一般過渡期為10"d,特別是由小顆粒飼料過渡到大顆粒飼料,顆粒料過渡到籽實料(如玉米、小麥和稻谷等)。對于初次飼喂玉米粒,玉米粒必須破碎,以便雛雞采食。在飼料過渡時先計算出飼喂量,然后新飼料10%,原飼料90%,充分攪拌,特別是顆粒大小不同的飼料,先喂一半,待雞吃干凈后,再喂另一半,防止雞挑食[11],以后每天增加新飼料10%,減少原飼料10%,直至完全替換。
2.3.5 飼養密度 1~7日齡35~40 羽/m2,7~21日齡25 羽/m2,21日齡后20 羽/m2。生產中養殖戶往往通過感官來判斷雞群密度,天氣冷,雞縮成一團,個體顯小,活躍度降低,空間顯大;天氣熱,雞伸開骨架,滿場亂跑,空間顯小。養殖戶一般通過柵欄和卷簾來調整雞舍空間[12-13]。
2.3.6 免疫程序及斷喙 研究區養殖戶常采用的免疫程序及斷喙時間如下:7日齡,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苗(H120株)飲水免疫;9日齡斷喙;14日齡,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B87株)飲水免疫;21日齡,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苗(H52株)飲水免疫[14];24日齡,雞痘苗,翅膀內側皮下刺種;30日齡,禽流感疫苗肌內注射;2月齡,雞新城疫Ⅰ系苗飲水免疫。所有飲水免疫的疫苗,劑量加倍。生產實踐中,各地可根據情況靈活調整。
3 育成雞養殖管理
3.1 雛雞轉群前準備
當雛雞體重長至約"0.5"kg時,需將其轉移至育成雞舍進行放養。轉群前對育成雞舍進行維修加固。具體而言,需將雞場(涵蓋運動場區域)內的表層土壤鏟除,填入新土并夯實,隨后均勻撒上生石灰。對于雞場內無法繼續使用的物品,應進行集中銷毀處理;能夠繼續使用的物品,則需進行徹底清洗與消毒。同時,對雞場內的電線、電燈以及水線進行維修與消毒,確保設施設備正常運行且衛生達標。此外,仔細檢修雞場圍網,對周邊環境進行全面清掃與消毒。對用于運輸雛雞的車輛以及雞籠進行全方位清洗與消毒,以備轉群時使用。
3.2 雛雞的轉群
選擇晴朗天氣,于白天在成雞舍鋪設墊料,并用水澆濕。安裝好水線,在料桶內裝入小半桶飼料,于雞舍內安裝3 W的LED燈,雞只飼養密度與雛雞舍保持一致,夜晚開啟燈光。在晚上,用有顏色的厚塑料袋包裹雛雞舍的燈,讓雛雞無法看清周圍環境。把雛雞分成若干小群,逐群抓入雞籠,運輸至育成雞舍后,均勻分散在雞舍內。轉群人員需做好分工,并進行嚴格消毒,同時對雞群實施帶雞消毒措施。
3.3 轉群后管理
李俊營等[15]研究表明,在雞舍添加棲架可以增加雞的活動量和存活率。生產中,在雛雞轉移至育成雞雞舍7 d后,可選用木料,或直徑約5"cm的毛竹,搭配水泥磚搭建棲架。棲架距地面30~80"cm,中間留過道,晚上雞會自動棲在棲架上。育成雞4月齡左右會零星產蛋,在雞舍四周用木條加工成長、寬各40"cm,高30"cm左右的筐子,鋪上稻草;也可用方形水果中轉箱,鋪上墊料,放在雞舍四周,搭建產蛋箱。方黃犬等[16]研究發現,在生產中,農戶利用鵝的聽覺靈敏,警覺性高,并用喙或翅膀對陌生人和不熟悉的動物進行攻擊等特性,飼養鵝看家護院。因此,將公鵝放養在雞場四周,有利于雞免受侵襲。
4 養殖效益分析
當雛雞生長至500"g左右時,即可投入市場售賣,在仔公雞"“開啼”前完成銷售。雞群的規模方面,建議每群母雞數量控制在1 000~2 000羽,同時挑選30~50羽品相優良的公雞留存,以滿足周邊農戶特殊場合的需求。母雞生長至4月齡后,開始進入產蛋期,此時可將所產雞蛋推向市場銷售。當土雞長至6月齡后,其骨架發育較為硬朗,肉質風味濃郁,適宜大規模上市銷售[17-18]。
5 養殖效益提升措施
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所有進場的設施,需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消毒措施。每天觀察雞群的采食、糞便、飲水及精神狀態,發現病雞及時隔離治療,對死雞進行掩埋,定期對雞群進行驅蟲[19]。養殖戶要根據市場行情和消費對象的需求及時調整營銷策略[20]。要向同行及社會經驗豐富的人學習掌握應對突發事件的技能,如育雛期間突然降溫、下雪、洪災、防火、防野獸和防猛禽等[21]。土雞養殖到4月齡開始陸續產蛋,體重已達到成年體重的80%。為提高土雞品質,根據成雞的營養狀況、運動強度、產蛋狀況和屠宰后體內脂肪沉積狀況,合理調整日糧,控制玉米比例,添加稻谷[22]、瓜果蔬菜,防止土雞過肥,影響雞肉和雞蛋風味。
綜上,本文從養雞場建設、品種選擇、育雛、育成雞管理和養殖效益分析等方面對相關養殖技術進行綜述,為土雞養殖提供參考。但生產中,各地的自然條件如光照、環境和土壤礦物質含量等,以及當地土雞品種的不同,其采取的養殖策略也會有所區別,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建設養殖設施和制定飼養管理方案。
參考文獻
[1] 田金鵬,覃小懿,黃歆婷,等. 影響雞肉品質的主要因素研究進展[J]. 飼料博覽,2021(5):16-18.
[2] 梁祿華.林下土雞養殖飼養管理技術[J].畜牧業環境,2023(12):99-101.
[3] 董琴翠.淺析土雞放養養殖的關鍵技術[J].畜牧業環境,2023(7):100-101.
[4] 許永. 土雞放養養殖的關鍵技術[J]. 今日畜牧獸醫,2023,39(5):53-55.
[5] 王云,楊國祥,岳宗宇. 不同飼養環境與方式對肉雞生長及品質的影響[J]. 黑龍江糧食,2022(5):35-37.
[6] 王華友. 肉雞飼養管理對雞肉品質的影響[J]. 中國動物保健,2021,23(9):93-94.
[7] 徐丹,唐繼高,苗小猛,等. 8個地方雞品種的體尺、屠宰性能及肉品質的比較及綜合評價[J].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24,59(1):1-10.
[8] 王永,徐新昌.雞舍內氨氣的控制措施[J].養殖與飼料,2006(3):44-45.
[9] 陳予朋. 夏季雞舍最小通風管理技術分析[J]. 河南畜牧獸醫,2022,43(14):13.
[10] 魏尊.冬季蛋雞舍環境控制[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21):30-31.
[11] 王玉瑩. 蛋雞換料的方法及注意事項[J]. 現代畜牧科技,2021(3):39,41.
[12] 袁磊. 飼養密度對肉雞生長性能和免疫指標的影響[J]. 中國動物保健,2024,26(6):89-90.
[13] 王俊鋒,陶夢筱,趙云煥,等. 不同飼養密度對羅斯308白羽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 中國飼料,2024(10):1-4.
[14] 姚遠,張帆,郗正林,等. 蛋雛雞新城疫母源抗體消長規律的分析[J]. 家禽科學,2013(1):41-43.
[15] 李俊營,陳紅,姜潤深. 肉雞養殖福利的評價方法與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中國家禽,2019,41(24):1-7.
[16] 方黃犬,朱玉梅. 鵝的生活習性與飼養管理[J].安徽畜牧獸醫,2005(5):19
[17] 陳安琪,楊春彥,等. 家禽肉品質評價指標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24,55(5):90-100
[18] 金睿,曹滿湖,黃泰來,等. 雞肉肌苷酸含量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中國家禽,2021,43(10):87-93.
[19] 蓋立國. 林下土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 獸醫導刊,2021(17):98-99.
[20] 隨祥恩. 探析林下土雞生態養殖技術及銷售渠道[J]. 農民致富之友,2018(4):107.
[21] 鄧勇. 土雞放牧期的飼養與管理[J].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4):101.
[22] 俞路,王雅倩,章世元,等. 整粒稻谷替代玉米對肉雞生長、屠宰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J]. 養禽與禽病防治,2008(9):10-13.
(責任編輯:胡立萍)
作者簡介"范小明(1981—),男,安徽黃山人,高級獸醫師,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江峰(1981—),男,安徽黃山人,畜牧師,從事畜牧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