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勞動教育能夠提高幼兒對勞動的認識,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及熱愛勞動的情感。目前幼兒園勞動教育存在目標定位不準確、內容零散、形式單一化和機械化等問題,難以體現以勞育人的價值。勞動教育內涵豐富,幼兒園通過提高幼兒教師的思想認識、準確定位勞動教育目標、豐富勞動教育的內容與形式、開展多維度評價等,可有效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勞動教育;價值;現實困境;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5)04-0034-04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階段是幼兒習慣養成和品德培養的起始階段,也是幼兒勞動意識和勞動觀念形成的初級階段。《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大班幼兒和小學低年級兒童在“參與勞動”方面的發展目標、具體表現和教育建議,強調參與勞動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園勞動教育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是幼兒園生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既能夠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能夠使幼兒養成勞動習慣,形成勞動自覺,培養責任感,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因此,幼兒園要認識到勞動教育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探索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價值
(一)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
勞動對幼兒的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幼兒參加掃地、擦桌子、除草等勞動項目,可以鍛煉身體,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增強體質,提高勞動技能。勞動需要手和眼相互配合,對訓練幼兒的身體協調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提高幼兒大腦的控制力和調節能力。此外,勞動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智力活動,要求勞動者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如種植花草要掌握花草的生長規律,花草長勢不好時要找原因、想辦法,這有利于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二)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
盧梭認為,勞動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勞動教育在塑造兒童道德觀和價值觀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3—6歲是幼兒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幼兒園要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在一日生活中為幼兒創造勞動機會,包括但不限于整理玩具、擦洗桌子、自己洗漱等,引導幼兒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開始,激發幼兒參加勞動的興趣,使幼兒萌發熱愛勞動的情感,從而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逐步養成勞動習慣。
(三)促進幼兒良好勞動品質的形成
勞動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樹人。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要注意持續性和長期性。幼兒只有在長期而持續的勞動過程中才能真正體會到勞動的不容易,從而理解勞動者的辛勤付出,學會珍惜勞動成果,初步鍛煉勞動意志。比如:在炎熱的夏天,幼兒在酷暑中堅持完成勞動任務;在寒冷的冬天,幼兒堅持參加勞動。這樣的勞動經歷能夠讓幼兒學會克服困難、持之以恒,產生集體榮譽感,形成責任感、規則意識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二、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困境
(一)幼兒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
在我國教育發展的悠久歷史中,一些有偏差的教育觀念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近年來,勞動教育的價值逐漸得到認可,但重智育輕勞動教育的觀念仍然存在,考試分數依然是家長們關注的焦點。雖然勞動教育被認為是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素質教育和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徑,但是家長們對勞動教育的重要價值沒有形成廣泛共識,幼兒教師對勞動教育價值的認識不到位,開展勞動教育的積極性不高。
(二)幼兒勞動教育目標定位不準確
幼兒園勞動教育目標定位不準確指的是在設定勞動教育目標和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對勞動教育的目的、內容和實施形式等缺乏科學合理的定位。幼兒園勞動教育不僅要教給幼兒勞動技能,而且要通過勞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園勞動教育目標定位不準確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過于強調勞動技能的培養,忽視幼兒勞動態度、勞動情感和勞動觀念的培養。如,幼兒教師只關注幼兒是否能夠完成某一項具體的勞動任務,而不關心幼兒在勞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二是把勞動教育等同于簡單的體力勞動,缺乏對幼兒勞動素養的培養。事實上,勞動教育包括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和勞動價值觀等多個方面,而不僅僅是體力的付出。三是設立的勞動教育目標與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不相符。如,幼兒教師安排的勞動任務過于復雜或過于簡單,與幼兒的能力水平不相符,勞動教育效果不佳。四是沒有區分不同年齡段幼兒勞動教育目標。不同年齡的幼兒在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幼兒教師設定的勞動教育目標也應有所不同,但他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三)幼兒勞動教育內容零散而隨意
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能力水平,給不同年齡的幼兒安排不同的勞動任務,讓幼兒在勞動過程中得到發展。幼兒園勞動教育內容通常由班級教師根據經驗來安排,造成勞動教育內容零散且隨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出現碎片化的勞動行為。幼兒教師帶領幼兒參加勞動,如給植物澆水、在菜地拔草等,但勞動任務和勞動時間比較隨機,幼兒象征性地參加勞動,時間一到就停止勞動。這種隨機的、碎片化的勞動,不利于幼兒理解勞動的意義,難以實現勞動教育目標。二是缺乏系統的勞動內容。有的幼兒教師沒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能力水平選擇適宜的勞動項目,造成勞動內容隨意且零散。如,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兒都是給花草澆水、給小動物喂食,這樣的勞動內容缺乏針對性,很難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幼兒教師設置的勞動內容零散和隨意,造成勞動指導缺乏針對性,幼兒沒有真正掌握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
(四)幼兒勞動教育形式單一且機械化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幼年時期的勞動活動同游戲緊密相連。”[1]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對象是幼兒,勞動的內容與形式應當豐富多樣。在幼兒園勞動教育中,勞動與游戲是緊密相聯的。但在實踐中,幼兒教師往往將勞動與游戲分開,認為勞動教育就是幼兒的自我服務活動,如穿脫衣褲、獨立進餐等,以生活技能訓練代替勞動教育,沒有把勞動教育與游戲結合起來,以游戲化形式開展勞動教育。幼兒園勞動教育形式單一化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勞動教育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廣度。有的幼兒園以簡單的生活勞動如整理玩具、打掃衛生等代替勞動教育,這雖然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但是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二是幼兒教師在指導幼兒勞動時以說教和示范為主,缺乏體驗性。如,幼兒教師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幼兒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但幼兒很少有體驗勞動和接觸勞動者的機會,難以實現勞動教育目標。
三、幼兒園強化勞動教育的對策
(一)重視勞動教育本體價值,提高教師的認識
幼兒園是幼兒勞動的起始階段,具有引導幼兒實現自我價值、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磨煉幼兒堅韌意志、培養幼兒社會責任感等作用[2]。幼兒通過參加勞動,在自我服務、幫助他人和服務集體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自我存在的價值,理解勞動的意義。
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體魄,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兒掌握勞動基礎知識和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形成勞動習慣。因此,幼兒園要認識到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提高幼兒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識,構建幼兒勞動教育體系,創新勞動教育模式,激發幼兒勞動的興趣。提高幼兒教師的認識,幼兒園要開展勞動教育培訓,為幼兒教師提供學習的平臺,使幼兒教師深入理解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有效開展幼兒勞動教育。如,幼兒園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從頂層設計角度為幼兒教師安排主題學習培訓,邀請專家來園開講座,組織幼兒教師外出學習,通過專家講座、跟崗學習、案例分享等,使幼兒教師掌握勞動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對勞動教育的認識。此外,幼兒園要成立勞動教育教研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如公開課、觀摩課,引導幼兒教師分享勞動教育案例,深入探討開展勞動教育的對策,解決幼兒勞動教育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幼兒教師開展勞動教育的能力。
(二)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園作為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應當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遵循勞動教育的啟蒙性、生活性、游戲性、體驗性和整體性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勞動教育目標。首先,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培養幼兒對勞動的熱愛,讓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幼兒園可以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引入簡單的勞動項目,讓幼兒參與勞動,經歷勞動過程,理解勞動的意義,學會尊重勞動者和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其次,幼兒園勞動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勵幼兒完成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如自己穿脫衣褲、自己洗漱、自己整理物品等,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最后,幼兒園勞動教育應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家庭勞動,主動承擔并完成簡單的家務,如餐前準備、餐后清潔、整理玩具等,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三)豐富勞動教育內容,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
勞動教育內容是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的載體。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基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思想理念,提出“植物之培植”“動物之飼養”等勞動教育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引導幼兒了解親人的勞動,了解生活中各行各業的勞動,培養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同時提出要練習用筷子吃飯、穿脫衣服或鞋襪、系鞋帶、將物品放回原處、扣扣子、擇菜葉、做面食等生活自理或參與家務勞動的具體內容。可見,幼兒園勞動教育內容與幼兒生活聯系密切,不僅包含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生活技能勞動項目,而且包含培養幼兒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和珍惜勞動成果的實踐活動。
豐富勞動教育內容,幼兒園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去思考。一是教師結合幼兒日常生活,開展如穿衣、吃飯、洗手、刷牙、整理床鋪、收拾玩具等比賽活動,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讓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二是開展美化環境活動。幼兒教師引導幼兒參加美化教室環境、清潔游戲區域等活動,如掃地、擦桌子、擺放物品等,培養幼兒的衛生習慣。三是開展種植和養殖活動。幼兒教師利用園內的種植園或養殖區,帶領幼兒給植物澆水、施肥,學習喂養和照料動物。這可以讓幼兒了解生命成長的過程,體會勞動的樂趣。四是開展手工制作和創意表達活動。幼兒教師可以開展繪畫、雕塑、制作手工藝品等活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五是開展食品制作與烹飪體驗活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幼兒教師鼓勵幼兒參與簡單的食品制作和烹飪活動,如攪拌食材、制作點心等,培養幼兒的食品安全意識和健康飲食習慣,了解食物的來源和制作過程。六是結合中國傳統節日開展勞動教育。幼兒園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開展勞動教育,讓幼兒學習勞動知識,掌握勞動技能。總之,幼兒園要從幼兒角度出發,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勞動教育內容,激發幼兒參加勞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
(四)拓寬勞動教育空間,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
勞動教育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一個開放性的勞動教育環境,能夠點燃幼兒的勞動熱情,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因此,幼兒園要拓寬幼兒勞動教育空間,滿足幼兒的勞動需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做。一是利用幼兒園資源拓寬幼兒勞動教育空間。幼兒教師可以利用戶外操場、種植區、手工坊等資源拓寬勞動教育空間,開展多樣化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如在種植區種植花草、蔬菜等。二是利用社區資源拓寬勞動教育空間。幼兒園主動與社區建立合作關系,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勞動教育,如組織幼兒參觀農場、工廠、超市等,讓幼兒了解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三是開展家庭勞動教育,拓寬勞動教育空間。家庭是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幼兒園要鼓勵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引導幼兒參加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擦桌子、洗碗等,豐富勞動教育形式。
幼兒園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可以調動幼兒勞動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和勞動品質。生活活動、游戲活動、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組成部分,幼兒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活動開展勞動教育。在生活活動中,幼兒教師除了讓幼兒開展自我服務活動如獨立用餐、自己穿脫衣褲、自己系鞋帶等,還可以讓幼兒輪流擔任班級值日生,負責整理玩具、分發餐具、收拾碗筷等,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勞動的價值,培養責任感。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在角色扮演游戲中體驗不同的職業角色,學會尊重不同職業的勞動者,珍惜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幼兒教師還可以開展主題為“快樂的小農夫”“整理小達人”“垃圾分類”等比賽活動,豐富勞動教育形式。此外,幼兒園要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親子勞動研學活動、參觀農場活動、植樹活動、插秧活動等,讓幼兒在勞動生活中豐富勞動體驗,積累勞動經驗。
(五)實施多維評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指出,堅持科學評估,切實扭轉重結果輕過程等傾向,充分發揮評估的引導、診斷、改進和激勵功能,注重過程性、發展性評估。幼兒園勞動教育要以評價為導向,通過多元主體評價、多維度評價、多種形式評價,對幼兒勞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估,提高幼兒勞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想勞動、愿勞動、愛勞動。
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評價,要堅持多元主體評價的原則。在評價過程中,幼兒園管理者、幼兒教師、幼兒及家長都可以參與評價。幼兒教師在評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負責觀察和記錄幼兒在勞動活動中的表現,給出專業的評價和建議。幼兒也是勞動評價主體之一,可以對自己的勞動行為和勞動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評價同伴的勞動。教師結合幼兒的評價,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勞動需要。家長通過填寫調查問卷、參加家園共育活動等形式,參與幼兒園勞動教育評價,提出意見或建議。
在評價內容方面,幼兒園不僅要重視結果性評價,而且要深入挖掘勞動教育的價值,關注幼兒對勞動技能的掌握情況,重視幼兒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及勞動精神的培養,全面考查幼兒在勞動過程中的表現,避免勞動技能或勞動結果成為唯一的評價標準。
在評價形式上,幼兒園既要重視結果性評價,也要重視過程性評價,關注幼兒在勞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同時,幼兒教師應注重勞動情感的評價,了解幼兒在勞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可以通過成長檔案袋記錄幼兒在勞動競賽、講勞動課程故事、勞動觀察等過程中的表現,建立過程性、動態化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總之,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和吃苦耐勞的品質,以及對不同職業的認識和理解。幼兒園要重視勞動教育,積極探索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創新勞動教育形式,主動與家庭、社區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資源,為幼兒勞動創造條件,將勞動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讓幼兒在勞動過程中形成勞動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參考文獻
[1]馬雪琴,馬富成.新時代幼兒勞動教育課程化:價值、困境與實現路徑[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35(12):30-37.
[2]姜曉,胥興春.我國幼兒勞動教育實施現狀及路徑探析[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33(1):70-74.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新時代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建構的實踐研究”(2023B339)的階段研究成果。
(責編 歐孔群)
作者簡介:楊婷婷,1985年生,廣西河池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為幼兒園課程、幼兒園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