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衡陽地區農業部門通過實施優質糧油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工作,成功篩選并推廣了一批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穩產、抗性好、便于機械操作的水稻和油菜新品種。該舉措加速了農作物新品種的普及,提升了糧油作物的單產,確保了糧食生產的穩定與高產。針對當前工作,進一步提出要加大人才引進、強化糧油新品種的安全跟蹤評價及加速品種更新換代等策略建議。
關鍵詞:優質;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實踐;策略
Practice of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of New High-Quality Grain and Oil Crop Varieties in Hengyang City,Hunan Province
KUANG Sumiao1,TAN Xianbin1,LING Bingying2,LIU Chunhui1,
LIU Huawei1,LUO Renqiu3,JIANG Zhen4
(1Hengyang Ci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Hengyang 421001,Hunan;2Hengyang Coun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Hengyang 421200,Hunan;3Hengyang County Jiepai Tow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Hengyang 421246,Hunan;4Hengyang County Xidu Tow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Hengyang 421246,Hunan)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扎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擴大油菜面積等。202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確保糧食穩產豐產。為此,湖南省衡陽地區農業主管部門扎實開展了優質糧油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工作,積極引導農民選種優質糧油品種,推廣“稻油”等耕作模式。
湖南衡陽是全國重要的糧油作物種植大市。全市現有耕地面積39.13萬hm2,常年糧食生產面積46.67萬hm2以上[1],總產量穩定在300萬t以上;夏收油菜面積20萬hm2以上,油菜產量33萬t左右。為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引導優化全市農作物品種布局,助力優良品種推廣應用,指導農民科學選種用種,衡陽地區農業主管部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強農興市、富農為民”的號召,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優質糧油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體系。通過開展優質水稻、油菜新品種展示示范,引導農民選用、種植優質水稻和油菜新品種,加速優質糧油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提高優質糧油品種產量、改善糧油品質、增強本地糧油市場競爭力,確保了糧油安全,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繁榮發展,加快推進了鄉村振興步伐。
1 具體做法
按照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做好優質糧油新品種示范推廣工作的通知》要求,以衡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農技專家為主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在全市選擇糧油作物種植面積較大、基礎條件好、技術力量強、工作積極性高,并連續多年開展糧油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的縣(市、區)參與此項工作。
1.1 試驗品種及面積 從近5年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國家審定、湖南省審定及同一生態區引種備案的優質中稻水稻品種中優選10個品種;同時,從當地推廣種植面積較大的(超過66.67hm2)“雙低”油菜品種中選取12個作為試驗品種。展示示范的水稻和油菜品種分別設置了對照,確保了試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參與展示示范的水稻新品種有:臻兩優8612、晶兩優534、旱優73等10個品種,以Y兩優1號為對照;油菜新品種有:邡油777、慶油8號、灃油789等12個品種,以灃油737為對照。每個品種展示種植面積為133.4m2,示范種植面積為0.67hm2以上。
1.2 試驗地點 為提高試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全市選擇了6個交通便利、稻田集中連片、溝渠相連、排灌方便且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試驗基地,保證試驗地重金屬污染低風險、無禽獸為害、無檢疫性病害。具體實施該項目的地點涉及衡陽縣臺源鎮臺九村、衡南縣松江鎮荷葉坪村、寶蓋鎮樟樹村、祁東縣風石堰鎮蓮花村、永和村、衡東縣白蓮鎮譚家橋村。
1.3 試驗設計 嚴格按照《湖南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實施方案》和《湖南省水稻品種試驗觀察記載項目、方法及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科學管理,確保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2]。
1.3.1 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 播種育秧 水稻展示示范品種統一安排在4月23日播種,采用水育秧,秧齡30d。大田移栽 拉線分廂移栽,一隅一廂,栽培密度13000蔸/667m2,每蔸插足2粒谷秧苗。田間管理 同一熟期品種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播種、統一移栽、統一種植密度、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每項田間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內完成。大田每667m2施45%的復合肥30kg、尿素10kg作底肥,移栽后7d施尿素10kg、鉀肥10kg;大田采用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寸水打藥、夠苗曬田、有水孕穗、干濕壯籽的灌溉策略,收割前7d進行田間排水,斷水不能太早;大田病蟲害防治以當地植保植檢部門發布的病蟲情報為準,適時防治;大田鼠害在水稻孕穗期到抽穗期連續統一集中投放鼠藥。現場觀摩 8月下旬當品種進入蠟熟期時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會,邀請有關領導、農技專家、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大戶及種子企業代表等人員進行現場觀摩,開展“看禾選種、看禾定種”活動,促進農企對接,加大優良新品種的宣傳力度,引導農民選種優良品種。測產、收割 9月上旬為品種成熟期,此時應做好測產、考種工作,并及時進行收割。
1.3.2 油菜新品種展示示范 播種 油菜展示示范品種統一于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種,采用穴播方式種植。田間管理 根據油菜各個生長階段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施足底肥,巧施追肥,噴施硼肥,注意防治油菜蚜蟲、菌核病,并做好田間記載。現場觀摩及測產 4月下旬組織有關專家、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大戶及種業企業代表參與現場觀摩,并做好測產、考種工作,及時進行收割。
1.3.3 成果應用 收集、匯總田間記載資料,對參與試驗的水稻和油菜新品種實施現場評估,通過打分形式全面、客觀且科學地衡量各品種的產量潛力、抗逆性能以及適應性等關鍵特性,及時整理并提煉出綜合配套的栽培技術體系,旨在為全市范圍內篩選并推廣高產優質的農作物新品種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此外,積極總結工作實踐中的有效方法和寶貴經驗,與周邊縣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2 主要經驗
2.1 構建農作物新品種高效推廣平臺 通過開展優質糧油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進一步深化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戶選種”的市場經濟模式。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是農業主管部門推進種業“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積極轉變種業管理方式,強化事后監管,明確主體責任;轉變管理理念,樹立服務意識[3],農業部門規劃并實施千億斤糧食提升工程,大力加強新品種展示示范園區建設,從而為新品種的推廣提供了科學的試驗平臺。各種業企業依托各縣(市、區)的展示示范園,集中展示其優質品種,既降低了企業的展示成本,還取得了顯著的宣傳推廣效果;農業種植合作社、當地種植大戶以及普通農戶通過現場觀摩,能夠直觀地了解水稻、油菜新品種的實際表現,從而為來年選種提供了明確的參考。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平臺不僅成為了新品種比拼的擂臺、科研成果展示的舞臺,還是龍頭企業風采的展臺以及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2]。
2.2 提升糧油作物單產,保障糧食穩產增產 通過開展優質糧油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有效促進了種業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加速了優質糧油新品種的推廣步伐。截至目前,良種覆蓋率已達到96%以上,且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衡陽地區農業部門依據糧油新品種展示示范結果,成功集成了一套高效、可復制的糧油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在此基礎上,農業部門從參試品種中遴選出適應衡陽地區氣候和耕作條件的優質新品種進行重點推介,每年定期向全市推薦12個優良品種[1]。同時,針對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品種,相關部門及時向有關單位發出預警[4]。根據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的統計結果,2023年衡陽全市糧食總產量314.52萬t,同比增長1.96%;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亦有所提升,達到29.62kg/hm2,比2022年增加0.6kg/hm2,增幅2.07%。
3 建議
3.1 強化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 鑒于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工作面臨的條件艱苦、待遇偏低等問題,加之原有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人員老齡化嚴重并逐步退休,導致人才斷層現象突出。盡管近年來市縣農業部門已引進了一批高層次農業專業技術人員,但受限于單位編制緊張及各部門年輕人員匱乏等實際情況,真正投身一線新品種推廣的技術人才仍顯不足。為此,建議加大特崗人員招聘力度,定向培養一批專注于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的專業人才,并拓寬人才引進渠道,以充實隊伍力量,完善優質糧油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服務體系。
3.2 加強糧油新品種安全跟蹤評價體系建設 隨著種業市場化的加速推進,農作物新品種試驗、審定和市場準入機制的調整,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和登記數量大幅增加。面對豐富多樣的新品種,種子使用者往往難以選擇,且新審定品種在當地種植的適應性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建議各級農業部門主動擔責,建立健全新品種安全跟蹤評價體系,全面考察新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穩產性、豐產性和抗逆性,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3.3 加快新品種更新換代進程 現代農業正從勞動密集型向集約化生產轉型,輕簡化栽培和全程機械化操作已成為必然趨勢。以油菜生產為例,通過一次性機械施肥、點播播種,實施機械噴藥、施肥進行田間管理,以及機械收割、晾曬、脫粒等收獲環節,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油菜籽商品品質。因此,各級農業部門應充分利用糧油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篩選出一批適宜機械化作業的高產、優質、抗倒伏糧油新品種,加速推進糧油新品種的更新換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粟亮,譚咸彬,凌丙英,劉蘭蘭,唐小涵,任福生,鄧堯平,劉桂友.湖南衡陽農作物種業發展現狀及建議.中國種業,2023(1):54-56
[2] 凌丙英,雷苗琳,譚咸彬,李潔,陳燦,劉桂友,梁蓉,劉標,譚錚.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的實踐與思考.中國種業,2021(5):
39-41
[3] 曹冰兵,譚咸彬,劉劍眉,劉章生,李晴,劉彪,譚錚,尹水衛.宣傳貫徹新《種子法》 全面推進依法治種.中國種業,2018(6):37-39
[4] 譚咸彬,雷苗琳,劉章生,曹冰兵,魏賤生,歐陽艷,尹水衛.加強農作物品種安全跟蹤評價工作的思考.中國種業,2018(3):10-12
(收稿日期: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