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的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影響因素與機制研究

2025-04-21 00:00:00聶黎莎田文利金昳欣喬花芳謝雙玉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5年2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摘要 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因素研究對守護該地區的脫貧攻堅成果意義重大。以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為指導,從家庭(微觀系統)、社區(中觀系統)、社會(宏觀系統)三個層級闡述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理論假設的基礎上,利用從恩施州的18個旅游村收集的一手數據,運用混合方法實證檢驗了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因素,并分析了其機制。結果表明:①家庭、社區、社會三級系統因素均對農戶的生計韌性產生了顯著影響;②不同因素的影響強度依次為生計方式(旅游參與型)gt;村莊海拔gt;家庭規模gt;社會投資力度gt;村干部執政能力;③這些因素對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存在三重機制,一是旅游參與起決定作用,二是家庭、社區、社會系統因素的影響呈層級遞減特征,三是家庭、社區、社會系統間存在動態相互影響關系;④據此,針對家庭、社區和社會三級系統,構建“內生轉型-基層治理-社會協同”的三維優化路徑,為山區旅游地可持續脫貧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 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592.7;F323.8" DOI:10.16152/j.cnki.xdxbzr.2025-02-021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and their mechanism influencing rural households’" livelihood resilience in mountainous tourist areas based o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Taking 18 villages in Enshi Prefecture as cases

NIE Lisha1,2, TIAN Wenli1, JIN Yixin1, QIAO Huafang1,3,4, XIE Shuangyu1,3,4

(1.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Business School,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3.Wuhan Branch of China Tourism Academy, Wuhan 430079, China;

4.Hubei Tourism Research Institute 〔Hubei Provincial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Social Sciences〕,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n the factors and their mechanism influencing rural households’livelihood resilience in mountainous tourist are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ustain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social ecological system, this paper reveal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rural households’ livelihood resilience (LR) in mountainous tourist areas and proposed a set of hypotheses to be empirically examined. Then we examined the hypotheses by using first-hand data collected from 18 tourist villages in Enshi Prefecture which is a typical mountainous area and mixed methods, and explored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Firstly, some factors of family, community and social system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households’ LR. Secondl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is as follows: livelihood mode (tourism participation)gt; village altitudegt;" household sizegt;social investment intensitygt;village cadres’ competence. Thirdly these factors affect households’ LR following three main mechanisms: ① tourism participation is essential; ②the influence of family, community and society is cascading; ③the relationship among family, community and society is interconnected and dynamic. Finally, ④a three-dimensional optimization path of \"endogenous transformation, grass-root governance and social synergy\" was proposed to help mountainous tourist areas keep themselves out of poverty.

Keywords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mountainous tourist destination; households’ livelihood resili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自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成為我國長期的工作重點。山區旅游地兼具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脆弱、貧困人口集聚等多重特性,成為我國返貧監控的重點區域1。旅游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其農戶的生計渠道,增加了農戶的學習機會1,但也讓農戶面臨更為復雜的社會環境,從而影響農戶脫貧成果的穩定性2。在此背景下,關注山區旅游地農戶的生計韌性及其影響因素,并系統解析各要素對農戶生計韌性的作用機制,能為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提升提供決策依據,助力山區旅游地實現長效脫貧。

農戶生計韌性旨在反映農戶抵御貧困,實現自身發展的能力,其影響因素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學者們多以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經濟落后地區或易地扶貧搬遷地區的農戶為研究對象1,采用障礙度3-5、多元Logistic回歸6、灰色關聯模型7等方法識別農戶生計韌性評價指標體系中的關鍵影響因子;或者采用多元回歸8-9、方差分析5、雙重差分10、地理加權回歸11等方法探索農戶生計韌性的外部影響因素,包括農戶應對自然災害的策略12、土地綜合整治等政策3, 10, 13、農戶生計類型14-15、地理區位5、社區建設水平11等。也有研究運用方差分析1、三級編碼16、障礙度模型7, 17、作圖比較18等方法探索了旅游地或山區農戶生計的影響因素,包括生計方式等家庭因素,社區管理水平等社區因素,政策等社會因素。

上述研究為本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仍存在一些不足。①對旅游地的關注不足。旅游促進了農戶生計的轉型升級,增強了農戶的生計韌性,但其生計韌性水平是否能穩定維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值得關注。②對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不足,存在“自己解釋自己”的問題3, 5-7, 9,即將生計韌性的部分評價指標作為其影響因素。③現有研究多聚焦單一層級的影響因素分析,缺乏系統性的跨層級作用機制探討,尤其對家庭、社區、社會系統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及動態演化規律尚未充分揭示。

因此,本研究以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為指導,在從家庭、社區、社會三個層級系統揭示農戶生計韌性關鍵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利用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恩施州)的18個旅游村收集的問卷調查數據,運用回歸分析方法實證檢驗這些因素的作用,并根據結果分析顯著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最后提出由“內生轉型-基層治理-社會協同”組成的三維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優化路徑,為山區旅游地可持續脫貧提供決策和實踐參考。

1 理論分析

社會生態系統理論是由美籍俄羅斯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來的,后經扎斯特羅(Charles H.Zastrow)等學者得到了不斷發展。該理論融合了系統學、社會學和生態學理論,試圖從人類所處的社會環境(即社會生態系統)來考察、解釋人類行為19,強調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20。它打破了從個體自身來解釋其行為的傳統思維方式,主張從微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和宏系統、或者從微觀、中觀、宏觀等多個層級系統來揭示人類行為包括成長的原因。其中,微觀系統指處在生態系統中的看似單個的個體,這些個體既是生物的、也是社會的系統類型;中觀系統是指與個體接觸的小規模群體,如家庭、職業群體等;宏觀系統則是比小規模群體更大一些的社會系統,例如文化、社區等19

旅游的介入加劇了山區農戶生計環境的復雜程度,使得該地區農戶的生計韌性不僅受其家庭自身,也受其所在社區以及廣泛社會因素的深刻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系統性地分析處于復雜環境中的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因素,才能有效揭示山區旅游發展與農戶生計韌性的互動關系。在山區旅游地,家庭是農戶抵御風險的核心單元,但其生計決策受社區資源供給的直接影響,而社區資源的分配又依賴于社會的政策支持和資本投入。可以說,農戶的生計韌性是家庭、社區、社會這3個跨層級系統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遭遇擾動的情況下,3個層級系統間的原有平衡將被打破,需要通過反饋機制重新適應來建立新的平衡。例如,社會系統中的政府資金投入可能推動社區基礎設施升級,進而改變農戶(家庭)的生計策略,層級聯動式地影響農戶的生計韌性。因此,根據社會生態系統理論,需要從家庭(微觀系統)、社區(中觀系統)、社會(宏觀系統)3個層級來揭示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因素(見表1)。

1.1 家庭系統的影響因素

農戶的家庭系統是由其家庭成員個體及其之間的互動關系等要素構成的整體,是影響農戶生計韌性的微觀系統;該系統自身的特征及其與社會互動的情況都會對其生計韌性產生影響。首先,生計方式反映農戶家庭的主要謀生方式,山區旅游地農戶受到所處社區、社會的影響選擇不同的生計活動,包括務工務農、參與旅游發展、享受政府補貼等,生計方式的不同會直接帶來不同的生計結果,從而影響農戶的生計韌性。已有研究表明,旅游參與類農戶由于其生計方式更多樣,其生計韌性強于非旅游參與類農戶,而補貼依賴型農戶由于缺乏適應變化所需的資本、社會關系等條件而生計韌性最差1, 21。其次,戶主一般是農戶家庭的主要決策者,其年齡可能對農戶的生計韌性有較大影響,因為年齡較大的戶主對新知識、新技術和新信息的學習和接受程度不高,進行生計決策時往往更保守22,因此從脆弱性環境中恢復的能力會越弱23。最后,反映人口數量的家庭規模是農戶的重要特征之一,規模越大,創造更多經濟收入的機會就越大,也就能更好地應對不利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增強抵抗外部風險的能力8, 23-24,從而具有更強的生計韌性。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H1:生計方式為旅游參與型的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高。

H2:戶主年齡越大的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低。

H3:家庭規模越大的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高。

1.2 社區系統的影響因素

農戶的社區系統是由其所在社區(在山區就是村)的區位、環境、人際關系、文化氛圍、管理機制等要素構成的整體,是影響農戶生計韌性的中觀系統;該系統中能被農戶直接接觸到的社區資源會對農戶生計韌性產生影響。首先,山區旅游地農戶所在村的區位(與鄉鎮中心的距離)是影響其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25,距離越近的村不僅擁有更廣闊的客源市場,而且更容易吸引旅游投資,農戶的生計選擇也相對更多,能享受更好的社會資源。其次,山區旅游地普遍偏好發展民宿等避暑度假產業26,這時,在村莊建設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其海拔越高,旅游吸引力會越強,客源也會更多,農戶從中謀生的機會也就更多、更穩。再次,村干部的執政能力影響甚至決定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從而影響村民從中獲利的情況11和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一般,村干部的文化水平越高,法制觀念越強,經驗越豐富,執政能力會越強,越能保障村農戶的生計韌性11。最后,農戶所在村旅游參與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區旅游氛圍,并推動當地旅游市場的擴大和基礎設施的完善27,增強農戶的基本社會保障,增強農戶的生計韌性。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H4:距離鄉鎮中心越近的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高。

H5:所在村海拔越高的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高。

H6:所在村干部執政能力越強的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高。

H7:所在村旅游參與度越高的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高。

1.3 社會系統的影響因素

農戶的社會系統是由廣泛的社會制度、社會關系、文化觀念等要素構成的總體,是影響農戶生計韌性的宏觀系統;該系統是影響農戶生計韌性的社會背景,會通過中觀系統作用于農戶。首先,政府資金支持包括專項發展資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專項補貼資金等,是政府調控和促進山區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是幫助農戶抵御各種內外部擾動的主要手段,是農戶生計的重要保障28。其次,社會投資是山區旅游地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前期能夠撬動山區旅游地的發展,后期也是市場營銷、接待服務、環境建設、創新升級等方面的重要資金來源27,因此,山區旅游地吸納的社會投資越多,旅游建設會越完善,為農戶生計韌性維持提供的機會就越多。最后,旅游市場的發展情況既是當地經濟、政策等因素共同影響下的結果,也會影響旅游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居民的生產生活,旅游市場越活躍(游客量越大),旅游產業發展會越好,能為農戶提供的就業、收入等機會就越多,也就越有助于農戶生計韌性維持。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H8:政府資金支持度越大,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高。

H9:社會投資力度越大,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高。

H10:旅游市場越活躍,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高。

2 研究區概況、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概況

恩施州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區的一部分,農戶生計脆弱性問題突出,但旅游資源稟賦高,對于研究山區旅游發展與農戶生計之間的關系具有典型意義1。其中,恩施市、建始縣、宣恩縣、利川市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多處高品質旅游區,兼具生計環境復雜、旅游發展較好等特性,為研究旅游發展背景下農戶的生計韌性問題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因此,調研組選擇這4個縣市的18個旅游村(詳見謝雙玉等1文的圖1)開展調研1

2.2 數據來源

2.2.1 調查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主要包括農戶基本信息和生計韌性評價指標兩部分內容。前者涉及農戶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規模、收入來源、家庭年收入、農戶類型(脫貧戶與返貧戶)等相關信息;后者包括謝雙玉等構建的農戶生計韌性評價指標體系的20個通俗易懂的測量題項28

2.2.2 問卷調查實施

研究小組于2021年7月10—20日分別前往18個樣本村展開調研。采用隨機入戶與農戶進行面對面交談式問卷調查,當場回收問卷,最終共完成問卷456份,剔除回答信息不完整、邏輯有誤等的無效問卷后,獲得有效問卷432份,有效率為94.74%。此外,2023年2月2日,研究小組通過電話訪談了18個樣本村村委會負責人,獲取了關于村干部執政能力、村旅游參與度、政府資金支持度、社會投資力度、旅游市場活躍度的數據。

2.2.3 樣本的基本信息

如表2所示,有效樣本中,男女比例相當,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占近八成,學歷普遍較低;以土家族為主(占71.06%),其次為漢族(占23.38%);家庭年收入多在1萬元以上,收入來源主要為外出務工(占62.73%)。樣本的結構特征與恩施州的基本情況相符,具有代表性。

2.3 研究方法

利用筆者們前期研究評價得到的樣本村農戶的生計韌性水平及其3個維度緩沖能力、自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分別為因變量來檢驗其影響因素,農戶生計韌性水平由緩沖能力、自組織能力、學習能力3個維度構成,分別反映了農戶依靠自身資產、技能及社會互動來緩沖變化,實現進一步發展的能力28

2.3.1 農戶生計韌性影響因素的分析方法

為消除數據指標間存在的數量級、量綱等問題對最終評價結果產生的影響,首先采用標準化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化計算公式為

X′ij=Xij-λjminλjmax-λjmin。

式中:Xij為原始數值;λjmin為原始數值的最小值;λjmax為原始數值的最大值;X′ij為標準化之后的數據。

而后,由于農戶的生計韌性可能同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分析前述影響因素(自變量)對農戶生計韌性(因變量)的作用關系。回歸模型為

Y=α+X1β1+X2β2+…+X10β10+ε。

式中:Y是因變量,即農戶的生計韌性、緩沖能力、自組織能力或學習能力;X1,X2,…,X10是自變量,即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因素,編號和名稱與表1同;ε為擾動項;α為常數項;β1,β2,…,β10為待估參數。

2.3.2 農戶生計韌性影響機制的分析方法

以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為指導,結合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采用質性分析方法解析家庭、社區、社會系統影響因素的作用路徑及動態演化規律,揭示關鍵影響因素的作用方向與協同效應,并據此構建農戶生計韌性的系統提升方案。

3 結果分析

3.1 基本描述統計

表3為各變量的基本描述統計。農戶生計韌性的均值為0.283,各維度中緩沖能力表現最佳,學習能力次之,自組織能力最弱。在自變量中,家庭系統中,農戶生計方式(X1)以務工務農型為主(占比69.68%),補貼依賴型農戶最少(占比6.48%);戶主年齡(X2)的離散程度較高,而家庭規模差異較小。社區系統中,村莊海拔(X6)的實際觀測值介于500~1 407 m(均值1 012.24 m),表明研究區大多為低山和中低山區域29,擁有較好旅游開發條件;村干部執政能力(X4)均值最高(0.687),而村旅游參與度(X7)均值最低(0.237),表明各村村干部的治理能力較高,但旅游產業滲透率仍待提升。社會系統中,政府資金支持度(X8)的標準差最大(0.302),表明政策資源分配存在較大區域差異;社會投資力度(X9)均值最高(0.617),說明外部資本較支持鄉村發展;旅游市場活躍度(X10)則處于較低水平(0.172),凸顯山區旅游地市場動能不足的現狀。

3.2 相關分析結果

運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系數分別檢驗類型變量X1(生計方式)和其他9個變量與農戶生計韌性及其3個維度的相關關系,結果如表4、表5所示。如表4所示,X1(生計方式)與農戶生計韌性及其3個維度均有顯著相關關系,表現為旅游參與型農戶的生計韌性(0.39)及其3個維度的均值均顯著高于其他兩類。

如表5所示,農戶生計韌性與X3(家庭規模)、X4(村干部執政能力)、X6(村莊海拔)、X7(村旅游參與度)、X8(政府資金支持度)和X9(社會投資力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與X2(戶主年齡)、X5(到鄉鎮中心的距離)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而與X10(旅游市場活躍度)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故在后續分析中剔除X10。緩沖能力與各自變量的相關關系基本與生計韌性一致,但與X10之間也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自組織能力則與X3、X6、X7、X8和X9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與X5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而與X4、X2、X5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故在后續分析中剔除這幾個變量;學習能力只與X3、X6、X7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與X2、X5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與其他變量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故在后續分析中剔除這些變量。

3.3 回歸分析結果

借助SPSS26.0分析自變量對因變量(農戶生計韌性及其3個維度)的影響方向及作用強度,得到表6所示的結果。在Y為農戶生計韌性的回歸模型中,調整后的R2為0.520,表明模型中的自變量可解釋Y的變異的52.0%,模型比較可靠;同時,DW統計量為1.757,接近2,說明殘差獨立,結果較好;F檢驗值為47.633(p=0.000lt;0.001),表明9個自變量中至少有1個對Y(農戶生計韌性)產生顯著影響。同理,Y為緩沖能力、自組織能力、學習能力的模型也都成立且結果真實有效。

3.3.1 家庭系統因素對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

在家庭系統中,旅游參與型農戶的生計韌性顯著高于補貼依賴型農戶(β=0.751, plt;0.01),并且其緩沖能力、自組織能力和學習能力也都顯著高于補貼依賴型,表明農戶參與旅游發展有助于提升農戶的生計韌性,而且是全方位提升;而務農務工型農戶只有緩沖能力、學習能力顯著高于補貼依賴型,而其自組織能力甚至顯著低于后者,致使其生計韌性與后者無顯著差異(β=0.130, pgt;0.05);這表明生計方式為旅游參與類的農戶生計韌性水平越高,而傳統生計方式對農戶生計韌性的改善作用有限,H1得到驗證。戶主年齡對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系數雖然為負,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β=-0.026,pgt;0.05),而該變量對緩沖能力的影響顯著為負(β=-0.108,plt;0.01),因此,H2只部分得到驗證。這可能是由于在現代農村,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家庭觀念的轉變,家庭中的決策權不一定由長者來掌握,而由家庭中知識經驗最豐富的人或由家庭成員共同商量決定,因此戶主年齡的作用不顯著。家庭規模(X3)顯著正向影響農戶的生計韌性(β=0.115,plt;0.01),而且主要是通過顯著影響農戶的緩沖能力和自組織能力來實現的,表明規模越大的家庭,勞動力資源越豐富,生計韌性水平越高,H3得到驗證。

3.3.2 社區系統因素對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

社區系統的4個因素中,只有村莊海拔(X6)和村干部執政能力(X4)的影響作用顯著,而且前者的作用較大(β=0.144, plt;0.01),后者的作用較弱(β=0.094, plt;0.05),但二者都是通過影響農戶的緩沖能力來影響其生計韌性的,表明高海拔地區的避暑資源和獨特景觀確實讓旅游地具有較強競爭力,為農戶積累更多生計資本提供了良好的社區環境,社區基層治理能通過政策執行與資源整合提升農戶的物質資本,也為農戶其他生計資本保障提供了有利條件,H4、H6得到驗證。但是,到鄉鎮中心的距離(X5)和村旅游參與度(X7)的影響不顯著,前者可能是因為恩施州山區旅游地的交通條件普遍改善,區位劣勢的制約作用就不明顯,因此H5未得到驗證;后者可能是由于恩施州鄉村旅游發展中,農戶由于資金、技術、知識等不足而尚未成為主要參與群體,同時,山區旅游地客源有限,村旅游參與度高的話會增強內部競爭,導致旅游經營困難,從而降低農戶的生計韌性,故H7未得到驗證。

3.3.3 社會系統因素對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

在社會系統中,社會投資力度(X9)顯著影響農戶的生計韌性(β=0.112, plt;0.05),并且主要是通過影響農戶的緩沖能力來實現的,這表明外部資本的注入可完善產業鏈,創造就業機會,從而增強農戶的物質及金融資本,提升其抗風險能力,因此,H9得到驗證。而政府資金支持度(X8)的影響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在發展過程中,政府資金主要用于村莊基礎設施建設,而用于游樂設施建設、營銷宣傳等方面的投入較少,因此對農戶生計的直接影響有限;此外,政府資金的支持是否有助于農戶生計韌性的提升與資金的利用方式和效率有關,例如某樣本村雖然獲得較多幫扶資金,但村領導將其用于河道整修項目,最后反而造成了河道生態的破壞,影響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阻礙了農戶生計韌性的提升,故H8未得到驗證。

3.4 影響機制分析

結合上述多元回歸分析的結果,遵循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強調從家庭、社區、社會不同層級來揭示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影響因素的思路,歸納總結家庭、社區、社會系統因素對農戶生計韌性影響的跨層級作用機制。

3.4.1 旅游參與是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決定因素

如表6所示,旅游參與型生計方式對農戶生計韌性的回歸系數為0.751(plt;0.01),顯著高于其他解釋變量,表明旅游參與對農戶的生計韌性具有基礎性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旅游參與為農戶提供了住宿接待、餐飲服務、手工藝品銷售等多元化經營渠道,構建了非農收入體系,有效降低了農戶對傳統農業的單向依賴,從而有效分散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外部沖擊風險。調研數據顯示,研究區內旅游參與型農戶年均收入達16.83萬元,分別是務農務工型(5.82萬元)和補貼依賴型(1.81萬元)農戶的2.9倍和9.3倍,提供了有力證據。其次,旅游參與重塑了農戶的資本積累路徑。參與旅游經營的農戶不僅擁有更豐富的物質資本積累,還能通過政策扶持、投資引入等渠道拓展社會資本。特別是與游客的持續互動,能形成知識交換網絡,提升其自組織能力和學習能力。這與務農務工型農戶形成鮮明對比——后者受限于重復性勞作和外部依賴型工作模式,其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積累均顯不足。最后,旅游業發展和旅游參與從根本上改變了貧困陷阱的生成機制,打破了“自然條件制約-收入單一-抗風險能力弱”的惡性循環。因此,可以說,旅游參與通過收入結構優化、資本要素重構和發展能力培育三重機制,顯著提升了農戶應對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外部沖擊的韌性水平。

3.4.2 家庭、社區、社會系統因素的影響呈層級遞減特征

農戶生計韌性受三級系統因素影響,其作用強度呈現“家庭gt;社區gt;社會”的層級遞減特征。作為核心決策單元的家庭系統,通過生計資本積累機制與自主決策對農戶生計韌性產生直接作用。其中,農戶生計方式選擇作為家庭系統關鍵要素,通過收入結構、社會網絡與人力資本三條路徑直接作用于生計韌性,其標準化系數顯著高于其他要素。社區系統因素因為空間鄰近性而發揮次級直接影響,并主要通過資源再分配與在地化治理來實現。例如,當村干部執政能力較強時,可通過拓寬經營渠道、優化公共環境及增加技能培訓等方式,提高農戶生計韌性。社會系統因素的影響則需通過“政策傳導-社區響應-家庭接收”的鏈式路徑產生間接作用,因此具有顯著的層級衰減特征。如社會投資的效應需要通過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集群培育等中介變量來實現,這種跨層級的信號衰減導致其對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有限。

3.4.3 家庭、社區、社會系統間存在動態相互影響關系

基于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的跨層級分析理念,農戶生計系統呈現典型的層級嵌套特征。家庭、社區和社會各子系統間具有“雙向作用-動態適應-協同演進”的交互機制30。一方面,在自上而下的反饋路徑中,社會系統通過制度約束、文化滲透和資源交換效應塑造和重構社區發展環境;而社區系統則通過村干部和其他精英帶動和公共品供給直接左右家庭決策,進而影響農戶生計韌性的變化。另一方面,在自下而上的反饋路徑中,農戶生計韌性提升會觸發家庭系統要素的重組,如推動家庭發展模式轉型,進而通過產業聯動效應推動社區經濟結構轉變;這種轉變經社區層面集聚放大后,可能引致社會系統物質、文化、制度的轉變和調適。另外,各級系統的主要參與者是推動整個社會生態系統發展的主要力量,不同層級系統主體間的高效配合是社會生態系統有機運作的關鍵。因此,農戶生計韌性的提高需要家庭、社區、社會系統間互動互惠、和諧統一,也需要各層級系統主體間的相互溝通、有效配合。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本研究以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為指導,從家庭(微觀系統)、社區(中觀系統)、社會(宏觀系統)3個層級闡述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理論假設的基礎上,利用從恩施州的18個旅游村收集的一手數據,運用混合方法實證檢驗了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因素,并分析了其機制。主要結論如下。

1)家庭、社區、社會三級系統均有因素對山區旅游地農戶的生計韌性產生了顯著影響。家庭系統中的農戶生計方式(旅游參與)、家庭規模顯著正向影響農戶的生計韌性,且前者的作用最大;社區系統中的村干部執政能力、村莊海拔也都正向影響農戶的生計韌性,但作用都較弱;社會系統中只有社會投資力度正向影響農戶的生計韌性,作用也不大。而且,這些因素都主要通過影響農戶的緩沖能力維度來影響其生計韌性,除了旅游參與和家庭規模外,都對農戶的自組織能力和學習能力沒有顯著影響。相比已有研究多從家庭、社會等單一方面分析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因素4,31,本研究嘗試以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為指導從多層級系統探索這一問題,更系統、更全面,同時也更合理,避免了將評價指標自身作為影響因素納入分析,避免了“自己解釋自己”的怪圈。

2)從影響機制來看,首先,山區旅游地農戶的生計韌性受到旅游參與的決定作用,即發展并參與旅游是山區旅游地農戶提升其生計韌性的最有效途徑;這與之前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1,32。其次,家庭、社區、社會系統因素的影響呈層級遞減特征,即家庭系統因素對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程度最大,社區系統因素次之,社會系統因素最弱,這與杜本峰等33在研究困境家庭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時得到的結論較吻合。最后,家庭、社區、社會系統間存在動態相互影響關系,即這三個子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系統要素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影響農戶的生計韌性,同時,農戶生計韌性的發展改變著社會生態系統。

4.2 建議

根據前述研究結論,針對家庭、社區、社會三級系統,構建“內生轉型-基層治理-社會協同”的三維優化路徑,為山區旅游地可持續脫貧提供實踐參考。

1)家庭層面上,促進生計轉型升級,增強農戶內生發展動力。旅游參與型農戶應積極學習專業的經營技能,拓展自身的社交網絡,培養新媒體傳播意識,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升級。尚未參與旅游的農戶應借助當地發展旅游的機會,積極謀劃生計轉型。務農型農戶,可嘗試從單一的農業生產轉向經營民宿、土特產店鋪、文創產品、文化演藝等,以此增加家庭的收入來源并促進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在外務工型農戶、大學生等知識分子群體,可以利用自身資源,返鄉創業,以此提高村莊旅游發展的生命力。補貼依賴型農戶應根據家庭勞動力條件,適當參與特色手工、景區保潔維護等活動,增強自身的發展能力。

2)社區層面上,整合村莊發展優勢,提升社區村干部執政能力。一方面,村委會干部和鄉村精英應努力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通過建立“村干部能力考核體系”、引入第三方機構制定個性化治理方案等方式著重解決村莊資金利用效率不高、干群溝通不暢、農戶旅游參與積極性不高等突出問題。另一方面,應整合村莊資源,實現差異化發展。高海拔村莊應打造“避暑康養產業集群”,聯合周邊村莊開發聯票制旅游線路,避免同質競爭;近鄉鎮村莊,應建設“旅游服務綜合體”,整合餐飲、交通、購物等功能,形成區域旅游集散中心;文化特色村莊,可設立“非遺傳承保護基金”,支持土家族歌舞、手工藝等文化體驗項目開發。

3)社會層面上,關注山區旅游產業,推動山區發展模式更新。首先,政府及企業應給予山區發展更多支持,政府應完善相關政策,鼓勵更多社會企業參與鄉村旅游建設和發展,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更多技術、資金、人才資源;其次,應積極探索以政府、企業、農戶等為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山區旅游發展模式更新,保障農戶個人利益訴求的實現;最后,游客作為山區旅游地發展的重要主體之一,應努力約束自身行為,主動維護山區旅游環境,增強與山區居民的交往,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

4.3 討論

山區旅游地是我國重點返貧監控區域,受制于較差的先天自然和地理條件,山區發展相對遲緩,易滋生貧困。旅游的介入為山區發展提供了良好路徑選擇,但與其他地區相比,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因素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比如,山區旅游地農戶的發展雖然也受生計方式、村干部執政能力、社會投資情況等因素影響,但由于山區獨具特色的避暑、高山休閑等旅游功能,村莊海拔是影響農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比社會投資力度、村干部執政能力、家庭規模等都更強。再比如,相較平原地區,山區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量更大,對資金的合理分配要求更高,但政府的直接資金支持有限,同時村干部對政府資金分配及利用效率不高,因此,政府資金支持度對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不顯著,這表明政府在促進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的提升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基于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的多層級分析框架,本研究發現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是家庭、社區、社會系統協同作用的結果,這不僅證明了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在復雜生計環境中的解釋力,也揭示了跨層級責任主體功能的差異。家庭系統作為微觀單元,通過生計方式轉型和人口規模優勢影響農戶生計韌性,是農戶抵御風險的核心行動者;社區系統作為中觀樞紐,其村干部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地理優勢的發揮,是農戶生計韌性保障的關鍵媒介;社會系統則通過外部資本注入等構建宏觀保障網絡;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農戶的生計韌性。

最后,針對本研究利用的是靜態數據,機制分析采用的是質性分享等不足,未來可進行多次調研,把握其動態變化規律;也有必要使用定量方法檢驗影響機制結論的合理性;同時,本研究的結論是否適用于不同山區旅游地也值得研究。

參考文獻

[1] 謝雙玉,田文利,聶黎莎,等. 山區旅游地不同生計策略類型農戶生計韌性的比較研究——以恩施州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23, 30(5): 435-442.

XIE S Y, TIAN W L, NIE L S, et al.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livelihood resilience of farmers with different livelihood strategies in mountainous tourist destinations: Taking 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23, 30(5): 435-442.

[2] 黨佩英,黎潔,任林靜. 鄉村旅游對西部山區農戶貧困脆弱性的影響[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2, 43(6): 1054-1065.

DANG P Y, LI J, REN" L J. lmpacts of rural tourism on rural households’ poverty vulnerability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western China[J].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22, 43(6): 1054-1065.

[3] 郭蕾蕾,尹珂. 田園綜合體建設對農戶生計恢復力的影響——以重慶市忠縣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0, 41(9): 136-145.

GUO L L, YIN K. Impact of rural complex construction on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taking Zhongxian County, Chongqing as an example[J].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20, 41(9): 136-145.

[4] 劉嘉樂,馬慧強,席建超,等. 遺產型旅游目的地居民生計韌性測度及影響因素——以山西平遙古城為例[J]. 旅游學刊, 2023, 38(7): 70-83.

LIU J L, MA H Q, XI J C, et al. The measure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ivelihood resilience in heritage tourism destinations: A case study of Pingyao Ancient City, Shanxi Province[J].Tourism Tribune, 2023, 38(7): 70-83.

[5] 溫騰飛,石育中,楊新軍,等. 黃土高原半干旱區農戶生計恢復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榆中縣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8, 39(5): 172-182.

WEN T F, SHI Y Z, YANG X J, et al. The resilience of farmers’ livelihood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emiarid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 case study of Yuzhong County[J].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8, 39(5): 172-182.

[6] 張麗瓊,曾祥虎. 強震后農戶生活恢復力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1, 42(11): 168-179.

ZHANG L Q, ZENG X H. Post-earthquake farmers’ life recover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J].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21, 42(11): 168-179.

[7] 何艷冰,張娟,喬旭寧,等. 精準扶貧背景下貧困山區農戶生計恢復力研究——以河南秦巴山片區為例[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20, 34(9): 53-59.

HE Y B, ZHANG J, QIAO X N," et al. Rural households’ livelihood resilience in poor mountainous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 case study of Qinba mountain areas in Henan province[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0, 34(9): 53-59.

[8] 李聰,王磊,康博緯,等. 易地移民搬遷農戶的生計恢復力測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39(4): 38-47.

LI C, WANG L, KANG B W, et al. Measure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ivelihood resilience of relocated migrants[J].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9, 39(4): 38-47.

[9] 劉偉,黎潔. 提升或損傷?易地扶貧搬遷對農戶生計能力的影響[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19, 24(3): 210-218.

LIU W, LI J. lmprove or damage: The effect on livelihood capability of rural households of Relocation and Settlement Project[J].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9, 24(3): 210-218.

[10]吳詩嫚,祝浩,盧新海. 土地綜合整治對農戶生計韌性的影響效應及機制分析——以湖北省部分縣市為例[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3, 44(6): 1002-1013.

WU S M, ZHU H, LU X H. Impact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on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A case study of some counties in Hubei Province[J].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23, 44(6): 1002-1013.

[11]王銀,葉文麗,吳孔森,等. 生態脆弱區鄉村建設水平對農戶生計恢復力的影響——以黃土高原佳縣為例[J]. 經濟地理,2023, 43(2): 181-189.

WANG Y, YE W L, WU K S, et al. Effects of rural construction on household livelihood resilience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A case study of Jia County on the loess plateau[J].Economic Geography, 2023, 43(2): 181-189.

[12]SPERANZA C I. Buffer capacity: capturing a dimension of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in Africa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J].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3, 13(3): 521-535.

[13]TANNER T, LEWIS D, WRATHALL D, et al. Livelihood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5, 5(1): 23-26.

[14]QUANDT A. Measuring livelihood resilience: The household livelihood resilience approach (HLRA)[J]. World Development, 2018, 107: 253-263.

[15]鄭殿元,黃曉軍,王晨. 陜北黃土高原農戶生計恢復力評價及優化策略研究——以延川縣為例[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0, 34(9): 9-16.

ZHENG D Y, HUANG X J, WANG C.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and its optimization strategy in Loess Plateau of North Shaanxi Province[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0, 34(9): 9-16.

[16]卜詩潔,王群,卓瑪措. 生態旅游發展模式演變下三江源國家公園居民生計韌性分析[J]. 地域研究與開發,2023, 42(1): 132-136.

BU S J, WANG Q, ZHUO M C. Livelihood resilience analysis of residents in Three-river-source National Park under the evolution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J].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3, 42(1): 132-136.

[17]李會琴,潘婧妍,侯林春,等. 生計恢復力視角下旅游地農戶返貧風險評估與因素識別[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3, 37(2): 88-95.

LI H Q, PAN J Y, HOU L C, et al. Poverty returning risk assessment and factor identification for farming households in tourist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elihood resilience[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3, 37(2): 88-95.

[18]賀愛琳,楊新軍,陳佳,等. 鄉村旅游發展對農戶生計的影響——以秦嶺北麓鄉村旅游地為例[J]. 經濟地理,2014, 34(12): 174-181.

HE A L, YANG X J, CHEN J, et al. Impac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n farmer’s livelihoods: A case study of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Northern Slop of Qinling Mountains[J].Economic Geography, 2014, 34(12): 174-181.

[19]師海玲,范燕寧. 社會生態系統理論闡釋下的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2004年查爾斯·扎斯特羅關于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新探討[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94-97.

SHI H L, FAN Y N.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ecosystem theory: Charles Zastrow’s new discussion on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2004[J].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5(4): 94-97.

[20]王燊成,楊子強. 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城鎮低收入青年勞動力就業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 中國青年研究, 2018(8): 57-63.

WANG S C, YANG Z Q.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low income youth labor for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cosystem theory[J].China Youth Study, 2018(8): 57-63.

[21]郭子鈺,謝雙玉,喬花芳,等. 鄉村旅游地農戶返貧風險的識別與評估——以恩施州為例[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22, 43(4): 668-678.

GUO Z Y, XIE S Y, QIAO H F,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poverty-returning risks facing households in rural tourism sites: A case study of 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Hubei Province[J].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22, 43(4): 668-678.

[22]李聰,高夢. 新型城鎮化對易地扶貧搬遷農戶生計恢復力影響的實證[J]. 統計與決策,2019, 35(18): 89-94.

LI C, GAO M." Empirical study on impact of new urbanization on rural households’livelihood resilience under migration and reloc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J].Statistics & Decision, 2019, 35(18): 89-94.

[23]紀金雄,洪小燕,朱永杰. 茶農生計恢復力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安溪縣為例[J]. 茶葉科學,2021, 41(1): 132-142.

JI J X, HONG X Y, ZHU Y J. Study on the measurement of tea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 case study of Anxi County[J].Journal of Tea Science, 2021, 41(1): 132-142.

[24]江易華,黃桀烽. 失地農戶生計恢復力的效應及影響因素研究[J]. 統計與決策,2020, 36(5): 62-67.

JIANG Y H, HUANG J F. Study on the 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less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J].Statistics & Decision, 2020, 36(5): 62-67.

[25]常潔,謝萍,別小娟. 旅游驅動鄉村農戶生計韌性的變化及提升對策研究——兼顧不同社區參與模式的比較[J].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22, 39(4): 27-39.

CHANG J, XIE P, BIE X J." Tourism-driven changes in rural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Considering the comparison of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models[J].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2022, 39(4): 27-39.

[26]謝雙玉,陰姣姣,喬花芳,等. 恩施州鄉村旅游扶貧模式及其效應差異研究[J]. 人文地理,2021, 36(5): 184-192.

XIE S Y, YIN J J, QIAO H F, et al. 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 poverty-alleviation modes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effects in enshi prefecture[J].Human Geography, 2021, 36(5): 184-192.

[27]吳忠軍,王婷. 苗寨宿集: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集群化與生計可持續研究[J]. 廣西民族研究,2023(5): 160-169.

WU Z J, WANG T. Gusethouse cluster in Miao Village: A study on the clustering of tourism accommodation industry and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 in Xijiang Miao Village[J].Guangxi Ethnic Studies, 2023(5): 160-169.

[28]謝雙玉,聶黎莎,田文利,等. 中國山區旅游地農戶生計韌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以湖北省恩施州為例[J].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 46(1): 131-143.

XIE S Y, NIE L S, TIAN W L, et al. Construc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f livelihood resilie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ural households in tourist areas of mountanous region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Enshi Prefecture Hubei Province[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4, 46(1): 131-143.

[29]范建容,張子瑜,李立華. 四川省山地類型界定與山區類型劃分[J]. 地理研究,2015, 34(1): 65-73.

FAN J R, ZHANG Z Y, LI L H. Mountain demarcation and mountainous area divisions of Sichuan Province[J].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1): 65-73.

[30]周馳亮,楊茂慶. 回流兒童社會適應的影響因素與支持策略——基于生態系統理論視角[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 24(4): 99-107.

ZHOU C L, YANG M Q."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adaptation of homecoming migrant children and its supporting strategies: A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J].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2022, 24(4): 99-107.

[31]翟彬,王宇閣,朱芳芳,等. 生計策略下黃河流域農戶生計韌性差異及其影響因素——以河南省為例[J]. 經濟地理,2024, 44(2): 156-165.

ZHAI B, WANG Y G, ZHU F F, et al. Differences in livelihood resilience of farm household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ivelihood strategi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J].Economic Geography, 2024, 44(2): 156-165.

[32]李佳,田里. 云貴民族村落旅游精準扶貧績效評價[J]. 貴州民族研究,2020, 41(10): 118-126.

LI J, TIAN 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ro-poor tourism in Yunnan and Guizhou ethnic villages in China[J].Guizhou Ethnic Studies, 2020, 41(10): 118-126.

[33]杜本峰,耿蕊. 困境家庭兒童親社會行為影響因素、作用與邊際效應分析[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20, 13(11): 9-17.

DU B F, GENG R."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functions and marginal effects of the prosocial behavior of children in dilemma families[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2020, 13(11): 9-17.

(編 輯 亢小玉)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2001172)

第一作者:聶黎莎,女,博士,從事鄉村旅游研究。

通信作者:謝雙玉,女,博士,教授,從事旅游地理學研究,xieshuangyu@ccnu.edu.cn。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房地產經濟波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零售銀行如何贏得客戶忠誠度
醫保政策對醫療服務價格影響因素的探討
東林煤礦保護層開采瓦斯抽采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農村婦女政治參與的因素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的探索與研究
水驅油效率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久久美女精品|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亚洲天堂自拍| 亚洲va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亚洲成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特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国产在线第二页|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国产丝袜第一页|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久久特级毛片|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8090成人午夜精品|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网站|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久久久噜噜噜|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美女91视频| 欧美笫一页| 国产成人一级|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狠狠干欧美| www.亚洲色图.com|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在线99视频| 91无码网站| 国产丝袜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国产素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