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引,在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語言能力,還要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還能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自信地表達,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本文從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價值入手,闡述在小學英語課堂加強傳統文化滲透的原則與對策。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英語 滲透 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3.017
2021年,教育部出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要求從厚植中華文化底蘊,增強民族自豪感入手,將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各學科,發揮各學科優勢,形成有機整體。以此為背景,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設計,要關注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還要重視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當前很多教師忽視了對英語教材中與傳統文化相關知識點的挖掘,也不能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如何針對性優化教學目標,促進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深度融合,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一項重點問題。
一、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分析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對外交流及國際貿易繁榮發展,加強英語學習,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讓學生掌握國際性語言,更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讓學生學會用英語積極表達自我,講出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1.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堂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可以讓英語教學的內容更加生動有趣,貼合學生教材資源引導學生趣味表達,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英語表達中還能夠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嘗試句型的改編,讓英語語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加貼合。這樣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尊重本土文化,增強學生的自信,也能讓學生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態度,積極掌握更多英語精彩句式。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元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趣味表達,切實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2.有效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在溝通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引領學生學習英語,還要讓學生學會尊重各國文化差異,理解多元文化,促進學生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為學生今后與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國人員的溝通合作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讓學生樹立開放包容的學習意識,讓學生積極學習英語,開展創意表達,帶動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從而更好地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3.對傳統文化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理解
在小學英語課堂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結合一些優質元素,如春節、舞龍舞獅、京劇、二胡等,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可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深入理解,在追根溯源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適應跨文化交流的需要,積極學習英語,掌握英語的語法體系,嘗試靈活表達,促使傳統文化在更廣泛的區域內得到傳承。
二、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
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要讓學生有效識別教材中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還要打造樂學交際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引領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分享競技中學習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流暢語感,引導學生自信表達。所以,在小學英語課堂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還要堅持科學的育人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在小學英語課堂加強傳統文化滲透,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價值,將傳統文化的內容深度挖掘,結合小學英語課堂對話、材料閱讀、情境演繹等多種學習,喚醒學生認知興趣。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效感悟。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價值,讓學生積極溝通,交流表達,增強學生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讓學生理解傳統文化,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更多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
2.多元化原則
以新《課標》為指引,在小學英語課堂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不能單純通過一節課或某一種教學方式。教師要對學生的學情基礎進行充分分析,結合學生學習發展的需要,制定針對性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中認真思考。通過對英語單詞短語的理解,引導學生口頭描述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并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愛好進行趣味表達。還可以在實際情境中,讓學生仿寫句子,創編傳統文化相關的短劇。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多樣性,促進學生完善英語知識體系,以靈活多元的方法讓學生快樂地學,趣味地演,通過不斷滲透引導,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3.交際性原則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在小學英語課堂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要以教師的點撥引導,促進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相關的元素,更要發揮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讓他們在交際情境中學習語言。讓學生在小組內部有效討論,鼓勵小組之間趣味競技,將教與學有效結合在一起,體現英語自身交際性特色,助力學生理解傳統文化要素。在具體語境中引導學生溝通交流,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對策
在PEP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編排中,涉及大量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根據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特點,教師要重視語言學習與文化滲透的交互融合,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語言講解、直觀感知、活動訓練、主題教學、閱讀拓展等多元方式,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的積極探索。
1.通過語言講解促進傳統文化滲透
小學階段英語教學工作開展中,很多知識都需要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進行講解和分析。在語言講解的同時,就可以向學生傳遞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應用講授法,直接向學生傳遞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概念,明確其具體內容。還可以通過談話法與學生一起討論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引導學生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分享相關的活動體驗。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啟發性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各抒己見。在學生有了充分的準備后,再到臺前發言。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有力彰顯教師的引導價值,也能圍繞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積極練習和表達,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以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的“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課為例,可以讓學生對中華美食進行討論,讓學生用“I'd like”句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美食。教師還可以列出一個表格,讓學生從中英對比的角度說一說哪些是中國美食,如ice noodles,再讓學生說一說哪些是西方美食,像hamburgers,cake。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列出一些拓展內容,如spring roll春卷、Soybean Milk豆漿、fried bread stick油條。以中華傳統食物為中心,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練習發音,還可以讓學生借用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I would like to eat/drink……”進行對話練習。通過語言的講解,對話的輸出,讓學生學習中華傳統飲食文化。課堂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小練筆任務,讓學生為自己的筆友Peter寫一封信,將中國傳統飲食分享給他,并詢問Peter喜歡吃什么食物,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流暢性。
2.重視直觀感知促進學生趣味學習
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英語課堂上可以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但是很多知識學生容易遺忘,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深入學習,直觀感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實物道具,多媒體輔助或帶領學生實地參觀等方式,讓學生學習參與,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通過角色扮演游戲,學生可以在模擬的情境中練習口語表達,增強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實物道具,向學生介紹傳統文化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What can you do”時,課本上就出現了中華傳統樂器琵琶的配圖。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大屏幕,為學生展示琵琶這一樂器,并向學生介紹琵琶的相關知識。英語教師還可以向學校的音樂教師借一把琵琶,讓學生親自摸一摸、看一看琵琶這一樂器。在課堂尾聲階段,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演奏的樂曲,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琵琶的獨特音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借助學校內部的藝術館或者是當地的一些音樂訓練場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實地參觀,學習琵琶的一些彈奏方式。這樣可以生動鮮活地促進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深度體驗琴棋書畫的魅力。
3.加強主體實踐學習傳統文化
在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提升,所以,教師會設計大量實踐訓練項目,讓學生練習英語,在項目實踐活動中,也可以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練習題目,讓學生通過口頭表達,書面練習等方式,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并讓學生摘抄整理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一些單詞或句型。其次,在課堂教學落實的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元的趣味實踐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朗讀比賽,讓學生朗讀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一些文章,增強學生表達自信,積累更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表達方式。第三,在課堂之外,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家庭作業。讓學生閱讀書本,上網檢索,向家長請教,積極學習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豐富內容。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英語下冊“Happy new year”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繪制Chinese festivals的手抄報,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傳統文化特色習俗。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搜集與中國結、放鞭炮、貼春聯相關的一些習俗,并讓學生說一說這些習俗所傳遞的美好寓意。讓學生學習中華的孝道、祝福以及傳統手工藝相關的知識,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
4.通過主題拓展促進學生融合學習
在小學英語課堂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既可以散點引導,讓學生了解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多元內容,還可以圍繞主題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在學生主體參與下,引導學生透徹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并配合實踐活動的落實,讓學生積極表達交流,將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緊密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循環學習。通過設計并實施一系列既注重語言技能訓練,又富含文化教育的實踐訓練項目,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循序促進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與傳承。這樣可以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與英文課程主題緊密關聯,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What can you do”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教科書中涉及了琵琶、功夫這些與中華傳統技藝相關的內容,還有I can play erhu這類語言。結合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可以圍繞“才藝”這一主題讓學生進行深入研究。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拓展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有效回顧文武雙全、多才多藝等成語,再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對中華傳統才藝有哪些了解。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還可以向學生滲透制作燈籠、風箏、雨傘等傳統技藝。以才藝為主題開展學習,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深厚人文底蘊,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課堂學習之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以興趣小組的方式參與中華傳統技藝的研究,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嘗試滾鐵環、打陀螺,讓中華傳統技藝再次在校園中流行開來。
5.精彩閱讀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英語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英語基礎知識,還致力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意識,助力學生靈活掌握和運用這門語言。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語言實踐能力。通過閱讀幫助學生從外界獲取信息,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美好,組織學生進行讀書分享活動。以師生互動促進學生靈活掌握多元閱讀方法,瀏覽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精彩讀本。在班級內部可以定期組織英語閱讀角活動,讓學生享受故事樂趣,加強閱讀理解能力,并學會用英語來思考和表達。這也是開闊學生知識視野,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有力手段。通過深厚的閱讀積累,也能為學生靈活表達個性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My weekend plan”時,教師除了讓學生有效學習課本內容外,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閱讀英文繪本,讓學生閱讀與健康飲食、體育運動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擴展一些優質的英文資料,例如,讓學生閱讀許淵沖先生翻譯的古詩《靜夜思》,將英文版本與漢語版本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感受漢語的簡潔。讓學生欣賞許淵沖先生翻譯句法的巧妙,掌握其中的一些精彩表達方式。如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教師可以同步為學生講解關于許淵沖先生的人物小傳,讓學生向許淵沖先生學習,將更多中國古典詩詞翻譯出去,讓傳統文化可以被更多人所熟知。
課外閱讀工作開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每日一文的方式,學習小短文。如《嫦娥奔月》《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烏鴉喝水》等,將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到的故事用英文來重寫。即使學生不認識這些單詞,也能通過聯系上下文猜測其大意,在潛移默化中就能培養學生的語感,也能讓學生對傳統文化形成濃厚的興趣。
總之,在小學英語課堂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對于豐富英語課堂內容,創新英語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組織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價值,還要為學生預留創新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語言學習、實物感知、實踐互動、主題探究、閱讀拓展等多渠道學習英語,了解傳統文化,帶動學生學習能力、思維品質、語言能力、文化意識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湯林霞《小學英語教學中“家國情懷”涵育策略探究》,《試題與研究》2024年第30期。
[2] 梁苑文《“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小學高年段英語語料庫建設的實踐研究》,《教育信息技術》2024年第10期。
[3] 陳迎娣、孫淑貞《中國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教學融合的路徑》,《中學生英語》2024年第38期。
[4] 趙俠、馮瑞《中國傳統節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新課程》202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