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工藝美術的復興是無數中國人的夢想,中職教育作為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的重要路徑,也應當承擔起這一責任,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對民間工藝美術的探索,培養學生對民間工藝美術的興趣,促進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繼承和傳播,為中華文明的蓬勃發展注入活力。因此,本文從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傳承意義出發,分析了傳承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有效的傳承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間工藝美術 中職美術 傳承 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3.038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的民間工藝美術內容和形式更是十分豐富,體現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由于網絡文化的發展等因素,民間工藝美術出現了不受重視的情況,尤其在學生群體當中,由于學生受到網絡文化、外來文化的影響更大,導致學生對民間工藝美術出現了不重視甚至輕視的情況,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新時期,中職美術應當以立德樹人作為主要的目標,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道德素質、學習能力、審美素養的人才。因此,教師要重視對民間工藝美術資源的使用,在豐富美術教學形式的同時增強中職美術教學的育人價值,促使學生獲得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成長,進而提升中職美術教育的效果。
一、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傳承意義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促進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具有如下的意義:
一是滿足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需要。經歷千百年的雕琢,我們的民間工藝美術仍然綻放著獨特的光芒,這些藝術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意識形態的最好詮釋,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傳承下去的文化。近些年來,隨著民族意識的不斷覺醒,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傳承民間工藝美術的重要性,教師也應當為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付出努力。
二是滿足社會對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當前,我國也在不斷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也有很多相關的產業、企業在建立,但是雖然市場在逐漸興起,相關的人才培養現狀卻并不理想,技術創新人才尤為短缺。中職教育是面向社會需求的教育,面對這樣的困境,中職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相關的人才,從而促進經濟的良性發展。
三是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民間工藝美術中蘊含豐富的文化思想,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探索民間手工藝品的趣味性,讓學生學習民間手工藝品的制作工藝,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美術制作技巧的理解,而且可以讓學生的美術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在保護民間工藝美術的過程中獲得審美修養的提升。
四是提升中職美術教學的質量。民間工藝美術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思想,這些內容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有助于充實美術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從而提升中職美術教學的效果。
二、中職美術教學中傳承民間工藝美術遇到的問題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傳承民間工藝美術,既可以讓教學符合時代的要求,又能夠拓寬教學的路徑,取得更好的教學質量。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卻還存在較多的問題:
一是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忽視了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滲透民間工藝美術,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而一些教師存在錯誤的認識,在教學中過于強調學生對知識和技巧的掌握,采取灌輸式、重復性的教學手段,從而導致了學生對民間工藝美術不感興趣的問題,影響學生文化自信的建立。
二是教師對民間工藝美術的挖掘不夠充分。我國的民間工藝美術類型眾多,每一種文化都代表了不同的民間思想,因此,教師有必要深入挖掘民間工藝美術,結合學生成長的需要,選擇豐富的素材來引導學生展開探究。而在當前的教學中,存在教師使用的民間工藝美術種類比較少的情況,學生的體驗不夠充分,給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三是忽視了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學評價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引導、激勵、反饋等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實現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也需要教師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評價,從而增強學生對民間工藝美術的探索興趣和學習自信。而在當前的中職美術教學中,存在教師過于強調教學而忽視評價的問題,限制了評價功能的實現。
三、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有效傳承路徑
針對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必要性以及當前中職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教師應積極轉換思想觀念,認識到民間工藝美術的教育價值,并結合中職學生的發展需要,借助以下方式來探索民間工藝美術的教學方式:
1.舉辦民俗活動,營造學習氛圍
在當前的中職美術教學中,存在教師過于強調專業知識灌輸的問題,學生整天沉浸在文化專業知識的學習中,難免會產生枯燥乏味的感受。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民間工藝美術的魅力,教師不妨打破教學常規,引導學生走出教室,開展民俗活動,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草帽編制飾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民俗活動。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展開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從而讓學生有充足的能力來參與民俗活動。草帽編制是我國民俗文化的一種重要內容,在古代,人們經常會將防水處理過的專用草編成草帽以及其他的用具,這種方式環保又方便,受到了古人的廣泛歡迎。隨著古代文化的發展,人們還會使用染色的方式來提升草帽等制品的美觀度。在學生了解了草帽制品的來源之后,教師可以使用講解、微課呈現、實踐操作等方式,引導學生去探索草帽等制品的制作方法。
在學生掌握了草帽制品的制作基本技巧之后,教師再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工藝技巧來展開創作,制作出富有創意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并且善于將古人和現代人的智慧、審美結合在一起,進而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創意想法。
在學生完成了作品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參與展覽活動,讓學生在班級內當眾介紹自己的作品。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向校內其他學生或者教師介紹自己的作品,宣傳草帽制品文化,讓學生在民俗活動的參與中實現對民間工藝美術文化的傳播,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2.引導創業創新,收獲成功體驗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也應關注學生的就業問題,讓學生獲得未來就業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重要能力。而當前,創新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導向,如何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質,成為每一個教師都要重點探索的問題。因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創業創新和民間工藝美術關聯在一起,引導學生從傳承民間工藝美術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展開創業創新,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涯規劃意識,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民間工藝美術創作技巧和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創業創新比賽,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開一家飾品店”作為目的,構思創業創新的方法,在創業創新的過程中宣傳我們的民間工藝美術。
首先,教師要注重向學生介紹活動的主要目的,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態度和良好的規劃意識。中職學生學習基礎不牢固,學習意識也不夠強烈,規劃意識不足,工作和學習中普遍沒有計劃,導致學生經常會遭遇失敗。因此,在活動之前,教師要注重和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告訴學生目標是什么、活動中要注意哪些問題,進而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劃。在這個過程中,也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形成清晰的目標意識。
接著,教師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實踐探索,完成提出的要求。在本次的活動中,每個小組都要制作出一份計劃書,說明白想要制作的飾品是什么,可以是發卡、包包、玩偶、鑰匙扣等等,學生需要將形象設計出來,有資源的學生還可以直接將作品制作出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需要在作品的制作中融入學習到的民間工藝美術思想,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用具聯系在一起。在計劃書中,學生還需要說明這一飾品店面向哪些群體、定價是怎樣的、期望的營收是怎樣的。
在學生完成了計劃書的制作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展開成果展示的活動,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個成員,介紹自己小組制作出的計劃書,說一說這份計劃是如何形成的,有怎樣的可行性。
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將創業創新和民間工藝美術關聯在一起,可以讓學生深入體會到民間工藝美術對自己職業發展的幫助,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3.豐富教學方式,促進深度理解
在引導學生展開對民間工藝美術的探索時,教師要避免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導致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基于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教師要重視起直觀化、體驗式教學手段的應用,讓學生可以在多樣化的體驗中掌握民間工藝美術的創作技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引導學生探索剪紙文化時,需要學生掌握剪紙的圖形設計以及特有的藝術特征,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以及動手實踐能力。而在這些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民間工藝美術的魅力,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一是使用微課來進行教學。微課有時間短、內容精要的特點,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知識、掌握技能。教師可以將學生要掌握的技巧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在課后也可以利用零散的時間去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對技巧的掌握。一開始,可以為學生提供內容比較簡單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學會使用剪刀和彩紙來制作出葫蘆、對稱漢字等簡單的圖形。之后,再逐步提升微課中內容的難度,讓學生逐漸掌握剪鋸齒、剪曲線等技巧,促進學生剪紙能力的提升。
二是使用師徒制的教學方式。師徒制是一種源于民間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手工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向學生單獨傳授剪紙的技巧,借助面對面、一對一的指導來幫助學生快速提升剪紙能力。之后,再讓這部分學生成為師傅,給班上的其他學生進行一對一授課。如此,能夠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限制,提升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效率。
三是組織學生開展實習活動。基于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實習并不需要學生真的去工作,而是要以學習為目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一些包含剪紙內容的企業進行參觀,讓學生在參觀中形成更加健全的認識。
如此,通過采取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可以豐富學生探索民間工藝美術的經歷,讓學生深入理解民間工藝美術的價值以及內涵。
4.開發網絡空間,豐富藝術體驗
新時期,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線學習成為很多學生能夠接受并且青睞的一種學習手段。對此,民間工藝美術教育也應當與時俱進,與學生的學習喜好對接。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網絡空間的挖掘利用,增加學生接觸民間工藝美術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在線活動:“尋找生活中的民間工藝美術”,鼓勵學生以發現的目光去觀察自己的生活,找到民間工藝美術的“蹤影”,并將其記錄下來,借助線上的方式分享給自己的同學和教師,提出自己對這些現象的看法。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發現以線上筆記、博客等方式發表出來,向更多的人展示,進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學習民間工藝美術的樂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個平臺來搭建資源庫,為學生提供課件、微課視頻、電子教材等資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喜好等,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方便學生提升自我,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5.優化評價手段,落實素養培養
在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改進教學評價,改變過去教學中只關注學生最終成果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參與民間工藝美術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文化觀念、學習能力、創新意識、職業規劃意識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進而充分發揮出教學評價的作用,為學生的素養發展提供清晰的指引。
在民間工藝美術教學的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將自己的素養充分展現出來,幫助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適合的評價。例如,在學生掌握了各種工藝美術技能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成果制作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或者多個創作主題,之后再讓學生去展示成果、介紹成果,如此,能夠幫助教師清楚地了解學生的進步,實現有針對性的評價。
同時,教師在評價中也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中職學生的美術知識掌握基礎、美術實踐能力、審美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實施評價時,教師也要客觀看待不同學生的成果,正確認識一些學生當前的不足,給學生提供適合的建議,幫助學生取得進步,進而充分發揮出評價的作用,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此外,也要適當開展學生自評的活動,鼓勵學生去發現自己的能力、思想上的進步,讓學生收獲學習民間工藝美術的成就感。也可以借助學生相互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意識。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起對民間工藝美術資源的開發,基于學生認知規律以及道德素質發展的需要,靈活開展各種教育活動,為學生帶來別樣的體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要形成開放的教育觀念,認識到民間工藝美術的教育價值,加強對民俗活動、創業創新等新型教學手段的使用,并且通過更加豐富的教學方式以及評價手段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民間工藝美術探索環境,讓學生的藝術修養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小春《地區民俗文化在中職美術及美育中的開發應用》,《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年第17期。
[2] 唐捷《關于民間美術資源在中職美術教育中的應用》,《試題與研究》2021年第33期。
[3] 鄧琳《文化自信語境下的中職民間美術教學實踐與探究》,《美術文獻》2021年第5期。
[4] 白洋《民間文化資源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科幻畫報》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