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數學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此,“綜合與實踐”作為一個核心模塊被提了出來.學生通過綜合性與實踐性的訓練,可以促進邏輯推理能力、數學運算與應用能力、數據判斷與分析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提升.本文首先闡述數學核心素養和“綜合與實踐”的基本內涵,然后分析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最終給出幾點落實“綜合與實踐”教學內容的方法建議.希望本文的簡要論述可以幫助數學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包括數學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推理能力、建模能力、運算能力、應用能力等等.教師要結合教材中“綜合與實踐”相關內容,不斷地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以發揮“綜合與實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用.為此,教師要明確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有效結合相關內容,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鼓勵學生多思多問,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學習主動性,強化應用數學的能力.
1"初中數學核心素養與“綜合與實踐”的基本內涵
對于初中數學核心素養與“綜合與實踐”基本內涵的理解,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目標,以“綜合與實踐”的落實為抓手,有效采取對應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1.1"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數學核心素養就是學生所具備的數學綜合能力,主要包括運算、想象、建模、推理、分析等數學能力.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系統的數學學習逐漸形成的,屬于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學品質,具有綜合性與持續性的特征,強調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態度和知識能力的整合,從而使學生可以通過數學學科知識的運用有效解決所遇到的各類問題.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可以使學生將不同的問題進行數學思維的轉化,從而通過數學角度來思考和解決.總體來說,具備數學核心素養的學生,是比較擅長運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
1.2"“綜合與實踐”的基本內涵
“綜合與實踐”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它強調以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學習,在綜合與實踐的過程中去理解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解答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等綜合素養得到有效培養.“綜合與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落實,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思考,將所學知識進行全面整合,形成系統性的解題能力.此外,“綜合與實踐”還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以教材為依據,在引入和創設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自身的知識素養和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2"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雖然“綜合與實踐”部分教學內容已經得到了一定重視,但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內容融入、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廣大數學教師予以重視,并在教學中多加改進.
2.1"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離
“綜合與實踐”注重的是將運用的數學內容和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設計的部分 “綜合與實踐”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難以調動起學生們的探究熱情和興趣,使得學生缺乏足夠的積極性去參與到“綜合與實踐”課程學習當中.
例如"在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這一素養時,有些教師會利用“大質數計算”的方式開展教學,包括計算大質數乘積、探究特定范圍內質數的分布規律等等,這些內容對于初中生來說,在實際生活中很難找到應用場景,所以很難對學生核心素養起到培養作用.如要求學生進行比較復雜的函數圖象的繪制,要求學生對一些在實際生活中難以找到的復雜多邊形進行幾何證明,要求學生探究一些與實際生活相背離的方程問題,等等.這些與實際相脫離的教學內容,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設置障礙,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2.2"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顯
“綜合與實踐”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然而,受到教學進度、教學任務等因素的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時仍然以自身為主,留給學生的自主探究空間相對較小.
例如"在圖案設計的綜合實踐教學中,教師直接給出設計要求和方法,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的指導機械地完成即可,這使得學生缺乏主動性的思考.如在測量建筑物高度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直接為學生講解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以為學生提供解決方法.這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而缺乏主動的思考和探究,沒有通過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自主思考解決方法,這十分不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3"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方法建議
“綜合與實踐”課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需要教師從課前、課中以及課后進行全方面的考慮和設計.
3.1"整合教學資源,明確教學目標
首先,對各類教學資源進行優化,這是保證“綜合與實踐”課教學效果的基礎.對于資源的整合,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依賴教材,二是借鑒其他學校的相關課程,三是自主開發.通過資源整合,保證教學內容可以符合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需要.為此,教師要遵循綜合性、實踐性和豐富性的原則進行資源整合,綜合性指的是將幾何、代數等知識予以融合,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實踐性則是要求內容設計具有可操作性,學生能夠得到腦、手、心、口的鍛煉.豐富性則是要將數學核心素養融入其中,保證學生在“綜合與實踐”課題探究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其次,結合核心素養的內容,明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一是按照課題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深刻剖析其中所蘊含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找準教學的側重點,進而明確“綜合與實踐”的教學目標.二是要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為指導,思考課題內容及教學方法的設計.
3.2"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綜合與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教學方法,并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創新,以提高整體教學水平,保證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養.如加強師生互動,給學生留足思考和提問的空間;利用課堂上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教學的直觀性,深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開展豐富的探究活動,引導和組織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加強學習互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等.這些方法的運用,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互動交流機會,懂得放慢教學節奏,引導學生對各類數學問題進行自主性探究,從而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
例如"在“生活中的一次模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多設計和運用問題串分解整個探索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逐層思考.通過一個又一個具有關聯性的問題使學生始終保持對探究問題的興趣,最后通過師生之間的共同探討和互動實現對各個問題的解決,最終列出正確的函數表達式.或者,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抽象的函數模式等進行更直觀的展示,變抽象問題為具體內容,如通過幾何畫板呈現問題來解決“遮陽蓬”設計的問題等等.或讓學生按照函數表達式進行圖象繪制,并根據圖象解出函數最大值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交流、探討和分享,共同研究解決方法,最終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3.3"開展教學評價,保證教學效果
在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的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活動,這是保證整體教學效果的關鍵.一方面,創新教學評價方法,可以嘗試采用教學評價量表的方式,對自身的教學效果進行有效評價,包括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教學方法是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有促進作用,學生的抽象思維、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建模能力等核心素養是否得到了發展,等等.此外,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活動行為進行準確評價,包括學生的參與活躍度、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氛圍、動手探究能力等等.這些評價指標需要教師結合各類教學資源和具體的教學情況進行合理設定,保證綜合性與創新性,確保評價量表能夠發揮實效.
例如"在初中數學建模教學中,教師要考查學生是否能對實際問題進行數學模型的構建,這關系到數學抽象思維能力和建模能力等核心素養的形成.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建筑物高度測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將高度問題轉變為三角形相似問題,從而通過構建數學模型的方式來解決此類問題,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如通過學生的計算準確度評價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家庭財務收支問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制表和運算等,了解家庭的各項收入和支持情況,掌握家庭基本的經濟狀況,從而檢視學生是否能夠對四則運算、百分數、統計分析等知識進行綜合性運用,促進學生知識整合與運用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課后作業進行優化評價,如通過布置一份“調查研究報告”、撰寫一份“實驗報告”等綜合實踐活動作業,檢查學生的核心素養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是否具備了相應的數學思維、是否具備相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否能夠將數學思維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等等.通過各種教學評價手段的運用,保證教師的教學活動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促使教師檢視自身存在的教學問題,從而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經驗,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持續化培養目標.
4"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深入探討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模式,揭示了其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激發創新思維以及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對教學實踐的細致分析,不僅為當前的數學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而且為未來教育實踐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清晰的指引.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將核心素養融入數學教學,學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此外,本研究還強調了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與實踐”活動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地整合課程資源和教學策略.通過這些發現,有理由相信,今后的數學教育將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
參考文獻:
[1]方海光,魏文雅,劉嘉琪,等.互聯網數學實驗室支持的智慧課堂實驗活動研究[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9(06):24-27.
[2]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邵光華,卞忠運.數學實驗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07(03):39-43.
[4]蔣培杰,牛偉強,熊斌.國內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研究述評[J].數學教育學報,2020,29(04):96-102.
[5]李芳芳.跨學科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8.
[6]王潔芳.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主題活動教學現狀研究[D].臨沂:臨沂大學,2023.
[7]方海光,王鵬遠,焦寶聰,等.應用互聯網數學實驗室實現深度融合的設想[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03):58-60.
[8]向玉瓊.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銜接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4):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