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價值觀融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當中,不僅可以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繼承和發揚,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本文將對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觀的小學班主任德育路徑進行探索。
一、結合課堂教學,增強傳統文化的滲透
課堂教學是學生吸收知識的核心環節,若想要將傳統文化與德育有機融合,那么強化課堂中傳統文化的融入顯得尤為關鍵。新教材中融入眾多名人名言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源來拓寬課堂教學的視野。通過對教材的深入解讀與教學實踐,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閱讀體驗,還能積極挖掘課程中與德育相結合的內容,進而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與德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學生品格修養的培育。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大禹治水”篇章時,教師得以深入傳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故事中大禹艱苦奮斗的精神、因勢利導的智慧、科學治水的理念以及以人為本的胸懷,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學生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也應勇于擔責,不怕困苦,不畏辛勞,持續奮斗。文化滲透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記憶,也助力學生培養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體現了傳統文化與德育相結合的深遠影響。
二、結合傳統文化,構建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是學生受教育最直接最有影響力的途徑之一,還具有重要的德育作用。班級文化是由顯性的班級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隱性的班級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交織而成的。而各種不同層面的文化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智能的提高、身心的健康發展都產生著獨特的作用。班主任在構建班級文化時要積極參考我們的傳統文化,將二者融合在一起,使傳統文化的德育作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構建班級文化時,要多結合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構建顯性文化時,我們可以直接加上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名人名言和詩詞。在隱性文化中融合傳統文化就需要學生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班主任可以把一些傳統美德融入班級規章制度中。
三、家校聯動發展,形成文化德育氛圍
只有推動家校聯動的深度合作,才能構成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我們提倡學校積極拓展與家長的交流與協作,攜手培養深譜傳統文化精髓的下一代。可以通過舉辦家長座談會、開展家庭教育系列講座等多樣形式,向家長群體深入介紹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與深厚內涵,使其認識到傳統文化對孩子成長的深遠影響。此外卜,學校亦可籌辦各類傳統文化活動,并誠摯邀請家長共同參與,讓家長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攜手傳承并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例如,在傳統節日來臨之際,教師應積極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策劃舉辦一系列富有家庭色彩的活動,如剪紙、寫對聯、包餃子等傳統習俗,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道德觀念,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他們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
四、總結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價值觀念有機融合,探索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路徑,不僅是順應時代進步的需求,更是教育變革的必然選擇。我們需不斷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轉化和深入發展,積極探索其蘊含的德育價值。與此同時,應通過課堂教學強化傳統文化的融入,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石,塑造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推動家校共育,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德育環境。將傳統文化融入德育能夠促進學生品格素養的塑造,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借助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小學德育工作水平,以實現培養品德、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教育目標,并促進中華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傳承與創新。
責任編輯 李少杰